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戰場白薔薇之日(三)

瘋狂的巡禮;

赴死的行軍;

這是對協和廣場攻防戰中提坦斯一側最形象的概括。

嘶吼着,咆哮着,跑動着,爬動着,不顧一起的蹂躪城市的道路。就算被刀劍砍中,被子彈打中也絕不停下腳步,只要還有一口氣就不斷向前。遠遠望去,彷彿前往聖地朝拜的永濟巡禮者般,又像是朝着誘餌進擊的大羣螞蟻。

崇尚“士兵就該排成整齊的戰列,迎着槍林彈雨一心不亂衝鋒”的“排隊槍斃”原教旨主義軍官看到這幅景象多半會熱淚盈眶一下,隨即揪着帶隊指揮官的衣領,左右開弓扇大耳刮子。

“八嘎,這是什麼八嘎事情,連萬歲衝鋒都不會了!?”

可惜現場沒有“熱血軍人”提問,提坦斯也沒人能回答。

軍隊爲提升士氣,延長士兵持續作戰能力,給士兵服藥不是什麼新鮮事。每個將軍都希望部下勇敢、無畏、好鬥、殘忍,恨不得手下個個腦袋上綁根布條,端着刺刀無畏無懼地衝鋒。哪怕最後彈盡糧絕依舊能面不改色地高呼“板載”、“烏拉”、“戰無不勝的精神原子彈”或別的什麼口號,拉響手榴彈、炸藥包與敵軍同歸於盡。

一將功成萬骨枯,從來都是真理。

可即便如此,他們還是會給士兵留下基本的思考能力——要是連怎麼打槍、怎麼拉手榴彈拉環都不知道,那連當炮灰都沒了。

“父愛料理13號”卻沒有這種考量。

這道別號“喪屍藥”的黑暗料理是某個父愛如山卻又毫無料理天賦的鬼畜,爲了促進養子繁育後代的“神聖使命”搞出來的。參考了名爲“食x之靈”的參考書,堅定認爲所謂美食就是“吃了之後會爆衣裸飄,產生欲仙欲死的幻覺”的東西,某鬼畜立即着手以科學手段再現。最後搞出來的“成功”之作……

會爆衣裸飄。會產生幻覺,會有繁衍和進食衝動,唯獨智商下線……

把這種東西給人吃。會有什麼後果,用腳趾頭想都知道。

更要命的是。實驗室裡的測試對象都只穿一套單薄的病患服。肌肉、骨骼急速生長後,確實能出現衣服被撐破,碎片如蝴蝶般四散紛飛的景象。可提坦斯穿的是緊繃繃的軍隊制服,強化後脖子被領口勒到快昏倒,兩腿之間的命根子被褲襠綁到痛不欲生,肚子被皮帶捆到五臟六腑都要破裂,腳趾被皮鞋壓迫到複雜性骨折……

正常情況下他們早就奄奄一息,這羣魔鬼筋肉人還能接連不斷髮起攻擊。甚至把呂德斯弄到幾近崩壞,真不知道該對此感動還是害怕。

缺乏理智,體力也不能完全發揮,唯一的優勢就是不畏死亡傷痛以及數量。一旦失去引導和幕後支援,足夠密集的齊射彈幕、誘導至數量優勢無法發揮的地形、側射火力——解決他們的辦法要多少有多少。說到底他們又不是真的喪屍,非得爆頭才能幹掉。

“開火!開火!”

雷恩.洛斯雷爾海軍少尉用力揮下軍刀,一旁的齊射炮噴吐出烈焰,越過屍堆衝過來的提坦斯士兵接連被打翻在地。

齊射炮並非正規機槍,使用的也是舊式發射藥。重量、射速、彈頭沒一樣能和防衛軍的機槍相提並論。但13㎜這個口徑本身就代表了威力,只要打中身體。哪怕不是要害,也會產生巨大的創口,使中彈者因快速大量失血而死。

只是齊射炮笨重的體積和結構使其難以展開扇形火力覆蓋。如今是靠兩名輔助士兵用拉桿和撬棒拖動炮尾來調整射界。要不是事先築起街壘,用對方的屍體和負傷者堵塞通道,否則光靠這些被首相緊急調集過來的1100人海軍陸戰隊,還是守不住協和廣場和杜伊勒裡花園那麼大一塊地方。

