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史密斯已經很久沒有看到這樣的比賽了,如果算上餘一塵個人打法的異樣,這大概是他肯尼-史密斯所見到的最獨特的一場比賽。
餘一塵在第三節比賽開始將個人的戰鬥力全面的爆發出來,他先是在三分線外手起刀落命中三分,隨後防守端干擾科克-辛裡奇的跳投,轉身將籃板收下,策動了一次快速反擊。
馬庫斯-班克斯在反擊中被攔截,個人能力的缺陷導致他沒能在短時間內突破科克-辛裡奇的防守造成得分,等他打出一串複雜的操作終於過掉科克-辛裡奇的時候,芝加哥公牛隊的協防也到了。
幾乎錯失良機讓馬庫斯-班克斯非常懊惱,而這時餘一塵從後方狂奔而至,雖然餘一塵僅僅領先喬金-諾阿一個身位,是全場倒數第二個迴歸自己位置的人,但他擁有速度優勢。洛爾-鄧攔不住有着身高臂展優勢而且速度全開的餘一塵。
馬庫斯-班克斯傳球給到餘一塵,餘一塵一躍而起,他挽起手臂,瘋狂的將球狠狠砸進籃筐。
肯尼-史密斯道:“這不是一箇中鋒的典型打法,但是傑瑞在此時此刻打出了自己應有的風采。”
查爾斯-巴克利道:“可我感覺他這是在發泄呀!”
主持人斯科特-阿倫道:“不管他是不是發泄,總之在他連得4分之後,分差再次被迫近了。”
斯科特-阿倫心裡還有一個想法,只是他沒說出來而已,他自己都覺得這個想法太過於瘋狂。他想說,餘一塵此時此刻的表現,非常像砍下81分夜晚的科比-布萊恩特。只不過,邁阿密熱火落後的分數沒有那麼多罷了。
場上芝加哥公牛還是按照他們的既定思路去比賽,次節比賽邁阿密熱火已經展現出崩盤的跡象,儘管崩盤的是邁阿密熱火的其他球員,餘一塵的狀態和感覺還是火熱,但這已經足夠他們稍微放鬆一些心情了,一個新秀不可能憑藉個人能力贏他們的。
邁阿密熱火最近這段時間的贏球模式在各路評論家們眼中,主要還是戰術優勢。圍繞餘一塵所打開的傳球套路,讓人眼前一亮。而餘一塵個人得分能力,是在體系內的優秀,大部分的評論家們認爲,脫離體系的餘一塵不會那麼恐怖。
美國的籃球評論家們的水平很高,有一部分人從評論席上站起來就能到NBA球隊的教練席上去執教。
斯科特-斯凱爾斯對餘一塵的個人得分始終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他終將爲自己的輕視付出代價。
餘一塵展現出了自己絕強的得分爆炸力,隨後芝加哥公牛由本-戈登射中兩分。餘一塵則直接扎進籃下,要住位置以後由馬庫斯-班克斯把球傳到餘一塵手裡。餘一塵拿球直接暴力轉身,在蠻力的較量中,喬金-諾阿不落下風,只是餘一塵隨之而來的一頓,在節奏中大佔上風。緊接着,餘一塵一躍而起,單手把球拋出。如此近距離,並且幾乎是平筐的拋投,很難打不進的。
埃裡克-斯波爾斯拉在場邊微微搖頭,他爲餘一塵的小技術而讚歎。餘一塵小空間內所施展的技術,實在是讓人無法不讚美。只要不是無腦黑的噴子,都絕對無法對餘一塵的小技術挑出一點毛病。
餘一塵在進攻端的壓制還沒有結束,餘一塵幾乎是憑藉自己的個人得分將比分僵持住,而在第三節比賽的第七分鐘,餘一塵終於幫助邁阿密熱火將比分反超。
本-戈登的拋投彈筐而出,他出手的力量稍稍有點大,球砸在籃筐前沿飛出,球彈的遠,餘一塵卻是第一時間飛奔而上去爭搶球權。
科克-辛裡奇和薩波-索夫羅莎都去爭搶皮球,餘一塵在他們兩人中間提前伸出手,把球打飛。接着,餘一塵用身體擠開他們兩人,從中間徑直奔向籃球。
球被餘一塵追上,而他身後的兩人也已經調整過來飛速跟進了。
裡基-戴維斯和戴奎恩-庫克都沒有全力奔跑,餘一塵這個時候已經沒有心思在罵隊友了,他只能自己選擇最佳的終結思路。繼續跑肯定是不行的,他身後的兩個人可以追上。如果他執意攻筐,估計就是換一個犯規。這節比賽芝加哥公牛的犯規次數還不到,一個邊線球絕不是餘一塵想要的。
那麼……
餘一塵處理的很果斷,他直接在三分線外起跳,他認爲這時候身後的兩人都是沒法給球造成威脅的。
薩波-索夫羅莎的防守要更積極一些,他見餘一塵出手投籃,他直接彈射而起,想從身後封蓋餘一塵。餘一塵球已出手,他的手碰到了餘一塵的手腕。裁判第一時間就響哨了。
球還在空中,T-NT演播室的三位都已經蓄勢待發了。憑藉他們的解說經驗,這個出手的弧線,進的可能性大。
查爾斯-巴克利率先爆發出吼聲,他看見餘一塵已經舉手慶祝了,球還沒進,餘一塵已經先轉身慶祝進球了。
餘一塵雙臂張開,左手伸出三根手指,右手伸出一根手指,他這是+1的手勢。
“唰!”
球進了,就算是在嘈雜的球館內,也顯得清晰可聞。
餘一塵的表情毫無波瀾,他在出手時已心知球會進。一個運動員,對自己出手的判斷顯然是更加準確的,餘一塵個球的出手並沒有被幹擾,薩波-索夫羅莎是在他出手後纔打手的。這是薩波-索夫羅莎的送給餘一塵的一個犯規,也是爲餘一塵這次進球的傳奇性增添了重要的一抹顏色。
“他竟然提前慶祝了,不看進球,就直接慶祝。傑——————瑞————————”
查爾斯-巴克利咆哮道:“這是絕強的心理素質,他是一名偉大的球員,我喜歡他的這種氣質,他瘋狂、他冷靜。他身上有華人的內斂,卻又有讓美國人欣賞和陶醉的狂放。今天晚上,他想我們會見證一個偉大的奇蹟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