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1章 伊斯法罕之戰(三)

隨着伊斯法罕城漸漸被明軍完全佔領,多爾袞留下一些滿八旗和其他清軍斷後,便下令剩餘的四十幾萬清軍分三路往巴格達方向撤離。

而伊斯法罕防線卻沒有因此玩完,因爲伊斯法罕城只是伊斯法罕防線的一部分,更多的還是伊斯法罕後方的大量城池。

伊斯法罕城後方,面向兩河流域方向,是一大片山脈戈壁居多的地方,這裡的許多城池都易守難攻。

多爾袞命令清軍向巴格達方向撤離的同時,也沿途留下部分清軍駐守各個險要的城池要道之類的,不求能殺傷多少明軍,至少延緩明軍的攻勢,並且不斷消耗明軍的彈藥,爲緊接着的巴格達大決戰儘可能的做好鋪墊。

彈藥很昂貴,不管明軍攻取城池多麼迅,無可阻擋,但總要消耗不少子彈和炮彈的。

照多爾袞的設想,大明是很強大,但過多的子彈和炮彈的消耗,還是能消耗一些大明的國力的。

大清的目的是擊退明軍,不管是明軍被打敗還是主動撤退,都是大清想要的。照多爾袞的理解,大明的主要是在中原,哪怕大明有鐵路將物資運送到大清邊界,但到了伊斯法罕城之後,也已經深入大清幾千裡了,這幾千裡的距離,大明可沒有鐵路過來,只能人力運輸,消耗絕對不小。

如果大清能拖到大明國力後繼乏力,大明未必不會放棄繼續進攻大清,撤兵回國。

多爾袞想得很好,也算一種奢望吧,他奢望打敗大明或者大明主動撤退,從而讓大清能夠繼續延續下去,繼續有時間不斷壯大。

可惜的是,中原之敗,多爾袞帶着滿人西遷三十幾年,而今他根本無法想像經過了這麼多年的展,大明的國力雄厚到何種地步,科技水平領先世界百年以上。

單說去年中興三十五年,大明八千多萬平方公里疆域內的人口總數便已經突破了十億,財政收入過三千億銀元,摺合當年的銀兩便是三十億兩白銀,這是什麼概念,可以想象大明的經濟有多麼繁榮。

有着這樣雄厚的經濟實力和科技技術的支撐,大明如果傾盡全力生產,每個月生產出來的炮彈都能以億來計算。

別看進攻滿清,大明動用了五十萬大軍,可實際上,大明連動員百姓支持都不需要,經濟更沒有任何向戰爭經濟轉型的勢頭,就只是平常的消耗罷了,這樣的戰爭,就算打幾十年也傷不到大明的根本。

所以說,多爾袞向通過彈藥物資的消耗拖垮大明,真的就只是一個奢望罷了,根本沒有半點可能。

不管怎麼說,攻佔伊斯法罕城之後,大明的攻勢沒有變化,有條不紊的繼續推進。

明軍又換騎了戰馬,再次變成了騎兵,分多路攻略伊斯法罕後方的滿清城池。

多爾袞雖然在每一座城池都留守有部分清兵,一些險要的城池或者關隘,甚至布有上萬,數萬不等的重兵。

然而,這些清軍大多數冷兵器軍罷了,燧槍隊都不多,步槍隊這種留待最後決戰的核心力量更是少得可憐,沒有一座城池或者關隘能擋住一路明軍兩個時辰以上的進攻。

這些守城守關隘的清軍一觸即潰,甚至望風而逃,或者乾脆嚮明軍投降。

“咚!咚!咚!”這是一路不過五千人的明軍,連野戰大炮都不需要,僅僅十門迫擊炮向城內射了幾輪迫擊炮彈,城內的清軍守將便惶恐的帶着城內的清軍出城投降,明軍輕而易舉的又佔領了一座城池。

哪怕對滿清比較忠心,或者因爲有滿人督戰,只能抵抗,但明軍也很快踏破城門,甚至轟塌城牆殺進城內。

伊斯法罕防線延綿兩百多公里,幾乎過了波斯的疆界進入兩河流域。

十天的時間,明軍便勢如破竹的推進到了伊斯法罕防線的最後,殲滅近二十萬冷兵器清軍和幾萬清軍燧槍軍以及幾千清軍步槍軍。

打到伊斯法罕防線的最後,波斯境內已經沒有多少值得防禦的重要之地了,不用幾天時間,明軍就能殺出波斯境內進入兩河流域,而兩河流域的巴格達城正是多爾袞預定的下一場會戰的地方,同樣也是原先預定的決戰之地。

