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7章 超前

既然這一階段的擴張暫時告一段落了,未來幾年之內,大明都要盡全力消化攻下來的領土,暫時不會繼續對外用兵。

次日早朝,百官已經在殿內等候。

在朱慈踉出來之前,先有太監拿下金鑾殿裡的那張世界地圖,換上了一張新的世界地圖。

百官齊望,新的世界地圖上將緬甸等東南四國去掉了,和呂宋島已經澳大利亞一樣併入大明,換上了大明金色版圖的顏色,現在再看新的世界地圖,大明江山從南澳大利亞至北貝加爾湖,何其廣大,引得不少文武官員感嘆。

“皇上駕到!”

隨着太監大喊,朱慈踉走進金鑾殿。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朱慈踉坐上龍椅。

“謝皇上!”文武百官這才起身,盡顯了朱慈踉皇帝的威嚴。

原本朱慈踉曾考慮過取消跪禮,更改覲見的制度的,不過在跟李巖商議過後,朱慈踉又打消了這個決定。

原因很簡單,大明疆域越來越大,許多地方真正變成山高皇帝遠的地方,聯繫一次都需要上一個月的時間,比如澳大利亞等地。

跪禮最初是爲了增加皇帝的威信,是集權的表現。

隨着大明疆域越來越大,也將越來越難以統管,在電報和無線電出來之前,皇帝需要絕對的威信和集權,所以朱慈踉哪怕打算取消跪禮和更改覲見制度,也不會在當前,他會尋找一個合適的時機。

“恭喜皇上,賀喜皇上,大明再一次開疆拓土,皇上之功績,遠比秦皇漢武,堪比上古軒轅皇帝!”昨天朱慈踉才接受過李巖的恭賀,今天早朝,立刻又有官員站出來恭賀道。

皇帝的馬匹,除了一些特別的人,誰都不嫌拍的多。

然而,有拍馬屁的,也不一定就沒有出來潑冷水的。

這不,一名看不過眼的老臣便站了出來,這是一名四品官銜的老臣。 wωω⊕ TтkΛ n⊕ ¢ ○

“皇上,老臣懇請皇上不可在好大喜功,勞民傷財,徒做無用之功了!”這名老臣一臉悲哀的說道。

被人這麼潑冷水,朱慈踉哪怕不在意馬屁,心裡也難免不舒服,眉頭當即一皺。

“愛卿怎麼說?朕如何好大喜功,勞民傷財,徒做無用之功了?”朱慈踉皺着眉頭,板着臉問道。

“回皇上,緬甸等東南四國和呂宋島老臣就不說了,但老臣看過那所謂澳大利亞的解說,不僅人煙稀少,只有少數一些不開化的土著,最多隻能算是一片蠻荒之地,更重要的是那裡還離中原如此之遙遠,傳個信都要一個多月的時間,皇上實在是不應該勞民傷財的去佔據這樣的地方,徒做無用之功啊!”這名老臣說道。

其實從一開始,大明第一次開疆拓土進攻安南和朝鮮的時候,便有一批大臣反對,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紀的老臣,連劉宗周和黃道周都是反對的。

雖然後來經過他的解釋的強壓,反對的聲音消減了下去,劉宗周和黃道周這兩個帶頭人基本上不說話了,可是終究不可能把所有的反對聲音都消除,依舊有人心有不甘,堅持他們的信念,認爲不該對外開疆拓土。

既然又有人跳出來了,這一次朱慈踉不打算當作沒有聽見的放過。

“爾等還有誰和這位愛卿一樣,認爲朕是好大喜功,勞民傷財,徒做無用功的?”朱慈踉皺着眉頭掃視了一下底下的羣臣問道。

一些老臣對望了幾下後,大約二十幾名官員站了出來,多以老臣爲主,令朱慈踉頗爲意外的是,劉宗周和黃道周竟然也跟着站出來了,朱慈踉心裡當即冷笑,看來他們兩以前的沉默只是沒有合適的時機,並不是他們放棄了反對對外用兵,特別是對海外用兵。

“皇上,臣也認爲皇上不該過度對外用兵,特別是像澳大利亞那種蠻荒之地,遠離中原,不該繼續佔領!天下百姓也需要一個安寧,皇上今後也不該繼續對外用兵了,只需要鞏固大明當前的領土就行了。”這是黃道周說的。

“臣等附議!”劉宗周等其他二十幾名官員也堅持這個說法,紛紛贊同黃道周。

既然已經有人出來開頭了,他們也不想繼續沉默下去,他們認爲朱慈踉最近越來越過份了,在這樣下去,真的會演變成爲好大喜功,有傷國本。

這些人表達完了之後,朱慈踉冷笑一聲說道:“朕對外開疆拓土是徒做無用功?哼!黃道周,朕早就跟你們說過,朕爲大明開疆拓土,正是爲了今後的華夏子孫着想,不是什麼徒做無用之功勞民傷財!”

