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欽差(上)

京師、裕王府。

四月的京師,以是春暖花開,王府中的柳樹都發出了新芽,綠油油一片,幾顆桃樹點綴其中,一陣微風拂過,讓人心曠神怡。

王府正廳的大門洞開,裕王、張居正、高拱等人正坐與其中,可廳內卻非常寂靜,只能聽到外面偶爾的鳥鳴。

良久。

“沒想到,子逸(陳以勤單字逸)竟是着了馮保的道,唉……”裕王面色惋惜,看着院中春色,卻毫無雅興。

張居正凝神思緒片刻,說道:“王爺,以屬下看這事沒有那麼簡單。”

“哦?”裕王看着張居正,有些不解的問道:“司禮監趁着這個機會,不就是想要撈些好處?這其中還有什麼?”

張居正站起身,撫着閣下的長鬚,凝重道:“王爺,您不覺得朝廷這一陣很安靜麼?”

裕王尋思片刻,點點頭,覺得這一陣朝廷上確實很安靜,其他高拱幾人也紛紛表示贊同。

“這就是了,王爺您想、這次我們從皇上那要來這改革的機會,嚴家父子可是什麼好處都沒撈到,換做以往他們早就該有所行動了,可這次呢?這麼多天過去了,他們毫無動作,安靜的有些可怕。”

高拱蹭的一下站起身,滿臉急色的道:“不好!我們着了他們的道了!”

“叔大(張居正表字)、子逸的摺子可遞上去了?”

張居正滿臉的悔色,嘆息道:“已經遞上去了。”

“唉、”高拱重重的嘆了口氣,氣憤的又坐了回去。

裕王不知道他們兩人想到了什麼,依然是滿臉的不解,難道把陳以勤送來、講述大同近況的摺子送上去,會出什麼事不成?

————————————

紫禁城、西苑。

“皇上、只是幾百個刁民而已,他陳以勤這是在向皇上您訴苦呢。”陳洪見嘉靖帝自從看了那份大同遞來的摺子,就一直悶悶不樂的,在一旁想要勸勸他。

嘉靖帝聽他這話,眉頭皺的更深了,轉過身閉起眼睛不想看他,幾乎是閉着嘴,用鼻音哼道:“掃你的地,別多話。”

陳洪聽了一哆嗦,連忙閉了嘴。他常見呂芳和黃錦二人,總是能說出好聽的話,讓嘉靖帝開心,所以他一直也想找個機會,說些知心話。

可他陳洪天生不通政治,而且還不會揣摩嘉靖的心思,他能在司禮監當上秉筆太監、留在嘉靖身邊,可真是個奇蹟。

“黃錦呢?”過了半響,嘉靖帝可能是越想心裡越氣,回過頭問道。

“來了來了、主子,奴婢在這呢。”

也不知道是不是這麼巧,嘉靖剛問完話,還沒等陳洪回答,就見胖乎乎的黃錦一路墊着腳尖跑了進來。

“主子,奴婢剛去了御膳房,開春的天最容易上火,奴婢讓那幫小崽子們給主子準備些清涼的東西。”

嘉靖見到黃錦,臉上頓時浮現一抹笑意,尤其是聽黃錦說跑到御膳房,特意準備了些清涼去火的食物,心裡更是高興,剛纔那點陰雲瞬間就散了。

“恩,讓你宣嚴閣老父子倆,宣了沒有?”

黃錦取來了冰塊,遞到嘉靖面前,笑眯眯的道:“來了、就在外面候着呢。”

嘉靖也不嫌涼,就那麼直接將雙手按在了冰塊上,隨後擦了擦臉,頓時顯得更加精神起來。

“讓他們進來吧。”

“哎。”黃錦應了聲,一路小跑着又出去了。

一旁的陳洪低着頭,臉色陰沉的看着這一幕,心裡面有着羨慕、嫉妒、還有恨!他和黃錦同爲司禮監秉筆太監,爲什麼嘉靖處處看着黃錦順眼?而看自己不順眼?

