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工業區的現狀
弟媳秦茹,從生完第一個小孩後,就跟羅兵搬到了工業區這邊住。
當年爲了讓她輕鬆點,最早安排在城區這邊的溜冰場當個售票員。除了晚上要上班到九點,收工回來加洗漱晚點,但早上是沒班的。也算是別人很羨慕的職業。
到了工業區那邊,其實也有溜冰場,而且還好幾個。考慮到帶小孩問題,溜冰場建的都是露天的,就調到百貨大樓去當售貨員了。
這樣多年了,也混成了一個小領班,吃了沒文化的虧的。否則工作這樣多年,稍微有點文化熬資歷也不會是這樣。
秦茹負責的是一樓一個銷售口,如今的百貨大樓,也沒了當年的輝煌。
沒了羅成弄來的物資,工業區這邊有出口也不去爭取什麼。當年職工每個月都有的美食卷,布匹抵用卷,工業產品抵用卷。也在羅成消失後撐了一年多就停掉了。
百貨大樓也就沒了當年人山人海的局面,爲了維護百貨大樓的形象,裡面的貨品倒是儘量齊全。可大家沒有票,買不到呀。這到後來,就徹底成爲了一些領導福利場所了。
工業區現在也還發百貨大樓這邊的抵用卷,但不給工人發了,就給領導幹部發,不光是本工業區的領導幹部,城區裡的一些單位領導幹部也送,還有省區的。
所以,現在的百貨大樓有點類似友誼商店。人家是要有外匯卷才能買東西,這邊是要抵用卷,但能有抵用卷的,都不是一般人。
百貨大樓冷清了,不過也不是說徹底隔絕了普通人,頂樓的電影院還是有不少人去看電影。二樓的美食區域,沒有抵用卷,有糧票也是可以買的。
只是一樓,各種商品的購買比以前冷清了,這倒是讓一樓的職工比較清閒。
羅兵先帶着大家到百貨大樓這邊跟媳婦打招呼,說一下大哥羅成和大嫂回來了。晚上要去城區裡吃飯,看她要不要現在請假還是等會請個早退假,也就是下午四點提前下班。
而來到這邊,百貨大樓門口前本來就有一個大廣場的,一到這邊羅兵就看見自己家老大老二了,兩傢伙蹲大門口旁邊,碰運氣接零散搬東西的活。都不爭氣,不是讀書的料子,老大才讀個小學就不讀了,老二上過初中,但只是上過,第二年下半年就沒讀了,也不算初中畢業生。
老三老四都是丫頭,現在都在上學,讀初中。羅兵是希望兩丫頭爭氣點,別跟兩哥哥一樣,初中都讀不完。
當然了,這倒不是羅兵看中小孩的文化教育,他的思想覺悟還沒那麼高。而是這邊的職工學校免費,只要買課本就行了。不指望小孩考高中和大學,就想着初中讀完成績不錯,進工業區自己的中專學校。
工業區這邊自己開辦的中專技術學校,考進去了,出來是包分配在工業區上班的。羅兵希望子女讀書能有出息,只是因爲他們這當父母的自身屬於工業區的職工,考試有加分的。其他人父母不是這邊職工的,要考試到這邊開的職工技術學校(中專),分數得比職工子女高一截才行。
而且還有一點,就算你高分考進去了,你以爲你就跟這邊的職工子女平等了嘛。錯了,畢業後,除非伱學的很優先,有老師推薦。否則就算分工作崗位,也是好的部門職工子女優先。
反正羅兵的兩兒子是沒希望了,兩女兒也只能算學習成績過的去,羅兵是這邊的職工,有加分項(其實是減分,錄取分數會少一些)。所以哪怕女兒成績不是特別好,還是有指望的。
車子在廣場上隨便停,也沒有專門的停車位,就算停大門口也不會有人來說什麼。羅兵是下車立刻喊上了兩兒子,讓他們跟兩姑姑打招呼,最主要的是跟大嫂茜茜也就是他們的伯母打招呼,而茜茜的兒子女兒也互相認識一下。
“這是羅剛吧,這是羅鐵。都這樣大了。”
戴茜茜也是下車了的,對羅兵的兩兒子羅剛羅鐵比較熱情,畢竟小雨詩詩的孩子出生的晚。但羅兵的孩子是在她跟羅成去香江之前就出生了,特別是羅剛,走的時候就會喊羅成大伯,喊她伯母了。
而羅剛是記不得小時候的事情了,被茜茜這伯母拉着有些臉紅。血氣方剛的小夥子了,而茜茜長的漂亮,在香江又保養的好。就跟玉女周慧敏一樣,當年爺爺喜歡,後來爸爸也喜歡,再到後來,自己還是喜歡。
雖然羅兵的小孩不記得小時候的事情了,但羅兵有個大哥的事情,只是當年去香港後消失的事情,羅兵都是跟子女說過的。只是羅剛和羅鐵沒想到自己的伯母會這樣漂亮,而且好像看上去很年輕。
要說年齡,茜茜其實比羅兵還大一些,但兩人站一起,差距太大了。
