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夜色

夜,夜色。

月色如霜,灑在小小的院落之中。

石桌之上,紅泥小爐之上煮着茶,傲雪與寧道奇相對而坐,嫋嫋白煙在兩人面前升起,談妥了的兩人都是安靜地坐着,享受着寧靜的夜晚,與外面的喧熱鬧不同,傲雪的府邸很是清靜,耳邊是颯颯風聲,偶爾是婆娑樹影,蕭疏斑駁的影子如水一般晃動,蟲鳴聲聲傳來,讓人感覺到夏天的感覺。

天氣已經是有些燥熱了,兩人都是內功精深、寒暑不侵之輩,自然是沒有什麼不適,將寧道奇說服留下來後,傲雪心滿意足地喝着茶,臉上掛着淡淡的笑容,此時月色正佳,傲雪輕聲說道:“趁此良辰美月,不若到外面走一番,也好看看江南的風景!”

寧道奇紅潤的臉上露出了一點笑容,說道:“如此甚好,老道一路走來,雖然見識到江南風景,但是也是匆匆一瞥,不及細看,如今正好有你這地主在此,也好一飽眼福!”

傲雪打了個哈哈,說道:“在下也多是出門在外,說出來不怕真人笑話,正諾大的江南也是在下的徒弟與手下打理,在下倒是逍遙自在,不過是時常被下邊的人抱怨一番而已!”

寧道奇聽罷,心中不由得大是驚奇,心中嘀咕一番,兩人便是走出了宅院之中。

甫一出宅院,便是可以看到通明的,好一派的明亮景緻。

揚州的夜晚不在乎有沒有月光,通明的已經將整個諾大的揚州城照得如同白晝,繁華的揚州城已經是江南最爲繁華的地方,以揚州爲中心,輻射附近的州縣,一直到整個江南,都是一片繁華的景緻,官道四通八達,寬敞無比。加上密密麻麻地水路交通網絡、漕運、海運發達無比,四處可以看到心滿意足的百姓。

從江南到嶺南的官道已經修築了數條,從最開始精武會與嶺南宋家合作開始,兩家已經開始聯合起來修築道路,用東瀛奴隸與高句麗奴隸作爲修路工人,讓頻繁的工程在民間並沒有太大的反響,只是死了很多的奴隸而已。

當然,修道、開礦的頻繁讓奴隸貿易興盛起來。東瀛的奴隸,乃至於高句麗地奴隸源源不絕地進入江南、嶺南之地,讓南方的開發彷彿是火箭一般迅速,嶺南也是與江南有着更加的緊密的聯繫。開發也是大了很多。

嶺南此時還是蠻荒之地,多由蟲蛇、猛獸、瘴氣,大夏遣大量地奴隸到嶺南開發、修築基礎的工事,數年之間。十多萬的東瀛奴隸死在嶺南,大夏也因此大量地從東瀛進口奴隸。

大夏對高句麗的征戰一方面是爲了收復舊漢故地,另一方面未嘗沒有奴隸緊缺,嶺南開發地需要的緣故。如今,高句麗、東瀛而來的奴隸已經成了江南、乃至嶺南的重要勞力,江南一帶地田地之中。更是可見兩地的奴隸。

而爲了奴隸而產生的戰爭也是順理成章地事情。東瀛之中。曹應龍已經是攻下了幾乎半個東瀛,當年傲雪放他一馬。讓他離開中土,並且讓他帶着手下四大寇地殘餘數百人到了東瀛,他便是在東瀛落草爲寇,倒是作了一回原本地買賣。

曹應龍本就是武功不俗,手下更是身手不凡,東瀛矮子人矮、身手也不好,社會也是落後,軍隊比之中原的流寇也是強不了多少,曹應龍在精武會地支持下很快就壯大,並且與精武會做生意,東瀛的金銀、特產、人口等輸入中土,中土的瓷器、絲綢、丹藥輸入東瀛,曹應龍轉手,自然是財源廣進,讓他實力更是大增。

他招收倭人,很快就成了一方的諸侯,中原兵器輸入,曹應龍更是實力大增,如今江南需要奴隸,曹應龍自然是不遺餘力,事實上,高句麗戰士之中,曹應龍也是派了人加入,這些軍隊猶如蝗蟲一般,什麼也沒有留下,金銀財寶、糧食藥材都被被搶走,就是人口也是拉走,確實是什麼都不留下。

