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吳用,爾等想殺人滅口嗎?”
王維鼓動文氣,一邊防禦一邊大聲喊道。
宋江和吳用等人只是廝殺,並不做聲。
王維這邊李白吳道子,公孫蘭趙敏也出手了。
此時的梁山可不是晁蓋帶領下的梁山,如今梁山實力大增,宋江吳用公孫勝等人都有武王以上的實力,只動用文道法術,王維等人應付起來有些吃力。
“李頭領,還有各位頭領,難道你們還沒看出宋江和吳用等人的心思嗎?”
王維幾人一邊打一邊朝着李逵身邊那夥梁山好漢移動,只要這夥人動了手,此次宋國招安之事怕是要功敗垂成,梁山也會遭遇分裂。
“宋哥哥,別動手了!”
李逵沉默了下,還是出聲了。
“宋哥哥吳軍師,切莫動手!”
讓人沒想到的是梁山二當家盧俊義和副軍師朱武都站了出來。
宋江等人沒有停下的意思,他們也在看盧俊義等人表態,梁山從來都是共進退,要是因爲一個王玄奘就刀兵相向,那麼梁山也該好好地整頓一下。
王維看到李逵等人沒有被自己成功策反,心中有些失望,他悄悄地向身邊四人說,要他們先行撤退,只要臉上沒有擺下大陣,他們想逃走不難。
“相公,我們走了,你該怎麼辦?”趙敏關心到。
“哈哈,你相公我厲害着呢,不信你問蘭兒!”
作爲一個擁有雙塔的男人,就算是長江底下他也敢走一遭,何況一個梁山?
“住手!”
在王維幾人準備撤離時,一聲怒喝從廳外傳來,只見一個光頭大漢從門外走了進來,他身高一丈,脖子上掛着一串大號的佛珠,手中拿着一把鑌鐵禪杖,聲威赫赫。
在他的身後還跟着一個豹頭環眼,燕頷虎鬚的中年大漢,一個單臂的武松,一個臉上有一塊青色胎記的漢子,還有一個身上紋着九條龍的壯漢。
“花和尚,你們都出關了?”李逵大聲招呼道。
花和尚哈哈一笑,站在宋江和王維之間,“幾位請住手!”
有魯智深擋着,王維收了法術,宋江也住了手,李白和吳用,公孫勝和吳道子,趙敏公孫蘭和幾位梁山將領都住了手。
“無量聖佛!魯智深拜見小師叔!”
魯智深走到王維跟前,恭敬地施了一禮。
王維愣了一下,忽然想起魯智深正是少林弟子,只是不知道是達摩祖師坐下哪位大師的弟子。
“魯大師客氣了!”
王維抱拳還了一禮。
武松出身南少林,算是少林的小號,他也上來見了禮。
魯智深武松施了禮,等於站在了王維這邊,這下大家就打不起來了,不然梁山就等着內訌了。
“好好,不打了,大家喝酒吧!”李逵大聲提議道。
“好啊!”
看到范仲淹、宋江吳用等人的臉色都不好看,王維開心的不得了,終於挑撥離間成功了,值得慶祝!
他拿出幾十壇御酒,與李白一起,陪着與魯智深等梁山好漢喝了起來。
“範相公,你看!”宋江指着王維,爲難地說道。
范仲淹淡淡道:“梁山軍接了聖旨,便是大宋的軍隊,何必在意別人的看法。”
“是!”
范仲淹又擡頭看向大廳中的匾額‘聚義廳’,“如今梁山軍歸了我大宋,這名字不如改改?”
宋江和吳用對視了一眼,“請範相公賜字!”
“哈哈,好!”
范仲淹大笑幾聲說道:“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忠也者,一其心之謂也,這聚義廳不如改爲忠義廳更合適。”
說着話,他輕輕揮手,打出一道紫色的文氣,咔咔幾聲,匾額就變成了‘忠義廳’。
見此場景,許多頭領們黯然神傷,他們因爲義氣聚在一起,可如今忠字當頭,義氣不聚,這梁山不再是原來的梁山了。
“來來!喝酒!”
