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章 悲哀的撤離

bookmark

戌時三刻,天終於黑盡。

譚泰等候的機會到來了,一整天的廝殺,帶給他的是噩夢,傳令兵不斷前來稟報戰況,都是傷亡慘重,每一處都是需要馳援的,譚泰不敢將所有的兵力都派遣出去,那樣他就真的無法收拾局面了,不過一整天的戰鬥過去,軍營之中剩下的軍士已經不足一萬五千人,本來想着保存更多實力的譚泰,無奈派出了近兩萬的軍士,因爲鄭家軍的進攻太過於的猛烈,若是不拼死的抵抗,軍營都有可能保不住。

好在西門尚在控制之中。

撤退的命令迅速下達了,繼續糾纏於巷戰之中,八旗軍根本無法抵禦,更是不能夠忍受的,好幾次譚泰都想着衝出去廝殺,被身邊的謀士勸住,他是大軍的主帥,不能夠出現任何的問題,否則大軍就真的要全部散掉了。

這一次譚泰聽從了身邊謀士的建議,從西門撤離的時候,關注外面的動靜。

在譚泰看來,鄭家軍的火炮的確是厲害,可火炮晚上是沒有辦法發射的,這是規矩,畢竟夜晚視線不明,什麼都看不見,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若是鄭家軍在西門之外設立了埋伏,那麼撤離的大軍是無法抵禦的,畢竟撤離的戰鬥可不比進攻的戰鬥。

譚泰離開了府邸,朝着西門的方向轉移。

城內的戰鬥還在繼續,到處都是清脆的槍聲,熊熊的火光將城內到處都照的亮堂堂的,譚泰無心看城內的戰鬥情形,他的心在滴血,八旗軍傷亡究竟如何,撤退命令下達之後。究竟有多少人能夠撤離,目前來說還是未知數。

駐守西門的八旗軍軍士早就偵查了西門外面的情形了,的確沒有發現鄭家軍。

這本應該是非常奇怪的情形。但是在譚泰看來沒有什麼奇怪的,他認爲鄭家軍已經將所有兵力投入到進攻之中。鄭家軍的目的就是佔領錦州,故而沒有多餘的兵力在外面佈置,身邊的謀士提出來異議的時候,譚泰根本沒有聽進去。

連續派出的三路人馬,順利的從西門撤離了,儘管每一路的人馬只有兩百人左右。

這些人是用來試探西門外面情形的,看看是不是有鄭家軍的埋伏,迄今爲止一切都順利。

得到傳令兵稟報的消息之後。譚泰的臉色總算是稍稍舒緩了一些。

剛剛來到遼東,就遭遇如此的慘敗,猝不及防,這讓譚泰異常的憋氣,也就是一年多之前,也是在遼東,譚泰可是率領軍士奮勇廝殺,獲得了好多次重大的勝利。

大軍準備從西門撤離了,撤離的時間爲戌時一刻。

撤離的命令已經下達,可是沒有多少的軍士朝着西門的方向聚集。這讓譚泰剛剛放下的心再次提起來了,在城內各處鏖戰的八旗軍軍士可是有兩萬人啊,這麼多的軍士。難道都被鄭家軍剿滅了,不過一天左右的時間,這怎麼可能,難道鄭家軍如此的厲害嗎。

譚泰不敢多想了,撤退的時間已經到了,容不得他多想。

大規模的撤離開始了,一萬多八旗軍軍士從西門有序的離開,朝着松山城堡的方向而去,在錦州和松山之間。還有三千八旗軍軍士駐紮。

譚泰在隊伍的中間,最爲精銳的滿八旗也在他的四周。跟隨撤離。

一整天的戰鬥過去,鄭錦宏終於得到了斥候的稟報。有跡象表明,八旗軍準備從錦州的西門大規模撤離了。

夜間開炮轟炸,難度的確是很大的,不過這不是主要的問題,淮安火器局的諸位專家,早就發明出來校正火炮射擊的瞄準儀,依靠這個東西,火炮可以固定轟炸的方向,再說火炮準備轟炸的地方,是八旗軍撤離的必經之地,也是一大片的開闊地帶。

王小二曾經建議,調遣五千將士對撤離的八旗軍進行追殺,鄭錦宏否定了這個建議。

鄭錦宏早就說過了,拿下錦州城池的戰鬥,不過是序曲,更加慘烈的戰鬥尚在後面。

皇上率領的中軍,出發不過兩天的時間,中軍攜帶了大量的火炮,行軍速度不可能很快,況且從山海關到寧遠,中間還有前屯和高臺堡等城堡,八旗軍若是在這些城堡之中安插了軍士抵禦,中軍還是需要耗費時間剿滅這些八旗軍的。

山海關距離寧遠有兩百多裡地,按照中軍的行軍速度,至少需要四天到五天左右的時間,加上在前屯和高臺堡等地耽誤的時間,中軍十日之內能夠抵達寧遠,就算是非常順利了。今日才七月二十二日,中軍出發不過兩天的時間,接下來還有接近八天左右的時間,前軍要遭受到無數的進攻,那個時候的戰鬥纔是第一階段作戰的核心。

