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結束與朝鮮的藩屬關係

朝鮮世子說得悽慘,似乎大明不賞賜點金銀,他們朝鮮就活不下去了一般。

朱慈踉自然是不信的,就算是真的,他也不關心,畢竟朝鮮的生死關他這個大明皇帝什麼事情,要大明犧牲自己的利益去成全朝鮮,想得到美。

朱慈踉假裝嘆息了一聲,一臉苦色的道:“世子有所不知,大明剛剛一統天下,北方先遭流寇肆虐二十年,又在滿人統治壓榨數年,大明要恢復北方的民生,日子絕對比朝鮮人民苦太多了,朕雖然想幫助朝鮮人民,可是卻有心無力,望世子見諒!”

說到底,朱慈踉就是不可能按照以往的慣例,給予朝鮮比貢品更多的賞賜出去,事實上,他連一根毛都不想賞給朝鮮,能給賞出那價值幾百兩銀子的文房四寶已經開恩了。

朝鮮世子不傻,一聽完朱慈踉的話就知道朱慈踉可能不想給更多的賞賜給朝鮮。

這怎麼可以,他們朝鮮十幾萬兩銀子價值的貢品,怎麼也要換等價的金銀布匹回去,否則朝鮮人民的唾沫能淹死他這個世子。

“陛下說笑了,據本世子所知,大明去年歲入八千多萬兩銀子,是我朝鮮的數十倍,怎麼說是有心無力呢,只要大明能撥出九牛一毛,我朝鮮人民便能不用捱餓,還望皇帝陛下成全!”朝鮮世子說道。

朱慈踉雙眼忍不住微微一眯,朝鮮世子看來是有備而來啊,連這個都打聽清楚了。

朱慈踉心裡冷笑,大明去年確實歲入八千多萬兩銀子,乃立國以來最多,但那又如何,這是大明的錢,大明還有不少百姓缺衣少食,自身都忙不過來,大明憑什麼去資助朝鮮。

更何況,對於朝鮮,朱慈踉本來就另有打算,根本不需要靠厚重的賞賜去拉攏他們。

“世子果然夠清楚的,不錯,大明去年確實歲入八千多萬兩銀子,可是大明戰亂許久,國庫根本不剩什麼餘糧了,實在無法資助朝鮮。”朱慈踉語氣有些冷漠的道。

事到如今,朱慈踉已經漸漸失去了耐心,若是朝鮮世子識趣的話,就不應該在糾纏這件事情下去了,可惜,這件事情關乎到朝鮮世子今後在朝鮮的地位,朝鮮世子當然不可能甘心。

“皇帝陛下,朝鮮此次的貢品不下十幾萬兩銀子,本世子也不要求多少,只求皇帝陛下能賞賜等價的糧食布匹給我們朝鮮人民。”朝鮮世子退而求其次,不求大明能夠按照以往的慣例賞賜更多價值的財物,但至少跟貢品等價還是必須的。

同時,朝鮮世子也有自己的私心,雖說他們朝鮮名面上的貢品是價值十幾萬兩銀子,其實他們不過是隻花費不到八萬兩銀子置辦的,而大明的糧食比朝鮮的便宜很多,若是大明真能夠按照十幾萬兩銀子的貢品價格給予他們糧食帶回朝鮮,那麼他們朝鮮照樣能夠大賺一筆。

朝鮮世子想得倒是很好,可惜朱慈踉壓根就沒有半點意動。

說了這麼多,朱慈踉已經漸漸失去耐心了。

只見朱慈烺冷笑一聲,譏諷道:“哼,世子說那麼多是打算將所帶來的貢品‘賣給’大明嗎?那朕就很想知道了,世子所帶來的東西,就是屬於貢品還是屬於貨物?”