羅兵告訴兩兒子,今天晚飯去城裡的飯點吃飯,等會他跟他們老媽說一下,就一起回去。讓他們換一身衣服去飯店,實在不行,家裡還有他沒穿過的工服,兩人穿他的工服去吃飯也行。
主要是這幾年小孩個子長太快,小孩又多,哪有那麼多布做衣服呀。喊他們回家換衣服,其實也沒幾件像樣的。
而這來都來百貨大樓了,小雨詩詩的小孩都在。茜茜直接提議去百貨大樓買衣服就是了,正好天冷了,一人買件大衣或者外套什麼的,這票茜茜還真有。沒有抵用卷是可以用布票在這邊買衣服的,茜茜從孃家來這邊,人家知道茜茜和羅成不缺什麼錢,有外匯,在義安一樣能換錢,只不過錢不能換外匯。
所以羅成一家子回義安的時候,茜茜那邊的父母爺爺給了一大堆子票。幾家子的小孩,加一起剛好十人,茜茜孃家那邊給的票是多,但布票都是要好些張湊一起纔夠買件衣服的。大衣的話,還要棉花票。
讓茜茜給十個小孩裡外都換上新衣服,錢是沒有問題,票還真不夠,但一人一件大衣或者外套是沒有問題的。
而這年頭流行軍綠大衣,供銷社那邊有賣,百貨大樓也一樣有。再過幾年,改革開放,香江那邊流行的一些服飾就會傳到這邊。那時候衣服也不會再要布票之類的了。
這茜茜是帶着一大羣人去百貨大樓買衣服了,羅成則是在辦公室喝着茶,烤着火。可惜當年他坐的位置現在是別人在坐。
羅成在辦公室裡詢問當年的後勤主任張林,還有副區長杜永康如今怎麼樣了。王書記讓人查看了一下人事資料。這年代,普通工人男性是五十五歲退休,女性是五十歲。如果是幹部領導之類的,可以放寬五歲。但當領導幹部的,其實是可以在五十五歲前提申請退休的。
當年張林還是汽車修理廠的廠長時候,就四十多歲了。到現在,就算按照幹部級別算,也退休了。至於杜永康,的確有管理能力,但在工業區這邊擔任副區長的時候,也的確年輕了些。因此在工業區這邊熬了十年左右,資歷熬夠了,還擔任過副書記的職位,後來調到省區那邊某單位去了。
而在工業區這邊,王書記也不怕跟羅成說實話,發展受到了限制,國內的鋼鐵產量受知青時代影響,一直也沒提升。原材料也就一直卡住了,算上他王四海,在工業區這邊算是第五任書記了。
現在的工業區這邊,也就是解決了大量工人就業,車輛生產雖然產品依然緊俏。能跟很多企業直接‘互動’、但體量太大,當領導的混點福利容易,可十多萬員工,隨便發一樣小東西都是十萬級的,這邊的領導要混日子很容易,但要有所成就,就很難了。
王書記跟羅成說這些,不是要揭露什麼,而是說現在的領導班子各有各的心思。這以後就算沒原材料的限制,要發展成爲更大的規模,整個班子都不會齊心。
而且這還只是領導班子的問題,下面職工的問題也很嚴重。倒不是說職工不聽指揮什麼的。而是羅成當年在的時候,他招的大量有技術的工人,那時候技術可以的基本年齡都三四十歲了,技術工人也是工人,除了六級以上的大師傅,會請他們多幹幾年,其他的都五十五歲退休。 這技術工人級別高的退休工資也算不少,還有就是裙帶關係,很多老工人的子女總要安排點進廠吧,否則光當幹部的安排,吃相是不是太難看。就跟當年羅成一樣,什麼福利他都拿最多的,但下面人都按照級別來分,都有呀。
還有一點,年輕的工人有一些人跟老一輩工人不一樣,不把工廠當家看,工作態度不認真。他們覺得幹多幹少反正工資一樣,喜歡偷懶的比以前多了,而且當領導的發現,還真沒什麼辦法拿他們怎麼樣。
你說他們不肯出力幹活,人家說自己天生力氣小,很多活幹不動。要不你給換一個不出什麼力氣的崗位,他們保證認真工作。
廠裡的老師傅勸也沒有用,說認真工作學習技術,工資能漲上來。不是說沒有一個能勸動的,而是工人多,基數就大,十個人裡你勸動一個努力工作學技術有什麼用。
很多人看見跟着偷懶好像的確沒太大的問題,工資一樣多的,你勸一個回去努力工作。可人家能帶壞三個加入到新的偷懶隊伍。
這些年來,工業區就算沒對外招工,但內部招工是避免不了的。另外就是自己學校裡,還有退伍兵收容任務,所以哪怕十多年沒對外招工了,工業區還是增加了幾萬人。要是算上退休下去又有人頂上的,那起碼有六七萬人了。
很簡單的算法,要發的退休金人數,和現在職工在職的人數,就是發工資的總人數。所以明面上工業區只擴張了二萬人左右,但實際上支付的工資快比以前多一倍了。
但產量嘛,卻沒有多少增加。不過工人工資不高,這樣多年又沒漲工資,對於高利潤的工業區來說,工資這方面不算啥。但退休職工也要發些福利呀,過年過節的,難道人家真辛苦幹了一輩子,退休了,就不顧及情感了。
