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布

這也只過去了三年,竟是在青城周圍蓋起來了足足六家規模不輸於陳介夫準備籌辦的那般大小的紡織廠。

因着這六家紡織廠分屬於日本國內的六家不同的財團,這才能讓青城市面上的布料,不至於被一家把控住了,從而瘋狂的往上提價,讓青城人過上穿不上衣服的生活。

同樣的,因爲這六家日本紡織廠的快速的擴張,讓原本佔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的德國人生產的布匹以及少量的從青島的小作坊,小廠子自產的布匹,現在的日子有些不太好過。

在價格戰爭中,他們因爲成本的問題,正在節節敗退,從市場上最初出現了日本布的所佔份額超過百分之八十五,一路跌到了現在的市場份額只剩下了百分之四十的悲慘之地。

就邵年時這一路走下來,得出了一個結論,若是德國人與本地的小手工業主再想不出遏制日本商人的辦法的話,怕是不出一年,他們的份額還要再跟着掉下一半。

到了那個時候,還沒完全撕破臉,甚至還在謀求着雙方合作的德國受到的影響相對會少上許多,而那些依憑着廉價在夾縫之中苦苦求生的小工廠主們,怕是要被逼的倒閉賣廠了。

無他,日本人的生產工藝實在是太過於狡猾了。

哪怕是邵年時這種不懂得怎麼去紡織出布匹的外行人都能瞧出其中的關鍵。

別瞧着邵年時只是初步的調查一下青城的紡織市場,但是他每經過一家店鋪,都會將這家鋪子中不同的牌子,以及各個品牌之中最好的布料以及最次的布料的樣品給買上一部分。

作爲還在用刻度尺,剪子進行交易的布行,客人的要求,哪怕是買一尺,他們也是給人裁的。

畢竟那些擺放在外面的樣品,都是一匹一匹,甚至是更大規模的大卷貨品。

這位客人需要二米二來做個短褂子,說不定那位客人就需要三米三來做件大褂了。

再加上邵年時樣樣數數的都來上一尺,幾十種對外裁剪的料子加在一起,也是一筆不小的生意了。

而這其中,邵年時還特意的詢問了一下布莊內的老闆,最好賣的布料到底是哪幾種。

在確認了基本上都是日產貨的同時,他就用手上去捻了一捻。

這一比較,邵年時的心中就有了數了。

自產的土布,德國廠產的布與日本廠產的布,只需要這麼一捻,立馬就能被分的清清楚楚。在這三種大類型的布料當中,土布是最厚實的一種。

它摸起來沉甸甸的不說,經緯兩織還特別的細密。

只是有一點不好,就是略顯毛躁一些。

大概是沒有現代紡織機器對於棉線的反覆的抻拉的處理,以及後期的打磨,掛漿的幾道工序的原因,若是用這種土機器以及土染料的布料製作衣服的話,貼身穿的時候,是有些不合適的。

