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6 一五計劃(中)

“咱們皇上可真是大氣魄,當年就聽說他要人人識字,我當時只是聽聽,沒有想到,這居然真的要實施起來了。”朱雍榕對此感慨道。

周從文跟朱雍榕在這邊,加上這時候圖書館也不忙,所以也就聊上了。周從文指着報紙上的一行字說道:“這一條更是厲害,爲了掃盲,理政院決定在保留現有字形寫法的同時,推廣使用簡體字,逐漸將公署公文、報刊、學校書本等印刷物,轉爲簡體字印刷的版本。”

朱雍榕不是什麼老學究,並沒有太強烈的牴觸慾望,此時只能擊節讚歎道:“好大的一場佈局,簡體字在澳洲已然使用多時,很多時候都是簡繁並行。在陛下攻下廣東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在報紙上和學界開始放出風聲,講解簡體字之事,當時還沒有多少人在意,後來這風潮颳了起來,引起一部分文人的口誅筆伐,但是最終還是被進步派給壓制了下去啊。”

周從文是鑽研新學的,對於這些東西沒有多少執念,也漸漸沾染了白明修身上的那種實用主義的務實精神,他又道:“連書寫方式,都改成了從左往右橫排的方式,雖然傳統寫法沒有被禁,但一旦書報公文這些東西都改了,慢慢的人也不會再採用傳統寫法了。”

朱雍榕嘆道:“這事,恐怕會引發大反彈啊。”

周從文對此卻很是樂觀,他道:“害怕那些文人不滿嗎?能講出幾個理由,不過就是祖宗之法不可變一類的東西麼?再說,從‘辛丑’奮進以來,有些文人的嘴臉早已經被皇上給撕破了。投韃子的、食古不化的、禍國殃民的,這個時候被治罪的治罪,被放逐的放逐,加上辛丑以來新學流傳,許多進步派文人已經接受了種種新思想,大家對於變化都是歡迎的,有幾個會真的抱住舊法不放,難不成還以爲當朝光復皇帝會跟洪武皇帝一樣,在朝堂上賞他們廷杖吃麼?嘿,不盡然吧,這夥人現在連朝堂的門都進不去。新復社那羣蠢貨,更是因爲牽扯了白蓮教,而被全盤收押了。”

周從文有的時候看上去木訥寡言,整個人寬厚老實,但是內裡這個人卻有着極爲戰鬥的一顆心,而且特別喜歡吐槽和諷刺。

朱雍榕聽了周從文的話,也不由一笑,說道:“也許周兄你說的對。”

他也很清楚,當今朝廷和皇帝的權威,可以說是亙古僅見了。從未有一個皇帝,能夠像是現在的白明修一樣,雖然讓渡了非常多的權柄,但是天下擁護之人無數。也許古時候不少皇帝也會受到生民愛戴,但是卻沒有哪個如同光復皇帝一樣,被幾乎全天下的農民如此頂禮膜拜。

這可能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分田分到農民心坎裡當皇帝,他不佔士紳階層的隊,反而是號稱以民爲本,諸多的措施遂行下來,幾乎人人得利。加上他恢復漢室江山這樣的偉大功績,更讓人對他崇拜不已。

最厲害的還莫過於,這位皇帝掌握着一支極其忠於他,又特別能幹的行政、軍政力量。他的旨意能夠下達到基層,並且在基層有着良好的展開,這得益於他的新國子監體系,新培養出來的公務人員的政治覺悟和忠誠都是可靠的。歷代王朝的下層官員們的忠誠往往歸於座師、黨朋,很少有這樣直接忠誠於皇帝的。這也讓光復皇帝不管做什麼事情,幾乎都能做的成。

“還有呢,這個一五計劃要求基本實現全國農村地區的農業合作社化,讓農民擁有生產資料,讓國家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能夠接入農村,更讓基層組織健康有力,成爲國家穩定的基石。”

朱雍榕評價道:“當朝諸政,唯農合一事,功者過半。”

周從文聽到朱雍榕這樣說,也是笑笑,他是出身於農村,自然清楚大明現在推廣的農村合作社到底是多麼強大和恐怖的一種基層組織。他現在學習馬恩政治經濟學,學得越深入,越覺得農業合作社這個東西簡直是一個絕妙的設計。

農合既保證了農民獲得私產,擁有直接的生產資料的調配權,從地主士紳階層中奪取生產資料,從而直接毀滅掉傳統的地主階級,改變封建經濟的模式;並且,農合作爲基層組織,連接了廣大羣衆和政權,讓這個古老國度第一次實現了對於全民數目字的經濟管理。大明有多少人口,收多少賦稅,這些一下子就清晰了。而通過基層組織,大明一下子衍生出了更多管理人民的方式,比如這一次的全民掃盲運動,就是從農合的層面展開的。

而再往上延伸一步,政府的有計劃的經濟模型也在農合的層面也可以順利展開了,比如通過農合普及某些經濟作物的種植,如現在江南、山東等地開始大面積地種植棉花,這就能夠爲工業提供原料。

