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三林老街

看完三林廟,從三新路進入,沿着店鋪,走着走着,就到了三林塘老街。

三林老街,有人稱之爲三林古鎮。其實,確切地說,它只不過是一條長大約500米的老街而已。

街道旁邊就是三林塘河,舊稱三林浦,橫貫古鎮東西。

古鎮依水而建。由西林街、中林街、東林街組成的老街,在靈巖南路橋下一分爲二,橋東爲東林街,橋西則是中林街,而西林街除有一座西城隍廟外,幾乎名存實亡。

在歷史的長河中,三林地區的園林盛景衆多。形成於清初的西林八景,如今也早已蕩然無存。

朝外望,是成片農田。沒有什麼像樣的道路,更沒有什麼公交車了。

不過,即使是眼前這樣的景象,王建浦卻說道:“三林塘仍然是傳統浦東文化的重要代表地區,它齊全了浦東文化的基本要素,具備一切江南水鄉古鎮的特徵。”

他說,三林的歷史是豐厚的。

塘在浦東稱水池,圓的叫池,方的稱塘。早在明初時的三林,由東塘、西塘組成。

有塘的地方,必有河流,東塘和西塘便坐擁着三林浦,現在我們也常叫三林爲三林塘。劉楨有詞這樣描寫:“細柳夾道生,方塘含清源”。

東塘和西塘相距三裡左右,三林浦橫貫全鎮。這條河被稱作筠溪,所以三林又別名“筠溪”。

筠溪的引證解釋是,竹叢中的水流。杜牧有詩“蘭畹晴香嫩,筠溪翠影疎”。想必當時的三林浦兩岸都有竹林吧,便有了這個很有詩意的別稱。

三林浦的長街沿河北岸逶迤伸展。弘治《上海志》稱“民物豐茂,商賈鱗集”。1373的明洪武六年,在此設了三林莊巡檢司,後來因倭寇之亂,三林逐漸地凋敝了。清代時西塘很是繁盛,而東塘卻漸漸地衰落。

歷史對三林的記載很有意思。

說在三國時,孫權曾到還是海濱的三林狩過獵。也說元代時,忽必烈的妻妹分封的莊園連同駐軍都在三林,在今天杜行的聯星撥賜莊,能尋訪到一些當年的遺蹟。

至於三林之名,則與一個名叫林樂耕的人有關。

三林老街發祥於北宋末年,鼎盛於明清,由於最早開墾者姓林,故名三林。

據《西林雜記》記載,北宋末年,福建人林樂耕攜二子居西林、中林、東林,開墾並建三林莊,創啓三林塘文明之先河。自北宋到民國,三林共接受過三次大移民,而最早的移民落腳點就是西林、中林、東林爲中心的地區,這些移民首先開創了三林的文明。

三林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三林有“三寶”、“三絕”、“三特”,三寶爲:三林塘崩瓜、三林塘標布、三林塘醬菜;三絕爲三林瓷刻、三林本幫菜和三林刺繡。三特爲:三林舞龍、“三月半”聖堂廟會、城隍出巡。

由於自身的條件及歷史的機遇,以三林爲中心的地區,被推上爲松江府發展的歷史舞臺,成爲吸納移民墾殖和發展浦東的先導。三林在宋元時期就名聞天下,在元大德年間的《松江府志》上已標有三林裡,可知三林塘在整個松江府是有影響的古鎮之一。

三林多水,也因此有了許多關於龍的傳說。

三林人深信,在三林有神龍潛於塘水之中,護佑着三林的蒼生。鄉志裡有“三林龍”多次現形的記載。“明萬曆三十六年六月,一條白龍出現於黃浦龍華港,目光如電,一神人立於其首;清康熙二十六年端午日,北方的天空雷聲滾滾,天降冰塊,三林塘一帶,白龍再次出現在水上。”

或許就是從北宋林樂耕開始,爲了表達對天地的敬畏,三林逐漸地興起舞龍的風俗。

舞龍俗稱繞龍燈。傳說龍能行雲布雨、消災降福,象徵祥瑞,所以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平安和豐收就成爲全國各地的一種習俗。

