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紫微城,一路穿行在高牆宮闕之間,讓李力一行人歎爲觀止。
很快魔法車就停在了文思殿殿前,幾人下了車,依次進入了文思殿。
然後就感覺像是進了菜市場。
由於此次授勳典禮授予的是帝國貢獻勳章,而授予的人包含各行各業,所以整個大殿看起來有些擁擠,人們有的坐在椅子上,有的靠在大殿的柱子上,有的蹲在地面上,互相走動,相互介紹,讓整個大殿變得十分吵鬧。
“幾位教授先將就一下吧,很快典禮就開始了。”管事回過頭來,對着剛進入大殿的幾人說道,然後微微一躬,離開了大殿。
“我們大概要等到多會兒?”李力疑惑地問。
“午時,不過如果大朝會結束得晚就要等到未時。”樾樾說到。
李力點點頭。
。。。
大約午時三刻,有管事前來告訴諸位,吉時已到,請諸位上路。
看着魔法鐘上面顯示着血紅的大字,李力哆哆嗦嗦地問樾樾,“情報正確嗎?我們真是來授勳的?”
然而不管是授勳還是受死,該上路還是要上路,在管事的帶領下,一行七八十人向正殿乾元殿走去。
穿過一座座拱門,路過一棟棟宮闕,人們來到了乾元殿前的巨大廣場上。
此時的廣場上站滿了各式各樣的人,除了晨國大大小小的官員,還有各個國家各個媒體的記者,一些民間代表也被邀請過來,參加這次慶典。
廣場中央搭建着一個巨大的露臺,露臺上擺放着一個演講臺,露臺的背景巨幕上寫着硃紅色的大字:“帝國功勳授勳儀式”
不遠處則是一個用做觀禮臺的高臺,中間也放着一個演講用講臺,想來這是帝王一行人用來觀看授勳儀式的地方。
管事已經在來的路上將授勳儀式的流程大略給衆人說了一遍,因爲對於官方來說,授勳不僅僅是對有所貢獻的人的獎勵,更是一場政治秀,所以邀請了各個國家各個媒體的記者朋友來此參觀,最大程度地體現晨國任人唯才的治國策略。
一行人在舞臺側邊站定,管事將李力和人羣中的另外兩人請出,讓他們首先登臺,接收授勳。
原來能拿到帝國勳章的只有三個人。
李力打量了一下另外兩人,一個已經年逾七旬,一頭白髮酷似喜洋洋,臉上滿臉皺紋,眼睛卻十分清明,一身白色的大褂作科學家的打扮,而另一個人則是一個公務員打扮,年齡五十上下,一身正裝,略有肚腩,如果腋下夾一個公文包那活脫脫的下鄉幹部。
在李力打量兩人的時候,兩人也在打量着他,不一會兒還是那個下鄉幹部先開了口,他笑眯眯地問:“小兄弟貴姓啊?看你這年齡這麼小居然也能獲得帝國一等勳章,真的是英雄出少年啊!”
“您過獎”,畢竟伸手不打笑臉人,李力也笑着回答:“免貴姓李,我叫李力,獲得帝國一等勳章實數運氣好,不像您在您的領域裡浸淫多年,拿到勳章實至名歸。”
旁邊的老者也笑了,“小小子年紀不大,倒是挺會說話。”
中年人笑了笑,做了一下自我介紹,“我叫鄭和,是晨國外交官,常年在外奔波,不知老人家您如何稱呼?”
“老朽姓孫,單名字勤,是帝國觀星臺的教授。”老者說道,“老朽是因爲發現了星軌軌道測定方式才獲得一等勳章的,不過老朽有些不明白,這個測定方式是老朽年輕的時候發現的,因過於複雜而束之高閣,不知爲何此次突然宣佈因此而獲得功勳勳章。”
李力聽了,輕輕擡了擡眉頭。
“我想是因爲最近您的研究成果突然被應用到一些很重要的地方了吧。”鄭和笑了笑,殊不知他這一猜,歪打正着了,“而我呢則是因爲戰爭調停,不過這也並不僅僅是我的功績,沒有我們帝國的維和部隊在旁邊虎視眈眈地護衛着,我是不會傻傻地跑到兩個世仇國家中間去遊說的。”
“那你呢?李力小兄弟?”孫教授轉過頭來看着李力。
“我是因爲和團隊一起發明了符文自動機。”李力謙虛地笑了笑。
“符文自動機?”孫教授疑惑地想了想,“是一種魔導機械嗎?”
“算是吧”,李力說道:“通過程序自動控制符文的執行。”
孫教授皺着眉頭想來想去也想不出個所以然,最後只能有些無奈地搖搖頭,“不好意思,老朽實在是沒有什麼概念。”
“沒事”李力理解地說,“畢竟是魔導機械相關的東西。”
正在這時,鐘聲響起,這代表大朝會終於落下帷幕,皇帝陛下和高級官員們也即將入場進入觀禮臺。
一行人從乾陽殿緩緩走出,走在最當中的則是一身朝服的晨昭宗李燁,後面跟着一品至四品官員,約有三四十人。在衆人的矚目下,所有人走上了觀禮臺站定。
正當李力想着是不是要跪下磕個頭什麼的,所有人開始向皇帝陛下鞠躬。
原來這時候不興這個啦?
