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倍感淒涼

張獻忠臨死前的兩句話,已經表明了他的內心想法:農民軍推翻了明廷,導致韃子趁虛而入,他心中是有愧的,不然他也不會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叫他的義子全部投明。而且他絕對不可能投降韃子!

可以說南明朝廷苟延殘喘的最後十來年,都是因爲張獻忠臨終這幾句遺言的作用。如果不是大西軍的加入,南明小朝廷既無兵又無將,怕是早就投了東虜。

就憑這兩句話,李元利覺得張獻忠哪怕再瘋狂,也能稱得上是一個梟雄!

轉頭想想埋在錦江中的這批金銀財寶,李元利心中就是一片火熱,這要是換成後世的人民幣,應該有多少錢?起碼幾十個億啊!有了這八百萬兩,他的計劃就能更快更好地實施了。

“自明,往事已矣,咱們且着眼於未來吧!”挖寶藏的事還得着落到王復臣身上,李元利可不想讓他無休止地緬懷下去。

“元帥,我沒事!只是有些傷感罷了。想想先皇爺這一生,雖然做了不少壞事,但也稱得上是個人物。他臨終前說的話,我至今仍然記憶猶新。不瞞元帥,那天在保寧城前,我已經決定要自刎了,這條命算是撿回來的……”

“我前年在雲南又娶了親,如今兒子才過週歲,要是真就這樣死了,留下她們孤兒寡母,還不知要受多少苦楚!”

王復臣嘆了口氣,心情又漸漸平復下來。前兩天在生死之間走了一遭,他反而看清楚了許多事情,要不然也不會這麼快就投到李元利帳下。

“有了這八百萬兩銀子,咱們就可以大量招納流民了。只是這糧食怕是不好買。”李元利心情不錯,不過一想到如果短時間內涌進來大量流民,吃飯還真是個問題。

“元帥,您這可是想的差了。”王復臣道,“川中沒糧,那是因爲老百姓都跑到其他地方去了。你看看四川周圍的土司,這幾年來就數他們興旺。龍安、蘆山、峨眉、石砫、酉陽,還有更遠些的施州衛,只要你有銀子,哪兒買不到糧?對了,還有建昌衛,那兒糧食也不少!”

李元利當然知道建昌衛,西昌嘛,發射衛星的地方,當兵的人誰不知道?他還親自去參觀過發射中心呢。不過那地方現在到底是什麼模樣,他確實是不知道。

“自明,跟我說說建昌衛是個什麼情況?”

“元帥,建昌衛和巴蜀之地比起來,還真要好得多!原先那兒是倮羅(就是現在的彝族)聚居的地方,後來明廷從各地陸續遷移了十多萬漢人進去,光衛所兵都有幾萬人。我估計現在建昌衛光漢人都不少於二十萬!”

“大順元年(張獻忠大西國年號)的時候,劉文秀帶了三萬人攻破了建昌,殺了不少衛所官兵和土司,重新修建了城池,設立了官府,哪知剛過了幾個月,先皇爺就叫他帶兵去了保寧。”

“現在那兒都是各部土司的天下。不過,咱們拿了銀子去買糧,他們也沒有不賣的道理。”

李元利連想都沒想便道:“如此就好!自明,到時去建昌衛買糧這事就交給你去辦!你可知建昌衛除了倮羅外,還有哪些民族?”

“建昌衛轄一縣九州,地域遼闊,夷人族類也多,除倮羅外,還有僰人(白族)、土蕃(藏族)、白夷(傣族)、回回(回族)等近十種。不過這些夷人多是土司的奴隸,只要把土司哄好了,那就什麼事都好說。”

李元利心裡已經有了計劃,不過現在人多嘴雜,不好跟王復臣細說,但無關緊要的倒沒有關係,他向王復臣問道:“自明,這次你們入川帶來的士卒之中,應該也有不少倮羅等族的土司兵吧?”

“有兩三千人吧。大帥,這些倮羅和白夷土司兵都是雲貴一帶的,他們只聽土司的話!其實他們都是土司的赤黑(奴隸),土司的命令他們不敢不聽!這次帶領土司兵入川的是俄裡土司,也是被俘虜了的,只要把他招降了,這些土司兵就不敢作亂!”

