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就差一點

老餘呵呵一笑,接話說:“你們要是不說,這些事情我們小老百姓還真不知道的。”

“你不知道的可能多了去了。”王建浦喝一口熱茶,呵呵笑道:“曉得伐,再比如說,我們的這一片小陸家嘴金融開發區,當初差一點就改另外地方了的。”

“還有這一回事?”老餘顯然有些吃驚。

“這事我也知道。”謝雨生笑笑,說,“那時候,當時的朱市長對陸家嘴的動拆遷量,還有整個陸家嘴區域建設進度還不是很有把握,所以纔有另外找地方這個想法的。”

講起來,還是在90年10月份,市政府召開了浦東開發領導小組會議,朱市長專門聽取規劃和開發彙報。

這次會上,他是有點焦慮的,因爲他聽到的情況是:陸家嘴幾乎都沒有空地了。

開發公司報給他一組數字:陸家嘴地區共有居民16945戶,戶籍人口49200多人;沿江有39家大的工廠,佔地44.34萬平方米;另外還有14家大的倉庫,佔了18.34萬平方米的土地;其他小的單位、商業300多家。唯一一塊空地,就是東方明珠下有一個400米跑道的浦東體育場,屬於黃浦區。浦東公園當時規劃就是公園,不能動。

老餘想了想,說:“對的啊。我在陸家嘴這裡生活了幾十年,真就是這麼一個狀況的。”

謝雨生停頓一會,繼續往下說。

當時朱市長聽了彙報以後,馬上問副市長:“這些情況你們以前知道不知道?以前不知道,你們糊塗。以前知道,你們把這個地方定爲金融貿易區,就是叫我們去做城市改造動遷,這個成本不得了。天價!”

“能不能不要把金融貿易區放在陸家嘴?到一個比較空的地方去做?”朱市長還對副市長說要弄個直升飛機,去看看陸家嘴的情況。

王建浦插話,說,那時候正好有一部分國內的專家提出來要實行浦東的沿長江及沿海開發,就是從外高橋一直到現在的臨港這一帶。景觀很好,拆遷量很小,但是交通以及其他基礎設施建設量不得了,而且與市區相隔開了。

謝雨生說,然後,開發公司就做了很多調查研究。到11月份的時候,又給朱市長彙報了幾個觀點:

第一是動拆遷的問題。他們的意思是,不要看現在動遷量大,但已經有不少銀行或者單位願意在這裡投資,關鍵的問題是要有土地、有規劃,動遷他們不怕的。

第二是解釋爲什麼一些項目包括金融大樓還要放在陸家嘴的理由:一是可以延續浦西的金融功能,二是基礎設施容易配套。

第三是講了地價的問題。因爲當時領導一直有個觀點,工業區地價,哪怕虧本也要給,金融貿易區不行,得好好體現土地價值。開發公司覺得這是不行的,地價的規律一定是要由低到高,前面來的人一定要給好處,前面的人不給糖吃,後面的人都逃走了。

謝雨生最後說道:“最後開發公司說,他們能夠做,只要市長下決心。後來,朱市長在聽取了各方面意見後,到12月份再開會的時候,他對金融貿易區放哪裡已經有了答案:決定還是放在陸家嘴。”

對陸家嘴開發區選址的波折,大家都唏噓感概。

過一會兒,王建浦說道:“實際上,在陸家嘴的規劃過程中,除了市規劃局是職能單位外,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知道,法國方面也做了很重要、特殊的貢獻。甚至可以說,法方的影響是深入骨髓的。”

說起上海市政府和法國政府合作的淵源,始於浦東開發開放以前。

早在86年底前後,上海市領導帶隊到法國去訪問,拜訪了大巴黎地區的議會主席和大巴黎規劃院院長。那時候,他們就跟大巴黎規劃院簽了一個上海和巴黎規劃交流合作協議,陸家嘴地區規劃是其中的一個項目。

隔一年年,法方派了專家到上海一起研究陸家嘴地區的規劃,同時還研究了市區的南北高架項目。

到91年4月,朱市長訪問法國時,法方答應在經濟上給予必要的支持,做一輪小陸家嘴規劃的國際方案諮詢來提高設計層次。

但一直到今年2月下旬,朱市長已經離開上海了,法方纔正式致信上海方面,表示原先承諾的經濟支持方案已落實,相關工作可於5月啓動。

此後,由法國裝備部-經濟與國際事務局、大巴黎規劃設計研究院、法國最現代的中心商務區La Défense地區公共建築整治局共同組成了“法國支援上海浦東開發集團”。

“法國支援上海浦東開發集團?”這回輪到徐進奇怪了,問:“名字蠻奇怪的,他們這個集團是不是民間的、由幾個老闆出錢搞的?

