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二十萬大軍雲集

與其他幾位內閣大學士的激動不同,馬士英顯得有些患得患失,畢竟劉良佐乃是他一手提拔的總兵,若是真如太子所言造反了,那他肯定逃脫不了關係。

高宏圖看到馬士英的神情,冷冷一笑,走上前去諷刺道:“喲,馬閣老,想什麼呢?是不是怕去了淮安之後被太子殿下治罪?嘿,以爲有四鎮總兵支持就可以爲所欲爲,擁立名不正言不順的福王登基了?豈不知太子殿下才是正統,大明的真命天子!”

“你高宏圖還不是照樣想立潞王。”馬士英冷哼一聲,拂袖而去。

傳國玉璽的震懾力無與倫比,除了寧南伯武昌總兵左良玉之外,廬州總兵黃得功,揚州總兵馬應宣,鎮江總兵胡恩,徐州總兵李化熙,陝西總兵高傑,等所有接到朱慈烺‘聖旨’的總兵都不敢怠慢,立刻命令下屬大軍開拔趕往淮安。

高傑是李自成東征北京時在山西被李自成擊敗,南逃到江南的,受馬士英庇護,暫時駐防在長江邊上。

高傑和黃得功原先都是支持馬士英擁立福王的四鎮總兵之一,但此刻有着傳國玉璽的太子殿下才是大明正統,他們就算以前有自己的小心思現在也沒有了,只不過對於朱慈烺要征討劉良佐的事情他們還是有些心虛,只希望朱慈烺不要追究他們擁立福王的罪過纔好。

五路大軍,除了陝西總兵高傑全部開拔也只有兩萬大軍外,廬州總兵黃得功領六萬廬州大軍,揚州總兵馬應宣三萬大軍,鎮江總兵胡恩三萬大軍,徐州總兵李化熙四萬大軍,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五萬京營大軍,一共二十三萬大軍浩浩蕩蕩匯聚淮安,天下震動!

“啓稟太子殿下,六鎮總兵和京營大軍,除了寧南伯武昌總兵左良玉稱病沒來之外,其餘五鎮總兵和京營大軍以全部開拔,大約一日後便能到來。”一名傳令兵前來報道。

“左良玉?”朱慈烺揮退這名傳令兵,喃喃了一句,眼中閃過厲色。

朱慈烺自然很清楚左良玉此人,這左良玉這些年一直駐防武昌,抵禦李自成的南下,對大明倒是頗有些功勞,但自從崇禎十五年在朱仙鎮被李自成大敗之後,便不敢再戰,反而攜二十萬大軍擁兵自重,當起了湖北的土皇帝,還每年向朝廷要糧,要餉,卻又一直不出戰,儼然成了大明最要命的蛀蟲。

朱慈烺很清楚的知道,對比於劉澤清和劉良佐兩人,左良玉纔是大明真正的心腹大患,歷史上,左良玉甚至還造過反,一度差點打到南京城下,想推翻南明朝廷自己當皇帝,如此野心勃勃之人,又手握着二十萬重兵,這次左良玉沒來算他命大,否則朱慈烺是一定要想辦法將他就地剷除的。

“殿下,蝶依姑娘挺過來了。”這時軍醫突然熱淚盈眶的跑來對朱慈烺說道。

“果真!哈哈,太好了,本太子就知道依依不會這麼薄命的。”朱慈烺大喜,趕忙去看。

話說朱慈烺當時連續派出了十路人馬分散到四周縣鎮尋找上等傷藥,並且許諾若是有人能獻出有用的傷藥,他將重重有賞,竟然真有許多鄉紳獻出了不少上好的藥品,其中更是有一人獻出了一株五百年的珍貴人蔘,正是靠着這株珍貴人蔘補氣補血,再施用上等傷藥蝶依才終於撐了過來。

