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2章新的威脅

西魏軍進入滿城,阿濟格已經被人吃掉,只剩下一副骨頭架子,可謂十分悽慘。

這個結果,讓高義歡也感到有些意外,他本以爲阿濟格能夠活到最後,不想居然被自己人給生吃了,這真是因果循環,報應不爽。

魏軍與清軍交戰以來,阿濟格成爲間接死在魏軍手中的第一個親王,他死可以說意義重大,成爲了滿清由盛轉衰的一個標誌性事件。

高義歡命人清理滿城,遂即又讓禮部官員,將整個河東之役,編排成四集大戲,並安排文藝隊,到各地巡演。

光復河東,對西魏而言意義重大,無疑是確定了西魏的主角地位,高義歡自然要進行宣傳,以求風頭徹底蓋過南明,爲更進一步,做好鋪墊。

爲此高義歡親自列了提綱,然後找槍手按着他的思想來完善。

大戲的序幕爲關中之戰,講述韃子入侵關中,劫掠百姓的可惡,挑明他發動河東之戰的正義性和原因,還有英明抉擇。

第二幕是劇情的發展,講述蒲州之戰的艱難,順便提一下,南明朝廷拖後腿,給韃子送糧送器械,讓戰局逐漸不利。這一幕種,着重刻畫魏王不畏艱難,勇於奮戰,在重重困局中,終於突破韃子阻攔。

第三幕便是高潮,講述魏王兵圍太原,夷王多爾袞率領十餘萬大軍一路勢如破竹來戰,魏軍在忻口與韃兵主力進行一場大決戰,並一舉擊敗清軍主力。

第四幕則是整部戲的尾聲,講述太原城中的韃子,窮途末路,依然窮兇極惡,殺人爲食,負隅頑抗,最後夷王阿濟格反而被自己人吃掉,魏王成功解救太原百姓的故事。

整部戲劇,重點形容韃子的窮兇極惡,用韃子的惡,來襯托出高義歡的偉大光明正確。

高義歡對自己的這個構思十分滿意,覺得自己很有編劇天賦,比那個什麼莎士比亞厲害多了。

高義歡要求戲劇儘快上馬,時間急,任務緊,禮部本來想找當時有名的馮夢龍來寫,但很快得知馮夢龍三年前已經病逝,遂即又找到他的兄弟,但是卻被拒絕,對方居然不願意寫這麼阿諛奉承的東西。

這事禮部自然不敢對高義歡提,好在西魏國連破韃虜,收復河山,也吸引了一大批文人投靠,有不少人更是將高義歡視爲偶像,對他十分崇拜。

浙江人李漁便將魏王視爲英雄,自告奮勇,承擔起了完善這部戲曲的大任。

這時,魏軍攻戰滿城後,河東戰役終於完結,以西魏的大獲全勝而告終。

太原城中,巡撫衙門內,魏國君臣正商議戰後的事情。

高義歡與衆將站在沙盤前,聽着李定國說道:“大王,從關中之戰到現在,我軍已經連續征戰一年。雖然如果大王要求繼續進軍拿下北京,臣以爲大軍也能拿下來,但是臣卻不建議這麼做。”

河東戰役後,清軍大敗,魏軍要一鼓作氣,攻擊北京,至少有六七成的把握奪下北京。

高義歡問道:“爲何?”

“回稟大王,臣有三個原因。”李定國開口道:“第一是,我軍連續征戰,物資消耗衆多,且忻口大戰後,各部損失較大,還未及時補充。雖說清軍的情況比我們更糟,大軍繼續進攻,大概率能勝,但是臣以爲大勢已定,我們完全可以穩紮穩打,沒必要冒險。”

周圍衆將小聲議論,高義歡則微微頷首,“繼續說。”

“臣的第二個原因是,清軍膽氣以喪,大軍要是繼續進攻,多爾袞可能不戰而逃。這種情況下,多爾袞和豪格極有可能在外部的壓力下,冰釋前嫌。如果關內的清軍逃到關外,同關外清軍合流,我軍想要剿滅將十分困亂。”李定國沉聲道:“現在,我軍還沒做好接管薊遼防線的準備,要是清軍主力退守關外,對於我軍來說,不是一件好事。”

在河東戰役結束後,魏軍中不少人認爲要儘快拿下北京,然後大王做皇帝,大家論功行賞,把新朝建立起來,都有些迫不及待。

李定國說的話,正是高義歡曾經擔心的問題,魏軍佔據北京,那北面需要防備整個長城沿線,南面也需要駐兵,防線太長,佔了北京也不安寧。

清軍和蒙古人退到關外,不可能安心種地,他們需要糧食、布匹、茶葉、鐵器、瓷器、鹽巴這些生活必須品,而草原和關外沒有這些東西,他們的獸性很快就會被惡劣的生存環境激發出來,再次南下搶劫。

如果魏軍沒有準備好接手,長城防線,或者沒有足夠的騎兵來主動出擊,搶下一個籬笆破爛的院子,還真未必是件好事。

李定國見衆人都在沉思,頓了會兒,繼續說道:“最後一點,清軍連連征戰,各州縣幾乎已經沒有餘糧,而從玄衣衛提供的情報來看,山東北直今歲可能發生饑荒。我軍要是進攻,地方上只會更加混亂,可能演化成更大規模的動亂和饑荒,屆時藩府既要完善長城防線,又要賑災,怕是分身乏術。”

李定國說完,最後總結道:“因此,臣以爲不如緩一緩,多爾袞見暫時沒有壓力,也不太可能直接放棄北直、山東、淮北這麼大塊的版圖。臣以爲,可以準備充分之後,一路大軍直接從大同出關,包抄山海關,封鎖遼西走廊,然後大軍攻入北直,將清軍聚殲於關內!這時清軍主力一滅,我軍後方沒有威脅,大軍便可乘勢,橫掃江南。”

高義歡點了點頭,“清軍這次遭受重創,一時間也恢復不過來,本王確實不用心急。”

正說着,李來亨忽然進來,走到高義歡身邊,低聲說道:“大王,關中奏報,瓦剌軍逼近河套,歸附我們的蒙古部落,向藩府請援,希望大王能夠出面,讓瓦剌退出漠南!”