而在前期的漿洗的過程之中,很大程度上都伴隨着掉色的問題。

當然了,這對於圖便宜的鄉民們來說,這都完全不是問題。

因爲它們足夠的結實。

哪怕是最金貴的土布,穿在一般的農人的身上,不下地,不爬山的好好愛護着,三四年的,除非是蟲蛀鼠咬,否則啊,是一點都不帶壞的。

這是外國人的洋布無法比擬的優勢。

但是中國的土布,在青城這個越來越先進化,對於新理念與新思想接受越來越高的新興先進的城市之中,卻變成了它們的劣勢。

因爲足夠結實,讓它們上了身的城市居民兩三年都穿不壞。

但是當初買它們回家時候製成的衣物卻變得不合流行,或是變得老土了起來。

還有許多土布無論是花色還是布料本身的質地,都是不適合用來做一些特別洋氣的款式的衣服的。

就算是圖便宜買回了家,那些手藝精湛的老師傅們,也依然是對着這種布料舉着眼鏡,搖着腦袋的告知對方,這是做不了啥好款式的布的。

這一下子就讓土布的地位尷尬了起來。

再配合上它那可憐巴巴的極低的產量,因爲手工勞作的時長過長,要價也無法壓低的雞肋一般的價格,就讓它們成爲了這三大分類當中,最沒有競爭力的布種之一了。

現在在青城,除了周邊的遠郊縣的鄉土人還會購買這種實在一些的土布之外,家裡稍微能過得下去的本地居民,一般都不太會選購這樣的布料的。

畢竟,還有一種價格跟土布差不多,但是基本上不掉色,質量也是十分過硬的德國布在前面頂着呢。

作爲三大分類當中最爲昂貴的一種布料,德國布無論是從哪一方面,邵年時都挑不出對方的毛病。

厚實的手感,極爲嚴謹的針織手法,細密的經緯線的排布,以及還算是時尚與具有異國情調的花色,都讓它在布匹市場上佔據着極大的分量。

可是隨着前一陣日德兩國因爲膠州半島的租界區的歸屬的摩擦問題,極大的影響了青城以及附近城鎮的經濟。

大家的日子沒有剛開始德佔區時那麼的好過了,所以原本還能湊合過下去的小市民們,下意識的就想到要省錢。

作爲其中價格最爲昂貴的德國布,就變成了他們在需要裁置新衣衫時被排除出去的選擇。

大家都知道這個質量實在是很好的,但是一想到這個價格,心中就不由的抖上一抖了。

作爲衣食住行當中排在第一位,同樣位列快速消費品大軍的前幾位的衣料買賣,其多半的利潤賺取,都是在高速的銷售與不斷的生產的過程之中進行的。

而紡織行業,最爲忌諱的就是積壓了。

就好像是服裝的流行一天一個模樣一般,布匹的印染手段以及紡織手法,也是在不停的改變的過程之中的。

若是一批次出產的布料,只需要三到五天就能被市場完全的消化的話,回籠的資金完全可以應付接踵而來的新流行,而他們也可以騰出手來,毫無壓力的生產新的產品。

但是若是在市場上銷售的十分緩慢,迎接到了一波新的流行,甚至是連季節都過去的話,那這剩下的布料,可真算是真的砸在手中了。

哪怕是轉運到並沒有那麼時髦的內陸城市,也需要貼上本來不需要的運送與人工的成本。

賠上一大筆的額外消耗了不說,還要祈禱能跟得上潮流的競爭者的新布料不要一前一後的跟他們的積壓品選擇在同一時期打入內地市場。

一旦這種事兒發生了一次,從此以後就要比自己的競爭廠子最少落後一個季度。

錢是越賺越少,就連新產品,也要跟不上計劃了。

德國的德星牌的洋布,就是因爲對於日本布匹的衝擊不夠重視下才吃了大虧。

待到他們的廠長發現莫名的發生了庫存積壓的問題了之後,再想要調整的時候,就有些來不及了。

等到他們重視起來,並重振旗鼓的時候,卻發現日本布只用了這一個小季度,就在膠東半島上站穩了腳跟並搶佔了大半的市場。

那麼他們是憑什麼呢?

便宜,以及一個季度能更換兩種甚至更多的花色的新潮勁頭。

就好比日本布賣的最好的是平價的16支紗,針腳粗疏,普普通通的質量,卻也是當中最受歡迎的布種而無其他。

這一件布出廠的成本價大概在149.55塊大洋左右,販賣到布料市場上的批發價大概是200塊的樣子。

這就讓廠家得到了出廠的近50塊大洋的利潤。

然後在布莊接收了之後,再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有效的價格浮動。

這一件布的標準尺幅爲一百米,當然了,在中國的度量衡當中,也就是越等於三百尺的樣子。

這流通到了市場上的價格一般會在批發的基礎上再加上50塊錢的利。

也就意味着,一尺布的價格大概在八角五的價格。

而成人若是想要做一件半長的中山裝,最少也需要五尺的長度。

這裡外裡就需要付出四五塊大洋用於布料之上。

你說若是你是一位掌握着家庭經濟命脈的主婦,在進了布莊之後,要爲一家三口添置一身新衣,你是會選擇一尺八角五的布料還是會選擇一尺一元錢的布料呢?

畢竟單瞧着單價好像沒多少的差距,真要是動輒就要來上一丈兩丈的布料的時候,這裡外就要差出一兩塊大洋的金額了。

與日本布的便宜的成本相對比,德國布一件可能就需要200塊的成本價實在是沒有什麼價格優勢。

那麼問題又來了,同樣在中國興建的廠房與招收的工人,爲什麼日本的紡織品就會如此的廉價呢?

難道是紡織工藝更加的先進,對於工人的操作與人數要求的更低一些嘛?