現如今海軍陸戰隊員們雖然累了點,但誰都能看出來他們已經站穩了腳跟,在後裝步槍和齊射炮的彈幕面前,提坦斯只是在做大規模集體自殺,再也不可能衝破防線。

之所以能如此,主要歸功於蒼華騎士團的奮戰。若不是他們以自我犧牲爭取到了時間。築起了能充當防禦陣地的街壘,海軍陸戰隊能做的也就是龜縮在海軍部大樓。

除此之外。最大的理由就是——

“救國聖女已經出現!前進吧!”

“偉大的查理曼萬歲!”

“聖少女萬歲!!”

雜亂卻響亮的歡呼聲中,白色之獸載着少女劈開進擊的瘋狂大軍。

可能性的靈獸。救國的聖女,希望的象徵——

比起穿制服的軍人,那傳說般的身姿更能鼓舞人心,讓民衆意識到國家還在運作,自己並沒有被放棄,切切實實地理解到“希望還是存在的”。

就連軍人和治安騎士們都認同了這種“大逆不道”的想法。

他們可不是容易被忽悠的對象,身處第一線戰場的士兵絕不會輕易臣服某個對象。可看了那位白甲少女的奮戰,他們也唯有對揮舞巨大雙劍的少女獻上歎服與喝彩。

雙劍,別名“馬鬃(m?hne)”。直觀地說,就是將兩柄長騎劍柄尾鏈接在一起,變成一把長度堪比長矛的巨劍。

在戰爭還是以騎馬戰爲主的形態時,“如何應對側面來的攻擊”一直是困擾着騎士和匠人們。長兵器靈活度不足,佩劍和弓弩反應速度不夠,且因爲馬頭的存在無法盡情揮劍。苦思無解之下,一些傢伙就開始搞歪門邪道了,雙劍就是其中之一。

按照設計者的構想,比起無法盡情揮舞的長騎劍,左右不存在死角的雙劍明顯更有優勢。而且以其重量與坐騎的衝擊相結合,其威力也不輸長槍。

他們的構想看起來沒什麼問題,從邏輯上似乎也說得通。可歷史告訴世人:理論上看起來很好,實際做出來一看啥也不是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等匠人們真正把雙劍打造出來,給騎士老爺們一試。立馬發現這又是一個“把刀叉做成一把,結果更不方便”的杯具案例。

猶如罐頭般的全身板甲覆蓋身體和戰馬,精工細作的馬鞍和蹄鐵。堪比長矛的巨劍——這一身行頭想必威風凜凜。可實際上騎士老爺剛跨上馬,戰馬可能就要跪了。要知道雙劍的分量可是堪比青龍偃月刀。想要揮舞這死沉死沉的玩意兒,體格也非得跟關二爺差不多才行。一個大塊頭、全身板甲、青龍偃月刀等級的重兵器……不是戰馬不想怒起狂奔,實在是做不到啊……只有獨角獸還能表示可以試試,可這貨本來就少,飼養起來的成本又貴,脾氣又爆裂,非漂亮處女不能近身,臭男人一靠近就對那要緊地方一踢或是一頂。不想挨斷子絕孫角和獸蹄絕戶踢的騎士老爺立即表示放棄。

換成頂級戰馬一試。發現問題更多,主要還是那死沉的重量引起的。過大的重量使得雙劍的揮舞更加無法隨心所欲,想要利用衝刺增加威力卻發現長度不及長矛,騎馬近身戰時遇上短劍匕首乾脆就只能當擺設了。

總之,這是一種需要駕馭者馬術、劍術、判斷力都到達人級別,且需要相當時間適應訓練才能發揮作用的武器,其在戰場上的價值並未超過已經存在的那些武器。隨着時間的推移,漸漸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現如今,一位少女揮動着大男人都未必能順利使用的雙劍,在戰場上縱橫馳騁。在敵陣之中殺出一條血路。這一幕着實讓那些桀驁的士兵爲之心折。

(奇怪——)