面對朱慈踉這樣的問話,朝鮮世子一事語塞,大明皇帝竟然這般言語,朝鮮與大明番貢兩百多年還從來沒有過這樣的事情。

朝鮮世子不傻,他已經漸漸意識到,大明皇帝可能是故意的,就是想吞了他們朝鮮的貢品,而不給足夠的賞賜。

朝鮮世子有些惱怒了,一肚子火氣控制不住往腦袋上竄。

“皇帝陛下,難道我朝鮮這麼多貢品,就不能換回一些等價的金銀糧食嗎?大明還算是我朝鮮的宗主國嗎!”朝鮮世子忍不住滿目通紅的吼出了這樣一句話,用大明與朝鮮的藩屬關係威脅朱慈踉。

這話說得,隱在的意思就是說大明若是不給足夠的賞賜,就不配做朝鮮的宗主國了。

不說朱慈踉的反應,在場的文武百官都被朝鮮世子的口不擇言給驚住了,一個個驚愕的看着朝鮮世子。

錢謙益眼中有一絲淡淡的憂愁,朝鮮這是打算跟大明翻臉,而當今皇上怕是根本不在乎,他有感覺,大明和朝鮮的藩屬關係很可能會在今日終結。

錢謙益無論如何不想那一幕發生,他始終堅持大明乃禮儀之邦,重新一統天下之後,就該以仁義治國,爲次才能長久。

朱慈踉的臉色冷了下來。

“世子是想說大明如果不賞賜足夠多的東西給你們朝鮮,大明就不配再做你們朝鮮的宗主國了嗎?”朱慈踉語氣帶有絲絲森冷,讓朝鮮世子後背一寒。

“是,如果大明不管朝鮮的死活,大明又憑什麼再做朝鮮的宗主國。”事已自此,朝鮮世子硬着頭皮說道。

朱慈踉冷笑:“世子可真敢說出來啊,不說大明對朝鮮有賜國名之恩,又是朝鮮主動認大明做的宗主國,承諾年年進貢,就萬曆年間,倭寇入侵朝鮮,若不是大明屢次派兵,朝鮮早就讓倭寇亡國滅種了,此堪比再造之恩,大明當年沒有要朝鮮一絲軍費,甚至給了朝鮮大量援助,世子今日竟然敢說大明不配做朝鮮的宗主國?真夠可以的啊,也不知道世子是怎麼說出口的?”

“朕就問世子一句,朝鮮是不是自願給大明貢品的!”朱慈踉盯着朝鮮世子說道。

朝鮮世子張了張嘴巴,無可反駁。

臉色不斷變化,朝鮮世子算是看出來了,此次他們朝鮮送來的貢品就如羊入虎口一般,大明皇帝別說賞賜比貢品更多的賞賜了,怕是連貢品同樣價值的賞賜都不想給了。

朝鮮士族很憤怒,也很惶恐,他不知道該怎麼辦纔好,當日他在父王面前自告奮勇前來送貢品可沒有料到這種事情,可以想象,若是他不能夠帶着足夠多的賞賜會朝鮮,將會被朝鮮人民怎樣的唾罵,父王也會對他失望,他的世子之位絕對會被削掉。

朝鮮士族絕對不甘心,他很清楚着清情況下,朝鮮根本無法跟大明對抗,最明智的選擇就是自認倒黴,然而,他不甘心啊,強烈的不甘心。

“陛下,您不能如此,朝鮮人民會對大明失望的,這對大明與朝鮮的藩屬關係極爲不利!”朝鮮世子說道。

“笑話,當年萬曆爺幫助朝鮮驅逐倭寇,連一分錢都沒有要,如今世子竟然說大明沒有資格做朝鮮的宗主國?”朱慈踉冷笑一聲後,面色肅然,決然道:“既然如此——,朝鮮這個藩屬國,我大明不要也罷!”

