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9 錦衣衛的眼

黎明破曉的光灑在歐洲西端的直布羅陀,這個扼守重要地理位置的大明宣慰司如同被喚醒一樣,重新進入了喧鬧。

與另一位面裡英國控制的狹小一隅不同,大明控制的直布羅陀宣慰司面積並不小,不僅佔據了整個直布羅陀灣,而且還控制了周邊的一大片土地,也就是當年討伐西班牙戰爭的重要戰利品。

因爲土地面積廣大,所以大明在建設直布羅陀的時候,可以將城市面積建造得特別大。直布羅陀的主城區實際位於阿爾赫拉西斯,而位於海灣東側的直布羅陀角上則主要是大明海軍的軍事基地,海灣的北側則是商業港口區,有着成羣的工廠和倉庫。

最近這座城市變得更加喧囂了,歐洲戰爭導致人心惶惶,有非常多的歐洲人這個時候逃到了大明的土地上。不少德意志人翻過阿爾卑斯山進入了意大利,也有一些人則來到了直布羅陀。

畢竟很多人相信,西清也許是不敢對大明動手的,大明的軍事實力更加強大,能夠保護住自己的土地,所以在大明的屬地上大概是更安全的。

由於直布羅陀是現在歐洲著名的自由港,極爲開放,所以在批准入境方面並不嚴苛,一時間就有大量的歐洲難民進入了這個城市。

端木文帶着馬走日師徒穿過大街,道路旁站着一羣白皮膚的歐洲人,他們面有菜色,顯然生活並不太好,手裡舉着一個牌子,上面用歪歪扭扭地中文寫着:找工作。

“直布羅陀的情況比起意大利、法國其實還好一點,畢竟我們跟戰爭爆發的德意志地區並不相連,能夠來到直布羅陀的難民其實有限。不過這麼多年,很多從東歐、中歐逃難而來的人,爲了更好的生活都跑到了這個地方,他們並無合法的身份,而直布羅陀的官方也很難逐一排查他們,所以在這裡有着不少‘黑戶’。”

馬走日問:“所以這裡的治安也很差吧。”

端木文笑了笑:“跟本土和很多比較好的宣慰司是沒辦法比,但我們公安隊伍也很堅強,管制也很嚴格,所以還算好吧。就是,城市北段一些社區現在基本上都住滿了歐洲乃至非洲來的難民,這些地方類似於貧民窟,而靠海的一些高檔社區則環境清幽,住着往來直布羅陀的中外富豪們,就成爲了富人區。這個城市的分化,可以說是極爲嚴重了。”

馬走日的徒弟,年輕的小姑娘沈嬋聽着這些東西,覺得非常新奇。她才二十歲,沒有什麼闖蕩的經歷,許多東西對她而言都頗爲天方夜譚。

“那他們爲什麼不能通過工作來讓自己生活得好一些呢?”沈嬋天真地問道。

端木文搖了搖頭,“直布羅陀並沒有那麼多工作,這個城市從計劃興建到現在的運行,基本上是有多少用工需求,我們就往這裡輸送多少的移民,現在這座人口四十萬的城市中,近半數都是華人,他們都是經歷過我大明的普遍教育,有體面工作的。而對於難民們來說,他們基本上不懂得中文,甚至在本國也是文盲,除了力氣沒有別的能力了,所以他們基本上只能做做基本的一些工作,而難民太多了,這些工作的競爭也是相當激烈的。”

馬走日深刻地對自己年輕的徒弟說道:“直布羅陀的社會問題,不能通過解決直布羅陀本身來完成,直布羅陀的問題其實是歐洲的問題。”

沈嬋陷入了思考,而端木文則笑着稱讚:“您說的對。”

正是因爲直布羅陀相對於歐洲國家的城市,更加繁華、更加有錢可賺,所以纔有人蜂擁過來。大明畢竟是各方面先進的國度,這裡不能說沒有剝削的資本家,但是總體來說比起工作環境非常惡劣的歐洲其他國家,還是要強一點。而且這裡有着更好的基礎設施,寬敞的馬路、電力供應、自來水、供暖等等這些東西,都讓直布羅陀對於普通歐洲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而歐洲國家雖然也學着大明進行了普及教育,但是普及力度有限,也沒有那麼好地讓勞動者或者好的勞動技能。

“這次撤僑行動,多虧了你。”馬走日對端木文說道。

“應盡之責。”端木文謙虛地道。

馬走日算是端木文的直接上級,錦衣衛效力二十多年,更是曾負責皇帝陛下安全保障工作的人物,馬走日是錦衣衛副指揮使中能量極大的了。而端木文則是這些年在情報前沿工作的旗幟性人物,其實有很多機會端木文可以調回本土,升任新的副指揮使,但是端木文全部都拒絕了,對於他來說,永遠在風險和機會並存的情報工作前線,纔是他最渴求的。

他們走到了一處錦衣衛秘密的活動場所,一家看上去爲物流公司的小門面。

“中歐地區的網絡是否受到了破壞。”馬走日詢問道。

“必然是有一定損失的,西清軍機局還是很有經驗的,他們對普通民衆都進行了一番梳理,現在還在這個過程之中。我們一些比較淺的暗樁就被拔掉了,但是核心網絡仍舊存留,現在不斷地在給我們提供有關情報。”

馬走日點頭:“那就好。”

端木文看了一眼沈嬋,馬走日會意,對徒弟說:“去泡壺茶。”

沈嬋離開,端木文嚴肅地問了一個問題:“‘魚腸’是否已經叛變了?”

