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8章 溝通

暮色將臨,華燈初上。

一隊隊禁衛自大秦宮開出,沿各條街道馳去,一路高喊:“大秦皇帝口諭,今日數千士子叩闕上書,雖有受人矇蔽、魯莽行事之嫌,但朕堅信,多數士子乃出於公心,非爲私利。

儒門弟子,國之英才,不可輕辱,今日坊間百姓,雖用心赤誠,然行爲過激,辱及斯文。今責令大秦門外亂扔雜物者,立即主動前往清掃,並當衆向士子致歉。

一個不知尊重知識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一個不知得尊重人才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國家。

朕期盼大秦的百姓,能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主動站出來,對自己過激的行爲負責,向士子們致以真誠的道歉。”

皇宮禁衛,一路馳過,一路大喊,還到處張榜。

話說今天在大秦門外受辱的士子中,許多人越想越悲涼,越想越憤慨,有的在借酒泄憤,有的甚至準備縱身跳入秦淮河,以死抗爭。

突然間,皇宮禁衛的大喊聲響徹全城,尤其是那句“一個不知尊重知識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一個不知得尊重人才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國家。”通俗易懂,但充分體現了皇帝的真誠。

許多滿心屈辱的士子聽了,不禁潸然淚下,直接跪倒在地,對着皇宮痛哭高呼:“陛下啊!陛下啊.”

這樣的情景。在華燈初上的南廄隨處可見,士子們的心靈被深深的觸動,跪地流涕高呼。往往是簡單地重複呼喚着天子,別無他語;

那情形就象受盡委屈的孩子在高呼着自己的父母,讓許多坊間百姓看了,也不禁潸然淚下。

人心是肉長的,看到這一幕幕令人感慨的情景,那些曾在大秦門外向士子亂扔東西的百姓,多數還真站了出來。主動向那些士子道歉,然後帶來掃把。到大秦門外清掃垃圾。

本來滿腹委曲的士子,經天子口諭撫慰,民衆道歉,放聲痛哭之後。也沒有誰再想去鬧事,再去叩闕上書了。

第二天,秦牧帶着皇宮禁衛,以及內閣大臣,出皇宮,御太學,親自到太學的孔廟禮拜,以顯示皇帝對儒家的尊崇。

與次同時,秦牧讓人招集進京參加明年春閨的士子。讓他們一起到太學來,秦牧在禮拜過孔廟之後,就在太學的大院子裡。讓大家一起圍坐在青松下。

秦牧不擺架子,不搞高高在上,就席地坐在數千士子中間,與大家一起促膝談心。

作爲皇帝,平時確實需要高高在上的威嚴;但同時,也應該適當地展示一些親民的形象。就象這樣,與大家圍坐在一起。還沒有說話,已經讓士子們倍感親切了。

有了這種親切感,大家聊起來,纔會顯得太真誠,更容易交心。

“諸位士子,都是國之英才,是國家未來的希望所在,朕今日來此,是想與大家推心置腹的聊了聊,朕希望大家也要坦誠以對。

咱們不丟書袋子,不用之乎者也,不要虛言假語,咱們就象一家人一樣坐下來,閒話家常,一家人,不必拘束,有什麼說什麼,暢所欲言,就算說錯了也不要緊。”

“陛下聖明!”

“吾皇萬歲!”

“”

圍坐着的士子,神色喜悅,一派欣然。

“大家這次叩闕上書,說實話,朕是不贊同你們的看法的,但朕也沒有怪罪你們,你們是國家的未來所在,朕樂意看到你們表達自己真誠的想法。

朕自定鼎以來,常有大臣出於公心,頂撞於朕,別的不敢說,但就不以言語及罪這一條,朕自認是做到了,因爲朕知道,國有諍臣,不亡其國。”

秦牧的話說得很真誠,而且在坐的讀書人,也由衷地敬佩他這一點,秦牧自稱帝以來,確實沒有因爲言論而加罪於人,一次也沒有,這些一直是爲天下的讀書人津津樂道,並由衷敬佩他的原因之一。

“陛下聖明,廣開言路,是天下萬民之福。”

“陛下開創了大秦盛世,卻一直虛懷若谷,善於納諫,實乃千古未有之明君,學生所言,句句出自肺腑,絕無虛言討好陛下之意。”

“.”