梁山衆頭領不忍再看頭上的匾額,他們抱着酒大口喝了起來,一醉解千愁。
“諸位將來就是宋國的將軍,飛黃騰達,指日可待,何故悶悶不樂呢?”
王維注意到了魯智深、武松、李逵等人臉上的神色,笑着問道。
“梁山沒了,我再也揮不動禪杖了!”
魯智深抱着酒罈,靠坐在柱子上,難以釋懷。
“是啊,以前爲了梁山殺,爲了兄弟們殺,以後爲了宋國廝殺?俺也揮不動斧頭!”
李逵附和道。
“魯師兄,李頭領,你們無需如此!”
豹子頭林沖說道:“以前我們殺了許多無辜之人,身上帶着罪孽,等我們歸了宋國,可以爲了人族去殺魔族,不是一個更好的去處嗎?”
“嗯,林兄言之有理!”青面獸楊志說道。
“殺魔族倒也不錯!”九紋龍史進說道。
王維聽了暗暗好笑,一羣真正的魔族居然叫囂着要去殺魔族,滑天下之大稽。
他笑了笑說道:“各位頭領,本督準備去西北邊關殺妖,保護大唐邊境安危,不知哪位想去西北建功立業?”
他不想白跑一趟,他要再做一些努力。
“俺們梁山兄弟乃是喝過斷頭酒的交情,這輩子就綁在一起了,要是宋哥哥他們願意歸唐,俺絕無二話。”李逵抓了抓鬍子說道。
而其他幾位頭領都沒有什麼表示。
王維知道招攬沒戲,嘆道:“可惜了,等各位成了宋國將領之後,我們就是敵人了。來日戰場上遇到,可別怪我不手下留情啊!”
“哈哈,笑話,我們豈會怕了你?”
“不怕就好,只是你們該多保重些,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吶!”
梁山幾人聽了,沉默了片刻,魯智深抱拳道:“多謝師叔提醒,宋大哥和軍師幾人歸宋是爲忠心,我等是爲了顧全兄弟情義,合則留不合則去,自然不會吃虧的。”
武松幾人都點了點頭,表示贊同。
“哈哈,如此甚好!”
一場酒宴過後,梁山歸了宋國,王維無功而返。
站在梁山碼頭上,王維回身看了一眼,山清水秀,好地方!
“我要了!”
......
“梁山撤了?”
一月後,王維盤膝坐在清源山頂的石臺上,等楊曲上了山,他睜開眼睛問道。
“撤了!”
楊曲回道。
“如今梁山上由誰坐鎮?”
“太傅楊戩,以及大宋五萬邊軍。”
楊戩乃是宦官,武帝境界,加上邊軍,足夠守護一座島嶼。
“朱逢春可曾鼓動江中聯軍攻佔梁山?”王維問道。
“鬼族和靈族對梁山不感興趣,只有幾大妖王,願意參與攻島,不過事成之後,妖族要獨戰梁山。”
王維哈哈一笑,“暫時答應他們,什麼都答應,只要他們攻島就好。”
兩個月後,長江聯軍,在朱逢春和四位妖族妖君的帶領下,開始向梁山到發動攻擊。
楊戩帥軍堅持了數日,等不到援軍,不敵被圍殺。
在長江聯軍即將勝利之時,王維率領着清源學院師生數千位高手,不遠萬里從荊州飛到了梁山。
以摧枯拉朽之勢,打退了長江聯軍,接管了梁山。
事後,王維致信宋國陛下想借梁山島建一座‘混元學院’,取自天下混元爲一,天下大同之意,提出辦校的宗旨乃是‘有教無類,和而不同’。
書院學生不分唐宋,不分道派,不分男女,甚至不分種族,妖魔鬼怪,旦凡有心前來求學者,天下書院大開方便之門,歡迎之至。
爲了表示不佔宋國便宜,他願意出讓學院院長之職,邀請天下聞名的蘇軾出任院長,並邀請宋國各位大先生前來書院講學。
王維的主張公示之後,天下震動。
宋國皇帝趙禎接到來信,連忙召見各位相公,請他們討論此事。
范仲淹表示,梁山乃是宋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王維無權佔據,必須儘快交出來,否則唐宋必有一戰。
宰相呂公著基本贊同范仲淹的提議,可是他又提出一個問題。
要回了梁山島,如何才能守住?