用鉤形劍柄套住繮繩,配合坐騎扭轉的動作,將劍刃刺入提坦斯的肩胛。羅蘭微微皺眉。

從剛纔開始,狙擊的槍彈似乎就停止了,隱蔽在河對岸大樓裡的銳利視線似乎也消失了。那些針刺般的冰冷氣息正在退卻之中。

遲滯作戰已經達成,開始撤退了嗎?還是說——

轟鳴在背後炸開,羅蘭回過頭。

防線右翼,一個齊射炮陣地消失了,一臺有着8個輪子的“鐵箱”從煙霧中疾馳而出。醜陋的鋼鐵怪獸以令人瞠目的高速朝羅蘭逼近。

(是以別動隊進行機動防禦啊。)

看着輪式戰車的出場,羅蘭不禁感到一陣放心。

防衛軍還在組織攻勢,那麼就是說王太子的部隊還未到達呂德斯。事態尚有挽回的餘地。至少不會落入最糟的狀況。

舔了一下嘴脣,羅蘭一扯繮繩。冷冷地直視呼嘯而來的輪式戰車。

“我們上吧,林克斯……這是一場機動戰!!”

###########

iii號輪式自行突擊炮。

光從外表和粗略的性能參數。難免會給人名不副實之感。戰鬥全重19噸,全自動無級變速,公路最大行駛速度每小時120公里,獨立液氣懸掛,50㎜l60戰車炮,火炮雙向穩定器,半自動裝彈機,正面防護在100公尺距離上能抵禦12.7㎜機槍彈,側面防護在200公尺距離上可抵禦7.92㎜穿甲彈……

以上數據不要說和獵虎、斐迪南之類的重型驅逐戰車比,和裝備75㎜l48的三號突擊炮、38t比都顯得寒酸。唯一可看的賣點似乎也只剩下技術先進性和機動力了。老實說,這玩意兒更適合去幹步兵戰車和裝甲偵察車,而不是突擊炮。

然而不論是從項目需求、戰術運用,還是技術傳承的角度來評判,iii號輪式自行突擊炮的的確確是獵虎、獵豹、犀角、貂鼠、m10、isu-100等等驅逐戰車的後裔。更直觀的說,是zbl09式105㎜輪式突擊炮的弱化廉價版。

所謂驅逐戰車、突擊炮,本質上都是安裝了自行底盤的火炮。戰術運用上也近似牽引火炮,即進入預設陣地,對敵目標進行伏擊、阻擊。但在自動化程度、反應速度、防護能力等方面遠勝傳統牽引式火炮。冷戰之後,隨着大規模全面戰爭的可能性降低,應對突發的低強度成了主要戰爭模式。軍隊編制和裝備研發開始成爲潮流,“能快速部署的機動火炮”成爲突擊炮的發展大方向。

防衛軍研*式突擊炮主要是爲應對機動防禦作戰和戰後的鎮壓掃蕩作戰的需求。此外。更進一步計劃將之整合入城市作戰,使之成爲城市裝甲部隊不可或缺的一環。

實戰經驗顯示,身披重甲的大口徑自行火炮與自行速射高炮的組合足以碾壓躲藏在建築物裡的敵軍。但在穿越瓦礫和壕溝時會曝露防護薄弱的底部和頂部。且在爬坡過程中,火炮和機槍對準天空無法瞄準。裡面的士兵也因爲角度的關係看不到敵軍,越過陡坡的一剎那速度會加快,加上劇烈震盪,同樣無法瞄準射擊。這時敵軍哪怕使用簡陋的土製燃燒彈都能輕易燒燬引擎,使戰車報廢。最後,履帶式重型車輛的機動力也難以迅速迅速馳援,一旦陷入敵步兵獵殺小組的包圍,很能及時進行相互間的支援。

通常情況下。防衛軍會採取將自行高炮或裝甲車編入裝甲突擊羣的辦法來克服以上問題。不過這也只是急就章式的對策,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畢竟戰車的問題,自行高炮和裝甲車同樣存在,“業餘選手”並不總能替代“職業選手”。

