第316章 親戚

bookmark

三天時間過去了。

文曼珊等人,對於淮安府城的繁華,表面看不是特別在意,內心肯定是喜歡的,畢竟誰都想着能夠在條件好的地方居住,淮安府城商貿如此繁華,不管購買什麼東西,都是非常方便的,而且在大街上閒逛,也是不一般的感受,這樣的氛圍在西安府城是不存在的。

鄭勳睿不反對家人過上富足的生活,他的俸祿不多,若是依靠俸祿來養活家人,那是天大的笑話,但他也沒有伸手,絕不會盤剝百姓,貪墨銀兩,家中所需要開銷的銀兩,悉數都是江寧縣鄭凱華送來的,每年都要送來十餘萬兩白銀,有了這麼多的銀子,當家的文曼珊絲毫不需要操心,吃喝用度都是綽綽有餘。

說來也算是笑話了,鄭勳睿每年從互市上面得到了大量的銀子,最多的一年接近三百萬兩,悉數都用於鄭家軍的開銷,互市的範圍已經涵蓋鄂爾多斯部落、土默特部落、葉爾羌部落、吐魯番部落,甚至是韃靼部落和喀爾喀部落,甚至臣服大清的察哈爾部落和科爾沁部落,也偷偷派人到榆林互市交易,要知道從互市得到的糧食,可以壯大部落的力量,這對於一直都缺乏糧食的草原部落來說,是天大的誘惑。

江寧縣鄭凱華已經熟悉了制種的事宜,這就好比是一個聚寶盆,每年外界需要的種子數量太多,鄭凱華根本忙不過來,也有商賈專門找到了鄭凱華,願意拿出百萬兩銀子,購買制種的技術,一些地方的商賈,也曾經想方設法的制種。可惜不管如何的努力,種子都比不上鄭家出來的,好在有鄭勳睿的支撐,任何的商賈都不敢覬覦鄭家,這才保證鄭凱華能夠擁有了制種的專利技術。

京城的鄭富貴、馬氏和孫氏,一樣過着富足的生活。每年鄭凱華都會派專人送去銀兩,鄭凱華曾經想着,讓大姐鄭伶俐和大姐夫孫進如到京城去開設商鋪,一方面將種子生意擴大到京城去,一方面能夠陪陪父母,不過這個建議,被鄭勳睿否定了。

鄭伶俐、鄭玉華和鄭曉鈴三姐妹,每年都要帶着小孩到京城去,看望父母。而且在京城呆一段時間,這樣讓鄭富貴等人,在京城不至於寂寞。

孫進如和鄭伶俐在南京城內的商鋪,面積越來越大,他們已經不僅僅是做種子和糧食銷售的生意,開始涉足食鹽、茶葉、絲綢和瓷器等生意,當然他們最大的依靠就是鄭勳睿,畢竟鄭勳睿和鄭家軍的名氣。在南直隸是大名鼎鼎的,沒有誰敢不買賬。如今鄭勳睿出任漕運總督。孫進如更是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番了。

趙單羽和樑興力,崇禎八年七月分別到句容縣和溧水縣出任主薄,雖說只是正八品的官員,不過句容縣和溧水縣都是京畿縣,條件不錯。兩人時常收到鄭勳睿的來信,按照鄭勳睿所提的要求做事情,倒也相安無事。

應該說,經過了這麼多年的奮鬥,鄭勳睿已經將家人安排的很好了。都過上了富足的生活,地位也是很不錯的。

不過剛剛到淮安府城上任,問題就來了。

趙單羽和樑興力兩人早就寫信來了,言下之意,希望到漕運總督衙門做事情,他們當然希望在鄭勳睿的麾下做事情,那樣地位肯定是不一樣的,得到的銀子也是不少的,再說他們到漕運總督他們,隨便某個差事,都能夠得到提拔,至少品階不一樣了,身在官場的時間長了,不想得到提拔是假的,憑着他們監生的身份,只能夠依靠鄭勳睿。

孫進如也寫信了,說到了做生意的事情,若是能夠依靠漕運做糧食生意,包括茶葉、絲綢和瓷器、食鹽等等運輸,那就等於是滾滾的財源。

鄭凱華也寫信了,沒有說到自身的事情,倒是說到了大伯鄭福祿、二伯鄭福壽和四伯鄭福南的事情,以前鄭勳睿在陝西做事,距離江寧縣很是遙遠,除開三伯鄭福海將小兒子鄭凱濤送到了陝西去,其餘幾位長輩,都不願意子孫離開這麼遠,可鄭勳睿出任了漕運總督,情況就不一樣了,他們都希望家中有些出息的子孫能夠到鄭勳睿的身邊做事情。

就連文曼珊的親哥哥文坤,這位鄭勳睿沒有見過幾次面的親舅子,也給文曼珊寫信了,希望能夠到漕運總督衙門謀一份差事,文坤是蘇州府衙刑房的典吏,可能是因爲典吏的身份,一直不被文震孟待見,爺孫之間的關係很是淡漠,文震孟是殿試狀元,讀書人之中的翹楚,可惜晚輩之中,沒有一個能夠中舉的,嫡孫文坤居然成爲了吏員,這也導致了文震孟對兒子文謙康以及嫡孫文坤都不是很感冒,反而對於文采頗爲出衆的文曼珊另眼相看。