三林人喜舞龍,善舞龍,三林舞龍更是融入了舞蹈的肢體語言、戲曲的步伐亮相、武術的精氣神韻、技巧的翻滾騰挪。後來,三林舞龍創造性地與獅、鼓結合,並融入武術和滬劇舞蹈等多種元素,聞名海內外。

可以這樣說,三林人的歷史不僅與三林塘這片土地、這條河流密切相關,也與三林舞龍相生相伴。

這時候已接近中午,三林老街安靜的出奇,冷冷清清,人煙稀少。

漫步老街,幾乎沒有多少行人。

卻可以聽見親切的浦東鄉音,基本上是附近的居民出來聊天。上年紀的老人搬一把木椅,慵懶地坐在老街的石板路,偶爾嘎嘎訕胡,他們的故事總說不完……

王建東心想,或許只有再有廟會得時候,這裡纔會熱鬧吧。

他們一行人就這樣行走在靜默的老街上。

很快,王建東他們就發現,三林塘滿滿的古韻,卻有如一位“隱形的貴族”,不做點功課是欣賞不來的:

記載幾十位三林名人的三林名人廊、供奉“文昌帝君”的文昌閣、舉行廟會的照膽臺、流傳七百年的工藝三林塘標布,鬆廬,湯氏民宅,--------等等,處處都在顯示這條老街的不凡。

古戲臺,古亭子,和老街上經營三林特色產品的店鋪,相輔相成。

還有同善堂。

陳露介紹說,其實以前這裡是文昌閣。民國年間文昌閣被焚燬,後來在其遺址上建造同善堂,做爲鎮上的慈善機構。抗戰前爲三林鄉公所,解放後爲三林鄉衛生所、三林派出所。現在則成爲了居民住宅區。

令人稍感欣慰的是,在老街的支弄內,倒是發現了幾處亮眼的、真正的老宅。老宅粉牆黛瓦,紅闌朱窗。磚雕門樓,雖已破敗不堪,但仍不失爲精美之作。

有河就有橋,一行人站在橋上,欣賞不遠處綠色的樹葉,還有橋身倒映在水中,有詩情,更有畫意。

王建東彷彿聞到了晚春的蔥花蠶豆。眼前看到的,質樸優美的石橋,白牆黛瓦、深宅大院、湫然古井,無不演繹着三林的歷史變遷和昔日的繁華古韻。

這個不知不覺美了千年、也清靜了千年的三林塘,到現在也只有土著居民默默守護着這方寧靜,遊人的腳步似乎總忽略這裡,他們可不曉得自己錯過了多少……

“雖然,三林歸屬浦東是今年的事,之前它三林屬閔行區,再之前屬上海縣。但追溯元、明歷史,那時的三林是上海縣的高昌鄉,浦東之域是上海縣的長人鄉,在一個地域。它與浦東的地域相近,歷史文脈的相通。”

王建浦說道:“如果研讀浦東歷史的話,三林其實是浦東成陸最早的地方。”