“你們是不是覺得大明當前的疆域已經夠大了?可是朕告訴你們,不夠!遠遠不夠!大明當前將近一億七千萬人口,今後還將更多,十七億,甚至幾十億!若是大明沒有足夠的領土,如何讓華夏民族養活這麼多子孫?”

“朕曾經說過,華夏曆史上有兩次真正意義的開疆拓土,一次是上古軒轅黃帝,兼併上千個部落,一舉打下了後來夏商周三代的疆域根基。第二次是秦皇漢武,徹底開拓嶺南百越,以及西域各部,同樣一舉打下了後來歷代王朝直至大明的崇禎前期的疆域根基!若是當初,上古軒轅皇帝和秦皇漢武都是爾等這樣的想法,我華夏早泯滅在歷史長河之中的,取而代之的是另一個民族!”

“當今大明若是沒有能力開疆拓土,或者需要花費絕大的代價,動搖國本的代價,朕也不會去開疆拓土,可是大明當前完全有實力,只需要付出並不大的代價便能夠開疆拓土,爲什麼不進行第三次開疆拓土,或許這一次朕也能爲後世多少代打下一個疆域根基!”

朱慈踉板着一張臉,黃道周等一部分文武百官始終對開疆拓土很牴觸,朱慈踉懶得每一次要開疆拓土的時候都要他強行去推動才行,他試圖真正的說服所有文武百官。

“可是皇上,您有沒有想過,大明就算開疆拓土,可是領土若是過於遙遠,聯繫一次都許久,朝廷又如何施行有效的統管,不能有效的統管,哪怕皇上這一代能夠掌控,可是未來也終有一天會失去,同樣是徒做無用之功!”黃道周堅持己見的反對道。

“是啊,皇上,其他地方也就算了,可是澳大利亞那麼遠的地方,皇上竟然也要派兵去佔領,太不妥當了!”劉宗周也搖着頭說道。

這纔是他們反對的最主要的理由,不得不說,黃道周等人說得有一定的道理。距離太遠的領土,聯繫一次都要很久的時間,不能有效統管的話,確實有可能失去的一天,特別是當那些領土上有自己一定的實力的時候。

歷史上,遠離英國本土的英國殖民地北美十三州,擁有自己的勢力和反抗的能力之後,便立刻反叛脫離了英國,就是因爲距離英國太遠,英國人根本無法有效統管的原因,當英國人得知北美十三州反叛的時候,都是一個多月以後的事情了,英國人哪怕反應再快,當命令傳到十三州的時候,又是一個多月的時間,而且從本土調兵過去,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辦到的,當英國人調集到足夠的兵力趕到十三州平叛的時候,因爲過去了太久了,十三州的反叛勢力已經發展太大了,最終因爲反應慢,英國人有心無力,只能眼睜睜的看着十三州獨立。

比如就拿澳大利亞來說吧,這麼大一片大陸,一旦大明全力開發,大量移民的話,幾十年後,當上面的人口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也會形成自己的勢力,而因爲過於遠離中原,聯繫一次都要很久,必然容易出事。

朱慈踉當然知道這一切,事實上在電報和無線電出來之前,太遠的領土依舊不可能有效統管的。

其實真要說起來的話,哪怕大明有鐵路的聯繫,其實按照當前的能力也最多有效控制到馬六甲海峽和印尼羣島一帶,因爲鐵路可以修到這些個地方,可是像澳大利亞這樣的地方就不行了,太遠了。

不過朱慈踉也有自己的打算,澳大利亞過遠,若是擁有自己的勢力的話,確實容易升亂。

可是澳大利亞不會擁有自己的勢力,別看這塊大陸足夠大,可是僅僅只有不到八十萬未開化的土著人口罷了,簡直可以忽略,要說上面的勢力,那就只有閻應元的第四軍了,但閻應元區區一個第四軍,還不足以反抗整個大明,而且閻應元也不可能反抗大明,所以只要大明不往澳大利亞上面移民大量的人口,澳大利亞上面就生不出什麼大的勢力,那樣就算澳大利亞距離大明足夠遠,但也不可能有脫離大明掌控的一天。

“朕知道這樣的說法,不過澳大利亞方面,至少在朕之一代,朕可以保證它不可能脫離大明的掌控,而朕之一代,朕也會盡可能的研發出能夠在萬里之外一息之間聯繫的辦法,到時候能夠隨意的聯繫了,便也就能夠穩固控制,事實上科技院已經有點眉頭了,有一種叫做電報和無線電的東西就能夠做到!”朱慈踉說道。

