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巨龍車”

從力學實驗室出來,王建東邊脫白大褂,邊問走在前面的李巖:“現在幾點?”

李巖看看手錶,說:“已經三點半多幾分。我們動作要快一點,不然就趕不上時間了。”

“應該是已經趕不上了,半個小時哪裡還來得及?”王建東抹了一把臉,有些疲倦地說道:“今天的實驗,差不多一整天的時間,現在腿都快要站不起來了似的。”

兩人沒有回宿舍,在隔壁的辦公室匆匆洗漱一番,就抓緊往樓外趕,去校門口坐公交車。

剛出大樓,何萍正在大門口等着他們。見他倆下來,笑道:“你們考試是怎麼安排的,胡總工他不知道今天是大橋合龍的日子嗎?”

“今天考的不是他的課。”王建東撐開手裡的雨傘,笑道,“先不多講,這些等上車再說,我們先趕快走。”

原來按照預定的計劃,大橋在今天合龍,從黃浦江東西兩岸同時開始往中間建的兩段橋面,馬上就要歷史性的接合到一起了。

大橋的合龍很講究的,要在滿足特定的溫度、溼度等等技術指標的條件下才能合龍,也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最堅固的效果。

這時候正是六月,上海的梅雨天氣悶熱潮溼,經過反覆綜合覈算,合龍的最佳時間就定在下午的四點。

三人快步朝學校大門走去。李巖說道:“可惜啊。我在大橋項目上幹了三年多,這麼重要的時刻看來是趕不上了啊。”

“可惜是一定的。”王建東想了想,說:“不過我倒是也沒有覺得有多可惜。我們只不過是合龍的那一刻看不到而已,但是整個的大橋,到底還是在我們的手中建起來的,這就已經很自豪了。”

何萍沒有說話。王建東看看何萍,以自己對她的瞭解,知道她此時此刻的心裡,應該也是非常高興和充滿期待的。

只是有一點他不太明白,合龍這麼重要的時刻,她又爲什麼非要等着自己和李巖一起過去,她自己怎麼不早些過去現場親眼見證這個重要時刻的呢?

說起來,研究生學習已經過去差不多一年,何萍和自己在同一幢樓道里進進出出,兩人偶爾的碰面還是比較經常的。

倆人雖然也會簡短的交流上幾句話,但是這樣的機會卻不是很多。這其中,當然有兩人現在專業不同,樓層不同的原因,可能更多的還是因爲王建東經常要去大橋工地實習的緣故。

可既使是這樣,何萍對大橋工地的情況還一清二楚。不要說是合龍這樣的大事,就是施工現場發生的一些很小的事情,還有工程各個項目的進度等等,方方面面都基本上了如指掌。

就像是這一次的大橋合龍的時間,王建東沒有和她講過,他想李巖應該不會主動去和她講的,也不知道何萍她到底是哪裡來的情報。

在車站等了一會兒,有一部他們正要搭乘的公交車開過來。這是一部巨龍車,車上人很多。加上天下小雨,顯得整個車廂裡到處都是溼溼嗒嗒的。

這部公交車之所以稱爲“巨龍”,是因爲其超長的車身宛如一條巨龍。在80年代,上海人幾乎每天都要換2、3部公交車去上班。普通長度的公交乘車已經遠遠無法滿足上下班高峰的乘客量。

爲了緩解“乘車難”問題,上海引進了一批兩節車廂的大容量鉸接式公交車,俗稱“巨龍車”。只不過由於車身過長,轉彎極爲不便,所以當時的採用了鉸鏈式的設計,便於轉彎。

這種車,轉彎時攔腰一折,車頭能看到車尾。長長的車身,兩節式的車廂,連接處的藍色帆布摺篷,是“巨龍車”最顯著的特徵。

上海市一半以上的公交車都是這種“巨龍車”。按照路線的不同分成了各種顏色,並且連前臉都分開設計,還分汽車和電車等不同版本。

“巨龍車”十五米長的車廂內,最早設計有30多個座位。爲了緩解擁擠的交通,車內最大限度留置空間,後來公交公司把兩排座位改爲一排,讓出更多空間站乘客。再後來,索性把座位全拆掉,‘巨龍車’也就又有了一個別名:大篷車。”