宋國已經在梁山上折損了一個武帝,難道要請文皇朱熹坐鎮梁山?
要是朱熹去了,再被人殺了,那該怎麼辦?
據說有個青衣樓什麼任務都敢接受,刺殺文皇的價碼,或許比刺殺皇帝的價碼還低。要是朱熹真的死了,宋國就虧大了。
要回來了守不住,如之奈何?
范仲淹氣惱地表示,此次圍殺楊戩之事,必然是王玄奘做的禍,一定要找王玄奘的麻煩。
太師龐籍笑盈盈地問道,難道範相公準備替楊戩報仇?
這個問題一出,范仲淹就被哽住了。
爲何?
范仲淹的偶像是岳飛。
可當年圍殺岳飛之人中,恰恰就有楊戩。
范仲淹將楊戩、樑師成、童貫三人稱爲三賊,老賊死了,他不該高興嗎?
范仲淹沒有再言語了。
列席參加大會的司馬光、王安石、蘇軾、秦觀、晏幾道、包拯、周敦頤、歐陽修等人都表示可以試一試。
歐陽修認爲,既然學院院長是自己人,梁山以及學院也算是宋國的,此舉不僅可以光大文道,培養人才,還可以守住梁山,節省軍費,一舉多得豈不快哉?
皇帝派人向太后請示,太后曰‘可’。
周敦頤向老師朱熹請示,朱熹曰‘可’。
國師王重陽不在,不用請示。
於是這件事就這麼定了。
“陛下!”
這時升了官的呂夷簡走了進來,“陛下,從唐國那邊傳來消息,唐國皇帝不同意由蘇先生出任院長一職。”
“什麼?豈有此理!”
宋國君臣不滿極了,剛剛商議好,唐國那邊又變卦,這是什麼意思?
將我大宋文武當猴耍?
......
“王玄奘真是胡鬧,院長這麼重要的位置怎能交給宋國人?”
李隆基得到了消息,也召見一干大臣在太極殿中議事。
“陛下,梁山島孤懸海外,又是宋國疆域,王都督身邊只有數千學院師生,如何能守得住?王都督交出院長之職,乃是權宜之計,算不得錯。”
禮部尚書賀知章說道。
“賀尚書此言差矣!”
宰相楊國忠站出來說道:“自古以來,天下一統時,梁山島歸屬朝廷,一旦天下分裂,梁山島便被強人佔據。大明分裂後,梁山島先是被魔教竊取,有又被正道攻下,幾經波折落到了梁山軍手中。如今梁山歸了宋國,主動撤離了梁山島,此島成了無主之物,與宋國有何干系?”
“楊相此言有理!”李隆基贊同道。
楊國忠得意地看了賀知章一眼,“賀尚書該多讀史書啊!”
賀知章很想噴他一臉五十八度的老酒,這個楊國忠不讀詩書,不學無術,憑着一股混不吝的無賴想法得到了皇帝的誇獎,竟然教訓起自己來了。
“敢問楊相,王玄奘該如何守住梁山島?”賀知章問道。
“此事易爾!”
楊國忠微微眯着眼睛說道:“王玄奘既然有本事奪下樑山,必然有能力守住,陛下可以給王玄奘下道旨意,人在島在,梁山島要是丟了,陛下可以治他的罪。”
“不可!”