爲了證明自己所說,朱慈踉甚至爆出了電報和無線電這樣超前的東西出來。

“這,這,簡直就是荒謬!皇上,這世上怎麼可能有能夠萬里之外一息只見聯繫的東西,所謂電報,無線電?這些東西,根本聞所未聞,這絕不可能!”不說黃道周等二十幾個老臣了,就算其他文武百官也不相信啊。

太超前了,跟神蹟一樣的描述當然不可能有人相信。

“不可能嗎?”朱慈踉笑道:“鐵路和火車出來之前,有誰能夠想到,不需要牛馬拉動的車子也能跑?你們想不到的事情還多着呢,不過朕向你們承諾,十年之內,朕要你們看到成果,在此之前,朕不會大規模向澳大利亞移民,也不會繼續向更遠的海外用兵,朕這樣的說法,諸位可滿意?”

朱慈踉用自己的承諾來引誘,暫時打消黃道周等人的反對。

如今,電報和無線電的研發已經在科技院立項了,任何科技,只要有了可行的理論,再經過不斷的實驗便能夠做出來,朱慈踉預計十年的時間,或許足夠科技院初步研發出電報,到時候不一定就直接能用,只要有了成果,讓人看到前路,相信就沒有人再有反對向海外用兵的理由了。

聽到朱慈踉這樣的承諾,黃道周等二十幾名反對的老臣對視之後,相互點了點頭。

他們不管什麼電報和無線電之類的東西是不是真的,他們只關心朱慈踉的承諾,十年之內不會繼續向更遠的海外用兵,這是不是就意味着大明暫時安寧一陣子了。

“皇上聖明!”黃道周等人妥協的退了回去道。

既然朱慈踉都承諾了,他們也不好再說什麼了,他們也擔憂說多了,朱慈踉一意孤行,再也不聽他們的意見了,那就更不好了。

看着黃道周等這些老臣退了下去,朱慈踉無奈的搖了搖頭。

不過,雖然承諾了這些黃道周等人十年之內不對更遠的海外用兵,可是朱慈踉可沒有說十年之內大明不繼續對外開疆拓土。大明不向更遠的海外用兵,但是北部的沙俄,西北部的哥薩克汗國,還有滿清等等都是大明可以繼續開疆拓土的地方,而且大明本來就需要數年時間來消化緬甸等東南四國和呂宋島等地,等大明完全消化這些地方和解決周邊的問題,恐怕十年都不夠的,所以朱慈踉其實承諾與不承諾區別並不大。