若是此時陳介夫就站在邵年時的身邊的話,這位懂行的人一定會說,不!完全是因爲日本人比之德國人更會偷工減料罷了。

他們的機器與德國紡織機器的原理基本相同,且並不比德國的先進幾分。

但是,他們日本的紡織廠爲了殺進中國,特意在倒數第二道工序上,做出了一個十分狡猾的調整。

那就是布匹的抻拉。

他們將機器的抻拉扭矩調節到了最大的程度。

當一匹布掛上了漿之後,還需要通過人力或者是機械之力,將布料朝着兩頭扯動,一方面是爲了讓布料在晾乾之後不會產生褶皺,另外一方面則是擴張布料的延展度,讓原本只有100米長的布料通過展平不會產生抽抽,縮水,摺疊等減少長度的問題。

這本來是對布料很有好處的一道工序,卻在日本紡織廠有些變了味道的機器運作下,把布料的延展性給拉到了最大的極限。

那麼這一到工序會造成什麼後果呢?

原本只有100米的布被外力拉到了105米,這會讓布料更薄,更脆,一些通過高溫燙花或者高壓按壓出來的暗紋,會成爲最先承受不住外力的部分,當穿着這些布料的人們拿回去漿洗一兩次,或者是放在箱子底壓上一個季度之後,你再拿出來的時候,就會發現這些位置早已經碎成了齏粉。

不是露出一個碩大的洞洞,就是針織紗從當中斷裂開來,一抽到底,變成了無法復原,甚至都打不上補丁的爛布。

簡直就是坑錢的最爲直觀的樣品了。

可是就算是這樣,普通的老百姓不清楚其中的道道,那些幹紡織的內行人會不知道嗎?

賣布料的商販與老闆們也並不全是見錢眼開的奸商,他們爲何就不提醒一下自己的主顧,讓他們選擇更結實耐用的布料呢?

究其根本,還是因爲價格。

這些老百姓們明知道日本的布料很差,但是他們之所以會製作新衣服,爲的就是出去參加一些體面的事情所用。

對於這種不是天天穿,只能穿一兩個季度,甚至是爲了面子還不能總是穿的一成不變的場面服裝,他們不圖便宜,他們又能圖些什麼呢?