兩人此時走在揚州街頭之上,兩邊皆是商鋪如林,各式小販販賣着各式的精緻的小飾品,行人絡繹不絕,車馬如龍,可謂是摩肩擦踵,士子三五成羣,商人富翁穿着綾羅綢緞,仕女在丫鬟的陪同下游玩,更是可見金髮碧眼的胡商穿着絲綢衣裳走在街上,好一副繁華的景緻。

寧道奇心中暗自讚歎不已,比之李唐控制的關中長安,瓦崗軍的洛陽,這揚州更加的繁華,也是更加的宏偉,事實上,經過了擴建,揚州可以說是中原最爲宏大的城市,而那些路上百姓雖是粗麻布衣,但是臉上露着滿足而喜悅的神色,這更加讓寧道奇動容。

寧道奇看着四周的景緻,讚歎不已:“江南繁華景色、優美風物,此處可見一斑!”

傲雪淺淺一笑,看着四周的繁華景緻,心中歡喜萬分,心中對自己說道,這就是自己的城市,這個江南也是他的,如此景緻在他手中,心中歡喜難言,他說道:“江南風物與北國相比自然不同,不過這些年來,南方這邊倒是發展起來了,真人應該是有所瞭解吧!”

寧道奇點點頭,說道:“老道一路走來,也是見識了江南風物,確實是可謂是大治,只是老道觀江南之地商賈衆多,只怕是重商吧,只望不要忘記了農桑方好!”

中國古代自來重農抑商,如江南這般重商,確實是少見,所謂無農不穩,溫飽問題最是基本,寧道奇此番話,也是提醒傲雪,傲雪也是明白他的好意,點點頭,說道:“多謝真人提點,只是農桑之事,我江南不敢忘,自來無農不穩,江南雖是重商,卻是不會荒廢農事!”

事實上,比起商業,江南更加看重農業,江南之下農稅輕薄,稅目也不多,三十稅一的稅率並不高,在輕稅的基礎上。江南興修水利,水車、曲轅犁等農具被一一發明並且推廣到了整個江南,江南有大司農,主管農事,更是從南越國等地取得了良種,占城稻便是一例。

而江南也成立了第一所農事

取名爲江南農桑學堂,編寫《農書》、推出新的農具種、培養農事人才等等,可見江南對於農事的重視,江南的農業甚爲發達,一是農稅的輕薄。而是江南對農業的扶持,農人的地位並不比士子低,無農不穩的觀念更是在江南深入人心,江南地農民頗爲富裕。這讓江南的商業有了穩定的基礎。

其實,江南的商業稅並不輕,但是江南的關卡並不多,貨物暢通無阻。有賴於四方八達的官道網絡,天下的商賈都熱衷於在江南行商,商人的地位雖然還不高。但是卻是沒有收到歧視。士農工商四者並無高低之分。這也是江南商業發達地原因之一,除了是利益至上的驅使。還有的是地位的改變。

當然,江南對於商賈地監督力度很大,江南商人要在官府備案,各地的商人也要在官府備案,若是商人有黑心之舉,便是會在官府留下案底記錄,更會在官府的發行的《江南日報》上通報出來,以“不誠”地罪名下獄,至於期限則是看情節的嚴重性看待,懲罰也是視情況而定。

《江南日報》前身本是《揚州邸報》,當年精武會得到揚州而發行,這也是傲雪懷念自己的時代而建立的,最初地原因不過是爲了向揚州百姓解釋精武會的政策,後來精武會的地盤越來越大,便是易名爲《江南日報》,向着整個江南發行,其中不但有官府地行政方針,還有律例地解釋,當然還有不少地農桑知識普及,而不法商人的名單便是公佈在《江南日報》上,官府稱這些人爲不法之徒,這些人地名聲也就是喪失殆盡,可謂是嚴懲。

《江南日報》看起來像是一本書冊,乃是精緻的活字印刷本,恩,活字印刷術,傲雪也是大概知道原理,由魯妙子與墨言兩人研製出來,不久就是風靡江南,這正是官府的喉舌,不但爲官府解說政令,普及農桑知識,更有天下大事刊登其上,官府動員,徵兵等大事,爲之搖旗吶喊,後來更是增加了士子詩文,後來傲雪興起之餘,在上面連載了一篇小說,一時間大受民間百姓歡迎,後來也是風靡開來。