黃道周等老臣們以爲朱慈踉妥協了,可是他們若是知道朱慈踉心裡的盤算,不知道會不會直接吐血。

但不管這些,接下來大明首要的還是要先消化了緬甸等東南四國的領土。

隨即,朱慈踉又和羣臣商議起改造和同化緬甸等東南四國和呂宋島的事情。

第334章 荷蘭之敗第18章 美人計?第126章 泰安之戰第1027章 緊迫第911章 三國聯盟之敗第445章 吳三桂的去路(一)第958章 孟加拉灣大海戰(六)第467章 東光縣城下(二)第838章 攻佔西伯利亞(二)第440章 多爾袞秘密討伐吳三桂第857章 歐洲聯合艦隊到來第140章 最難消受美人情第918章 攻佔加拿大第163章 應龍軍的弱點第1047章 鰲拜的挫敗三第914章 進攻加拿大第308章 潞王之敗(三)第432章 追擊(三)第192章 出征前夜(一)第825章 全軍覆沒第429章 陳鑫被擒第818章 決戰巴拉平原(二)第776章 殺往仰光第784章 新暹羅王第454章 親征北伐(二)第49章 應龍軍鄒形第488章 決戰燕碭山(五)第753章 南渡河之戰(一)第772章 圍殲暹羅大軍(五)第1039章 實力大增的滿清第93章 吐血三升(下)第541章 建立律法權威第149章 川貴總督第667章 哥薩克的悲劇(三)第12章 劉宗敏第451章 北伐前夕(五)第943章 大明鐵甲艦第546章 經略蒙古第971章 清奧十年之戰(三)第326章 秋糧的大豐收(一)第638章 琉球王國政變第574章 登陸第174章 全力備戰第460章 兵臨城下第963章 顫抖的歐洲大陸第761章 緬甸王的悲哀第1029章 血腥的非洲第293章 舉旗造反(二)第529章 全民教育(一)第710章 滿人的憤怒與妥協(二)第64章 選妃立後之議第715章 移民熱第513章 攻入李家第165章 劉宗敏戰死(上)第114章 再次吐血第880章 跨時代的改變第822章 決戰巴拉平原(六)第1074章 君士坦丁堡之戰(四)第802章 佔領澳洲(二)第739章 殺戮之夜(二)第1036章 歐洲對新式火藥的發現第516章 四方皆定第600章 攻佔朝鮮全境第454章 親征北伐(二)第903章 登陸美洲大陸第984章 奧斯曼帝國的慘敗(七)第965章 各國來使第74章 雷霆(下)第718章 陳秀秀被擄第1008章 日內瓦條約第783章 進攻暹羅國第984章 奧斯曼帝國的慘敗(七)第250章 撫卹事宜第546章 經略蒙古第868章 馬六甲大海戰(六)第857章 歐洲聯合艦隊到來第23章 誅殺劉澤清(下)第942章 逃離南美洲第375章 收復河南全境第681章 激戰庫爾要塞第747章 血流成河(一)第165章 劉宗敏戰死(上)第782章 緬甸國王投降第334章 荷蘭之敗第614章 出兵倭國第115章 決戰(上)第95章 戰雲密佈(下)第153章 爭論與妥協(上)第11章 意外之喜第24章 奪取山東兵權第310章 潞王之敗(五)第721章 定計第373章 李自成敗亡(一)第549章 蒙古人暴動(二)第901章 夏威夷跳板(一)第683章 攻陷庫爾要塞(二)第516章 四方皆定第84章 難得的平靜第4章 兵臨城下第337章 鄭家的恐懼(二)
第334章 荷蘭之敗第18章 美人計?第126章 泰安之戰第1027章 緊迫第911章 三國聯盟之敗第445章 吳三桂的去路(一)第958章 孟加拉灣大海戰(六)第467章 東光縣城下(二)第838章 攻佔西伯利亞(二)第440章 多爾袞秘密討伐吳三桂第857章 歐洲聯合艦隊到來第140章 最難消受美人情第918章 攻佔加拿大第163章 應龍軍的弱點第1047章 鰲拜的挫敗三第914章 進攻加拿大第308章 潞王之敗(三)第432章 追擊(三)第192章 出征前夜(一)第825章 全軍覆沒第429章 陳鑫被擒第818章 決戰巴拉平原(二)第776章 殺往仰光第784章 新暹羅王第454章 親征北伐(二)第49章 應龍軍鄒形第488章 決戰燕碭山(五)第753章 南渡河之戰(一)第772章 圍殲暹羅大軍(五)第1039章 實力大增的滿清第93章 吐血三升(下)第541章 建立律法權威第149章 川貴總督第667章 哥薩克的悲劇(三)第12章 劉宗敏第451章 北伐前夕(五)第943章 大明鐵甲艦第546章 經略蒙古第971章 清奧十年之戰(三)第326章 秋糧的大豐收(一)第638章 琉球王國政變第574章 登陸第174章 全力備戰第460章 兵臨城下第963章 顫抖的歐洲大陸第761章 緬甸王的悲哀第1029章 血腥的非洲第293章 舉旗造反(二)第529章 全民教育(一)第710章 滿人的憤怒與妥協(二)第64章 選妃立後之議第715章 移民熱第513章 攻入李家第165章 劉宗敏戰死(上)第114章 再次吐血第880章 跨時代的改變第822章 決戰巴拉平原(六)第1074章 君士坦丁堡之戰(四)第802章 佔領澳洲(二)第739章 殺戮之夜(二)第1036章 歐洲對新式火藥的發現第516章 四方皆定第600章 攻佔朝鮮全境第454章 親征北伐(二)第903章 登陸美洲大陸第984章 奧斯曼帝國的慘敗(七)第965章 各國來使第74章 雷霆(下)第718章 陳秀秀被擄第1008章 日內瓦條約第783章 進攻暹羅國第984章 奧斯曼帝國的慘敗(七)第250章 撫卹事宜第546章 經略蒙古第868章 馬六甲大海戰(六)第857章 歐洲聯合艦隊到來第23章 誅殺劉澤清(下)第942章 逃離南美洲第375章 收復河南全境第681章 激戰庫爾要塞第747章 血流成河(一)第165章 劉宗敏戰死(上)第782章 緬甸國王投降第334章 荷蘭之敗第614章 出兵倭國第115章 決戰(上)第95章 戰雲密佈(下)第153章 爭論與妥協(上)第11章 意外之喜第24章 奪取山東兵權第310章 潞王之敗(五)第721章 定計第373章 李自成敗亡(一)第549章 蒙古人暴動(二)第901章 夏威夷跳板(一)第683章 攻陷庫爾要塞(二)第516章 四方皆定第84章 難得的平靜第4章 兵臨城下第337章 鄭家的恐懼(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