朱慈踉本來就對朝鮮沒有多少耐心,剛纔能跟朝鮮世子說這麼多,已經是極限了,現在他不打算浪費時間了,反正他本來就對朝鮮有些預謀,早先跟朝鮮解除藩屬關係,將來動兵的時候才能更加理直氣壯。

想到將來的打算,朱慈踉不打算給朝鮮世子繼續解釋的機會了。

“傳朕旨意,朝鮮世子對大明不敬,有辱朝鮮威儀,罪不容赦,自今日起,大明接觸與朝鮮的藩屬關係,從這朝鮮之事與大明無關。”

“來人,將朝鮮世子驅逐出金鑾殿,一日內遣回朝鮮!”朱慈踉喝道。

當即,數名侍衛衝了進來,瞬間將朝鮮世子制住。

這一幕不僅震驚了大明的文武百官,還嚇傻了朝鮮世子。

大明竟然,竟然就這麼直接解除了朝鮮與大明的藩屬關係!

朝鮮世子回過神來,瞬間驚恐了,一旦被驅逐出去,並且遣回朝鮮,那麼他此次攜帶大量貢品出使大明,不僅沒能換到更多的金銀等物,還得罪了大明,讓大明皇帝一怒之下解除了朝鮮與大明的藩屬關係。朝鮮世子不敢想像,一旦他就這樣回到朝鮮境內,將會遭受到怎樣的罪責,世子之位還能是他的嗎,怕是不僅保不住世子之位,還會被問罪。

就在朝鮮世子愣神之際,侍衛已經開始將朝鮮世子王殿外壓去。

朝鮮士族雙眼瞪得大大的,瞬間回過神來。

事關重大,朝鮮世子已經顧不得貢品的事了,當前首要便是保住朝鮮與大明的藩屬關係,否則一旦倭寇再次來犯,朝鮮若是不能抵擋,還如何請求大明出兵救援。

別看豐臣秀吉那個倭寇首領已經死了三十年了,但倭寇從始至終都沒有放棄對他們朝鮮情報的刺探,一旦他們朝鮮沒了中央王朝的寶庫,倭寇一定會捲土重來的。

“不,皇帝陛下,我不是那個意思,朝鮮沒有任何要與大明解除藩屬關係的意思啊!”朝鮮世子嘶聲大喊。

可惜,沒有朱慈踉的命令侍衛是絕不可能停下來的,一直壓着朝鮮世子望殿外走去。

朱慈踉坐在龍椅上,一直冷漠的看着朝鮮世子在嘶聲大喊中被壓了出去,不管是鐵嶺衛還是朱慈踉對將來大明疆域的規劃,大明與朝鮮必有一戰,那時候,大明若是還與朝鮮有藩屬關係對大明的聲望極爲不妙,所以朱慈踉既然動了先行解除與朝鮮的藩屬關係,朝鮮世子把藉口都送到了他的面前,他怎麼能不利用,又怎麼可能還聽朝鮮世子的嘶聲呼喊。

“皇上——”隨着朝鮮世子已經被壓到了金鑾殿外,錢謙益等文武百官也反應過來了,錢謙益首先站了出來。

“愛卿有何事啊?”朱慈踉盯着錢謙益,幾天前他才用話語試探過錢謙益,也不知道有沒有效果。

迎着朱慈踉探尋的目光,錢謙益臉色微微有些發白,同時也有些堅定。

“皇上,老臣,老臣認爲不應這這麼對朝鮮,畢竟朝鮮是我大明的屬國,大明已經重新一統天下,當以仁義治理天下,大明乃文明之邦,皇上就原諒朝鮮世子的一事過錯吧。”錢謙益知道可能無法勸說皇上,可是他也無法改變自己心裡的信念,他不能看着皇上將大明帶入好戰的道路上去,他覺得大明還是該仁義治理天下,仁義對待屬國友邦。