秦牧含笑道:“只要大家是真誠的,同時相信朕是真誠的,咱們就容易溝通了。朕也不再瞞你們,朕確實有意對司法進行改革;

歷朝歷代,總是少不了一些貪贓枉法的害羣之馬,以至百姓深受其害,怨聲載道。歷朝也往往毀在這些害羣之馬手上。朕希望大秦的司法更加公正,更加透明,更加高效,造福天下百姓。

在這件事上,朕確實沒有重法輕儒的意思,法家的作用,只是守住社會的底線,僅此而已。而要國家更爲團結,社會更加和諧,要把天下百姓的道德引向更高層次,只能以儒家的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來教化,來引導。

若是放棄了儒家這些核心思想,整個社會會變得非常冷酷無情,君臣父子,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只怕是與禽獸無異。

所以,朕不會輕儒,只會更加註重以儒家的思想去教化萬民,去引導社會的道德觀念。這一點,朕與大臣們說過,今日,再和諸位士子推心置腹的說一遍,是因爲朕把你們看作大秦未來的希望所在。”

太學裡,靜悄悄的,圍在秦牧身邊的士子雖多,但大家都放平了呼吸,靜靜地聽着,秦牧沒有引經據典,沒有聖人式的說教。就象是在和大家拉家常,很平易近人,越是這樣,大家越容易聽進去。

有些人甚至聽着聽着,眼睛裡不知不覺含滿了激動的淚水。

“你們是大秦未來的希望所在,所以,你們必須明白,一個國家要發展,需要很多東西一起來完善,來健全,你們必須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

明確儒家學說作爲大秦的思想主體的同時,我們也不能一味的排斥其它學說。孔聖人也曾去向老子請教學問過,這有損於孔聖人的德行嗎?

在朕看來,這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是完美的,不完美沒關係,就怕本來自己就不完善,偏偏自以爲自己是完美的。

儒家學說也一樣,不能一味的排斥其他學說,否則只會走向自我封閉、蔣。朕想來,這些道理多數人都是懂的,只是有些人怕承認自己的不足,想掩耳盜鈴。

你們是大秦未來的希望所在,若是你們也這樣,那麼將是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最大的悲哀。朕,也會感到非常的悲哀。”

高高的青松,松濤陣陣,冬日的暖陽,照在太學的大院裡,秦牧與大家娓娓而談,數千士子心中感慨萬端,這樣的事情,史書上未曾見有記載。

如此親民走心的皇帝,讓在場的所有人感動莫名。許多人主動站出來,檢討自己的過錯,含淚叩拜。而秦牧也不怪罪,還溫言撫慰。

之後大家各抒己見,不但沒有士子再反對改革司法,有些人還給秦牧補充了一些很好的改革意見。秦牧認真的聽取,並讓隨行的官員用筆一一記錄下來。

這件事情能夠如此解決,再一次證明,皇帝不光只是需要高高在上的威嚴,同時也需要與下層民衆真誠的溝通。

很多麻煩的事情,只要你能放下架子,去和別人真誠的溝通,就會變得容易解決得多。

而這件事變成這樣,皇后楊芷賢淑的性格,恰到好處的勸說,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於這位皇后,秦牧是打心裡敬重,一回到皇宮,他便往坤寧宮去,讓人上幾個小菜,與楊芷臨窗對酌,楊芷不善飲,才喝兩口,臉上就紅撲撲的,煞是美麗,一如窗前的梅花.

wωω .Tтkд n .C〇

ps:,!()

,!