劉文秀就是這樣乾的,把那些土司籠絡好了,然後再請他們派兵相助,不過李元利可不打算這麼幹,他有自己的想法和計劃,雖然象劉文秀那樣做要省事得多。

李元利撇開了這個話題,這事情一時半會的做不成,也看不到什麼效果,早早地說出來有什麼用?

“自明,咱們得快些去把銀子挖出來,要是時間長了,天寒地凍的兄弟們可是遭罪。”

王復臣長長地呼了一口氣,“元帥,到蓉城只有四百多裡,照咱們現在的走法,最多五六天便能夠到,現在正是江水枯竭的時候,最適合咱們到江中去挖財寶。”

“當年孫可望帶着一千人也只幹了半個月,那還是七八月水深的時候。現在咱們兩三萬人,最多兩三天就行了。”

李元利點了點頭,大家都靜了下來,默不作聲地趕路。大興軍的將士們都已經習慣了長途行軍,保寧經綿州再到蓉城這一條路由於經常有大軍行走,路又寬又平,走起來也輕鬆。四百多裡地只走了五天,抵達蓉城時天才到下午。

經過綿州和漢州(今川西德陽市一帶)的時候大軍甚至都沒有停留,綿州原來是李國翰麾下的清兵在駐守,現在城中當然是沒有兵馬。安排駐守的大興軍三千人馬還在李元利後面,所有事情自有他們來了再去處理。駐守漢州的劉文秀兵馬已經得到了保寧大敗的消息,全都跑到蓉城去了。

雖然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但是看到蓉城時李元利還是覺得十分惆悵和憤慨,不免又在心裡把張獻忠罵了一頓!這老賊跑就跑吧,爲什麼還要把這座好好的城市付之一炬?自己得不到的非要人家也得不到?

曾經千年繁華的大都會,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繁華的街道已被殘垣斷壁淹沒,金碧輝煌、巍峨壯觀的蜀王宮也是灰飛煙滅。原來的蓉城已經被張獻忠徹底燒燬掉了!

那麼大一座城市,現在竟然連一個村落都算不上!被焚燒破壞後的斷垣殘壁間雜草樹木叢生,蛇蟲出沒。剛到的時候竟然看見有猛獸呼嘯而過。薄霧之中,“蓉城”顯得無比淒涼!

將士們清理出一大片地方來紮營,篝火也生了起來,蓉城的冬天雖然氣溫並不算低,但仍然讓人覺得冷,而且霧多,天老是灰濛濛的看不到太陽,空氣也是黏黏乎乎的很是潮溼。將士們一早一晚都要生火來把衣服烤乾,要不然很容易染病。