大喜之下,朱慈烺非常感激那位獻出五百年珍貴人蔘的鄉紳,並派人給他送去了一個信物,許諾三年之內可以憑藉這個信物來找他提一個不過分的要求,這是一個極大的承諾了,價值萬金,那位鄉紳拿到朱慈烺給的信物立刻大喜過望,似乎看到了自己家族崛起的契機。

一日後,各路大軍陸續來帶淮安城下。

“末將徐州總兵李化熙參見太子殿下!”最先來到的是距離淮安最近的徐州總兵李化熙,此人年近四十,面向儒雅,有一股文縐縐的書卷之氣,不用想,此人肯定是文官統兵,朱慈烺沒有仔細瞭解過,有些質疑此人是不是真有統兵的才能。

大明有文官統兵的例子太多了,幾乎沒有幾個是真能打仗的,如今看到一個,朱慈烺怎麼會不質疑,畢竟大明淪落到今天這個地步,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不知兵事的文官統兵的結果。

“末將揚州總兵馬應宣,參見太子殿下!”

“末將鎮江總兵胡恩,參見太子殿下!”

“末將陝西總兵高傑,參見太子殿下!”

“臣兵部尚書史可法,參見太子殿下,太子殿下千歲!”接下來兩個時辰,兩鎮總兵和史可法帶領的京營先後來到。

陝西總兵高傑一直在暗暗觀察朱慈烺的神情,見對於他的到來,太子殿下似乎並沒有什麼不正常的波動,一點也沒有怪罪他曾支持福王登基的事情,這讓他忿忿的心思稍微得以鎮定。

馬士英同樣如此,他乃是支持福王最大的力量,同樣害怕朱慈烺追究,好在對於他,朱慈烺也沒有任何不正常的神色波動,似乎同樣沒有追究的意思,馬士英也鎮定了不少。

四鎮總兵都到了,剩餘的廬州總兵黃得功因爲路程比較遠,要多一日後才能到達。雖然如此,但此刻四鎮總兵和京營的到來,加上朱慈烺本身率領的三萬山東兵馬,已經有足足二十萬大軍雲集淮安城下,浩浩蕩蕩,威勢十足,淮安城牆上的許多淮安軍士兵看到都有些腿發軟。

只不過,這二十萬大軍雖然看上去威勢十足,但朱慈烺卻不知道暗暗失望了多少次,其實從第一支大軍徐州軍到來的時候,他就開始暗暗觀望各軍的軍容和士氣等,想找出一支大明真正有實力的精銳大軍出來,然而,事實卻讓他大失所望。

四鎮總兵外加京營,五支大軍,軍容一支比一支差,更別說什麼士氣了,朱慈烺看着這二十萬大明軍隊,腦海中只想到一個詞‘烏合之衆’,怪不得歷史上南明朝廷只建立了一年多就被滿清給滅了。

朱慈烺很失望,看來他登基之後若真想要保住大明,就必須要有所改革,訓練出一支真正的精銳鐵軍出來。

收住心思,朱慈烺開始指揮大軍圍困淮安,只等時機一到便下令攻打。

這二十萬大軍雖然不入朱慈烺的眼,但滅掉劉良佐卻也是綽綽有餘的,他要藉此機會立立威,不僅是爲了誅滅一個隱患,也是爲他自己殺雞儆猴,在到南京登基之前,提早先行立下皇權威勢,在此告訴全天下所有人,他這個大明太子就是天下正統。

二十萬大軍將淮安團團圍住的消息傳進淮安,直接便把劉良佐差點嚇癱在了牀上,四萬淮安軍也都軍心思動,無論如何他們也想不到短短几天時間,他們竟然就從堂堂正正的大明官軍一下子變成了陪劉良佐一同謀反的叛軍,遭到朝廷的討伐。

“完了,想不到太子殿下真的強行將造反的罪名扣在我的頭上,還聚集了二十萬大軍準備攻打淮安,天亡我也!我劉氏一家要命不久矣了。”劉良佐面色灰白,神情裡透着無窮的絕望。