他忍不住想做最後一搏,要是皇上在他的勸說下能夠原諒朝鮮,就說明皇上還能改變,要是不能,則說明皇上心意堅決,那麼他無話可說。

他很清楚皇上惦記着收復位於朝鮮的鐵嶺衛,此次趁機跟朝鮮解除藩屬關係,怕是就是在爲將來與朝鮮動兵做好鋪墊,他不想看着那一幕發生。

有一就有二,皇上現在是惦記朝鮮和安南,將來必然還會惦記更多的鄰邦,大明今後有一段時時間怕是都要在戰爭中渡過。

大明雖說每年歲入巨量,爲歷代所未有,並且還在每年增加,大明今後富足是一定的,可是好戰必亡這句千古名言也不得不警惕。

總之他還是支持仁義治理天下,仁義對待屬國和友邦。

朱慈踉沒有立刻表態,沉默的盯了錢謙益好一會,盯得錢謙益額頭都忍不住生出了冷汗,不過錢謙益仍然咬牙堅持。

“錢謙益,你很讓朕失望你知道嗎?”朱慈踉幽幽的說了一句。

錢謙益心頭一跳,咬了咬牙,還是不想放棄。

“皇上——”

錢謙益纔剛開口,朱慈踉便站了起來,一甩袖口,打斷了錢謙益接下去的話,明顯不想聽錢謙益再說那種無用的廢話。

“錢謙益,數天前朕已經跟你透露過一些事情了,你的態度讓朕很失望,既然你的理念和朕的不相同,那麼朕也不逼你,就這樣吧!退朝!”朱慈踉說完,先一步離開了金鑾殿。

看着朱慈踉頭也不回的離去,錢謙益一臉會敗,像是一下子更蒼老了數歲,充滿無力感。

錢謙益嘆息了一聲,也轉身朝金鑾殿外走去。

文武百官看着這一幕,着實看得一愣一愣的,實在看不懂皇上和錢謙益在打什麼啞謎,一個個你看我,我看你的,就是弄不出個所以然來。

當錢謙益的背影也消失後,倒是李巖將目光收了回來,並且陷入沉思,他隱隱從皇上和錢謙益的對話猜出了些許——

第337章 鄭家的恐懼(二)第769章 圍殲暹羅大軍(二)第174章 全力備戰第53章 督師史可法(上)第483章 最後的決戰第89章 一石二鳥第932章 決戰巴拿馬(七)第776章 殺往仰光第915章 法軍潰逃第81章 考覈第835章 全軍覆沒第95章 戰雲密佈(下)第15章 南下滄州第945章 鐵甲艦初顯威(二)第679章 大清滅波斯之戰第880章 跨時代的改變第34章 淮安大戰第767章 圍點打援第855章 從容備戰第630章 德川家光之死(一)第1031章 與歐洲合縱?第2章 風雨大明第1070章 君士坦丁堡之戰第471章 攻打滄州第860章 壯烈(一)第758章 曼德勒之戰第13章 七旋山之戰第989章 拒絕第521章 轉變對待屬國的方式第745章 反抗軍第171章 紅娘子入河南第279章 霹靂(上)第342章 收復臺灣(三)第1013章 進攻君士坦丁堡第964章 歐洲大陸的顫抖(二)第715章 移民熱第471章 攻打滄州第1006章 進攻巴黎(三)第844章 莫臥兒帝國的悲劇第982章 奧斯曼帝國的慘敗(五)第1050章 伊斯法罕之戰(二)第16章 山東總兵劉澤清的殺機第655章 追殺第90章 戲耍左良玉之計第66章 逼宮第81章 考覈第17章 虛與委蛇第738章 殺戮之夜(一)第333章 激烈海戰(下)第1058章 輕易碾壓三第39章 回到南京第273章 對鄭芝龍的震懾(一)第514章 漢奸殘餘之死第567章 大清國再立第873章 亡命潰逃第322章 海軍(二)第838章 攻佔西伯利亞(二)第320章 提倡經商(二)第955章 孟加拉灣大海戰(三)第328章 三道聖旨第355章 大明井噴式的發展第1070章 君士坦丁堡之戰第279章 霹靂(上)第202章 大戰濟寧第1036章 奧地利與滿清的交換第49章 應龍軍鄒形第539章 血腥的震懾第696章 波斯帝國滅亡(三)第532章 滿人與準格爾之戰第700章 鏖戰第634章 伊藤畈本的絕望第757章 兵臨曼德勒第12章 劉宗敏第165章 劉宗敏戰死(上)第263章 