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5章攻取洛陽上

對於明軍的挑釁,高義歡定下了隱忍的策略,下旨斥責了趙柱子,並讓人將教旨抄錄於邸報上,公佈於衆。

這個旨意的內容很簡單,先說明這次魏國官船被明軍撞沉,十多名士卒慘死,然後批評了趙柱子不夠冷靜,說明現在是抗清的關鍵時刻,發生這樣的事情,高大王很心疼,訓斥趙柱子做事不顧全大局,告誡他要忍讓,最後削了他都督的職銜,罰俸祿三月。

除此之外,高義歡還向南京上了道奏疏,大意就是陛下把我的人打了,可我不怪陛下,我現在專心收復失地,希望陛下不要影響到我光復北京。

這兩件事一做,立刻就顯示出了,魏王的品德,襯托出了朱慈烺的反動本性。

其實佔據道義,對高義歡來說,並不是特別重要,他只是爭對朱慈烺所擁有的優勢,來進行出擊,進一步打擊朱慈烺,擴大自己的優勢。

高義歡真正依靠的是武力,道理不需要很通,隨便找幾個藉口,勉強也行。

對於朱慈烺而言,道義和正統地位,卻是他的倚仗,因爲他其他方面已經處於劣勢,所以只能維護這個優勢。

當朱慈烺看到高義歡的奏疏,便知道他與高義歡還是差了一節。

此時,在湖廣,明軍見一次挑釁沒有達到目的,果然又再次挑釁,而趙柱子接到了高義歡的密信後,立時擺出忍讓的姿態。

這下子,連一些同情南明的人也覺得南京有些過分了,魏軍這邊攻擊洛陽,你不幫忙,還老是找魏軍麻煩,有點太過分了。

對此,南岸的王巡撫怒了,魏軍明明有實力反擊,卻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更個受氣媳婦似的,演給世人看,就差在臉上寫着,看明軍又打我了啊。

這讓明軍發現,比無賴,比流氓,他們還是差得太遠。

明軍和魏軍在湖廣發生摩擦時,魏軍攻擊洛陽的戰役,卻在按部就班的進行。

這一戰,魏軍上下判斷,必然是勢如破竹,摧枯拉朽般掃蕩河南。

早在河東戰役後,魏軍其實就做好了攻擊洛陽的準備,物資早已就緒,可是接到旨意後,魏軍還是準備了一個多月,才發起攻擊。

這一個多月,魏軍倒不是全部用於準備錢糧,而是因爲有不少河南籍將領紛紛上疏,表示希望讓他們參與出征,收復家鄉。

此時耿仲明已經不在洛陽,魏軍判斷洛陽並不難打,高義歡便同意了一些將領的請求,讓他們參與收復中州的戰役,享受光復家鄉的榮耀。

事實證明,戰局開始的階段,確實如同魏軍預料的一樣,各地望風而降,魏軍如同秋風掃落葉一樣,橫掃豫北,不少將領還騎馬去自己家鄉轉了轉,還有人給祖墳上了香。

短短一個月的時間之內,魏軍在河南攻城掠地,收復汝州、河南府、開封府、懷慶府大片的土地,將清軍包圍於洛陽城。

此時,整個豫北,清軍只剩下洛陽一座孤城,城中只剩七千五百餘名清軍。

魏軍進抵洛陽城下,金聲桓和衆多魏軍,都以爲能夠很快拿下洛陽,可是孤城洛陽,卻將他們給擋住了。

這七千多清軍並不是由耿仲明統領,而是滿將固山額真和託、正白旗梅勒額真珠瑪喇鎮守。

多爾滾不願意消耗滿兵,可是卻在洛陽城中,派了五個牛錄的滿兵,共計一千五百餘人,再加上六千精銳漢旗駐守。

原本洛陽是由耿仲明駐防,此時耿仲明則被調到山東主持剿匪事宜,與他一同離開的還有他手下六千漢旗的眷屬。

清軍如此安排,是因爲堅守洛陽,對清軍而言是一件九死一生的事情。

九死是城破被殺,一生是向魏軍投降,除此之外,似乎沒有別的路走。

清軍需要洛陽來拖延魏軍的進攻,用空間來換時間,爲航海來爭取時間。

對清廷而言,耿仲明很可靠,可他畢竟不是滿人,而且耿仲明清楚的知道,洛陽不會有援軍,因此留他守洛陽,他還是有可能向魏軍投降。

爲此,多爾袞將耿仲明調出洛陽,派出了兩員滿將接守城防。

當然,這些擔憂,多爾袞是不會告訴和託和珠瑪喇的,而是令兩人至少堅守三個月,要是三月沒有援兵,可以選擇突圍和投降。

在期限內城破戰死,大清會善待他們的家人,要是投降,那便殺他全家。

對兩員將領如此,對城中的士卒,自然也是採用同樣的政策。

多爾袞心腸狠毒,爲了達到目的,對自己人也是如此,而他這一手,也確實比較有效果。

魏軍三路大軍,掃蕩河南,一路都未遇見什麼抵抗,俱是望風而降,可會師洛陽城下後,卻受到了清軍的激烈抵抗。

十一月間,中州大地下起了鵝毛大雪,大地和遠處的城池一片雪白。

洛陽城上,清軍士卒提着水桶,給城牆澆水,城牆外表結了一層厚冰,光滑堅硬,讓攻城的士卒搭把手的地方都沒有。

洛陽城外,魏軍大營內,金聲桓站在沙盤前,吳世昭、白文選站在一旁,一起掃視着洛陽城的模型。

這時,白文選開口道:“城中韃子,每日反覆在城上潑水,城牆和牆角下的地面,都結了一層冰,十分光滑,士卒走在城下都易摔跤,更加別提攻城了。”

魏軍來到洛陽城下後,按照慣例進行招降,滿以爲清軍會投降。

因爲在魏軍看來,堅守就是死路一條,實在沒有那個必要,只是魏軍沒有想到,城中的回覆卻比較怪異,要求三月後再投降。

這樣的條件魏軍自然無法接受,便組織了幾次攻擊,卻都被清軍擊退。

吳世昭道:“大王來信說,明軍在湖廣挑釁,爲了避免夜長夢多,希望我們能快點拿下洛陽。我看了這洛陽城一遍,城池高大堅固,不太好打,不過也不是沒有弱點。此城太大,城門也多,可城中兵馬卻比較少,我們多面進攻,應該能破!”