“大哥,太子小兒欺人太甚,我們明明沒有造反,他卻偏要將造反的罪名扣在我們頭上,氣量如此狹小,我看他難成大器!”劉良佐的弟弟劉良丙咬牙切齒,將眼前的殺身之禍全部歸咎於朱慈烺的氣量狹小之上。

“怪只怪我們爲什麼要將太子阻攔在城外,惹怒太子。本以爲太子不過是一個黃毛小兒,甚好哄騙,卻不想招至大禍,悔之晚矣!”劉良佐哭喪着臉,想到自己很可能的下場,心中悲涼。

劉家兄弟安靜良久,皆非常沮喪,不知道該怎麼辦纔好。

“唉!”劉良丙嘆了口氣。

“大哥,事到如今,我們已經沒有退路了,兄弟聽說馬士英馬閣老此次也跟隨南京的京營大軍一同來了淮安,此刻就在城外,我們可以暗中派人跟馬閣老聯繫,希望他能救我們,若是不能,我們就只有跟太子拼了。太子雖然有二十萬大軍不假,但我們也有四萬大軍,加上城內三十多萬百姓,強行徵招三四萬壯丁幫助守城不難,同時淮安城高河深,太子想要破城也不容易。”

“不錯!我們的確不能坐以待斃!”劉良佐緊握着拳頭,猙獰道:“太子不仁,休怪我劉良佐不義,聯繫馬閣老是一回事,我們還要派人聯繫北京城的闖王李自成,與他定下盟約,懇求他儘快帶領大軍南征,到時候,我們來個裡應外合,反殺太子,滅了大明!”