第194章 難捨的鄉愁第121章 糊紙盒第263章 世上無難事第92章 人間至味第66章 回不去了第212章 告誡和交代第321章 遭罪的“四眼”第108章 拷老酒第236章 喇叭褲第22章 凍豬頭第289章 美則美矣第304章 心事重重第135章 深以爲憾第219章 我跟着你?第199章 驢車第146章 學習第77章 菜滷蛋第134章 動員大會第164章 校長相請第81章 苦日子何時纔是個頭?第68章 “ 粉絲廠長”第275章 軸線大道樣板段闢建第255章 珍惜眼前人第352章 三個囑咐第86章 出師大捷第222章 識貨的老先生第352章 三個囑咐第182章 包餃子(元旦快樂)第136章 要有所準備第130章 似乎更餓了第47章 合適嗎?第301章 “ 迪多”第336章 “農村三霸”之首第148章 開誠佈公第339章 眼圈發紅第144章 真是這樣?第98章 這也能聽出來?第314章 餛飩情結第306章 再學習第363章 門當戶對第158章 盛夏的江南水鄉第7章 紅燒肉第167章 老小孩第23章 名額第336章 “農村三霸”之首第230章 川沙幹部分流安置第209章 最後一樁第282章 文登路商業街第98章 這也能聽出來?第64章 擔心第124章 宿舍火鍋第297章 念想第174章 政策桎梏第354章 圖個什麼?第145章 採馬蘭頭第150章 曬書第29章 吃上國家糧第88章 誰沒有規矩?第158章 盛夏的江南水鄉第79章 油墩子第105章 課題增加第52章 聚會第111章 委屈與隱忍第129章 柴爿餛飩第239章 主敬涵養第307章 淚眼婆娑第81章 苦日子何時纔是個頭?第161章 老胡的兩個感慨第154章 細節第148章 開誠佈公第183章 大姐的實話第263章 世上無難事第282章 文登路商業街第302章 沒有結果第127章 淵源第287章 紙上覺來終覺淺第216章 下海潮第238章 三十六計?第193章 王埭莊第293章 臨江中學學生第7章 紅燒肉第68章 “ 粉絲廠長”第3章 纜索廠第282章 文登路商業街第231章 陸家嘴的規劃第98章 這也能聽出來?第280章 沼氣技術第9章 腳踏車第326章 小紹興白斬雞第108章 拷老酒第14章 野趣第204章 泖港老街第182章 包餃子(元旦快樂)第340章 胡曉輝父母做客第315章 觸目驚心第142章 若有所思第213章 捉蟋蟀第179章 準備登船第242章 阻力第75章 大橋合龍
第194章 難捨的鄉愁第121章 糊紙盒第263章 世上無難事第92章 人間至味第66章 回不去了第212章 告誡和交代第321章 遭罪的“四眼”第108章 拷老酒第236章 喇叭褲第22章 凍豬頭第289章 美則美矣第304章 心事重重第135章 深以爲憾第219章 我跟着你?第199章 驢車第146章 學習第77章 菜滷蛋第134章 動員大會第164章 校長相請第81章 苦日子何時纔是個頭?第68章 “ 粉絲廠長”第275章 軸線大道樣板段闢建第255章 珍惜眼前人第352章 三個囑咐第86章 出師大捷第222章 識貨的老先生第352章 三個囑咐第182章 包餃子(元旦快樂)第136章 要有所準備第130章 似乎更餓了第47章 合適嗎?第301章 “ 迪多”第336章 “農村三霸”之首第148章 開誠佈公第339章 眼圈發紅第144章 真是這樣?第98章 這也能聽出來?第314章 餛飩情結第306章 再學習第363章 門當戶對第158章 盛夏的江南水鄉第7章 紅燒肉第167章 老小孩第23章 名額第336章 “農村三霸”之首第230章 川沙幹部分流安置第209章 最後一樁第282章 文登路商業街第98章 這也能聽出來?第64章 擔心第124章 宿舍火鍋第297章 念想第174章 政策桎梏第354章 圖個什麼?第145章 採馬蘭頭第150章 曬書第29章 吃上國家糧第88章 誰沒有規矩?第158章 盛夏的江南水鄉第79章 油墩子第105章 課題增加第52章 聚會第111章 委屈與隱忍第129章 柴爿餛飩第239章 主敬涵養第307章 淚眼婆娑第81章 苦日子何時纔是個頭?第161章 老胡的兩個感慨第154章 細節第148章 開誠佈公第183章 大姐的實話第263章 世上無難事第282章 文登路商業街第302章 沒有結果第127章 淵源第287章 紙上覺來終覺淺第216章 下海潮第238章 三十六計?第193章 王埭莊第293章 臨江中學學生第7章 紅燒肉第68章 “ 粉絲廠長”第3章 纜索廠第282章 文登路商業街第231章 陸家嘴的規劃第98章 這也能聽出來?第280章 沼氣技術第9章 腳踏車第326章 小紹興白斬雞第108章 拷老酒第14章 野趣第204章 泖港老街第182章 包餃子(元旦快樂)第340章 胡曉輝父母做客第315章 觸目驚心第142章 若有所思第213章 捉蟋蟀第179章 準備登船第242章 阻力第75章 大橋合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