攻打錦州城池是遼東戰役的第一戰,必須要獲得完勝,目前這個任務基本算是完成。

第一戰不要過多的損耗實力,免得後面的戰鬥難以抵禦。

所以鄭錦宏果斷的決定,用火炮對付從西門撤離的八旗軍。

斥候源源不斷前來稟報消息。

其實這個時候,鄭錦宏距離西門不足五里地,天已經完全黑下來,他不可能通過望遠鏡清楚的知曉西門的情形,此刻他也不能夠冒進,免得自身出現危險,還要驚動撤離的八旗軍。

兩小股的八旗軍從西門撤離,這明顯就是試探。

鄭錦宏不動聲色,王小二卻有些忍不住了,他認爲八旗軍若是總採取這種小規模撤離的方式,那戰鬥豈不是無法進行了。

鄭錦宏也有些猶豫,可他稍稍思考之後,認爲八旗軍不可能總是採取這種方式撤離,時間上面不允許,等到天亮之後,八旗軍所有的行動都會暴露出來。

跟隨在譚泰身邊的是汗八旗正白旗旗主石廷柱和鑲白旗旗主巴顏。

兩人都沒有親自參與到巷戰的廝殺之中,一直都在譚泰的身邊。

譚泰抵達錦州城池之前,負責指揮作戰的是石廷柱。

錦州城內的滿八旗和蒙八旗的軍士不是很多,合起來也就是五千人左右,絕大部分滿八旗和蒙八旗的軍士了,都是駐紮在寧遠城池的,有阿巴泰直接統領。

譚泰抵達錦州,也有效的整合了駐守錦州的八旗軍,要知道石廷柱雖然是汗八旗正白旗旗主,可是沒有資格指揮滿八旗和蒙八旗的軍士。

滿八旗的指揮系統很是有意思,各旗都只服從旗主的指揮,不會聽從其他旗主的調遣,只是在松山之戰後,皇太極才痛下決心改變這種局面,後來的山海關之戰後,滿人旗主也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集體同意了皇太極的決定,可即便是如此,滿八旗各旗之間的指揮還是很不容易協調的。

一萬多的軍士基本撤離了西門。

譚泰在離開錦州城池的時候,下達了命令,留下一千軍士駐守西門,務必等到大軍安全撤離之後,才能夠離開,同時這一千軍士也要接應陸續從城內撤離的軍士。

安排佈置完畢一切,譚泰才放心的朝着松山的方向撤離。

隆隆的炮聲響起,眼看前前方諸多的軍士在炮火之中倒下的時候,譚泰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明明天已經黑了,火炮怎麼發射,難不成這些炮彈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

慘叫聲和馬嘶聲被隆隆的炮聲掩蓋,撤離的八旗軍軍士已經四散開始逃離炮火的轟炸。

可是四周都是黑漆漆的,找不到方向的八旗軍軍士,根本無法徹底的散開,他們唯一能夠作出來的選擇,就是躲避炮火的轟炸。

遺憾的是炮火過於的密集了。

譚泰同樣不能夠倖免,幾發炮彈在他身邊不遠處爆炸,好些戰馬被震得無法穩住身形,開始了四散的狂奔,炮彈爆炸的衝擊波震得譚泰雙眼發黑。

炮彈的衝擊,讓譚泰徹底清醒下來,他非常清楚,到了這個時候,必須加快撤離的速度,能夠撤出去多少就是多少,若是想着繼續穩住撤離的大軍,那是找死的行爲,那樣做只會讓傷亡愈發的增加。

譚泰躍馬朝着前方開始衝擊,他身邊的親兵將其簇擁在中間,石廷柱和巴顏也開始拼命的朝着前方衝鋒,這個時候就看誰的運氣好了。

譚泰的親兵此刻展現出來鐵血和殘酷的一面,前方凡是阻擋譚泰撤離的軍士,全部被他們無情的敢開或者是直接斬殺,衝鋒的譚泰彷彿沒有看見這一幕。

缺乏了有序的指揮,撤離的大軍瞬間就亂了,一窩蜂的朝着前方拼命跑。

更多的炮彈呼嘯而至,在密集的人羣之中爆炸,更大的傷亡開始出現。

譚泰急的心裡滴血,臉色都扭曲了,可是他不敢停下來,只能夠冒着炮火往前衝,若是這個時候停下來,後果不堪設想。。。

譚泰終於撤離到炮火轟炸的範圍之外了。

看着身邊歪歪扭扭的軍士,看着前方依舊在轟炸的炮火,譚泰的臉上已經沒有了任何的表情,他不知道三萬五千人能夠撤離出來多少,不知道傷亡會有多大,這場猝不及防的慘敗,好像是一個夢幻。