馬走日的面色沒有任何變化,說道:“這不是你應該憂心的事情。”

“不可能不憂心,魚腸是我們整個情報工作中最大的一張底牌,是打入敵人高層的王牌了,如果魚腸仍舊是我們的人,那麼我們甚至有可能僅利用他一張牌,毀掉整個西清帝國。可是如果魚腸投敵,那麼我們所有的佈置毀於一旦不說,還會給大明帶來不可預計的損失。”

端木文嘆道:“魚腸已經太久沒有給我們帶回來任何情報了,而且我們也沒有令魚腸做任何事情,這令人不安。”

圖窮匕見出魚腸,魚腸就是隱藏在西清中的那個大明臥底,承麟。

798 對宿主522 瀛王之勢208 太子殿下的日常(五)各位小夥伴,思前想後上一章不妥,已經修改了,請安心追更282 戰北洋(下)493 歐洲領土的建制225 蠻夷之行137 戰狼太子在線砍頭694 法西南會戰(中)422 晉升到下一文明的機會610 傳武418 大明爸爸終於要談判了531 怎麼花錢622 危機的英格蘭064 晉王誅賊之戰(十)466 海軍演習407 殖民公司的武裝480 困獸猶鬥西班牙583 裝甲錚鳴444 金融霸權的雛形114 槍炮與鋼鐵502 歐洲的消費力292 漏網之魚118 來自大明的新商品784 第三次戰役198 故都殘破598 急進的大明197 士風漸復(下)723 不萊梅的早晨633 死亡空襲680 走失的清兵312 華埠的槍聲691 善戰者無赫赫戰功638 “開國元勳”們121 戰略右勾拳148 決戰黔西南(八)346 各打各的700 無路可逃043 抵澳274 砍頭出個未來382 盛者大明048 兵力何來208 太子殿下的日常(五)440 思鄉的西班牙人220 流民事件(下)753 腦洞無敵(上)062 晉王誅賊之戰(八)324 移民事務部071 小型據點584 皇帝的末路413 斯里蘭卡431 地圖開疆141 決戰黔西南(一)781 如臨大敵的美皇774 高斯克對高大爺196 士風漸復(上)642 麻省人口普查112 匠戶221 開打220 流民事件(下)300 清官和明官413 斯里蘭卡679 建言306 開往呂宋的戰艦620 困難的南美514 防疫工作隊361 汗血馬騎士475 五國軍事同盟(上)442 優越感161 國聲017 沿海建城439 呂宋華村272 通州之戰(中)056 晉王誅賊之戰(二)157 廢宗室429 最榮耀的實習機會710 丹麥海峽(下)今天第二章因技術問題消失了312 華埠的槍聲660 空戰時刻575 村鎮採購612 先下手爲強680 走失的清兵074 澳北府213 一場新的大戰正在醞釀014 破阿瓦(下)696 戰爭慘烈546 黑市商人009 戰緬甸(上)231 叛逆鄉紳532 身合國覲見653 有人聽話049 動員原住民024 線列步兵,前進!266 水陸合擊(中)418 大明爸爸終於要談判了489 真不是故意欺負你432 由大變小720 戰略打擊部隊096 鄭氏徵糧
798 對宿主522 瀛王之勢208 太子殿下的日常(五)各位小夥伴,思前想後上一章不妥,已經修改了,請安心追更282 戰北洋(下)493 歐洲領土的建制225 蠻夷之行137 戰狼太子在線砍頭694 法西南會戰(中)422 晉升到下一文明的機會610 傳武418 大明爸爸終於要談判了531 怎麼花錢622 危機的英格蘭064 晉王誅賊之戰(十)466 海軍演習407 殖民公司的武裝480 困獸猶鬥西班牙583 裝甲錚鳴444 金融霸權的雛形114 槍炮與鋼鐵502 歐洲的消費力292 漏網之魚118 來自大明的新商品784 第三次戰役198 故都殘破598 急進的大明197 士風漸復(下)723 不萊梅的早晨633 死亡空襲680 走失的清兵312 華埠的槍聲691 善戰者無赫赫戰功638 “開國元勳”們121 戰略右勾拳148 決戰黔西南(八)346 各打各的700 無路可逃043 抵澳274 砍頭出個未來382 盛者大明048 兵力何來208 太子殿下的日常(五)440 思鄉的西班牙人220 流民事件(下)753 腦洞無敵(上)062 晉王誅賊之戰(八)324 移民事務部071 小型據點584 皇帝的末路413 斯里蘭卡431 地圖開疆141 決戰黔西南(一)781 如臨大敵的美皇774 高斯克對高大爺196 士風漸復(上)642 麻省人口普查112 匠戶221 開打220 流民事件(下)300 清官和明官413 斯里蘭卡679 建言306 開往呂宋的戰艦620 困難的南美514 防疫工作隊361 汗血馬騎士475 五國軍事同盟(上)442 優越感161 國聲017 沿海建城439 呂宋華村272 通州之戰(中)056 晉王誅賊之戰(二)157 廢宗室429 最榮耀的實習機會710 丹麥海峽(下)今天第二章因技術問題消失了312 華埠的槍聲660 空戰時刻575 村鎮採購612 先下手爲強680 走失的清兵074 澳北府213 一場新的大戰正在醞釀014 破阿瓦(下)696 戰爭慘烈546 黑市商人009 戰緬甸(上)231 叛逆鄉紳532 身合國覲見653 有人聽話049 動員原住民024 線列步兵,前進!266 水陸合擊(中)418 大明爸爸終於要談判了489 真不是故意欺負你432 由大變小720 戰略打擊部隊096 鄭氏徵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