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6章

耿仲明領着三千兵馬氣勢洶洶的撲向遠處的居城,卻發現一個問題,倭國的城池與中原的城池並不一樣。

在中原,再窮的小縣城,也是將居民圈入城中,以免受到盜匪和敵軍的襲擾。

在倭國,城池則是藩主的居城,並沒有將百姓圈入城中,百姓的房屋建在城郭外部,稱爲“城下町”。

三千清兵浩浩蕩蕩的來到主城,發現居民區根本不設防,一羣矮子居住在低矮的房屋裡,頓時一聲歡呼。

在海上糟了大罪的清兵,立刻三五成羣的闖進倭國百姓的家裡搶錢搶食物,值錢不值錢的全拿,蔬菜魚米、衣服鞋帽,全都不放過,可憐的倭國百姓,被清軍搶了個一乾二淨,一些稍有姿色的婦女,還遭到侮辱,一時間哭聲遍佈城下町的大街小巷。

五島盛利聽說大股明人到了福江島,還以爲是明朝那邊的船隊迷航,偏離了方向,本來要去長崎,結果到了福江島。

德川家開創江戶幕府之後,施行閉關鎖國之策,只開放長崎港來通商,搞了五島家沒了生意可做,日漸衰落。

有明人船隊誤入福江島,五島盛利大喜,以爲可以和天朝做點生意,找船隊換點布匹、瓷器、茶葉然後轉手大賺一筆,補貼家用。

他興沖沖的上了天守頂層眺望,卻看見上岸的明人,衝入城下町搶劫,頓時駭了一跳,急忙讓人召集武士守衛居城,並派人前往肥前國和江戶求救。

……

“王爺,這個鳥地方的百姓真他孃的窮,弟兄翻了半天,就搶到一些冷飯糰、鹹菜、魚乾,連一斤肉都沒有!”陳寶平打馬過來,給耿仲明稟報道。

耿仲明一臉驚訝,“有這麼窮嗎?”

他見城下居民也有近萬,沒想到居然搜不到東西。

耿仲明目光越過城郭下的居民區,落向高地上的居城,一看就是大戶人家,於是馬鞭一指,“那裡應該有我們要的東西。”

三千清軍直接開到居城下,陳寶平上前喊話,“快點打開城門,否則攻破之後,雞犬不留。”

五島盛利趴在居城上往下一看,下面三千大軍,穿着盔甲斜挎着鐵炮,其中一將,滿臉驕橫的騎在戰馬上,一看就不是善類。

大海盜汪直曾將福江島作爲基地,五島盛利小時後,島上還時常有明朝商人過來交易,他能聽懂漢話也能寫漢字,探出頭來道:“請問閣下所來何意?”

看見這支人馬將城外弄得烏煙瘴氣,五島盛利怎麼敢讓他們進城,決定拖延時間,等肥前藩的援兵過來。

陳寶平一聽就惱了:“直你娘!叫你開門就開門,再囉嗦信不信老子宰了你!”

耿仲明見此,打馬上前,揮手製止了陳寶平,畢竟是在人家的地頭,能不動手就不動手。

“本王的船隊,在海上迷路,需要一筆錢糧,想找你們借一點。”耿仲明開口道。

五島盛利一聽,忙道:“請閣下在城外駐防,稍待片刻,容我準備後,自會將糧食送上!”

耿仲明神色一沉,他的家底全都丟在了關內,他準備在這裡撈一把就走,肯定是要親自搜刮乾淨,豈是隨便給點糧食就能打發的。

“不行!”耿仲明沉聲道:“你不讓老子進,老子就拿大炮轟你了!”

說着,耿仲明指了指,從船上拆下來的火炮。

敵強我弱,對方還有火炮,五島盛利看了看手下一百多號武士,叫來一人,問道:“阪本桑,送信的人派出去了嗎?”