不多時、黃錦領着嚴嵩、嚴世蕃二人走了進來,嚴嵩和嚴世蕃跪倒在地,山呼萬歲。

“臣參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嘉靖帝今兒個難得沒有坐在蓮臺上,站起身在大殿中走動起來,一揮手道:“行了,起來吧。”

嚴世蕃扶着腿腳不便的老爹,顫顫巍巍的站起身,一旁的黃錦早就拿了錦墩過來讓嚴閣老坐下。這種殊榮,在整個朝廷中,唯有一人獨享,那就是嚴嵩!嘉靖特許嚴嵩在自己面前,有坐着回話的權利,滿朝文武沒有不羨慕的。

“嚴閣老已經知道了吧?”嘉靖眯着眼,一副意味深長的神情看着嚴嵩。

嚴嵩當然知道嘉靖問的是什麼事,作爲內閣首輔,嚴嵩管理着大明朝整個江山,所有地方上遞來的摺子,都要先到他那走一遍,最後才能到皇上手裡。

“皇上是說大同之事?”嚴嵩唔儂着嗓音,問道。

嘉靖沒有說話,只是點點頭。

“臣已經在內閣看過那摺子了,陳以勤爲裕王講師,多不參政、馮保在宮裡侍候皇上,對外面事物瞭解的少,出些叉子也是難免。”

嘉靖點點頭,再次問道:“那依閣老之見,如何解決?”

嚴嵩這次沒有答話,而是低頭做沉思狀,半天無語。

“皇上,臣有主意。”嚴世蕃見自己老爹不說話,就知道該自己出場了。

嘉靖瞧瞧低着頭的嚴嵩,在看看臉色堅毅的嚴世蕃,眯着眼睛問道:“東樓有什麼主意,可以讓大同的百姓安居、又可以快些將改革施行下去?”

嚴世蕃嘴角含笑,自信滿滿的回道:“皇上,百姓不願施行朝廷政策,錯在爲官者。道德經有云、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爲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智者不敢爲也。爲無爲,則無不治。”

“是以、大同的官場根本沒有歸屬好大同百姓,才以釀成大禍,臣懇請皇上派欽差前往,全權處理此事。”

嚴世蕃不愧爲嚴世蕃,區區幾句話就讓嘉靖帝連連點頭,其中最能體現他智慧的,就是那句道德經有云。

嘉靖帝修道、衆人皆知,在嘉靖帝面前說論語、說左傳、說春秋、就算說出花來,也沒有這一句道德經有云來的強。嚴家父子之所以能把持朝政多年,原因就在於此,他們太瞭解嘉靖帝的喜好了。

“那東樓以爲,派和人去好?”嘉靖帝抖了抖玄黑色的道袍,凝聲問道。

“臣以爲,派左副都御史鄢懋卿去最爲合適。”嚴世蕃絲毫沒有顧忌,直接說出了自己認爲合適的人選。

“恩、鄢懋卿,認過大理寺、都察院,前些年也到江南賑過災。對刑法、以及和地方上官員打交到的方式都很有經驗,到是個不錯人選。”嘉靖沉思着,將鄢懋卿近幾年的任職都說了一遍,覺得到是個好人選。

嚴世蕃忍住心中喜色,他的目的,就是要派自己的人,到大同去插一腳。所以纔會讓林瑞生,故意將大同的水攪渾,強徵工匠、毀地踏苗,都是林瑞生吩咐下去的。

“好!”嘉靖帝猛然回身,說了句好,正瞧見嚴世蕃眼中露出那深邃的神情,臉色瞬間一沉,剛要說出派鄢懋卿去大同的話也嚥了回去。

正得意的嚴世蕃被嘉靖這麼一聲好叫回神兒來,瞧見嘉靖面色有些不對,忙整理了下神情,心裡有些忐忑。

一直閉目養神、思考着問題的嚴嵩將這一切看在眼裡,顫抖着站起身,用緩慢的語氣、很何適宜的說道:“回皇上話,大同之事歸根結底,是由馮保所起。馮保對朝廷之心、對皇上之心,可謂大忠,但卻能力不足。所以老臣以爲,這欽差一事,應由宮裡派人前去,懋卿輔之。”

——————————

上午小壬整理了下大綱、檢查了下接下來劇情的發展,所以碼字沒來得及,忘各位大大海涵!