王建浦笑笑,解釋說:“其實還真不是,它就由法國政府出面組織的一個協調平臺,由這個平臺出面幫上海市政府做事。”

他說,這個平臺成立以後,今年5,6間,法國政府派出一批專家人員,實地踏勘陸家嘴金融中心區。

這個專家團做了幾件事情:第一,經與上海市規劃局溝通,向上海市政府遞交了整個國際諮詢工作的計劃書;第二,提出了陸家嘴中心區規劃和城市設計國際諮詢委員會組成機構人員名單,然後給了上海方面邀請書和規劃國際諮詢設計任務書草稿等一套資料。

5月28日,所有外國專家來看現場,當天下午國際規劃諮詢的開幕儀式正式啓動。5月29日,召開了一個由市有關委、辦、局等職能部門與各國專家見面、相互答疑的國際設計任務書研討會。

當時的上海,信息比較閉塞,法方組織這些在國際上比較前沿的城市規劃專家團隊來參與上海小陸家嘴的制訂規劃,爲上海拓寬了視野,打開了城市規劃領域通向世界的大門。

在大巴黎規劃院的引領下,上海方面對國際上大城市的規劃、建設規律有了深入瞭解,對陸家嘴這塊土地怎樣比較合理地發展有了清醒認識。

王建浦強調說:“特別是在幫助上海建立城市發展的歷史觀和戰略眼光方面,法方的影響可以說是深入骨髓的。”

他說,除此之外,法方還在經費上給予了上海方面很多支持,這也是非常寶貴的。國際規劃啓動以後,法國最後答應出資並落實了200萬法郎。這對現在的浦東來說,就是一筆大資金了的。

王建浦剛說完,又有飯店的工人上樓來叫老餘。

老餘知道有事,歉意地笑了笑,起身走下去了。

喝了一會兒茶水。

王建浦看看徐進,說道:“從長建議。你要是最後想好了的話,就告我們一聲。我們兄弟幾個,肯定都沒得話說,有力出力,有辦法想辦法。”

徐進抱拳,說:“先謝謝了。”

胡曉輝站起來伸伸腰,說道:“無聊。你們這些男人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卻都歡喜談一些政治啊,時事之類的東西。”

“是的,是挺無聊的。”李尚笑了笑,說道,“小花,我聽說過幾天元旦的時候,徐家彙那邊有一個大型的商場名叫作什麼東方商廈的要開張,要不我們到時候一起去看看?”

“徐家彙是什麼樣的,你們會不知道?交通、道路、環境、建築簡而又簡,又偏離市中心,甚至可以說毗鄰郊縣,除了一家傳統的市百六店外,只有華山路上兩排簡陋的沿街商鋪。”王建東說道,

“還因爲建地鐵一號線,甚至原本住在華山路上的住戶大都在動遷中離開了徐家彙那裡的。”

李尚笑笑,說道:“東方商廈是阿拉市裡第一家開業的中外合資大型零售商業企業,值得一看,你們不懂的。”