而防衛軍心目中的“巷戰專用輔助裝甲車輛”,正是iii號輪式自行突擊炮。

由於採用了獨立液氣懸掛技術和火炮雙向穩定器,車輛在爬坡或是高低起伏不平的地形下也能對敵開火;半自動裝填的50㎜電熱化學炮無論射速、威力全部凌駕同口徑傳統火炮;車頂的7.92㎜遙控加特林機槍和位於車體四周及車尾的反步兵散彈發射裝置足以應對兩側和上方的敵軍步兵;超強的機動性和地形適應能力完全能快速穿越危機四伏的斷壁殘垣;防護力不及戰車,比起血肉之軀的步兵卻強了不少;指揮塔一具,車體後部兩具潛望鏡兼傳感器賦予強大的偵查能力。

就連高機動性和重心連續變化引發的暈車問題,也通過變通的方式解決了。

這是一種完美的巷戰武器,完全達到了最初的構想。一門帶有裝甲防護底盤、隨時隨地能開火的高性能火炮。在它面前,敵軍士兵不過是案板上的肉罷了。

原本是這樣的,不。應該是這樣的。

“那匹獨角獸究竟是怎麼回事?!”

來回猛打方向盤的京特.漢克斯上士大聲咒罵着,在他大吼大叫的時候,車頂機槍再度噴出火花,和之前一樣,彈雨僅僅在牆壁上鑿開相同數目的彈孔。算好時機發射的鋼珠霰彈也是同樣的下場。

“查理曼的騎兵是怪物嗎?!”

三規半管一直處於極限狀態,連胃液都吐不出來,就算如此,依然無法切進獨角獸的行進軌跡。

撞擊也好,碾壓也好。射擊也好,駕馭獨角獸的白色騎士都在千鈞一髮之際漂亮地閃開了。

那種動作怎麼看都像是感應到了裝甲另一側的“殺氣”。提前進行了迴避。

能做到這種事的,怎麼可能是人類?

“冷靜下來。全體注射鎮靜劑!”

坐在那指揮塔裡的眼鏡車長從上衣口袋裡取出一支像是試管的玩意兒,抵住捲起衣袖的左臂。最新型的一次性密封性注射器在內外壓力差的作用下,將藥物注入體內。車組其它成員依次重複相同的動作,無線電通訊員幫着駕駛員完成了注射作業。

(立即趕來是正確的,不能讓“反擊的象徵”持續壯大。)

炮塔開始轉動電熱化學炮對準前方疾馳的獨角獸。

必須在這裡,把她擊潰!