第403章 冬天裡的一把火(四)309章 扶乩下第200章 婚事(上)310章 倒嚴上第13章 內訌第262章 萬壽帝君(四)第253章 揮軍東進(上)第173章 呼風喚雨(二)第235章 董成的心思第398章 離間計(上)第407章 遼東女真(四)第156章 繁榮(上)第200章 婚事(上)第334章 出關(四)第17章 大婚第403章 冬天裡的一把火(四)第380章 貓兒莊之戰(一)第31章 心生歹念第94章 乞丐第411章 關東聯盟(二)第327章 嘉靖駕崩(三)第270章 爲人終爲己(五)第108章 酒樓逞兇(下)第163章 夜尋仙府(下)第208章 生死與共第395章 隆慶駕崩第41章 異動第396章 兩個難題第179章 移民第79章 小郡主(中)第115章 王府設宴(下)第230章 圍而不攻第266章 爲人終爲己(一)第116章 賓朋滿座第170章 面聖(上)第143章 過堂第390章 南京之危(二)第230章 圍而不攻第61章 三條定論第33章 燒殺劫掠第351章 雙楊之戰(二)第232章 董胖子識時務第272章 鄢懋卿巡鹽(上)第319章 反攻(二)第338章 直隸之戰(四)第314章 自作孽(三)第7章 小人(下)310章 倒嚴上第129章 百廢待興(五)第168章 東緝事廠(上)第138章 水泥第9章 軍營激戰第396章 兩個難題第137章 欽差(下)第103章 勝仗?第60章 遭遇戰(四)第408章 遼東女真(五)第328章 圍攻京師(一)第15章 禍起嬌顏第172章 呼風喚雨(一)第407章 遼東女真(四)第41章 異動第407章 遼東女真(四)第332章 出關(二)第123章 上任前夜(上)第13章 內訌第23章 圍困(下)第135章 國策(五)第217章 入關第163章 夜尋仙府(下)第351章 雙楊之戰(二)第264章 裕王之憂第78章 小郡主(上)第319章 反攻(二)第366章 俞大猷與戚繼光(二)第115章 王府設宴(下)第369章 濟南之戰第385章 鳳陽府之戰(一)第278章 民不聊生第353章 雙楊之戰(四)第129章 百廢待興(五)第194章 重回朔州第161章 錦衣千戶第70章 情愫第159章 衆姥姥進大觀園(上)第147章 漁利(四)第366章 俞大猷與戚繼光(二)第365章 俞大猷與戚繼光(一)第99章 夜色刀光第413章 關東聯盟(四)第315章 不可活(一)302章 拖都之戰下第67章 圍追堵截第189章 反包圍(中)第98章 處置小地痞第228章 送新郎官一份厚禮(中)第139章 準備就緒第226章 把劉漢捆好了帶上來第167章 入京(下)第336章 直隸之戰(二)
第403章 冬天裡的一把火(四)309章 扶乩下第200章 婚事(上)310章 倒嚴上第13章 內訌第262章 萬壽帝君(四)第253章 揮軍東進(上)第173章 呼風喚雨(二)第235章 董成的心思第398章 離間計(上)第407章 遼東女真(四)第156章 繁榮(上)第200章 婚事(上)第334章 出關(四)第17章 大婚第403章 冬天裡的一把火(四)第380章 貓兒莊之戰(一)第31章 心生歹念第94章 乞丐第411章 關東聯盟(二)第327章 嘉靖駕崩(三)第270章 爲人終爲己(五)第108章 酒樓逞兇(下)第163章 夜尋仙府(下)第208章 生死與共第395章 隆慶駕崩第41章 異動第396章 兩個難題第179章 移民第79章 小郡主(中)第115章 王府設宴(下)第230章 圍而不攻第266章 爲人終爲己(一)第116章 賓朋滿座第170章 面聖(上)第143章 過堂第390章 南京之危(二)第230章 圍而不攻第61章 三條定論第33章 燒殺劫掠第351章 雙楊之戰(二)第232章 董胖子識時務第272章 鄢懋卿巡鹽(上)第319章 反攻(二)第338章 直隸之戰(四)第314章 自作孽(三)第7章 小人(下)310章 倒嚴上第129章 百廢待興(五)第168章 東緝事廠(上)第138章 水泥第9章 軍營激戰第396章 兩個難題第137章 欽差(下)第103章 勝仗?第60章 遭遇戰(四)第408章 遼東女真(五)第328章 圍攻京師(一)第15章 禍起嬌顏第172章 呼風喚雨(一)第407章 遼東女真(四)第41章 異動第407章 遼東女真(四)第332章 出關(二)第123章 上任前夜(上)第13章 內訌第23章 圍困(下)第135章 國策(五)第217章 入關第163章 夜尋仙府(下)第351章 雙楊之戰(二)第264章 裕王之憂第78章 小郡主(上)第319章 反攻(二)第366章 俞大猷與戚繼光(二)第115章 王府設宴(下)第369章 濟南之戰第385章 鳳陽府之戰(一)第278章 民不聊生第353章 雙楊之戰(四)第129章 百廢待興(五)第194章 重回朔州第161章 錦衣千戶第70章 情愫第159章 衆姥姥進大觀園(上)第147章 漁利(四)第366章 俞大猷與戚繼光(二)第365章 俞大猷與戚繼光(一)第99章 夜色刀光第413章 關東聯盟(四)第315章 不可活(一)302章 拖都之戰下第67章 圍追堵截第189章 反包圍(中)第98章 處置小地痞第228章 送新郎官一份厚禮(中)第139章 準備就緒第226章 把劉漢捆好了帶上來第167章 入京(下)第336章 直隸之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