“大嫂,你前一向去大哥家裡,見面禮應該還沒有全花掉的吧?”胡曉輝在一旁開玩笑。

第46章 就該扯蓬第66章 回不去了第152章 良苦用心第175章 早做準備第330章 村級供銷社第229章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第302章 沒有結果第17章 公共廁所第169章 蕙心蘭質第352章 三個囑咐第340章 胡曉輝父母做客第332章 紅包第190章 “禍”不單行第277章 爲什麼要搞金融貿易區?第290章 真心不容易第120章 金字招牌第131章 “花樣年華”第285章 天地良心第311章 竹園新村第328章 種植蘑菇?第64章 擔心第83章 城市良心第38章 誤會第275章 軸線大道樣板段闢建第62章 小炮筒子第194章 難捨的鄉愁第52章 聚會第145章 採馬蘭頭第281章 市郊經濟作物第349章 墊矮凳腳第233章 就差一點第77章 菜滷蛋第156章 一言難盡第306章 再學習第172章 父子倆喝酒第229章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第141章 “誠信”隔離網第134章 動員大會第105章 課題增加第26章 初夏的風第267章 承前啓後之年第120章 金字招牌第56章 小花爸媽第69章 夜談第215章 掉進露天糞缸第67章 借宿敬老院第175章 早做準備第203章 上海丈母孃第190章 “禍”不單行第83章 城市良心第127章 淵源第67章 借宿敬老院第55章 困難於斯第107章 心有餘悸第65章 讀書重要第214章 聯防隊員第310章 王建好留學美國(1994年)第232章 好茶第175章 早做準備第311章 竹園新村第173章 三點體會第152章 良苦用心第258章 唯獨不可以放開肚皮吃的第146章 學習第233章 就差一點第163章 華師大“后街”第147章 醬爆鱔糊第186章 衆怒第85章第276章 心裡很不爽第307章 淚眼婆娑第83章 城市良心第54章 能思想的葦草第14章 野趣第218章 好風憑藉力第325章 過年的講究第60章 視察第225章 蔥油餅第75章 大橋合龍第253章 謝路得辭職第250章 包產到戶第167章 老小孩第83章 城市良心第353章 四眼相對第47章 合適嗎?第64章 擔心第187章 麼得勁第113章 清晨的黃浦江第37章 危險第74章 雨中的黃魚車第49章 養殖場第53章 粢飯豆漿第172章 父子倆喝酒第311章 竹園新村第73章 “巨龍車”第43章 菱角第208章 盾構機第130章 似乎更餓了第177章 挑大樑的機會第59章 陽陽
第46章 就該扯蓬第66章 回不去了第152章 良苦用心第175章 早做準備第330章 村級供銷社第229章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第302章 沒有結果第17章 公共廁所第169章 蕙心蘭質第352章 三個囑咐第340章 胡曉輝父母做客第332章 紅包第190章 “禍”不單行第277章 爲什麼要搞金融貿易區?第290章 真心不容易第120章 金字招牌第131章 “花樣年華”第285章 天地良心第311章 竹園新村第328章 種植蘑菇?第64章 擔心第83章 城市良心第38章 誤會第275章 軸線大道樣板段闢建第62章 小炮筒子第194章 難捨的鄉愁第52章 聚會第145章 採馬蘭頭第281章 市郊經濟作物第349章 墊矮凳腳第233章 就差一點第77章 菜滷蛋第156章 一言難盡第306章 再學習第172章 父子倆喝酒第229章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第141章 “誠信”隔離網第134章 動員大會第105章 課題增加第26章 初夏的風第267章 承前啓後之年第120章 金字招牌第56章 小花爸媽第69章 夜談第215章 掉進露天糞缸第67章 借宿敬老院第175章 早做準備第203章 上海丈母孃第190章 “禍”不單行第83章 城市良心第127章 淵源第67章 借宿敬老院第55章 困難於斯第107章 心有餘悸第65章 讀書重要第214章 聯防隊員第310章 王建好留學美國(1994年)第232章 好茶第175章 早做準備第311章 竹園新村第173章 三點體會第152章 良苦用心第258章 唯獨不可以放開肚皮吃的第146章 學習第233章 就差一點第163章 華師大“后街”第147章 醬爆鱔糊第186章 衆怒第85章第276章 心裡很不爽第307章 淚眼婆娑第83章 城市良心第54章 能思想的葦草第14章 野趣第218章 好風憑藉力第325章 過年的講究第60章 視察第225章 蔥油餅第75章 大橋合龍第253章 謝路得辭職第250章 包產到戶第167章 老小孩第83章 城市良心第353章 四眼相對第47章 合適嗎?第64章 擔心第187章 麼得勁第113章 清晨的黃浦江第37章 危險第74章 雨中的黃魚車第49章 養殖場第53章 粢飯豆漿第172章 父子倆喝酒第311章 竹園新村第73章 “巨龍車”第43章 菱角第208章 盾構機第130章 似乎更餓了第177章 挑大樑的機會第59章 陽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