(感謝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薦,訂閱!懶癌發作,休息一晚啊。)

第621章豫南決戰(九)第958章目標馬軍第551章血戰江北第1011章資本萌芽第343章大家都缺糧第385章誰是主人?第212章踏平峴首山,活捉易道三第497章攻取嶽州下第1042章馬尾軍港第293章短暫的寧靜第1037章朱慈烺逃跑第525章扮土寇我拿手第715章誰是羊,誰是虎封推感言第588章準備決戰第740章被包圓呢?第767章北上爭攻第341章軍民魚水情第683章班師回朝第960章灰飛煙滅第822章姜襄棄關第1029章周軍趕來第147章棱堡初成第153章趕快逃離第1047章西域危機第667章短兵相接第883章內閣預義第486章錢謙益的算盤第324章猛拉糧價第247章太子南下第793章朕再退到淮安第1094章伏擊東籲第317章居然不上當第1085章棄城者死第744章滿清巴圖魯的隕落第890章關門打狗第1007章南北矛盾第351章高漁夫來了第338章多鐸愁死了第287章南京黨爭第685章王宮議事第613章豫南決戰(一)第100章兄弟相會第263章包圓叛軍第1070章知情不報第691章一頓操作猛如虎第938章情況緊急第917章援軍趕來第909章巡視中州第538章遊說張獻忠下第19章升爲掌旅第209章李定國我要得到你第9章關外細作第669章空心陣羣第353章明軍有點瓢呀第897章攻下錦州第679章請爲藩屬第811章孤王是你堅強的後盾第420章伏擊滿達海第856章要有野心第677章張獻忠的寶藏第350章老孫很被動第582章攻下延安中第367章簽訂密約第524章整軍備戰第564章詐取西安第875章一波帶走第873章魏軍的弱點第373章高精忠第120章面見李自成上第1010章鄭芝龍降魏第888章兵臨錦州都845章殺韃,報仇第708章活捉高義歡第224章炮擊壽州第158章死得有價值第147章棱堡初成第132章輪戰練兵第937章傳遞消息第196章爭襄陽定國北上第446章高義歡要溜第172章回師汝寧第657章出征四川第725章劫掠西北第590章多鐸西進第352章先滅張先壁第44章初到鹿邑第293章短暫的寧靜第566章卑鄙的高大帥第488章聯絡閹黨第322章看門狗還要自己買骨頭吃?第315章再遇多鐸第21章招兵買馬第26章半渡而擊第344章何騰蛟兵發荊州第489章求錘得錘第863章刺探南明第703章臥榻之側第224章炮擊壽州第147章棱堡初成
第621章豫南決戰(九)第958章目標馬軍第551章血戰江北第1011章資本萌芽第343章大家都缺糧第385章誰是主人?第212章踏平峴首山,活捉易道三第497章攻取嶽州下第1042章馬尾軍港第293章短暫的寧靜第1037章朱慈烺逃跑第525章扮土寇我拿手第715章誰是羊,誰是虎封推感言第588章準備決戰第740章被包圓呢?第767章北上爭攻第341章軍民魚水情第683章班師回朝第960章灰飛煙滅第822章姜襄棄關第1029章周軍趕來第147章棱堡初成第153章趕快逃離第1047章西域危機第667章短兵相接第883章內閣預義第486章錢謙益的算盤第324章猛拉糧價第247章太子南下第793章朕再退到淮安第1094章伏擊東籲第317章居然不上當第1085章棄城者死第744章滿清巴圖魯的隕落第890章關門打狗第1007章南北矛盾第351章高漁夫來了第338章多鐸愁死了第287章南京黨爭第685章王宮議事第613章豫南決戰(一)第100章兄弟相會第263章包圓叛軍第1070章知情不報第691章一頓操作猛如虎第938章情況緊急第917章援軍趕來第909章巡視中州第538章遊說張獻忠下第19章升爲掌旅第209章李定國我要得到你第9章關外細作第669章空心陣羣第353章明軍有點瓢呀第897章攻下錦州第679章請爲藩屬第811章孤王是你堅強的後盾第420章伏擊滿達海第856章要有野心第677章張獻忠的寶藏第350章老孫很被動第582章攻下延安中第367章簽訂密約第524章整軍備戰第564章詐取西安第875章一波帶走第873章魏軍的弱點第373章高精忠第120章面見李自成上第1010章鄭芝龍降魏第888章兵臨錦州都845章殺韃,報仇第708章活捉高義歡第224章炮擊壽州第158章死得有價值第147章棱堡初成第132章輪戰練兵第937章傳遞消息第196章爭襄陽定國北上第446章高義歡要溜第172章回師汝寧第657章出征四川第725章劫掠西北第590章多鐸西進第352章先滅張先壁第44章初到鹿邑第293章短暫的寧靜第566章卑鄙的高大帥第488章聯絡閹黨第322章看門狗還要自己買骨頭吃?第315章再遇多鐸第21章招兵買馬第26章半渡而擊第344章何騰蛟兵發荊州第489章求錘得錘第863章刺探南明第703章臥榻之側第224章炮擊壽州第147章棱堡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