與其他類型公交車不同的還有,這種“巨龍車”的前後門,各有一個售票員的座位。買票時兩名售票員前後車廂分工負責,每次都是從中間轉盤開始,一起分別向前向後。

因爲乘客太多,車廂太擠,乘客買票時需要把錢一個傳一個接力傳遞到售票員的手裡。一般要乘上三四站路,售票員才能把車上所有人的票子買清楚。

雖然車廂設計與普通公交車沒有太大的改變,但是這爬行在馬路上的條條色彩繽紛的“巨龍”給年幼時的王建東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王建東小時候叫“巨龍車”爲香蕉車,當中那個位子叫香蕉位子。他現在還時常想起自己小時候坐這種公交車,每次都覺得是一件非常好玩的事情。

原來,這種“巨龍車”轉彎的時候,當中像手風琴一樣的折縫還會發出吱嘎吱嘎的響聲。如果正巧站在中間的轉盤上,整個人都會跟着轉來轉去。

王建東小辰光最歡喜坐的就是中間相連的地方。尤其轉彎的時候,一隻腳在圓盤上,一隻腳在車廂上,整個人都會跟着轉來轉去,感覺就像在兒童樂園一樣,非常“好白相”。

今天天雨人太多,公交車根本擠不上去。王建東努力把何萍先塞進去,到最後自己被擠在門口不上不下,駕駛員連續幾次關車門,就是怎麼也關不上。

後來駕駛員只好跳下駕駛座,使勁推王建東的屁股,還是不行。最後他只好在車門上連續踹上兩腳,這時候車門才勉強合上,把王建東硬推進去。

王建東一手拿着雨傘,使勁的穩住身子,算是再一次領略了這種“巨龍”公交車的擁擠。

“巨龍車”高峰和惡劣天氣期間的擁擠,在上海是“鼎鼎有名”的。據說有人測算過,在車廂裡面1平方米的面積,前胸貼後背足足能擠13個人。

尤爲有意思的是,因爲客流特別高,以至於下班的時候,駕駛員還可以從駕駛室直接下來,賣票員卻是連下車也下不來。車隊裡只好專門做了一個小樓梯,擱在賣票員窗門的旁邊,她們像空姐一樣從樓梯上爬下來,接班的人再從這個樓梯爬上去。

老早上海的公交車還有一個特色,就是賣票阿姨。每個售票員身上都有四大法寶:慢字旗、票袋、票板、票鉗。當然還少不了那句最經典的行話:“上車請買票,月票請出示。”