在親兵的催促之下,譚泰終於朝着塔山的方向撤離了,他身邊已經沒有了謀士,想必那些謀士沒有能夠躲避此番的轟炸,石廷柱和巴顏倒是跟上來了,兩人的運氣還不錯。(。

第217章 不好的苗頭第325章 不一般的動作第632章 大幕拉開第104章 其中關節第137章 突然襲擊第296章 禽獸不如第920章 無法高興的勝利(1)第253章 暫緩反擊第252章 顧夢麟來投第439章 局勢惡化第529章 高陽之戰(2)第66章 發榜第977章 多爾袞的勝出第93章 會試主考官第523章 依靠自身第667章 二十四旗並立第145章 不要聲張第350章 關門打狗第942章 平靜中的不平靜第801章 不是毫無意義的劇情第248章 動手第889章 不可能心軟第723章 沙盤演練第356章 穩妥第393章 利誘第493章 統戰對象第557章 勞逸結合第677章 必須推進第390章 煽風點火第972章 不甘心的梟雄第505章 皇上的意思第340章 戰與不戰第328章 抓重點第648章 小心應對第784章 閃電戰(14)第762章 無奈的掙扎第797章 李自成的變遷第837章 潼關之戰(3)第524章 拼死抵抗第134章 震懾第899章 收復臺南第883章 致命的商議第177章 暗中拉攏第269章 殘酷第323章 突破口第667章 二十四旗並立第771章 閃電戰(1)第566章 不算是結束第180章 緊急赴京第518章 什麼是大局第436章 各懷心思第975章 絕非袖手旁觀第917章 最爲慘烈的戰鬥(3)第607章 一挫再挫第553章 雪崩的感覺第716章 朱仙鎮之戰(6)第324章 山陰幫第905章 折斷扁擔戰術第425章 一見如故第341章 直接的要求第885章 宵小第633章 掣肘第182章 大度第446章 求助第689章 焦灼(1)第29章 銀子的作用第74章 孰可忍第288章 身份不一樣第293章 軍情緊急第962章 也算是尊嚴第832章 各方的準備第185章 奇怪的調整第984章 乘勝追擊第811章 全面兼顧第651章 露崢嶸第132章 先軍策略第601章 出乎預料第365章 伏筆第7章 生意經第130章 上任第45章 友誼和原則第676章 官紳一體納糧第37章 不一樣的認識第669章 揚威南直隸第190章 自掘墳墓第295章 憂心的交接第719章 作戰思想的變化第653章 糧食最重要第764章 周延儒的老辣第508章 都沒有想到(2)第152章 逼上華山第667章 二十四旗並立第313章 責任重大第285章 這是天意第47章 震撼第825章 年輕人的弱點第426章 重大謀劃第88章 當頭一棒第626章 襄陽失陷(9)第345章 蓬萊閣
第217章 不好的苗頭第325章 不一般的動作第632章 大幕拉開第104章 其中關節第137章 突然襲擊第296章 禽獸不如第920章 無法高興的勝利(1)第253章 暫緩反擊第252章 顧夢麟來投第439章 局勢惡化第529章 高陽之戰(2)第66章 發榜第977章 多爾袞的勝出第93章 會試主考官第523章 依靠自身第667章 二十四旗並立第145章 不要聲張第350章 關門打狗第942章 平靜中的不平靜第801章 不是毫無意義的劇情第248章 動手第889章 不可能心軟第723章 沙盤演練第356章 穩妥第393章 利誘第493章 統戰對象第557章 勞逸結合第677章 必須推進第390章 煽風點火第972章 不甘心的梟雄第505章 皇上的意思第340章 戰與不戰第328章 抓重點第648章 小心應對第784章 閃電戰(14)第762章 無奈的掙扎第797章 李自成的變遷第837章 潼關之戰(3)第524章 拼死抵抗第134章 震懾第899章 收復臺南第883章 致命的商議第177章 暗中拉攏第269章 殘酷第323章 突破口第667章 二十四旗並立第771章 閃電戰(1)第566章 不算是結束第180章 緊急赴京第518章 什麼是大局第436章 各懷心思第975章 絕非袖手旁觀第917章 最爲慘烈的戰鬥(3)第607章 一挫再挫第553章 雪崩的感覺第716章 朱仙鎮之戰(6)第324章 山陰幫第905章 折斷扁擔戰術第425章 一見如故第341章 直接的要求第885章 宵小第633章 掣肘第182章 大度第446章 求助第689章 焦灼(1)第29章 銀子的作用第74章 孰可忍第288章 身份不一樣第293章 軍情緊急第962章 也算是尊嚴第832章 各方的準備第185章 奇怪的調整第984章 乘勝追擊第811章 全面兼顧第651章 露崢嶸第132章 先軍策略第601章 出乎預料第365章 伏筆第7章 生意經第130章 上任第45章 友誼和原則第676章 官紳一體納糧第37章 不一樣的認識第669章 揚威南直隸第190章 自掘墳墓第295章 憂心的交接第719章 作戰思想的變化第653章 糧食最重要第764章 周延儒的老辣第508章 都沒有想到(2)第152章 逼上華山第667章 二十四旗並立第313章 責任重大第285章 這是天意第47章 震撼第825章 年輕人的弱點第426章 重大謀劃第88章 當頭一棒第626章 襄陽失陷(9)第345章 蓬萊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