“嗨!閣下放心,已經派出了。”武士點頭鞠躬。

五島盛利沉聲道:“請阪本桑也去一趟薩摩藩吧,把這裡的情況告知島津家,請他們務必來援。”

“嗨!”武士再次點頭鞠躬。

五島盛利鄭重點頭,“阪本桑,拜託了。”

……

城下一羣清兵聒噪起來,有些脾氣暴躁的開始叫嚷起來,聲稱要打進城去,教訓裡面不開眼的矮子。

城門吱吱呀呀的打開了,吊橋放下,五島盛利帶着腰插着多把刀,穿着破破爛爛的武士,來城門口迎接,甚至還有一羣樂手,奏着音樂歡迎,倒讓清軍不好翻臉了。

是夜,居城天守外,被清軍包圍,樓上樓下全是清軍。

這幫潰兵,在海上過了好幾天的苦日子,他們將倭人的小桌拼湊在一起,每端上來一盤菜,十幾雙筷子亂紛紛戳下去,頃刻間桌子就只剩下空盤子在桌上打轉,潰兵立刻叫罵,“娘個劈的,龜孫快他孃的上菜,怎麼不見肉呢?”

倭人吃素,貴族和武士基本不吃肉,而且因爲國小民貧,缺少資源,不管上層和下層,在對待食物上都十分珍惜,菜品小巧精緻,今天的丘八們一個個飯量大的要死,可算是讓他們開了眼界。

天守頂層,五島盛利陪着耿仲明用飯,氣氛倒也和諧,耿仲明與倭人吃喝一陣,交流更加順暢,他端起酒杯,“五島君,本王感謝你的盛情款待,來,乾了這杯酒,大家就是朋友了!”

他脖子一仰,喝完一杯倭國濁漿,砸吧嘴,只覺得寡淡無味,沒的勁兒,五島盛利忙陳贊耿仲明海量。

夜晚風寒,酒又沒勁兒,讓耿仲明覺得有些涼意,於是讓陳寶平,將窗戶關上。

陳寶平走到窗戶邊,正要關窗,他居高臨下,正好看見院子一間房間裡,有個倭國少女在洗澡,他喉結一動,嚥下一口涎水,“這是誰家的姑娘,長得真俊,怎麼不叫來陪王爺喝酒?”

五島盛利站起來一看,臉色煞白,正是他的女兒由美子。

在坐的武士們,臉上瞬間一寒,一個個坐直了身子不說話,心中憤怒無比,恨不得拔刀砍死這羣中原人。

通過交談,倭人已經知道了他們不是明人,而是清人,不過福江島封閉多年,他們對外界的情況並不瞭解,摸不清耿仲明的底細。

五島盛利心中大驚,這羣中原來的人,怎麼如此無禮,吃完主人家的飯菜,還要睡我女兒。

(感謝大家的支持)

