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630bookla,最快更新明騎最新章節!
第四百七十六章平倭策
遷都南京是上上策,任誰都知道北方民亂,根子在於旱災,加稅,根子在於朝廷沒錢賑災。遷都南京掌握江南富庶之地,湖廣糧食不夠便從海外購糧,只要有錢沒什麼事情是辦不成的,如此勵精圖治個三五年,不論剿撫都是可行的。至於關外的後金大軍更難以爲患,不是還有開原,山海關兩支大軍牽制麼。
也省的開原,山海關兩軍打起來束手束腳,隨時要擔心後金騎兵繞路打下京師,馬城是身經百戰的人,對北京的地理位置實在是很不滿,這就好比兩軍對戰,最高統帥部不在後方老實呆着,居然頂到最前線去了,這個仗還怎麼打嘛,下面各軍隨時要擔心最高統帥部被人一鍋端了。
成祖將統帥部遷到北京,是因爲當時大明是進攻態勢,蒙古人已經被遠遠趕到北方去了,不一樣嘛。
如今大明是守勢,最高統帥部自然應該遷回南京,這是後世任何一個軍校生都懂的道理,滿朝文武偏偏不明白呢,自然,東林,清流是極力反對的,江南是他們的大本營呀,怎麼能容的下一個強勢的天子呢。袁可立曾言,將南京六部的官員抓起來都砍了,沒有一個冤枉的,南京六部最是烏煙瘴氣。
贊成遷都南京的有沒有呢,是有的,一干勳貴就極力贊成遷都。
京師密報,皇上召朱純臣,李開元等勳貴議事,當皇上問到今後的策略時,李小侯爺的回答相當坦率,甚至在提到北方失利時也無所顧忌。他說,北方糜爛,朝廷正值“危急存亡之秋”,唯一明智的選擇,就是遷都南京。
皇上面子上還掛不住,說:“此事重,未可易言。”
既而皇上指天問道:“上天未知如何?”
李開元便試圖就天命問題勸說其君:“惟命不於常,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天命微密,全在人事,人定勝天。皇上此舉,正合天心,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知幾其神,況事勢已至此極。詎可輕忽因循,一不速決,異日有噬臍之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皇上可內斷之聖心,外度之時勢,不可一刻遲延者也!
李開元手握京營兵權,又極力贊成遷都南京,就等皇上一句話了。
羞答答的皇上反覆確認四周無人偷聽後,問道:“此事我已久欲行,因無人贊襄,故遲至今,汝意與朕合,但外邊諸臣不從,奈何?此事重大,爾且密之,切不可輕泄,泄則罪坐汝。”
皇上明確表示了自己的立場,又詢問南遷的具體步驟。他將如何出京,李開元提出最佳路線是取道山東,裝作到文王與孔子廟朝聖。一旦到了曲阜,御駕便可快馬加鞭南下,兩天內即可趕到比較安全的淮安地界。
那時,李開原向皇上保證,舉國上下必羣情振奮,臺灣新軍並將爲皇上所用,因爲陛下一旦出現在京城之外,國之龍虎必起而響應,陛下遂可握天下於股掌之中。但是李開原又斗膽警告說,如果皇上仍在京城廝守尊位,則明朝必亡。皇上頗爲其言所動,簡短答道:知道了。遂令三人退下,自己返回後宮。
當晚,皇上又召李開原進宮參加另一次秘密會議,並於會後將這位當代豐城侯單獨留下,向他提出了一連串問題。中途接應部隊有何安排,誰來統領,中途在何處駐紮,李開原打算先秘密派遣將領至濟寧部署接應部隊,並在比較安全的濟寧、淮安兩地安排駐地。
此時,南遷之事突然泄密了。
消息從宮中傳出,朝野譁然,清流言官不敢再刺激皇上,而是將矛頭對準了李承阼父子,集中炮火猛轟。
炮轟勳貴是大明讀書人最擅長乾的,勳貴在崇貞朝就是受氣包。
這回皇上倒是頂住了壓力,再次命令羣臣獻策,商議南遷一事,皇上表現出的誠意鼓勵了那些私下早就希望南遷的大臣,於是一連串的密摺呈至皇上面前,太子講讀項煜等一干支持南遷的朝臣,提出一種又一種方案,這些大臣闡述了三種不同但又相關的建議。
第一種意見是由皇上率軍親征,令太子留守北京,這一由文人學士們所提出的方案,符合較多人的願望,這些人認爲,一旦皇上離開紫禁城內廷,只要他出現在山東,河南,反賊氣焰就會受到極大的打擊,這番論調讓皇上很高興。
然而崇貞陛下還是小看了清流的戰鬥力,在大朝會上被駁斥的面紅耳赤,幾次發作動了廷仗,仍無法阻止言官,清流一批批的赴湯蹈火,險險就要將崇貞皇帝噴成千古一君,當然是昏君。
惱羞成怒的崇貞帝又無可奈何,只得發泄道:“國君死社稷,恆理也。”
但話一出口,他又忍不住滿腔怨恨地加上一句:“言遷者欲使朕抱頭鼠竄耶?”
大概是因爲皇上明顯流露出不快,幾位大臣急忙改變立場,南遷之議就此作罷。
倒黴的李開元被削了爵位,一氣之下孤身一人離京往臺灣去了,弄的馬城還替他擔心,路上可千萬別出什麼意外。心中煩悶索性不再去想,不願南遷也就罷了,留在北京等死吧,馬城自問對朱家天子仁至義盡了,從此不願再過問朝政。
崇貞朝的朝局一如後世一般,首輔天天換,閣臣不如狗,清議殺人不見血。
收拾心情,馬城翻閱起一篇《平倭策》,一篇策論乃是臺灣漢社士子,一些福建舉子獻上來的。漢社在臺灣,福建的發展十分迅速,漢社文必稱漢唐,言必稱強漢,在南方已儼然成爲一股勢力,史稱明末新學。
馬城是心知肚明的,幾個舉子能想到討伐倭國麼,沒道理。
這篇策論多半是楊天生,顏思齊等人炮製出來的,大明海盜們早就對倭國土地垂涎三遲,一度將平戶變成了海盜母港,只是苦於實力不足無力佔領日本全境。然而這篇平倭策的論調之無恥,深得霸權主義之三味,這些福建舉子提出來的藉口是清君側,沒錯,就是替日本天皇清理亂臣賊子。
如此不要麪皮的開戰藉口,偏偏還能編出一番道理來,這番道理居然還無可挑剔,這便要從幕府將軍這個職位說起。幕府是什麼玩意兒,就相當於大明的五軍都督府,軍隊的司令部或者是軍隊的一個總指揮所,這個東西怎麼會在日本成爲一個朝代的名稱呢。
日本在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開始就有天皇,而這個天皇一直到現在,據他們自己說還是萬世一系,也就是日本沒有朝代的更迭,始終這一個天皇就是家世一直傳到了現在,但是這中間天皇有一段時間失去了權力,他只成爲一個擺設,就像中國漢朝的時候那個漢獻帝一樣,那麼天皇變成了漢獻帝,那誰來做曹操呢,在日本就是一批被稱作將軍的人變成了曹操。
所謂將軍實際上是日本的徵夷大將軍這一個官銜的稱號,
看清爽的小說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