再加上購買花布,洋布的人,更多的是追求款式與時髦的上班人士。

日本的洋布緊跟在時代最前沿的花色變換,也成爲了他們購買的最大理由之一了。

不是他們不提醒,而是對方的需求恰巧被日本洋布商人給抓住罷了。

日本的印染技術在全世界的範疇內都居於領先的地位。

再加上同屬於東亞文化的圈子,那邊的審美與印花工藝,很好的迎合了青城居民的口味。

再加上他們時不時的就調製出一種很是與衆不同的色澤,配上或是可愛或是豔麗的不停的改變的花色,就成爲市場上最受歡迎的布料了。

也因爲它總是在不停的產出新花色,哪怕多數花色都有些雷同,但是也給普通的市民們一種錯覺,一種日本布總是走在時尚的最前端,根據流行在不斷的調整的錯覺。

讓能買得起布的人,自然而然的將買日本布變成了一種洋氣上身的反應。

搞到最後,就變成了粗粗拉拉的用於上工的衣服不需要買太好的,結實的土布就能湊合,而今夏或是今冬相當最時髦的崽兒的時候,還是買塊日本布來量體裁衣吧。

第六十章 狠人第三百五十八章 畢業典第三十三章 上工第三百四十三章 對手第二百二十三章 辦吧第四十章 複習第二百二十三章 辦吧第二百三十六章 威脅第一百七十章 巧了第三百七十九章 波動第八十五章 門道第一百四十二章 一封信第一百零九章 尋人第二百三十一章 回返第三百四十三章 對手第一百三十七章 局長第三百八十一章 大事第二百一十七章 撐腰第一百六十二章 來投第七十六章 求學第四十九章 拉壯丁第二百九十五章 反應第二百八十五章 暗殺第一百三十五章 對抗第三百六十六章 買兇第三百零九章 真好第四章 老爺請第一百一十一 溫柔的姑娘啊第一百零八章 有深意第二百七十一章 紅街第二十二章 橫財第八十三章 縣城第三百五十一章 友人第二百八十一章 拖延第三百一十一章 去青城第一百三十七章 局長第三十七章 豆腐第二十九章 錢糧幫第八十七章 碼頭第一百二十六章 史老闆第二百三十四章 起因第二百九十九章 青城第八十一章 都苦第三十八章 識字第二百七十九章 麪粉廠第二百六十一章 忽悠第三百二十一章 內情第八十八章 結構第二百二十一章 章程第六十七章 聊城新鋪第二百五十七章 逃第二百零五章 亂局第二百二十七章 膽氣第九十八章 來信第三百零三章 去初家第三百七十八章 敗退第三十章 年夜飯第一百九十七章 疑問第三十四章 料活第八十一章 都苦第三百五十二章 會面第五十三章 掙錢啦!第一百七十三章 談吧第二百二十三章 辦吧第三百三十九章 激憤第四十二章 定下來第一百六十三章 直皖之戰第二百二十七章 膽氣第二十六章 謝禮第三百三十八章 求助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才第一百四十八章 處理第一百章 刑訊第七十四章 舒坦第三百二十四章 小吃第一百零八章 有深意第四十二章 定下來第三百一十章 矛盾第一百四十八章 處理第二百二十九章 交鋒第五章 平賬第一百五十二章 遇襲第一百四十五章 事了第一百二十章 人情第二百七十四章 飯館消息第四十六章 緣由第三百八十五章 安了完本以及大修第二百七十五章 瘋女子第六十八章 定下第一百七十章 巧了第一百六十九章 偶遇第三百二十九章 青軍閥第一百二十六章 史老闆第二百二十一章 章程第五十五章 抱犢崮土匪第六十二章 擒獲第二百六十一章 忽悠第三百六十章 廖仲愷第一百八十七章 尷尬
第六十章 狠人第三百五十八章 畢業典第三十三章 上工第三百四十三章 對手第二百二十三章 辦吧第四十章 複習第二百二十三章 辦吧第二百三十六章 威脅第一百七十章 巧了第三百七十九章 波動第八十五章 門道第一百四十二章 一封信第一百零九章 尋人第二百三十一章 回返第三百四十三章 對手第一百三十七章 局長第三百八十一章 大事第二百一十七章 撐腰第一百六十二章 來投第七十六章 求學第四十九章 拉壯丁第二百九十五章 反應第二百八十五章 暗殺第一百三十五章 對抗第三百六十六章 買兇第三百零九章 真好第四章 老爺請第一百一十一 溫柔的姑娘啊第一百零八章 有深意第二百七十一章 紅街第二十二章 橫財第八十三章 縣城第三百五十一章 友人第二百八十一章 拖延第三百一十一章 去青城第一百三十七章 局長第三十七章 豆腐第二十九章 錢糧幫第八十七章 碼頭第一百二十六章 史老闆第二百三十四章 起因第二百九十九章 青城第八十一章 都苦第三十八章 識字第二百七十九章 麪粉廠第二百六十一章 忽悠第三百二十一章 內情第八十八章 結構第二百二十一章 章程第六十七章 聊城新鋪第二百五十七章 逃第二百零五章 亂局第二百二十七章 膽氣第九十八章 來信第三百零三章 去初家第三百七十八章 敗退第三十章 年夜飯第一百九十七章 疑問第三十四章 料活第八十一章 都苦第三百五十二章 會面第五十三章 掙錢啦!第一百七十三章 談吧第二百二十三章 辦吧第三百三十九章 激憤第四十二章 定下來第一百六十三章 直皖之戰第二百二十七章 膽氣第二十六章 謝禮第三百三十八章 求助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才第一百四十八章 處理第一百章 刑訊第七十四章 舒坦第三百二十四章 小吃第一百零八章 有深意第四十二章 定下來第三百一十章 矛盾第一百四十八章 處理第二百二十九章 交鋒第五章 平賬第一百五十二章 遇襲第一百四十五章 事了第一百二十章 人情第二百七十四章 飯館消息第四十六章 緣由第三百八十五章 安了完本以及大修第二百七十五章 瘋女子第六十八章 定下第一百七十章 巧了第一百六十九章 偶遇第三百二十九章 青軍閥第一百二十六章 史老闆第二百二十一章 章程第五十五章 抱犢崮土匪第六十二章 擒獲第二百六十一章 忽悠第三百六十章 廖仲愷第一百八十七章 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