“平身”,晨昭宗威嚴的聲音響起。
看到所有人陸陸續續地直起身子,典禮官走上露臺,開始主持授勳儀式。
。。。
授勳儀式平平無奇,既沒有不明組織搗亂,也沒有某神器出世引發騷動,更沒有某主角一番策論引皇帝青眼相加。
雖然最後一條李力很想試試,但是估計這樣引來的並不是青眼而是白眼,外加亂棍打出。
李力、孫勤教授、鄭和三人依次走上露臺,向皇帝陛下鞠躬。之後,一位看起來像是高級別的官員從露臺的另一側上來,站在演講臺後依次演講了三人的成就功績,其用詞不可謂不華麗,語句不可謂不錦簇,聽得李力昏昏欲睡。
好不容易唸完,這位官員笑眯眯來到三人面前,依次拿起禮儀小姐捧上來的紫色六芒星獎章,佩戴在三人的胸前。
看着這精美流光的勳章,李力感慨萬分,他也終於成爲了特權階級的一員,從此他的生活一定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去官府部門辦事終於可以不用排隊了。
可喜可賀可喜可賀。
對三人的授勳完成後,官員將三人請下了露臺,之後則是二級貢獻獎章、三級貢獻獎章和一些普通的獎勵,領獎人依次上臺來重複着之前李力三人的流程,小辛果和武沐則僅僅頒發了一個獎狀,外帶一些獎金,而樾樾甚至連獎狀都沒有。
不過她胸前佩戴的那枚略有一絲陳舊的帝國一等功勳獎章就已經很說明問題,沒有人敢小覷於她。
在衆人領完獎後,高級官員對衆人說了一些勤勉的話,然後將話語權交給了皇帝陛下。
晨昭宗踱步到演講臺前,威嚴的眼神掃過臺下的所有人,然後對着擴音符文板緩緩說道:“自興運十二年,晨國大力發展科技以來,我們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魔法界各界人士的努力下,我們在生物,生命科學,魔導機械學,符文學等領域迅猛發展,開疆闊土。。。”
。。。
就在李力等人在授勳典禮上接受榮譽的時候,哥白尼魔導師早已帶領着自己的科考團隊,來到了晨國的西北高原,在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鹹水湖——青湖旁駐紮了下來。
有地質學家認爲,青湖的來源源自於地殼運動將岩層深處的鹽通過地下水運到湖水中,而另一些地質學家則有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爲青湖的來源應該是源自於海洋,由於某種巨大而緩慢地地質運動將原本是海洋的一部分切斷,最終發展成了青湖。
兩方爭論不休了十幾年,差點沒動手。
當然兩方都沒有辦法解決對方提出的質疑:海量的鹽是如何來的?形成內海的湖爲什麼沒有乾涸掉?
然而哥白尼魔導師此次前來並不是解決這個問題的,他只是一個天文系的魔導師,此次前來,則是爲了觀測金星臨地的數據。
金星每次瀕臨地面的最近位置都並不相同,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從地球北極點到南極點的任意一個緯度上都有陸地。根據計算,金星此次臨地與地球地面垂直的位置爲北緯三十三度線,而中陸洲西北高原則是一個最好的觀測點。
畢竟作爲高原,這裡常年天氣良好,年降雨天數只有區區十幾天,並集中在春秋兩季,所以七月中旬,這裡就是觀測金星臨地的不二之選。
爲了保證緯度計算不會因爲某種原因出錯而使得這裡觀測的金星面積並不是最大值,新羅皇家觀星塔派出了十八隻考察隊,分別在緯度線上每十個緯度駐紮一隻,現在他們的測量隊遍佈世界各地。
不過哥白尼魔導師並不擔心這個,過去的近十次計算所得出的結果並沒有出過一次錯誤,除非在兩個行星擾動的過程中,一些未能發現的參數隱藏在公式未知的角落裡。
哥白尼魔導師站在湖邊的鹽鹼地上,高原的氣候讓他有些氣喘,他的面前是觀星用的符文透鏡,兩片巨大的符文板在激活後會在中間形成一個曲光透鏡用作成像,成像後的圖像會被探測器收集,並自動打印出相關的數據報文。
這些數據報文會在簡單處理後傳送至帝國皇家天文臺,並由皇家天文臺使用跨大洲傳送陣傳送回新羅皇家觀星臺。
而此時,觀測機器正對準着天上金星,現在的金星已經距離地球非常近了,巨大的金星彷彿下弦月一樣的形狀和大小,隨着地球的自轉緩緩在天空中移動。
金星上空金色的流動紋理已經肉眼可見,最引人注目的則是一個巨大的淡金色斑點,那是由於行星自轉而帶來的巨大風暴斑,在金星表面由東向西緩緩流動,可以想象此時那個時速超過千公里每小時的風暴斑中央會攜帶着多麼毀天滅地的威能。
西北高原正處凌晨,恆星的光芒還隱藏在羣巒之後,晴朗的天空正適合開機觀察,今天也是最後一個間斷性觀察了。
即便是二十多人的團隊,他們所帶的補給品也不會很多,所以觀測儀所使用的高品質符文板的儲備量並不能支持他們長時間的開機記錄。
雖然他們真的很想這麼做。
除了明日金星臨地需要全天候開機之外,之前和之後的幾天裡,觀測只能每一個時辰觀測記錄一次,排除一半的時間看不到金星,一天只能記錄大約六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