輕踩電動機踏板,卡留斯.萊茵巴赫將嬌小背影套入瞄準光圈,用力扣下扳機。

22.不可見的高牆(十二)3.客人10.The.Rock(十八)10.The.Rock(十六)1.蟄醒8.阿爾比昂的騎士(十四)10.The.Rock(三十二)12.會議,舞會(五十三)11.少女與戰車(九)12.會議,舞會(十三)24.紡織業與先進兵器(一)12.會議,舞會(三十一)14.無畏上將高爾察克(五)4.公主、長劍、入學式(十五)14.非人者(七)12.會議,舞會(六)12.哨兵(一)18.交易(十五)18.交易(八)12.面具(三)31.賢者與愚者的選擇(一)12.會議,舞會(三十六)1.前往呂德斯之路(八)6.進擊的戰車(十一)12.會議,舞會(十七)11.少女與戰車(十二)14.非人者(三)9.立場(五)11.風.二六(四十六)3.呂德斯印象(四)21.巨獸的誕生(五)1.變革的狼煙(一)11.風.二六(二十六)23.新起點(十)3.呂德斯印象(十一)20.主教與少年(二)11.風.二六(四十七)17.亞爾夫海姆(十)23.新起點(八)19.夥伴們(三)20.主教與少年(十一)1.變革的狼煙(四)21.挖坑的、被坑的(三)8.阿爾比昂的騎士(十)1.前往呂德斯之路(十二)12.會議,舞會(四十八)10.小小流放者(五)18.黃金的終焉(四十二)11.風.二六(四十九)10.The.Rock(十六)17.兵臨城下(六)12.會議,舞會(三)5.巨人的初啼(十五)12.會議,舞會(三十三)4.公主、長劍、入學式(五)23.前夜(五)12.爲了祖國(十五)10.國家燃燒(六)11.風.二六(五十五)3.呂德斯印象(九)15.序戰(十四)17.亞爾夫海姆(十一)27.貴族的決斷(一)10.The.Rock(二十七)11.風.二六(四十二)8.阿爾比昂的騎士(二十四)1.變革的狼煙(九)30.衝突之山(一)12.會議,舞會(十五)22.不可見的高牆(二)27.貴族的決斷(二)17.亞爾夫海姆(四)3.呂德斯印象(十三)21.看不見的真實(一)1.前往呂德斯之路(十七)14.非人者(二)序章18.遠征終結(八)30.衝突之山(二)13.人類(五)9.假期(九)6.進擊的戰車(十五)15.序戰(五)11.布倫希爾(二)15.責任(七)14.無畏上將高爾察克(三)13.公國(七)24.少年總督(五)23.新起點(十)23.前夜(四)22.神秘樂園(十四)12.會議,舞會(二十五)8.阿爾比昂的騎士(二十二)18.交易(一)9.假期(二十三)13.軟弱與堅強(一)8.阿爾比昂的騎士(十)12.會議,舞會(二十)3.相撞的軌跡(一)3.呂德斯印象(七)
22.不可見的高牆(十二)3.客人10.The.Rock(十八)10.The.Rock(十六)1.蟄醒8.阿爾比昂的騎士(十四)10.The.Rock(三十二)12.會議,舞會(五十三)11.少女與戰車(九)12.會議,舞會(十三)24.紡織業與先進兵器(一)12.會議,舞會(三十一)14.無畏上將高爾察克(五)4.公主、長劍、入學式(十五)14.非人者(七)12.會議,舞會(六)12.哨兵(一)18.交易(十五)18.交易(八)12.面具(三)31.賢者與愚者的選擇(一)12.會議,舞會(三十六)1.前往呂德斯之路(八)6.進擊的戰車(十一)12.會議,舞會(十七)11.少女與戰車(十二)14.非人者(三)9.立場(五)11.風.二六(四十六)3.呂德斯印象(四)21.巨獸的誕生(五)1.變革的狼煙(一)11.風.二六(二十六)23.新起點(十)3.呂德斯印象(十一)20.主教與少年(二)11.風.二六(四十七)17.亞爾夫海姆(十)23.新起點(八)19.夥伴們(三)20.主教與少年(十一)1.變革的狼煙(四)21.挖坑的、被坑的(三)8.阿爾比昂的騎士(十)1.前往呂德斯之路(十二)12.會議,舞會(四十八)10.小小流放者(五)18.黃金的終焉(四十二)11.風.二六(四十九)10.The.Rock(十六)17.兵臨城下(六)12.會議,舞會(三)5.巨人的初啼(十五)12.會議,舞會(三十三)4.公主、長劍、入學式(五)23.前夜(五)12.爲了祖國(十五)10.國家燃燒(六)11.風.二六(五十五)3.呂德斯印象(九)15.序戰(十四)17.亞爾夫海姆(十一)27.貴族的決斷(一)10.The.Rock(二十七)11.風.二六(四十二)8.阿爾比昂的騎士(二十四)1.變革的狼煙(九)30.衝突之山(一)12.會議,舞會(十五)22.不可見的高牆(二)27.貴族的決斷(二)17.亞爾夫海姆(四)3.呂德斯印象(十三)21.看不見的真實(一)1.前往呂德斯之路(十七)14.非人者(二)序章18.遠征終結(八)30.衝突之山(二)13.人類(五)9.假期(九)6.進擊的戰車(十五)15.序戰(五)11.布倫希爾(二)15.責任(七)14.無畏上將高爾察克(三)13.公國(七)24.少年總督(五)23.新起點(十)23.前夜(四)22.神秘樂園(十四)12.會議,舞會(二十五)8.阿爾比昂的騎士(二十二)18.交易(一)9.假期(二十三)13.軟弱與堅強(一)8.阿爾比昂的騎士(十)12.會議,舞會(二十)3.相撞的軌跡(一)3.呂德斯印象(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