第三百八十二章海戰計劃第三百五十七章長袖善舞 沖齡踐祚第一百五十五章進退維艱第四百三十八章尚武精神第八十四章木鞘運銀第一百六十章震懾人心第四百五十二章入濠鏡第三百零八章兩藩之富 甲於天下第一百二十一章黯然而返第四章謀劃第三百二十章兵甲亦實力第二百四十九章西寧王第三百七十四章密謀獻城第四百四十七章富樂院第三百零七章大發雷霆第三十二章計劃第五十章重陽第二百三十八章陣斬搖旗第二百九十章戰場第三百三十二章耳濡目染 動搖信仰第二百八十五章負隅頑抗 難逃一死第三百零八章兩藩之富 甲於天下第二百五十九章抗清志士第四百三十四章潛蹤躡跡第四百八十八章紫禁城第八十一章倍感淒涼第五十九章急行第五十四章故人第二百八十三章擂鼓!助威!第三百三十七章教忠於政 無可例外第一百四十四章走投無路第一百七十七章交鋒第三百四十八章美麗之島第四百七十三章大漢四郡第九十九章出兵第三百九十七章其名可彰第一百三十四章緩圖第二百三十七章飛蛾赴火第三百九十一章遠循倭國第三百六十五章徵糧拉丁 民不聊生第二十四章架構第二十七章規劃第一百二十章兵臨肇慶第三百四十九章道人從軍第四百零二章敵未至便欲屠城第五百二十七章皇宮家宴第三百八十章鎮海衛第四百五十六章紅夷第四百三十四章潛蹤躡跡第十四章土司第四百八十五章告別南京第一百九十七章求和第三十六章拉攏第七十七章御史郝浴第五百四十七章琉球內附第二百一十六章“毒瘤”第二百七十章責任第五百四十七章琉球內附第三百三十六章一騎絕塵 遙遙領先第五百五十八章蒙古諸部第六十章艱苦第四百零三章細思量尚有勝算第一百二十七章甕中之鱉第一百五十二章大義名分第三百二十八章科學與傳教第二百四十六章捨生取義第一百八十五章詐城第一百四十六章府衙會晤第一百章暗訪第一百九十四章炮兵操典第四百八十章拉攏第一百五十八章徵收田地第四百零八章北伐第二百三十七章飛蛾赴火第一百一十一章擊針槍(二)第一百四十章再圍長沙第一百二十二章投名狀第五百五十七章除瘴之策第二百二十五章陷阱第二百二十八章古代“青黴素”第三百八十七章百炮齊鳴第一百二十七章甕中之鱉第十一章任務(一)第五百四十四章處置俘虜第一百五十八章徵收田地第二百九十六章大明之殤第四百九十八章清剿計劃第五十五章失策第二百五十八章鐵殼船第五百一十一章想拜師?退教!第三百二十四章擊賊神機石榴炮第二十六章銀礦第三百五十五章衣冠禽獸 御門聽政第九章展望第二百二十三章追擊第五百六十章 大結局第二百二十四章賊蹤第四百五十章虎口奪食第二百九十九章線膛炮和滑膛炮的選擇第三百四十一章烏斯藏
第三百八十二章海戰計劃第三百五十七章長袖善舞 沖齡踐祚第一百五十五章進退維艱第四百三十八章尚武精神第八十四章木鞘運銀第一百六十章震懾人心第四百五十二章入濠鏡第三百零八章兩藩之富 甲於天下第一百二十一章黯然而返第四章謀劃第三百二十章兵甲亦實力第二百四十九章西寧王第三百七十四章密謀獻城第四百四十七章富樂院第三百零七章大發雷霆第三十二章計劃第五十章重陽第二百三十八章陣斬搖旗第二百九十章戰場第三百三十二章耳濡目染 動搖信仰第二百八十五章負隅頑抗 難逃一死第三百零八章兩藩之富 甲於天下第二百五十九章抗清志士第四百三十四章潛蹤躡跡第四百八十八章紫禁城第八十一章倍感淒涼第五十九章急行第五十四章故人第二百八十三章擂鼓!助威!第三百三十七章教忠於政 無可例外第一百四十四章走投無路第一百七十七章交鋒第三百四十八章美麗之島第四百七十三章大漢四郡第九十九章出兵第三百九十七章其名可彰第一百三十四章緩圖第二百三十七章飛蛾赴火第三百九十一章遠循倭國第三百六十五章徵糧拉丁 民不聊生第二十四章架構第二十七章規劃第一百二十章兵臨肇慶第三百四十九章道人從軍第四百零二章敵未至便欲屠城第五百二十七章皇宮家宴第三百八十章鎮海衛第四百五十六章紅夷第四百三十四章潛蹤躡跡第十四章土司第四百八十五章告別南京第一百九十七章求和第三十六章拉攏第七十七章御史郝浴第五百四十七章琉球內附第二百一十六章“毒瘤”第二百七十章責任第五百四十七章琉球內附第三百三十六章一騎絕塵 遙遙領先第五百五十八章蒙古諸部第六十章艱苦第四百零三章細思量尚有勝算第一百二十七章甕中之鱉第一百五十二章大義名分第三百二十八章科學與傳教第二百四十六章捨生取義第一百八十五章詐城第一百四十六章府衙會晤第一百章暗訪第一百九十四章炮兵操典第四百八十章拉攏第一百五十八章徵收田地第四百零八章北伐第二百三十七章飛蛾赴火第一百一十一章擊針槍(二)第一百四十章再圍長沙第一百二十二章投名狀第五百五十七章除瘴之策第二百二十五章陷阱第二百二十八章古代“青黴素”第三百八十七章百炮齊鳴第一百二十七章甕中之鱉第十一章任務(一)第五百四十四章處置俘虜第一百五十八章徵收田地第二百九十六章大明之殤第四百九十八章清剿計劃第五十五章失策第二百五十八章鐵殼船第五百一十一章想拜師?退教!第三百二十四章擊賊神機石榴炮第二十六章銀礦第三百五十五章衣冠禽獸 御門聽政第九章展望第二百二十三章追擊第五百六十章 大結局第二百二十四章賊蹤第四百五十章虎口奪食第二百九十九章線膛炮和滑膛炮的選擇第三百四十一章烏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