不過鄭勳睿對這位沒有見過幾次面的親舅子,卻有着很不錯的看法,至少人家沒有依靠爺爺的名聲,既然科舉無望,那就老老實實在衙門做事情,比起那些紈絝的士大夫家族的子弟,整日裡東遊西蕩,自命清高,以及一輩子死讀書、到頭來成爲廢物的人強很多了。

所謂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出現這樣的情形,一點都不稀奇。

腦子裡裝滿了事情的鄭勳睿,回到了後院。

總督府衙門的後院,有一百間房子,佔據了總督府衙門整個房屋接近一半了,後院設計很是典雅,亭臺樓閣,小橋流水,精緻的花園,比起陝西巡撫衙門的後院,不知道強了多少倍了,後院也分爲了兩個部分,前面一部分有三十間房屋,那是總督府部分官員居住的地方,其餘七十間是總督本人以及家眷居住的地方。

鄭勳睿帶來的家人不是很多,但也不算少的,特別是三個女兒先後出生之後,需要有專人照顧,所以說七十間房屋,倒也安排的滿滿當當的。

吃飯的時候,鄭勳睿依舊在想着諸多的事情,有些心不在焉。

吃飯之後,鄭勳睿依舊是陪着文曼珊、冬梅、荷葉與楊愛珍等在後花園散步,這是他的固定動作,每天這個時候,他能夠和家人一起說話,兩歲多的鄭瀚宇,自然是陪着散步的,鄭勳睿有要求,鄭瀚宇散步的時候,必須是自己走路,除非是累的走不動了,才能夠被抱着。

文曼珊走在鄭勳睿的身邊,右手拉着鄭瀚宇,冬梅等人稍稍靠後一些。

看見這樣的情形,鄭勳睿有些奇怪,以往散步,所有人都是在他左右的,說說話,顯得很是熱鬧。

“夫人,是不是有什麼事情要說。”

“夫君,奴家的確有事情,哥哥準備三日後到淮安來,奴家都不知道怎麼說了,爺爺去世之後,家裡清靜了很多,哥哥說在府衙做事情,也不是很順手,一直有着辭去差事的想法,可父親不同意,在府衙做事情,總是有一些收入的,這一次哥哥給父親說了,想着到淮安來做事情,父親也同意了。”

鄭勳睿看着文曼珊,很認真的開口了。

“曼珊,你我已經融合到一起,日後說這些事情的時候,不用解釋那麼多,直接提出來要求就是了,哥哥到淮安來,就是想着進入總督衙門做事情,你就說你是什麼想法,該如何的安排,我若是能夠做到,一定做到,不能夠做到,也要解釋清楚的。”

“奴家明白了,奴家看見夫君這幾日太操勞了,不忍心提出來。”

鄭勳睿點點頭,家人的關愛他當然是知道的。

“奴家想着,哥哥到淮安來了,肯定是給夫君添加麻煩的,奴家對官場上的事情,也不是很清楚,哥哥在來信之中說了,他本來在府衙的刑房做事情,對這方面的事情熟悉一些,來到淮安之後,也想着做這方面的事情。”

鄭勳睿只能夠是苦笑了,看來文坤在衙門做事情多年,深諳官場的事情,且不說衙門六房的規矩,僅僅是漕運總督衙門裡面,分爲了巡漕、督催、押運、倉儲和理刑五大塊,前面的四項職責,幾乎都是單獨的,各不相干,各行其是,直接對總督大人負責,唯獨理刑這一塊,貫穿到每個職責之中,無處不在。

文坤原來是蘇州府衙刑房典吏,自然熟悉刑獄事宜,而鄭勳睿準備重點着手的,也是在理刑這一塊的。

理刑必須要狠狠抓,一旦負責刑獄官吏與其他官吏以及商賈勾結起來,那就是大忌,會讓整個的漕運遭受巨大的影響。

文坤是文曼珊的親哥哥,來到總督衙門,從事理刑方面的事宜,也算是不錯,但若是想着從中撈取好處,肯定不行。

“我知道了,既然哥哥想着在總督衙門做事情,來到淮安之後,就不要住在總督府了,在外面找地方住,所有開銷的費用,夫人安排,家裡可以招待一天的時間,我也會提出來要求的。”

