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免除了學費,楊文龍要赴海市讀書就不用帶很多錢。他爸爸聽別人的意見,在宋鎮的郵局,給楊文龍辦了一張郵局銀行卡,裡面存了兩千塊的生活費。當然如果錢不夠可以跟家裡打電話,父母在當地給他存錢,他就可以在海市取錢。這樣一來也就方便多了,畢竟海市離宋鎮太遠,就是做火車也要將近三天的時間。
八月底楊文龍帶着家人的期望,踏上了他的大學之旅。這次當然還是坐火車,可不是他上縣城時坐的那種,這次可是都市到海市的特快。楊文龍買的硬座都花了六百多,火車從都市到海市要路徑資縣,所以他的上車地點就是縣城的火車站。
楊文龍的行李依舊是一個老土的帆布大包,只是手裡還拎了一個口袋,裡面都是吃的東西。有他媽媽煮的二十個雞蛋,還有買的一些方便麪和餅乾之類的乾糧。不要擔心兩三天的時間他吃不完,如果楊文龍真要吃起來,這些東西最多能吃兩頓。也不知道爲什麼,自從胸口上的鱗片長出有巴掌大塊後,他的食量不斷的增加。平時在家的時候他都是吃個半飽,有時半飽都沒有,平時只要有吃的,他都要揹着父母偷吃。
食量增大的變化還不夠,他的皮膚也發生了異變。雖然整天在太陽下幫媽媽幹農活,可是他的皮膚不但沒有被曬黑,反而越來越白皙。楊文龍還發現自己身體的感覺越來越遲鈍,身體受到攻擊的時候,他感覺不到什麼疼痛。他用木棍敲過自己的頭,用了很大力敲下去,才感覺有一點的疼痛感。身體其它部位也是這樣,更不用說他胸口前巴掌大塊的鱗片。用棍子敲是小事,楊文龍還用刀試過。最後的結果是,刀口都被砍卷邊了,鱗片一點損壞都沒有。還只能感覺到一點點疼痛,就像電影演的一樣,他的痛楚神經似乎在慢慢消失。
還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力氣之大。一兩百斤一隻手就能舉起來,楊文龍感覺自己就像是一個超人一樣。不過越是這樣,他就越是擔心。有一次他突發奇想,自己用刀在長鱗片的地方試過沒事,不知道在其它部位試試會怎樣。殘酷的事實讓他的手臂上多了一條長長的傷口,雖然感覺不到有多疼。可是讓他明白了,也只有長鱗片的地方纔刀槍不入,其它地方還是很正常的。不過這個傷口居然兩三天就恢復了原樣,就像沒有受過傷一樣。
晚上八點的時候,火車準時進站,在站臺上等待上車的人排成了一條長龍。車站裡的乘警指揮大家按次序上車,幾番折騰他終於坐上了自己的位置。本來他還想能在火車上遇到一兩個可以聊天的人,可是沒想到跟他同坐的幾位,對面是一對夫妻。兩人都是普通的農民工四十來歲,從他們穿的衣服看得出,因該是外出打工的人。
更他他鬱悶的是,同坐的卻是一個身上發着奇怪味道,穿着一身藏服的中年人。楊文龍聞道他身上的問道就感覺不舒服。與這樣的三人圍坐,除了對面兩夫妻在聊天外,他就只有靠窗發呆。
火車行駛了一個多小時,又到了一個城市的車站。當然也上來了一批乘客,最讓楊文龍高興的是。一個身穿短袖、超短裙,腳上是肉色絲襪、白色高跟涼鞋的漂亮小姐,來到他們的位置前對穿藏族服侍的人說道:“對不起,這是我的座位。”
穿藏族服飾的人聽到漂亮小姐的說話,也沒有多說,站起來就把座位讓給了她。原來這位小姐纔是這個座位的主人,他買的是站票,只是暫時坐一下而已。不過最高興的還是楊文龍,沒想到真有美女陪聊天的機會。
“小兄弟,能幫我將行李放上去嗎?”美女對楊文龍說道。
“沒問題,讓我來吧”楊文龍現在身高也有一米七二,離開座位就準備將美女的行李箱舉上貨架。
“小心哦,箱子很重,我帶了很多東西給我那些同事。”
“沒事,我力氣大”說着楊文龍雙手舉起行李箱,就將它放上了行李架。由於上面的行李已經堆得很滿了,無奈之下他只有脫掉鞋子,站在座位上。將其它行李挪了挪,纔將美女的行李放好。
“太謝謝你了,我能坐裡面嗎?”美女跟楊文龍道謝。還要求坐靠窗的位置,因爲她的位置不靠窗,而是靠的走廊。
“沒事,你坐吧。”
“小兄弟人真好,不知道你是要到哪裡?”說着美女已經坐到了裡面的位置上。
楊文龍穿好鞋後也坐在外面的位置上:“我到終點站才下,不知道老鄉是到哪裡?”不知道怎麼稱呼,楊文龍只有用上農民工常用的稱呼,老鄉。
“我也是到海市,看來這一路我也不會太無聊了。至少有你這樣一個小兄弟陪我聊天,不知道你到海市去做什麼?”美女問道。
“呵呵,我去讀書。”
“哦,對啊!現在是報名的時間,我怎麼沒想到呢,小兄弟是去讀哪所大學?”美女看楊文龍的年齡,猜測他是去上大學。
“是海市付大。”
“付大?貴族學校?”美女聽到楊文龍說付大的時候,仔細的打量了一下他。在海市混了一兩年,當然知道能上付大的人不是有錢人家,就是有權有勢的人家。看着楊文龍普普通通的樣子,不象有錢人,也不像出自官僚之家。雖然有點懷疑,可是她也沒有追問下去。
“哦,老鄉也知道付大?”。
“呵呵!我在海市工作一兩年了,當然聽說過。”
“哦,原來老鄉在海市工作啊!以後還要你多多照顧一下哦。”
“沒事,有事來找我,不過你不要老是叫我老鄉,我聽得有點彆扭。我叫王琴,我比你大,叫我琴姐就可以了。”
“好,琴姐,我叫楊文龍,你也可以叫我文龍或者小龍。”
聽到兩人的對話,坐在對面的中年男人插嘴道:“你們年輕人也真是的,叫老鄉多親切。有什麼彆扭的,我們在外十幾年,都這麼叫的。”
這時他老婆也插嘴道:“你就一個農民工,當然是老鄉老鄉的叫了,一看兩位年輕人就是知識份子,當然不喜歡叫老鄉這麼老土了。”
還別說,這個婦人說的還真有些道理。通常在外務工的人員,就年齡大點的農民工喜歡老鄉老鄉的叫。這樣叫的確很親切,可是一些年輕人都不喜歡這樣叫,感覺很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