第780章 吊打西班牙僱傭軍(三)第490章 清軍大敗第623章 倭寇令人震驚的表現第724章 倫崮之死第1078章 沙俄帝國滅亡二第483章 決戰燕碭山第159章 收服紅娘子和李巖(上)第633章 攻打長野第471章 攻打滄州第125章 將計就計第827章 哥薩克之敗第1021章 滿清與奧地利之戰(三)第841章 中興十二年第338章 妥協第121章 清兵進入山東第744章 易服與滔天巨浪第130章 驚險襲營(上)第91章 吐血三升(上)第305章 福王之死第887章 說服莫臥兒皇帝第41章 定立帝號第808章 英西荷三國來使第754章 南渡河之戰(三)第419章 張獻忠最終的下場第911章 三國聯盟之敗第889章 血腥殺戮的開啓第264章 鄭森和錢初瑤(一)第156章 董小宛第605章 兵臨城下第765章 合圍東枝第290章 開啓第589章 決戰九雲嶺(四)第768章 圍殲暹羅大軍(一)第476章 攻佔瀋陽城第177章 決戰開啓前的平靜(二)第200章 多鐸的恐慌(四)第59章 緊鑼密鼓第33章 馬士英第128章 泰安血戰(上)第478章 七戰七敗第188章 騎兵對決(上)第854章 聯合艦隊劍指大明第704章 羣臣心裡的刺第828章 明軍趁火打劫第786章 暹羅國投降(二)第170章 清軍退兵第489章 決戰燕碭山(六)第793章 呂宋島之戰(三)第447章 北伐前夕(一)第1040章 決心滅清第161章 中興元年第417章 張獻忠之死(五)第156章 董小宛第540章 大明律法第183章 棄守泰安(上)第833章 碾壓(一)第1021章 滿清與奧地利之戰(三)第116章 決戰(中)第85章 山雨欲來第628章 伊藤家第181章 絞殺滿清死士(下)第960章 全軍覆沒第1011章 出兵奧斯曼帝國第286章 大明科技的蓬勃發展(三)第181章 絞殺滿清死士(下)第396章 清軍入成都第474章 攻打瀋陽第741章 剃髮第292章 舉旗造反第661章 準格爾投降(一)第129章 泰安血戰(下)第918章 攻佔加拿大第488章 決戰燕碭山(五)第552章 蒙古各部投降第568章 鐵嶺衛和咸興府第351章 印尼總督趙德全(一)第1章 朱慈烺第559章 佔領穆爾卡拉城(一)第556章 改造蒙古(四)第685章 兵臨伊斯法罕第457章 尚可喜的驚恐第670章 殲滅沙俄大軍(二)第330章 炮擊荷蘭人(一)第1038章 奧地利的崛起第750章 勢如破竹第85章 山雨欲來第178章 決戰開啓前的平靜(三)第481章 決戰燕碭山第397章 誘惑第881章 多爾袞的雄心壯志第116章 決戰(中)第1032章 與歐洲合縱(二)第788章 統一四國(二)第913章 整頓和安置第868章 馬六甲大海戰(六)第996章 文明論第573章 鴨綠江口海戰(三)第462章 洪承疇(二)第864章 馬六甲大海戰(二)第309章 潞王之敗(四)
第780章 吊打西班牙僱傭軍(三)第490章 清軍大敗第623章 倭寇令人震驚的表現第724章 倫崮之死第1078章 沙俄帝國滅亡二第483章 決戰燕碭山第159章 收服紅娘子和李巖(上)第633章 攻打長野第471章 攻打滄州第125章 將計就計第827章 哥薩克之敗第1021章 滿清與奧地利之戰(三)第841章 中興十二年第338章 妥協第121章 清兵進入山東第744章 易服與滔天巨浪第130章 驚險襲營(上)第91章 吐血三升(上)第305章 福王之死第887章 說服莫臥兒皇帝第41章 定立帝號第808章 英西荷三國來使第754章 南渡河之戰(三)第419章 張獻忠最終的下場第911章 三國聯盟之敗第889章 血腥殺戮的開啓第264章 鄭森和錢初瑤(一)第156章 董小宛第605章 兵臨城下第765章 合圍東枝第290章 開啓第589章 決戰九雲嶺(四)第768章 圍殲暹羅大軍(一)第476章 攻佔瀋陽城第177章 決戰開啓前的平靜(二)第200章 多鐸的恐慌(四)第59章 緊鑼密鼓第33章 馬士英第128章 泰安血戰(上)第478章 七戰七敗第188章 騎兵對決(上)第854章 聯合艦隊劍指大明第704章 羣臣心裡的刺第828章 明軍趁火打劫第786章 暹羅國投降(二)第170章 清軍退兵第489章 決戰燕碭山(六)第793章 呂宋島之戰(三)第447章 北伐前夕(一)第1040章 決心滅清第161章 中興元年第417章 張獻忠之死(五)第156章 董小宛第540章 大明律法第183章 棄守泰安(上)第833章 碾壓(一)第1021章 滿清與奧地利之戰(三)第116章 決戰(中)第85章 山雨欲來第628章 伊藤家第181章 絞殺滿清死士(下)第960章 全軍覆沒第1011章 出兵奧斯曼帝國第286章 大明科技的蓬勃發展(三)第181章 絞殺滿清死士(下)第396章 清軍入成都第474章 攻打瀋陽第741章 剃髮第292章 舉旗造反第661章 準格爾投降(一)第129章 泰安血戰(下)第918章 攻佔加拿大第488章 決戰燕碭山(五)第552章 蒙古各部投降第568章 鐵嶺衛和咸興府第351章 印尼總督趙德全(一)第1章 朱慈烺第559章 佔領穆爾卡拉城(一)第556章 改造蒙古(四)第685章 兵臨伊斯法罕第457章 尚可喜的驚恐第670章 殲滅沙俄大軍(二)第330章 炮擊荷蘭人(一)第1038章 奧地利的崛起第750章 勢如破竹第85章 山雨欲來第178章 決戰開啓前的平靜(三)第481章 決戰燕碭山第397章 誘惑第881章 多爾袞的雄心壯志第116章 決戰(中)第1032章 與歐洲合縱(二)第788章 統一四國(二)第913章 整頓和安置第868章 馬六甲大海戰(六)第996章 文明論第573章 鴨綠江口海戰(三)第462章 洪承疇(二)第864章 馬六甲大海戰(二)第309章 潞王之敗(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