賀知章反對道:“一旦開戰,梁山處在長江與宋國夾擊之下,孤立無援,守不了多久。”
李隆基點了點頭,看向兵部尚書郭子儀,“郭尚書認爲如何守住梁山?”
郭子儀拱手道:“可命令揚州水師協防!”
“陛下!”
楊國忠又道:“王玄奘乃是荊州都督,不便干涉梁山之事,不如將此事交給揚州刺史處理。”
李隆基點頭贊同。
吏部尚書韓愈道:“陛下,王玄奘已在荊州任職五年,不如將他調任揚州?”
楊國忠道:“揚州司馬不錯!”
荊州都督正四品,揚州司馬正五品,這是貶謫不是調任。
李隆基想了想,問道:“歷年王玄奘職事考覈如何?”
“皆是‘上’等!”韓愈回道。
“升揚州刺史吧!”
“遵旨!”
“命他全力守護梁山,親自操辦學院一事。另外混元學院不妥,不如改做‘大唐書院’吧!”李隆基說道。
“陛下請三思!”
賀知章道:“改做大唐書院,必然會遭到宋國的強烈反對,若是兩國由此發生戰爭,得不償失!”
李隆基點了點頭,看向兩位打盹的老先生杜牧、李商隱,“兩位先生以爲如何?”
杜牧睜開眼睛看到李商隱站了起來,便又閉上了。
只聽李商隱道:“陛下,據老朽猜測,王玄奘建立混元書院的初衷,並非爲了培養人才,而是向大陸各國各族傳揚一種觀念。”
“什麼觀念?”
“有教無類,兼收幷蓄,和而不同。”
“哈哈哈!”
李隆基忽然大笑幾聲說道:“難道王玄奘是文聖轉世?”
衆臣聽了一愣,似乎還真有幾分可能。
首先王玄奘的文采沒的說,天下數一數二。
其次他的教學主張與孔聖人一樣,有教無類。
只要是想學習,不論種族。
由於孔聖人這種開明的主張,天下各族都開始講忠義,講禮儀,這都是孔聖人的功勞。
如今孔聖人傳下來的儒教越來越狹隘,越來越僵化,陷入一種人族精粹主義,非人族不能入教,非人族不能學習儒家精義,長此以往,儒教必然會走入絕境。
現在王玄奘打出‘有教無類’的主張是想幹什麼?
難道文聖看不下去了,親自轉世拯救儒學?
“哈哈,難道我大唐要多出一位聖人?”李隆基笑道,想着曾經讓聖人下跪,他差點沒爽飛。
“非也!”
韓愈道:“傳聞聖人生有齲齒,即使轉世爲人,也同樣如此。”
他是說孔子長了兩顆齙牙,就算是轉世了,兩顆牙齒也變不了。
“此外,”杜牧笑道:“聖人不好色!”
“呃,哈哈哈!”
大家都知道王維好色,這一點確實不像聖人,因爲好色會沾染因果,單身狗更容易成仙。
“好吧,學院院長之名可以不改,院長之人卻不能讓給宋國!”
李隆基堅定道。
“陛下所言極是,以臣之見,不如由太子遙領院長一職。”
楊國忠提議道。
“不可!”
韓愈幾人一起反對道,太子一直被楊國忠盤在手裡,要是太子當了院長,混元學院肯定會被楊國忠搞得一團糟,或許會變成梁山第二。
楊國忠不滿道:“諸位不願太子兼任,誰有資格擔任院長之職?王玄奘嗎?”
“王玄奘也自無不可,他做過清源學院院長,再做混元院長也無妨。”賀知章道。
“陛下!”
韓愈出聲道:“此時且不論誰來做院長,而是宋國的態度,若是宋國不答應,梁山也保不住。”
“那該如何?”
“不如文比,能者居之。”
“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