同時呢,圍繞着農合產生的一系列的設施,有效地在促進經濟運行和發展。如統購統銷政策下出現的,府縣級別的農產公司、國家級別的大明糧食公司,打掉了原本的私有糧商,由國家全面掌控糧食這種戰略性資源。於是,國家獲得了剩餘農產品,等於實現了原始資本積累,進一步推動工業化。同時穩定的糧食供應,一方面保證農民的基本利益,另一方面也實現了資源的有效調配,緩解災年和調解城鄉糧食問題。

加上已經成爲很多地方必不可少的供銷社系統,大明直接將有產的新農民階級轉化成了需要消費、並且有消費能力的消費者,更促進了工業的發展,因爲工業品必須消費掉有需求,才能進一步發展壯大,並提升技術。

越深入學習,周從文就越覺得,農合這東西簡直就是無與倫比的天才頂層設計。當然有了天才的頂層設計還不夠,必須有着強大的執行力。大明當初是靠着自己復國軍下鄉,外加國子監繫統培養的青年幹部們下鄉來完成的,強制力和管理力都具備,才最終初步實現。

到如今,大明開始挑戰更深入更廣泛的農合化了。

471 大胃口335 間客647 五九來了468 計劃外的佔領171 明軍之魂494 意大利王國064 晉王誅賊之戰(十)743 開局一條艦442 優越感603 摧枯拉朽643 安防警察538 德意志的情報422 晉升到下一文明的機會101 據臺241 永曆十七年的財政預算599 騙錢大戶,大明海軍400 公審197 士風漸復(下)685 山地激戰(上)674 朕的江山(下)284 三帝631 超級堡壘342 大建設050 兩張告示698 頓河河畔185 繼續北上245 朝鮮來使424 艦隊陣容271 通州之戰(上)655 輕取低地258 破落之國離散之人596 空降兵支援380 大軍入朝095 失之交臂650 行刺007 接應003 咒水之難194 沒人性的太子殿下382 盛者大明604 人口膨脹568 中歐對峙(上)046 熙天府(下)371 北海別動隊087 進廣州(下)077 船上談判392 琉球逐日(下)265 水陸合擊(上)493 歐洲領土的建制049 動員原住民239 王爺商人503 帶貨沙龍161 國聲429 最榮耀的實習機會705 平波斯(下)241 永曆十七年的財政預算494 意大利王國515 騙術大師763 視頻學習572 殊死一戰729 承麟的變化158 郭之奇636 不服的殖民者295 顧炎武買報685 山地激戰(上)323 君子小人論362 給禽獸一個時間表617 整治局面302 歸朝消息445 印度洋體系(上)508 橫跨大陸338 墾殖關外314 不英勇的西班牙人450 藩軍軍營485 直布羅陀海戰(下)685 山地激戰(上)242 基建起步508 橫跨大陸535 光復二十三年256 霧靄京城136 戰狼太子殺出血路650 行刺313 登岸334 新皇帝的第一天224 題詩懟韃169 港灣裡的太子旗793 空潛一體668 不被信任的大帝國522 瀛王之勢376 返京路上659 一場戲498 破土重生332 大祭禪讓(三)402 可登錄分身342 大建設111 系統便利116 商貿廣州(上)446 印度洋體系(下)043 抵澳217 降雪292 漏網之魚
471 大胃口335 間客647 五九來了468 計劃外的佔領171 明軍之魂494 意大利王國064 晉王誅賊之戰(十)743 開局一條艦442 優越感603 摧枯拉朽643 安防警察538 德意志的情報422 晉升到下一文明的機會101 據臺241 永曆十七年的財政預算599 騙錢大戶,大明海軍400 公審197 士風漸復(下)685 山地激戰(上)674 朕的江山(下)284 三帝631 超級堡壘342 大建設050 兩張告示698 頓河河畔185 繼續北上245 朝鮮來使424 艦隊陣容271 通州之戰(上)655 輕取低地258 破落之國離散之人596 空降兵支援380 大軍入朝095 失之交臂650 行刺007 接應003 咒水之難194 沒人性的太子殿下382 盛者大明604 人口膨脹568 中歐對峙(上)046 熙天府(下)371 北海別動隊087 進廣州(下)077 船上談判392 琉球逐日(下)265 水陸合擊(上)493 歐洲領土的建制049 動員原住民239 王爺商人503 帶貨沙龍161 國聲429 最榮耀的實習機會705 平波斯(下)241 永曆十七年的財政預算494 意大利王國515 騙術大師763 視頻學習572 殊死一戰729 承麟的變化158 郭之奇636 不服的殖民者295 顧炎武買報685 山地激戰(上)323 君子小人論362 給禽獸一個時間表617 整治局面302 歸朝消息445 印度洋體系(上)508 橫跨大陸338 墾殖關外314 不英勇的西班牙人450 藩軍軍營485 直布羅陀海戰(下)685 山地激戰(上)242 基建起步508 橫跨大陸535 光復二十三年256 霧靄京城136 戰狼太子殺出血路650 行刺313 登岸334 新皇帝的第一天224 題詩懟韃169 港灣裡的太子旗793 空潛一體668 不被信任的大帝國522 瀛王之勢376 返京路上659 一場戲498 破土重生332 大祭禪讓(三)402 可登錄分身342 大建設111 系統便利116 商貿廣州(上)446 印度洋體系(下)043 抵澳217 降雪292 漏網之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