錢,工業區有,但物資福利這方面,他這個當書記的愁。
說到這,王書記笑着看着羅成,讓他喝茶,現在茶葉雖然也緊缺,但跟當年不一樣了,起碼當年碎茶葉都算好東西,拿出來招待人也沒人說什麼。現在嘛,一些領導是真的能喝到不錯的茶葉了。
臥槽,看到王書記那意味深長的笑容,羅成明白中計了。這是在跟他說工業區福利的事情呢,而當年羅成在香江,可是憑藉一己之力撐住了福利下滑的趨勢。起碼那時候衣服鞋子布票等各種物資是用貨船一直往國內運呀。
而要查這資料並不難,現在王書記就是在賭,賭羅成開兩輛車來這邊,還有專門的個人司機。
錢,工業區有,缺物資,賭羅成還能弄到物資,就算賭失敗了,王書記也就是浪費時間招待一下,自己又不虧什麼。
羅成從口袋掏出了香菸,他這些年吸菸,一直都是假吸。但哪怕是假吸,自己吐出的二手菸還是會吸入一些的,在尼古丁的纏繞作用下,的確是能讓人冷靜思考問題。
很明顯的意思,只要羅成能有貨,王書記就想買。哪怕現在的開放局勢只是在深城那邊,王書記向羅成要物品,等於是向個人購買,也算是膽子夠大的。
現在年底了,要是王書記弄到一批物資給工人發福利,那他的聲望就能上來。在工業區這邊的話語權就高了,要是書記跟區長有鬥爭,那就更不用說了。
但是面對工業區的工人,羅成是願意他們過一個好年的。可是國內目前的物價太低,現在的香江已經不是當年的香江了。香江的經濟發展,工人收入翻了二三十倍。而物價其實也在上漲。
改革開放,海外的人是看中國內的人口紅利,人工便宜。來這邊開廠,也都是加工廠,產品是賣到海外去的。就現在國內的產品還停留在幾分幾毛的,香江的蔬菜都比國內的肉貴了,一套衣服,地攤貨都要國內工人的一個月工資。
要是以國內的物價去讓羅成運輸物資過來,那羅成得虧本。要是反過來,倒騰原材料出去,那倒是能有不小的掙頭。
歷史中,香江那邊流行的喇叭褲,墨鏡,花格子襯衫。原本在香江就是地攤貨,但到國內就是高大上了,一條褲子就要職工一個月的工資,但依然有人買,追求時髦。
三十多一條牛仔褲,對於香江來說,很便宜。爲什麼一開始沒人拿衣服到國內賣,就是便宜賣的話,香江那邊製造的人工成本也不便宜,感覺國內的人窮,沒市場。
其他產品也是這樣,要是香江運輸布料到國內來賣,絕對是死。唯一沒想到的是,國內的人爲了追求時髦,一條褲子一個月的工資都捨得買。
後來國內人自己做生意,開始仿造香江產品,喇叭褲和一些服裝才降下去的。
羅成也不跟王書記說自己有沒有物資,而是直接跟他聊香江的經濟發展,不光是香江,還有小鬼子國的。
知道小鬼子國一臺電視爲什麼賣那麼貴嘛,知道香江的經濟起來後,產品爲什麼也貴了嘛。很到人說現在一臺彩色電視就要賣幾千了,是普通人多少年的收入。
但是,人家沒說非要賣你不可。人家在本土就是賣那個價格,小鬼子的收入現在比香江還瘋狂。人家普通人一個月的工資就能買幾臺你說的幾年收入才能買的一臺電視。
羅成跟王書記說這些,意思也很簡單,工業區這邊是有錢沒錯。但你能做出拿高價購買物資的決定嘛,國內一塊錢的東西,你要花五塊十塊去買。
羅成的話,讓王書記沉思了,他又沒去過國外,國內也沒經商環境,很多事情也的確不瞭解。出口車子時,覺得國外的錢真好掙,一輛車子有這樣多利潤。但進口東西時也覺得進口的東西真貴。
卻沒有想過,出口時,你覺得出口的利潤高,在別人眼裡卻是很合理的。而你進口時,覺得人家東西貴,其實是你窮。
“那羅先生,有沒有便宜的東西。”
“哎,你這茶不好喝,下次可不來喝了。被加工的物資你就別想了,大米,小麥,海鮮要不要。”
人家畢竟是一個書記,邀請自己來喝次茶,虧本的事情哪怕羅成有錢也不會去幹。但不掙錢出點力的事情還是沒問題的。大米小麥羅成可以幫忙在海外購買點來,弄點來國內再加工,做成米粉,麪粉發給工人過年包餃子啥的沒有問題。
海鮮嘛,讓自己的漁船出海撈些來,貴的東西留着,小魚小蝦,一些不值錢的,其實也是很便宜處理的,甚至餵養家禽。王書記要的話,讓他派冷鮮貨車去深城港口拉就是,羅成一個電話就解決。
十幾萬的職工又如何,五十噸就十萬斤了,弄個五百噸,每個職工發點就得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