此時,寧道奇便是聽到街邊有叫賣最新出的刊物,那小販是個十來歲的少年,一雙眼睛是精靈,“最新的一期的詩刊,上有江南才子的詩作……”不多時候,便是有士子或是富商、行人紛紛掏錢購買。

受到了《江南日報》成功的影像,也是看到了《江南日報》的好處,官府後來陸陸續續地發行了《大夏時刊》、嶺南之地有《嶺南日報》等報紙,同時在官府的許可下,一些專門刊登士子詩作、文章的刊物也是在詩人作坊下面世,其中頗爲有名的是《江南詩作》,乃是江南士子詩作的刊物,還有《蘭亭居》,也是如此,這類的刊物、報紙的出現對大夏的影響很大。

同時,大夏國對於百家學說持一視同仁的態度,大夏成立的江南大學堂,教授百家學說,不獨是傳授儒家經典,儒家獨尊的地位在江南被打破,各家學說的大家紛紛出現,於江南大學堂中授課,傳授子弟,其中最爲引人矚目的莫過於墨家,魯妙子與墨言在江南身居要職,兩人手中發明了不少的東西,戰船、印刷術、建築機關等等,讓墨家很是出風頭。

社會上也出現了諸子百家的刊物,上有諸子學者的學說、討論,當然這些刊物的流傳並不多,看得多是士子,但是百姓也是深有興趣,無他,江南之地,學童入學是免費的,這些學童日後學得不一定是儒家學說,如今看看也是好的。

寧道奇買了一份《江南日報》,上面有江南對高句麗戰事的報道,其中有對江南出兵高句麗原因的解釋,寧道奇看罷,默默不言,也不知道在想着什麼。

江南官府組織修編各家的典籍,江南大學堂設下諸子各科,其中醫家、農家兩家爲官府所扶持,江南醫學堂設立,編纂醫書典籍,顧慮民間大夫貢獻藥方子,更是開始修撰醫書。

傲雪將大夏的境況擇要道來,寧道奇聽罷,說道:“再興百家只怕是引起天下儒者反抗,儒家獨尊數百年,你如此作爲只怕是引起大亂子!”

傲雪說道:“在下也並非是要罷黜儒術,不過是不再獨尊而已,所謂尺有短長,百家之長,各有春秋,若是獨尊儒術,只怕是難免入歧途,而且,若是儒家能夠安邦定國,於蒼生社稷有用,又何懼百家爭鳴?”

傲雪微微冷笑道:“我聖門尊崇強者爲尊,以實力爲尊,況且一家獨大,時間久了自是免不了墮落下去,豈不聞:生於安樂,死於憂患,在下如此,也是爲了儒家好而已!”

這話說得冠冕堂皇,也是有些道理,寧道奇聽罷,也是不再說話,難道說儒家真是怕了其他百家學說不成?儒家自漢武獨尊數百年,儒家學子無數,百家學說雖是要再興,但是哪裡來那麼多的各家學者?那些大儒也是對儒家學說、聖人之道甚有信心,只要不是罷黜儒家,便是不懼,況且官府也是沒有刁難儒家,事實上,各朝所治,雖雲用儒術治國,卻是外儒內法。

而且天下人都知道江南的主人是聖門出生,這聖門嘛,不就是諸子百家的學說集合嗎?他要復興百家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只要不是針對儒家就好了,他們可是對聖人之道有信心,自然以爲治國離不開聖人之道。

事實上,自五胡亂華之後,中原動盪、兵連禍結,北朝多是胡漢混血,南朝朝代更迭,乃是武者說話,儒家的影響力確實是降落到了極點,絲毫沒有宋代那麼的大,這也是其中的原因。