文曼珊點點頭,臉上露出了笑容,鄭勳睿這樣說,也就表示文坤正式進入到總督衙門做事情了,至於說具體安排什麼事情,那她就不需要過問了。

第330章 背後之人第563章 天助(2)第22章 教訓和教誨第210章 文震孟的驚詫第652章 還是風花雪月第276章 下有對策第717章 朱仙鎮之戰(7)第352章 節節勝利(2)第481章 不會上當第78章 家和萬事興第940章 海外奠基之戰(2)第253章 暫緩反擊第184章 文震孟的來信第398章 回家看看第606章 不給面子第125章 三月修撰第275章 上有政策第184章 文震孟的來信第855章 都在做打算第429章 真正的變化第250章 用事實說話第662章 朝廷的反應第687章 兩個步驟第625章 襄陽失陷(8)第711章 朱仙鎮之戰(1)第532章 高陽之戰(5)第470章 定奪和離間第64章 鄉試第951章 最爲精確的部署第35章 慎獨和家風第659章 爭取最大支持第941章 海外奠基之戰(3)第98章 會試會元第806章 心態的微妙變化第784章 閃電戰(14)第258章 殊死抵抗第230章 秦王朱存樞第185章 奇怪的調整第564章 醒悟太遲第219章 不算勝利第437章 內閣震動第112章 直來直去第661章 雷霆一擊第819章 降到冰點的失敗(2)第647章 好大的氣勢第421章 穩定的根源第925章 代善的選擇第754章 應對的辦法第808章 好大的博弈第612章 王鐸的擔憂第945章 萬國來朝(3)第816章 自負的代價(2)第448章 排擠和算計第135章 家底第899章 收復臺南第88章 當頭一棒第49章 徐州第772章 閃電戰(2)第563章 天助(2)第997章 瀋陽之戰(1)第610章 必須調整第278章 皇太極稱帝第329章 徐佛家的拜訪第567章 京城故事(1)第399章 理清頭緒第867章 怎麼也想不到第287章 親情選擇第453章 神一般的判斷第717章 朱仙鎮之戰(7)第573章 需要清醒第483章 誓言第915章 最爲慘烈的戰鬥(1)第75章 不可忍第541章 狂妄的代價(5)第993章 豪格的末路第255章 歷史重演?第466章 口服心服第319章 文坤其人第105章 恩榮宴第908章 都要拼命了第769章 挖坑等你跳第716章 朱仙鎮之戰(6)第100章 殿試禮儀第801章 不是毫無意義的劇情第549章 也是必然第710章 早想到了第797章 李自成的變遷第848章 自作孽第393章 利誘第495章 勸解家人第706章 進退兩難第869章 定鼎京城(2)第585章 情報署的職責第573章 需要清醒第644章 秦淮河的聚會第406章 文人的酸氣第926章 權鬥第116章 帝心第645章 悄悄去第671章 督戰
第330章 背後之人第563章 天助(2)第22章 教訓和教誨第210章 文震孟的驚詫第652章 還是風花雪月第276章 下有對策第717章 朱仙鎮之戰(7)第352章 節節勝利(2)第481章 不會上當第78章 家和萬事興第940章 海外奠基之戰(2)第253章 暫緩反擊第184章 文震孟的來信第398章 回家看看第606章 不給面子第125章 三月修撰第275章 上有政策第184章 文震孟的來信第855章 都在做打算第429章 真正的變化第250章 用事實說話第662章 朝廷的反應第687章 兩個步驟第625章 襄陽失陷(8)第711章 朱仙鎮之戰(1)第532章 高陽之戰(5)第470章 定奪和離間第64章 鄉試第951章 最爲精確的部署第35章 慎獨和家風第659章 爭取最大支持第941章 海外奠基之戰(3)第98章 會試會元第806章 心態的微妙變化第784章 閃電戰(14)第258章 殊死抵抗第230章 秦王朱存樞第185章 奇怪的調整第564章 醒悟太遲第219章 不算勝利第437章 內閣震動第112章 直來直去第661章 雷霆一擊第819章 降到冰點的失敗(2)第647章 好大的氣勢第421章 穩定的根源第925章 代善的選擇第754章 應對的辦法第808章 好大的博弈第612章 王鐸的擔憂第945章 萬國來朝(3)第816章 自負的代價(2)第448章 排擠和算計第135章 家底第899章 收復臺南第88章 當頭一棒第49章 徐州第772章 閃電戰(2)第563章 天助(2)第997章 瀋陽之戰(1)第610章 必須調整第278章 皇太極稱帝第329章 徐佛家的拜訪第567章 京城故事(1)第399章 理清頭緒第867章 怎麼也想不到第287章 親情選擇第453章 神一般的判斷第717章 朱仙鎮之戰(7)第573章 需要清醒第483章 誓言第915章 最爲慘烈的戰鬥(1)第75章 不可忍第541章 狂妄的代價(5)第993章 豪格的末路第255章 歷史重演?第466章 口服心服第319章 文坤其人第105章 恩榮宴第908章 都要拼命了第769章 挖坑等你跳第716章 朱仙鎮之戰(6)第100章 殿試禮儀第801章 不是毫無意義的劇情第549章 也是必然第710章 早想到了第797章 李自成的變遷第848章 自作孽第393章 利誘第495章 勸解家人第706章 進退兩難第869章 定鼎京城(2)第585章 情報署的職責第573章 需要清醒第644章 秦淮河的聚會第406章 文人的酸氣第926章 權鬥第116章 帝心第645章 悄悄去第671章 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