王建東輕輕長長喘過來一口氣。這時候發動機響,剎那間轟鳴震顫,“巨龍車”緩緩開動了……

第356章 賣蘭花的老太太第213章 捉蟋蟀第221章 花鳥市場第290章 真心不容易第229章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第198章 “猴”第182章 包餃子(元旦快樂)第300章 “四眼”失蹤(1984年)第336章 “農村三霸”之首第210章 心得體會第294章 教室裡的老鼠第24章 造舟爲樑,不顯其光第284章 絨絨的小毛驢第89章 專業人才稀缺第112章 空氣靜止第286章 外婆家的葡萄架第338章 初一拜年第221章 花鳥市場第240章 爲什麼下海?第143章 洋辣子第18章 說書老者第129章 柴爿餛飩第228章 瑪瑙螺第233章 就差一點第243章 宣講會第304章 心事重重第211章 梨子的滋味第271章 戴着鋼盔頂住!第9章 腳踏車第121章 糊紙盒第297章 念想第345章 賣蘭花的老太太第9章 腳踏車第271章 戴着鋼盔頂住!第210章 心得體會第340章 胡曉輝父母做客第42章 社隊經濟第332章 紅包第128章 兩個擔心第348章 做個好人第82章 會有好日子的第32章 多多學習第188章 試樁第9章 腳踏車第363章 門當戶對第308章 分組尋找第337章 罪過的啊第292章 沒有來由第150章 曬書第355章 門當戶對第34章 蘆葦根第269章 有事call我第264章 “狠”第271章 戴着鋼盔頂住!第112章 空氣靜止第296章 能看到希望了的第246章 三林老街第156章 一言難盡第252章 “了不得呀!”第100章 考好反而才奇怪第74章 雨中的黃魚車第173章 三點體會第328章 種植蘑菇?第289章 美則美矣第4章 婦產醫院過道第172章 父子倆喝酒第338章 初一拜年第171章 金榜題名第172章 父子倆喝酒第202張 鬥地主第359章 做個好人第313章 過了這個村第120章 金字招牌第354章 圖個什麼?第155章 楊高路的動拆遷第208章 盾構機第77章 菜滷蛋第32章 多多學習第223章 南京路商業街第342章 烤紅薯第229章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第345章 賣蘭花的老太太第281章 市郊經濟作物第176章 浦東的眼睛第278章 比特區還特第281章 市郊經濟作物第212章 告誡和交代第20章 吃生活第210章 心得體會第297章 念想第234章 工人俱樂部溜冰場第245章 崇福道院第299章 羅山立交紀念章第178章 十六鋪第205章 打牌的體會第43章 菱角第280章 沼氣技術第325章 過年的講究第184章 “原湯化原食”
第356章 賣蘭花的老太太第213章 捉蟋蟀第221章 花鳥市場第290章 真心不容易第229章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第198章 “猴”第182章 包餃子(元旦快樂)第300章 “四眼”失蹤(1984年)第336章 “農村三霸”之首第210章 心得體會第294章 教室裡的老鼠第24章 造舟爲樑,不顯其光第284章 絨絨的小毛驢第89章 專業人才稀缺第112章 空氣靜止第286章 外婆家的葡萄架第338章 初一拜年第221章 花鳥市場第240章 爲什麼下海?第143章 洋辣子第18章 說書老者第129章 柴爿餛飩第228章 瑪瑙螺第233章 就差一點第243章 宣講會第304章 心事重重第211章 梨子的滋味第271章 戴着鋼盔頂住!第9章 腳踏車第121章 糊紙盒第297章 念想第345章 賣蘭花的老太太第9章 腳踏車第271章 戴着鋼盔頂住!第210章 心得體會第340章 胡曉輝父母做客第42章 社隊經濟第332章 紅包第128章 兩個擔心第348章 做個好人第82章 會有好日子的第32章 多多學習第188章 試樁第9章 腳踏車第363章 門當戶對第308章 分組尋找第337章 罪過的啊第292章 沒有來由第150章 曬書第355章 門當戶對第34章 蘆葦根第269章 有事call我第264章 “狠”第271章 戴着鋼盔頂住!第112章 空氣靜止第296章 能看到希望了的第246章 三林老街第156章 一言難盡第252章 “了不得呀!”第100章 考好反而才奇怪第74章 雨中的黃魚車第173章 三點體會第328章 種植蘑菇?第289章 美則美矣第4章 婦產醫院過道第172章 父子倆喝酒第338章 初一拜年第171章 金榜題名第172章 父子倆喝酒第202張 鬥地主第359章 做個好人第313章 過了這個村第120章 金字招牌第354章 圖個什麼?第155章 楊高路的動拆遷第208章 盾構機第77章 菜滷蛋第32章 多多學習第223章 南京路商業街第342章 烤紅薯第229章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第345章 賣蘭花的老太太第281章 市郊經濟作物第176章 浦東的眼睛第278章 比特區還特第281章 市郊經濟作物第212章 告誡和交代第20章 吃生活第210章 心得體會第297章 念想第234章 工人俱樂部溜冰場第245章 崇福道院第299章 羅山立交紀念章第178章 十六鋪第205章 打牌的體會第43章 菱角第280章 沼氣技術第325章 過年的講究第184章 “原湯化原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