寧道奇也不好說話,兩人遊覽了一番揚州的景緻,也算是盡興而歸。

次日,當傲雪還在牀上抱着婠婠熟睡的時候,一個消息打擾了打擾了兩人的鴛鴦美夢。

第三七節 來信第十七節 出兵伐唐第五節 襄陽第三節 相聚第四九節 禮物第三十五節 大破賊寇第八節 貞貞第三節 孤舟一葉宗師來第二十節 刺殺第三十九節 所第四七節 小秦川第七十節 師道第三六節 瑣事②第四四節 明月堂中第五節 夜宴第六一節 宿怨第十二節 長街第四節 關門打狗②第三節 相聚第四五節 長老第十四節 不期第四九節 禮物第四三節 開始第十二節 小雀兒第六十四節 挑釁第六十八節 流言第七節 黃昏第二節 三尼第六七節 事後反應第十四節 拉開帷幕第十三節 夜月攔江第五五節 自毀傾向③第九節 震懾第十五節 陰影襲來第四十一節 再臨第三六節 瑣事②第一節 聚首洛陽第五七節 突如其來第二十節 兩代間②第二十九節 塵埃落定第二節 ②刺殺第四六節 古怪第十一節 青袍怪人第五十節 四魅合擊第四四節 小師妹第四二節 烈火焚城第十六節 神仙傳說第六二節 河南狂士第二十一節 荒村之中第十五節 比武招親第五節 ①初蕊第十四節 神秘女子第二十三節 彼采葛兮第六七節 事後反應第二十三節 攔江第二三節 昔年曾追趕你的背影第十一節 花船第十節 道魔相會第三二節 道生焉第三十三節 小橋流水第二十八節 昔時之情第三節 王府夜宴第五六節 猜測第三六節 瑣事①第九節 再遇故人第五五節 自毀傾向④第七節 猜測第十二節 長街第十節 道魔相會第三節 揚州春日第十四節 八方風雨會長安第七十一節 情深第三七節 蓋蘇文第六一節 禪門聖師第七節 禪門殺機第二節 ②刺殺第二十節 熱氣球與火槍第五十四節 重逢第三十三節 戰後第十一節 悠悠我心第十三節 故人之訊第七二節 不死印第六四節 再遇第三節 春風帶雨惹漣漪第七節 極天第六節 ②甫動第一節 飛火流星第五節 討教第五八節 玉石俱焚②第三十一節 誰是內奸第三十一節 兩相依依第五九節 影子斃命第四六節 伺魔第四十節 邪極四凶之死第六二節 塵埃落定①第十五節 傷第六節 神話第十節 震懾第二十七節 杖劍相向
第三七節 來信第十七節 出兵伐唐第五節 襄陽第三節 相聚第四九節 禮物第三十五節 大破賊寇第八節 貞貞第三節 孤舟一葉宗師來第二十節 刺殺第三十九節 所第四七節 小秦川第七十節 師道第三六節 瑣事②第四四節 明月堂中第五節 夜宴第六一節 宿怨第十二節 長街第四節 關門打狗②第三節 相聚第四五節 長老第十四節 不期第四九節 禮物第四三節 開始第十二節 小雀兒第六十四節 挑釁第六十八節 流言第七節 黃昏第二節 三尼第六七節 事後反應第十四節 拉開帷幕第十三節 夜月攔江第五五節 自毀傾向③第九節 震懾第十五節 陰影襲來第四十一節 再臨第三六節 瑣事②第一節 聚首洛陽第五七節 突如其來第二十節 兩代間②第二十九節 塵埃落定第二節 ②刺殺第四六節 古怪第十一節 青袍怪人第五十節 四魅合擊第四四節 小師妹第四二節 烈火焚城第十六節 神仙傳說第六二節 河南狂士第二十一節 荒村之中第十五節 比武招親第五節 ①初蕊第十四節 神秘女子第二十三節 彼采葛兮第六七節 事後反應第二十三節 攔江第二三節 昔年曾追趕你的背影第十一節 花船第十節 道魔相會第三二節 道生焉第三十三節 小橋流水第二十八節 昔時之情第三節 王府夜宴第五六節 猜測第三六節 瑣事①第九節 再遇故人第五五節 自毀傾向④第七節 猜測第十二節 長街第十節 道魔相會第三節 揚州春日第十四節 八方風雨會長安第七十一節 情深第三七節 蓋蘇文第六一節 禪門聖師第七節 禪門殺機第二節 ②刺殺第二十節 熱氣球與火槍第五十四節 重逢第三十三節 戰後第十一節 悠悠我心第十三節 故人之訊第七二節 不死印第六四節 再遇第三節 春風帶雨惹漣漪第七節 極天第六節 ②甫動第一節 飛火流星第五節 討教第五八節 玉石俱焚②第三十一節 誰是內奸第三十一節 兩相依依第五九節 影子斃命第四六節 伺魔第四十節 邪極四凶之死第六二節 塵埃落定①第十五節 傷第六節 神話第十節 震懾第二十七節 杖劍相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