巴格達城前方是兩河流域平原,有兩河阻攔,而後方則是塞薩爾高原,地勢非常適合防守型決戰,並且,到了巴格達城,這裡距離大明邊境已經有數千裡,也代表着大清的數千裡縱深。

理論上來說,明軍攻入大清這麼大的縱深,來到巴格達的時候,必然消耗了不小的力量,在巴格達決戰對清軍極爲有利。

當然,僅僅是理論上的,或許一路上攻城略地,大明確實消耗不少彈藥和金錢,只不過這點彈藥和金錢還遠遠達不到消耗大明多少國力的地步。

大明中興三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大明四十一萬鐵騎踏過波斯邊境,進入兩河流域平原。

“轟隆隆——”數十萬明軍策馬奔行,浩浩蕩蕩的殺入寬廣平緩的兩河流域。

“皇上,多爾袞在兩河流域上游的巴格達城一帶方圓百里,聚集了不下一百四十萬清軍!”探查情報探子回來後向朱慈踉稟報道。

“不下一百四十萬清軍?這想必是滿清當下全部的力量了吧,看來多爾袞是準備在巴格達一帶和我大明決戰了!”朱慈踉笑道:“也是,波斯被我大明攻佔之後,再過兩河流域就是滿清新都所在的小亞細亞了,多爾袞退無可退!”

大明雖然還沒有派兵進入印度境內,可是一路進攻下來,鹹海以南的布拉哈戈壁草原,阿富汗,波斯都已經被大明佔領,滿清與印度的6上連接被斬斷,只要大明順利攻滅滿清,印度甚至可不戰而降。

兩個流域中下游的平原很富庶,人口和城池都很多,但地勢無險可守,不是多爾袞防守的重點,留下的清軍全部加在一起都不到兩萬,還都是使用冷兵器的清兵,明軍不費吹灰之力就佔領了兩河流域中下游平原,向着上游的巴格達城進軍。

八月二十四日,又留下一些明軍駐守攻佔個兩河流域中下游後,四十萬明軍兵臨巴格達城下,與城內極其後方防線的一百四十萬清軍相持,一場雙方加在一起近兩百萬人的大戰馬上就要開啓——

