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着寸縷的美少年注視着匍匐在眼前的有翅爬行類,那自踏上異界土地以來一直緊閉的脣線開始變換,聲音出現在幽暗的意識空間。“判定計劃主導及相關人員全數死亡,與地球方面聯絡完全中斷。進入自行行動模式。變更登錄名爲預定完全體【李林】。結合當前情況,自主選擇任務b4。”有了李林這個名字的少年頓了一下,聲音彷彿帶上了地獄最深
翻開戰爭史,對於缺乏攔截手段的攻擊方式,最好的打擊手段便是釜底抽薪——攻擊其根本重地。比如生產設施、研究中心、運輸線路、存儲基地。歷史上英國在兩次大戰中一系列空襲便是最佳樣板。從一戰中突襲德國飛艇基地,二戰中轟炸導彈基地和研發中心,突襲重水工廠,全都是這種釜底抽薪式作戰的實際案例。
撥開一個個戰例上籠罩的神話光環,人們不難發現,與其說是交戰雙方鬥智鬥勇最終分出高下,不如說在情報戰階段就已經決定了勝負。一方在抵抗者和間諜的配合下充分把握了對手的底牌,另一方明知對手會對自己的要害下手,卻苦於兩眼一抹黑,全然不知敵人會從何而來,只能被牽着鼻子走,一次次徒勞的被調動機動力量,疏於防範最應該防禦的目標,最終被趁虛而入。
情報信息的數量、傳遞速度、準確程度,直接決定着一場戰鬥乃至戰爭的生死勝負。
查理曼與亞爾夫海姆,羅蘭和聖迪耶基地之間的戰鬥也是如此。
一隻八達鴿在天空悠然翱翔,修長的翼羽舒展開,不時撲打幾下以保持高度,這隻鳥兒烏溜溜的眼睛不時俯瞰着大地,欣賞着自己的影子掠過蒼翠森林的樣子。它是那麼怡然自得,彷彿在蔑視着愚蠢智慧種之間的戰爭,專心享受着自己一成不變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