高義歡問語眉頭一皺,臉上有些驚訝,“這麼快?前段時間準格爾不是還在漠北嗎?”

(感謝書友20181010112258802的500打賞,感謝大家的支持,求月票,訂閱,推薦)

第147章棱堡初成第819章河東局勢第57章擊潰官軍第713章活捉多鐸第95章決戰中州十一第167章湖廣風起第616章決戰豫南(四)第552章血戰瓜洲渡第61章瓜分戰果第439章友軍在哪?第1061章返回長安第723章血戰鎮遠關第594章先生對大清有誤解第651章魏王大婚上第4章先有實力第877章分化瓦剌第867章救援先鋒第1015章決戰前夜第716章進兵烏斯藏第494章南京派員第65章擴充編制第601章空心陣第339章韃子撤了第46章丟個西瓜撿兩芝麻第566章卑鄙的高大帥第553章太需要勝利了第694章爭奪西域第15章大明國情第130章編制問題第962章一場意外第482章搞臭高義歡第517章保底糧價第465章戰後總結第56章坑爹的劉黑子第6章孫傳庭復出下第661章臼炮轟關第890章關門打狗第139章人口、田畝第311章官道激戰第643章正金錢莊第290章封他魏候吧第227章強攻城池下第865章求援使者第1021章紅毛夷毀約第564章詐取西安第1082章遼東移民第220章五十萬兩來換人第534章這道題很難第232章招降白文選第975章孫可望的抉擇上第878章天山會盟上第966章第49章鹿邑種田記下第1100章東亞崛起第272章劫糧第952章兵臨黃河第184章爭先投靠第871章范文程的建議第420章伏擊滿達海第725章劫掠西北第847章攻入太原第239章李巖出城第25章不要太浪第91章中州決戰七第844章城中內應第688章這是我帶的最差的一屆第242章李巖巡視豫南中第549章奪回郾城1064章南北黨爭第1049章誘敵設伏第421章高兄弟胃口很大第633章調整國策第819章河東局勢第22章新的任務第790章北岸阻擊第346章孫可望經略荊州第68章水灌汴梁上第993章狂奔的馬士英第348章強上明朝第76章滿洲入寇第987章大戰開啓第465章戰後總結第338章多鐸愁死了第478章負荊請罪第30章呦,還沒死了第818章高大王的算盤還是響了第413章佈局隴右第84章鬱悶的劉黑子第200章坑人的高義歡第646章爲西王報仇第1073章兵臨朝鮮第891章再次招降第624章多鐸收兵第629章代善撤軍第888章兵臨錦州第939章大沽外海第499章使者到來第510章塵埃落定第798章最後一擊第222章劉大帥喊人了
第147章棱堡初成第819章河東局勢第57章擊潰官軍第713章活捉多鐸第95章決戰中州十一第167章湖廣風起第616章決戰豫南(四)第552章血戰瓜洲渡第61章瓜分戰果第439章友軍在哪?第1061章返回長安第723章血戰鎮遠關第594章先生對大清有誤解第651章魏王大婚上第4章先有實力第877章分化瓦剌第867章救援先鋒第1015章決戰前夜第716章進兵烏斯藏第494章南京派員第65章擴充編制第601章空心陣第339章韃子撤了第46章丟個西瓜撿兩芝麻第566章卑鄙的高大帥第553章太需要勝利了第694章爭奪西域第15章大明國情第130章編制問題第962章一場意外第482章搞臭高義歡第517章保底糧價第465章戰後總結第56章坑爹的劉黑子第6章孫傳庭復出下第661章臼炮轟關第890章關門打狗第139章人口、田畝第311章官道激戰第643章正金錢莊第290章封他魏候吧第227章強攻城池下第865章求援使者第1021章紅毛夷毀約第564章詐取西安第1082章遼東移民第220章五十萬兩來換人第534章這道題很難第232章招降白文選第975章孫可望的抉擇上第878章天山會盟上第966章第49章鹿邑種田記下第1100章東亞崛起第272章劫糧第952章兵臨黃河第184章爭先投靠第871章范文程的建議第420章伏擊滿達海第725章劫掠西北第847章攻入太原第239章李巖出城第25章不要太浪第91章中州決戰七第844章城中內應第688章這是我帶的最差的一屆第242章李巖巡視豫南中第549章奪回郾城1064章南北黨爭第1049章誘敵設伏第421章高兄弟胃口很大第633章調整國策第819章河東局勢第22章新的任務第790章北岸阻擊第346章孫可望經略荊州第68章水灌汴梁上第993章狂奔的馬士英第348章強上明朝第76章滿洲入寇第987章大戰開啓第465章戰後總結第338章多鐸愁死了第478章負荊請罪第30章呦,還沒死了第818章高大王的算盤還是響了第413章佈局隴右第84章鬱悶的劉黑子第200章坑人的高義歡第646章爲西王報仇第1073章兵臨朝鮮第891章再次招降第624章多鐸收兵第629章代善撤軍第888章兵臨錦州第939章大沽外海第499章使者到來第510章塵埃落定第798章最後一擊第222章劉大帥喊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