第576章吳三桂的選擇下第1092章周國的野望第403章大罵闖賊第848章滿城第102章金聲桓要投降第651章魏王大婚上第973章淮河防線第742章兩軍激鬥第703章臥榻之側第551章血戰江北第321章進入對持階段第1027章兵臨韶關第1027章兵臨韶關第184章爭先投靠第395章突襲商南第326章炒作結束第187章高義歡計取樊城上第24章滾滾南下第504章開始你的表演第173章待機出征第998章只欠東風第587章放了孟喬芳第643章正金錢莊第380章高義歡腦殼有坑第1006章福臨北遷第877章分化瓦剌第916章山寨激戰第486章錢謙益的算盤第802章高大王的八個銀窖第559章奪取武關上第864章西魏包圍網第636章重回起點第892章氣吞萬里如虎第1007章南北矛盾第803章令人悲痛的消息第491章魏武軍飄了第949章清軍決河第866章三面張網第573章高大帥劈了個叉第542章劉黑子還沒死第337章被打臉了第604章博洛要走運了第546章坤興委屈你了第626章開闢敵後戰場第835章轟然倒塌第822章姜襄棄關第325章範永鬥要砸盤第161章散功童子高義歡第238章上朝(三)第136章第一次擺陣作戰第631章飢渴的高大王第287章南京黨爭第196章爭襄陽定國北上第660章孫可望的盤算第100章兄弟相會第670章下馬步戰第455章高義歡不簡單第1057章南海第207章虛張聲勢第124章豫南兵備道第580章順軍歸降第806章明主戰,暗主和第839章有肉香第826章臨戰前夜第93章決戰中州九第285章焦土抗清第293章短暫的寧靜第836章大清快涼了第839章有肉香第1015章決戰前夜第160章搶完了還想跑?第1025章四年計劃第547章戰爭準備第784章攻擊不利第498章東進武昌第192章張應祥三過漢江第478章負荊請罪第298章兩件事第61章瓜分戰果第17章面見李巖第862章攻滅葉爾羌第401章氣殺我也第234章李巖的憂鬱第627章攻略李定國第891章再次招降第825章收拳蓄力第768章河東局勢第346章孫可望經略荊州第742章兩軍激鬥第558章入關策略第584章同滿清對話753章擔起責任第83章陳蔡會兵第1043章先南後北第350章老孫很被動第500章自罰三杯第441章東林聯左鎮第631章飢渴的高大王第394章對不起,我曉得未來第533章陳名夏建言三策
第576章吳三桂的選擇下第1092章周國的野望第403章大罵闖賊第848章滿城第102章金聲桓要投降第651章魏王大婚上第973章淮河防線第742章兩軍激鬥第703章臥榻之側第551章血戰江北第321章進入對持階段第1027章兵臨韶關第1027章兵臨韶關第184章爭先投靠第395章突襲商南第326章炒作結束第187章高義歡計取樊城上第24章滾滾南下第504章開始你的表演第173章待機出征第998章只欠東風第587章放了孟喬芳第643章正金錢莊第380章高義歡腦殼有坑第1006章福臨北遷第877章分化瓦剌第916章山寨激戰第486章錢謙益的算盤第802章高大王的八個銀窖第559章奪取武關上第864章西魏包圍網第636章重回起點第892章氣吞萬里如虎第1007章南北矛盾第803章令人悲痛的消息第491章魏武軍飄了第949章清軍決河第866章三面張網第573章高大帥劈了個叉第542章劉黑子還沒死第337章被打臉了第604章博洛要走運了第546章坤興委屈你了第626章開闢敵後戰場第835章轟然倒塌第822章姜襄棄關第325章範永鬥要砸盤第161章散功童子高義歡第238章上朝(三)第136章第一次擺陣作戰第631章飢渴的高大王第287章南京黨爭第196章爭襄陽定國北上第660章孫可望的盤算第100章兄弟相會第670章下馬步戰第455章高義歡不簡單第1057章南海第207章虛張聲勢第124章豫南兵備道第580章順軍歸降第806章明主戰,暗主和第839章有肉香第826章臨戰前夜第93章決戰中州九第285章焦土抗清第293章短暫的寧靜第836章大清快涼了第839章有肉香第1015章決戰前夜第160章搶完了還想跑?第1025章四年計劃第547章戰爭準備第784章攻擊不利第498章東進武昌第192章張應祥三過漢江第478章負荊請罪第298章兩件事第61章瓜分戰果第17章面見李巖第862章攻滅葉爾羌第401章氣殺我也第234章李巖的憂鬱第627章攻略李定國第891章再次招降第825章收拳蓄力第768章河東局勢第346章孫可望經略荊州第742章兩軍激鬥第558章入關策略第584章同滿清對話753章擔起責任第83章陳蔡會兵第1043章先南後北第350章老孫很被動第500章自罰三杯第441章東林聯左鎮第631章飢渴的高大王第394章對不起,我曉得未來第533章陳名夏建言三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