第939章 橫掃南美洲(一)第995章 查扣與驅逐(二)第590章 攻陷漢城第246章 清軍退兵(二)第526章 恢復北方經濟第308章 潞王之敗(三)第238章 鏖戰徐州(四)第239章 鏖戰徐州(五)第561章 滿人與波斯帝國之戰(一)第758章 曼德勒之戰第738章 殺戮之夜(一)第277章 雷霆前夕(二)第741章 剃髮第938章 悽慘潰敗(三)第456章 首戰告捷第1019章 滿清與奧地利之戰(一)第807章 超前第715章 移民熱第15章 南下滄州第505章 蒙古臣服第314章 血腥的震懾(二)第31章 傳國玉璽第159章 收服紅娘子和李巖(上)第818章 決戰巴拉平原(二)第92章 吐血三升(中)第856章 土著之亂的前奏第1074章 兵臨維也納城下第998章 遣返崑崙奴第422章 滿人版的‘應龍軍’(二)第804章 佔領澳洲(四)第935章 決戰巴拿馬(十)第332章 激烈海戰(上)第301章 九江城外的大戰(二)第524章 錢謙益告老第165章 劉宗敏戰死(上)第820章 決戰巴拉平原(四)第812章 大海戰陰雲(四)第120章 凋零的湖北第590章 攻陷漢城第462章 洪承疇(二)第181章 絞殺滿清死士(下)第173章 君臣談心第156章 董小宛第436章 陳秀秀接掌火器局第68章 暴風雨前夕(上)第322章 海軍(二)第94章 戰雲密佈(上)第199章 多鐸的恐慌(三)第782章 緬甸國王投降第1070章 君士坦丁堡之戰第957章 孟加拉灣大海戰(五)第817章 決戰巴拉平原(一)第1050章 伊斯法罕之戰(二)第196章 形勢!第302章 九江城外的大戰(三)第467章 東光縣城下(二)第376章 四川局勢第848章 莫臥兒帝國的悲劇(五)第35章 戰況第79章 擴軍第125章 將計就計第507章 京城南京!第802章 佔領澳洲(二)第168章 李自成敗入河南第83章 貪污根源第573章 鴨綠江口海戰(三)第943章 大明鐵甲艦第796章 全殲西班牙軍隊(一)第351章 印尼總督趙德全(一)第1015章 君士坦丁堡條約第70章 暴風雨前夕(下)第715章 移民熱第453章 親征北伐(一)第311章 潞王戰敗第328章 三道聖旨第164章 李自成敗出西京第813章 神權與王權(一)第986章 難以爲繼的奧斯曼帝國第321章 海軍(一)第55章 李自成討伐吳三桂第364章 一石三鳥第547章 開始營建第74章 雷霆(下)第465章 進兵河北第1080章 十五年發展第178章 決戰開啓前的平靜(三)第520章 所謂朝貢第695章 波斯帝國滅亡(二)第757章 兵臨曼德勒第927章 決戰巴拿馬(二)第909章 完全碾壓(二)第447章 北伐前夕(一)第963章 顫抖的歐洲大陸第645章 陽謀與探討佛法第442章 關寧軍之殤(一)第984章 奧斯曼帝國的慘敗(七)第696章 波斯帝國滅亡(三)第872章 悲慘的聯合艦隊第387章 炮彈被毀第430章 追擊(一)
第939章 橫掃南美洲(一)第995章 查扣與驅逐(二)第590章 攻陷漢城第246章 清軍退兵(二)第526章 恢復北方經濟第308章 潞王之敗(三)第238章 鏖戰徐州(四)第239章 鏖戰徐州(五)第561章 滿人與波斯帝國之戰(一)第758章 曼德勒之戰第738章 殺戮之夜(一)第277章 雷霆前夕(二)第741章 剃髮第938章 悽慘潰敗(三)第456章 首戰告捷第1019章 滿清與奧地利之戰(一)第807章 超前第715章 移民熱第15章 南下滄州第505章 蒙古臣服第314章 血腥的震懾(二)第31章 傳國玉璽第159章 收服紅娘子和李巖(上)第818章 決戰巴拉平原(二)第92章 吐血三升(中)第856章 土著之亂的前奏第1074章 兵臨維也納城下第998章 遣返崑崙奴第422章 滿人版的‘應龍軍’(二)第804章 佔領澳洲(四)第935章 決戰巴拿馬(十)第332章 激烈海戰(上)第301章 九江城外的大戰(二)第524章 錢謙益告老第165章 劉宗敏戰死(上)第820章 決戰巴拉平原(四)第812章 大海戰陰雲(四)第120章 凋零的湖北第590章 攻陷漢城第462章 洪承疇(二)第181章 絞殺滿清死士(下)第173章 君臣談心第156章 董小宛第436章 陳秀秀接掌火器局第68章 暴風雨前夕(上)第322章 海軍(二)第94章 戰雲密佈(上)第199章 多鐸的恐慌(三)第782章 緬甸國王投降第1070章 君士坦丁堡之戰第957章 孟加拉灣大海戰(五)第817章 決戰巴拉平原(一)第1050章 伊斯法罕之戰(二)第196章 形勢!第302章 九江城外的大戰(三)第467章 東光縣城下(二)第376章 四川局勢第848章 莫臥兒帝國的悲劇(五)第35章 戰況第79章 擴軍第125章 將計就計第507章 京城南京!第802章 佔領澳洲(二)第168章 李自成敗入河南第83章 貪污根源第573章 鴨綠江口海戰(三)第943章 大明鐵甲艦第796章 全殲西班牙軍隊(一)第351章 印尼總督趙德全(一)第1015章 君士坦丁堡條約第70章 暴風雨前夕(下)第715章 移民熱第453章 親征北伐(一)第311章 潞王戰敗第328章 三道聖旨第164章 李自成敗出西京第813章 神權與王權(一)第986章 難以爲繼的奧斯曼帝國第321章 海軍(一)第55章 李自成討伐吳三桂第364章 一石三鳥第547章 開始營建第74章 雷霆(下)第465章 進兵河北第1080章 十五年發展第178章 決戰開啓前的平靜(三)第520章 所謂朝貢第695章 波斯帝國滅亡(二)第757章 兵臨曼德勒第927章 決戰巴拿馬(二)第909章 完全碾壓(二)第447章 北伐前夕(一)第963章 顫抖的歐洲大陸第645章 陽謀與探討佛法第442章 關寧軍之殤(一)第984章 奧斯曼帝國的慘敗(七)第696章 波斯帝國滅亡(三)第872章 悲慘的聯合艦隊第387章 炮彈被毀第430章 追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