漢奸們的恐懼第303章 戰場逆轉(一)第324章 鄭森回泉州(一)第134章 應龍軍到來第120章 凋零的湖北第310章 潞王之敗(五)第653章 準格爾之戰(二)第313章 血腥的震懾第1036章 奧地利與滿清的交換第806章 佔領澳洲(六)第144章 兩軍相遇第39章 回到南京第419章 張獻忠最終的下場第673章 滿人的迫切第851章 相持(一)第1038章 奧地利的崛起第1017章 奧斯曼帝國的滅亡(二)第1037章 瘋狂的奧地利第736章 多爾袞的屈辱(二)第194章 出征前夜(三)第603章 進攻安南第847章 莫臥兒帝國的悲劇(四)第753章 南渡河之戰(一)第1039章 實力大增的滿清第627章 敗退第996章 文明論
第337章 鄭家的恐懼(二)第769章 圍殲暹羅大軍(二)第174章 全力備戰第53章 督師史可法(上)第483章 最後的決戰第89章 一石二鳥第932章 決戰巴拿馬(七)第776章 殺往仰光第915章 法軍潰逃第81章 考覈第835章 全軍覆沒第95章 戰雲密佈(下)第15章 南下滄州第945章 鐵甲艦初顯威(二)第679章 大清滅波斯之戰第880章 跨時代的改變第34章 淮安大戰第767章 圍點打援第855章 從容備戰第630章 德川家光之死(一)第1031章 與歐洲合縱?第2章 風雨大明第1070章 君士坦丁堡之戰第471章 攻打滄州第860章 壯烈(一)第758章 曼德勒之戰第13章 七旋山之戰第989章 拒絕第521章 轉變對待屬國的方式第745章 反抗軍第171章 紅娘子入河南第279章 霹靂(上)第342章 收復臺灣(三)第1013章 進攻君士坦丁堡第964章 歐洲大陸的顫抖(二)第715章 移民熱第471章 攻打滄州第1006章 進攻巴黎(三)第844章 莫臥兒帝國的悲劇第982章 奧斯曼帝國的慘敗(五)第1050章 伊斯法罕之戰(二)第16章 山東總兵劉澤清的殺機第655章 追殺第90章 戲耍左良玉之計第66章 逼宮第81章 考覈第17章 虛與委蛇第738章 殺戮之夜(一)第333章 激烈海戰(下)第1058章 輕易碾壓三第39章 回到南京第273章 對鄭芝龍的震懾(一)第514章 漢奸殘餘之死第567章 大清國再立第873章 亡命潰逃第322章 海軍(二)第838章 攻佔西伯利亞(二)第320章 提倡經商(二)第955章 孟加拉灣大海戰(三)第328章 三道聖旨第355章 大明井噴式的發展第1070章 君士坦丁堡之戰第279章 霹靂(上)第202章 大戰濟寧第1036章 奧地利與滿清的交換第49章 應龍軍鄒形第539章 血腥的震懾第696章 波斯帝國滅亡(三)第532章 滿人與準格爾之戰第700章 鏖戰第634章 伊藤畈本的絕望第757章 兵臨曼德勒第12章 劉宗敏第165章 劉宗敏戰死(上)第263章 漢奸們的恐懼第303章 戰場逆轉(一)第324章 鄭森回泉州(一)第134章 應龍軍到來第120章 凋零的湖北第310章 潞王之敗(五)第653章 準格爾之戰(二)第313章 血腥的震懾第1036章 奧地利與滿清的交換第806章 佔領澳洲(六)第144章 兩軍相遇第39章 回到南京第419章 張獻忠最終的下場第673章 滿人的迫切第851章 相持(一)第1038章 奧地利的崛起第1017章 奧斯曼帝國的滅亡(二)第1037章 瘋狂的奧地利第736章 多爾袞的屈辱(二)第194章 出征前夜(三)第603章 進攻安南第847章 莫臥兒帝國的悲劇(四)第753章 南渡河之戰(一)第1039章 實力大增的滿清第627章 敗退第996章 文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