第636章 逢林莫入第929章 革囊渡河第1046章 莫愁湖上第752章 被迫撤離第35章 盜亦有道第129章 大混戰(二)第404章 挺進大西南第813章 橫渡瀚海第944章 天花預防第120章 要挾第780章 鼠輩夜襲第936章 航行第644章 盛大的秋獵第110章 剩餘價值第95章 蝗蟲大軍來了第110章 剩餘價值第137章 我要你.....第1004章 驛路新政第180章 學院起風波第953章 醫保第656章 大祀黃陵第826章 詩聯(下)第937章 各自謀算第124章 峽谷中的洪流第582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510章 前車可鑑第758章 處處狼煙第936章 航行第153章 飲鴆止渴第553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1032章 及時的捷報第398章 多事之冬第70章 李香君的錦囊妙計第1019章 最長一夜(一)第367章 同仇敵愾第663章 收回澳門第1095章 莫臥兒宮變第173章 長沙見聞第1143章 給我一個解釋第664章 紛紛請戰第861章 帝王之心第585章 多鐸突圍第910章 土崩瓦解第467章 女真後面是蒙古第209章 別贛南,論時事第216章 五雷轟頂第496章 計退羣綸第1004章 驛路新政第341章 回金陵吃煎餅第1046章 莫愁湖上第101章 斬盡殺絕第981章 應變第260章 仗劍渡長江第597章 王大當家的投名狀第765章 即將到來的海上決戰第651章 來複槍發威第1099章 奇葩部隊第816章 工科第741章 風暴在醞釀(三)第472章 明亡帶給知識分子的反思第49章 老馬識途第320章 玩大的第6章 笑容裡藏着殺豬刀第893章 秦史第410章 奇兵突擊第886章 北海到南海第1088章 快刀斬亂麻第923章 龍率領的狼羣第1151章 啓發第282章 亂局第299章 開科取士第103章 京觀第316章 我寂寞,我冷.....第484章 工業革命之野望第319章 渡淮奔襲第911章 祥瑞活寶第325章 福建鄭家第772章 告捷第591章 一個響屁引發的叛亂第747章 梅子黃時雨(三)第36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474章 穎上行第247章 舊恨新仇第652章 入陝祭陵第1098章 隔岸觀火第1022章 最長一夜(四)第674章 旋璣第174章 可憐的宋應星第984章 介入的理由第237章 血戰荊門第558章 北伐大幕正式拉開第678章 日本市場第508章 船上樂事第251章 南有嘉魚第374章 天威莫測第209章 別贛南,論時事第839章 阿爾泰山的雪第2067章 別拿槍指着我第1003章 千里傳音
第636章 逢林莫入第929章 革囊渡河第1046章 莫愁湖上第752章 被迫撤離第35章 盜亦有道第129章 大混戰(二)第404章 挺進大西南第813章 橫渡瀚海第944章 天花預防第120章 要挾第780章 鼠輩夜襲第936章 航行第644章 盛大的秋獵第110章 剩餘價值第95章 蝗蟲大軍來了第110章 剩餘價值第137章 我要你.....第1004章 驛路新政第180章 學院起風波第953章 醫保第656章 大祀黃陵第826章 詩聯(下)第937章 各自謀算第124章 峽谷中的洪流第582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510章 前車可鑑第758章 處處狼煙第936章 航行第153章 飲鴆止渴第553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1032章 及時的捷報第398章 多事之冬第70章 李香君的錦囊妙計第1019章 最長一夜(一)第367章 同仇敵愾第663章 收回澳門第1095章 莫臥兒宮變第173章 長沙見聞第1143章 給我一個解釋第664章 紛紛請戰第861章 帝王之心第585章 多鐸突圍第910章 土崩瓦解第467章 女真後面是蒙古第209章 別贛南,論時事第216章 五雷轟頂第496章 計退羣綸第1004章 驛路新政第341章 回金陵吃煎餅第1046章 莫愁湖上第101章 斬盡殺絕第981章 應變第260章 仗劍渡長江第597章 王大當家的投名狀第765章 即將到來的海上決戰第651章 來複槍發威第1099章 奇葩部隊第816章 工科第741章 風暴在醞釀(三)第472章 明亡帶給知識分子的反思第49章 老馬識途第320章 玩大的第6章 笑容裡藏着殺豬刀第893章 秦史第410章 奇兵突擊第886章 北海到南海第1088章 快刀斬亂麻第923章 龍率領的狼羣第1151章 啓發第282章 亂局第299章 開科取士第103章 京觀第316章 我寂寞,我冷.....第484章 工業革命之野望第319章 渡淮奔襲第911章 祥瑞活寶第325章 福建鄭家第772章 告捷第591章 一個響屁引發的叛亂第747章 梅子黃時雨(三)第36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474章 穎上行第247章 舊恨新仇第652章 入陝祭陵第1098章 隔岸觀火第1022章 最長一夜(四)第674章 旋璣第174章 可憐的宋應星第984章 介入的理由第237章 血戰荊門第558章 北伐大幕正式拉開第678章 日本市場第508章 船上樂事第251章 南有嘉魚第374章 天威莫測第209章 別贛南,論時事第839章 阿爾泰山的雪第2067章 別拿槍指着我第1003章 千里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