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28晉江原創發表

宋嘉言覺着,自己還是稍稍瞭解宋榮的。

宋榮能在這個年紀爬到這個位子,雖有帝王寵信,自己手段本事也是無一不缺的。而且,在宋嘉言落了景惠長公主的面子後,宋榮並沒有責怪於她。可見,宋榮對於自己的做法是呈贊同態度的。

宋嘉言唱了苦情戲,接下來應該輪到宋榮的大殺招了。宋榮以往做過監察御史,又是狀元之身,混跡朝廷這些年,收拾一個景惠長公主,哪怕有姚國公府援手,對宋榮而言,應該也不是沒有勝算。

只是,宋嘉言再也未料到,宋榮的大殺招是這樣放出來的。

一大早上,尚未到宋老太太起牀的時辰呢,宋榮便把一家子都折騰起來了,親守在老太太院裡,看大夫給老太太問診。

不知母子兩個如何商議好的,宋老太太一幅半死不活的模樣躺在牀上哼哼,宋榮眼睛微紅,一臉憂心忡忡。母子兩個都是這番模樣,餘者更不敢面露歡顏,俱是一臉的沉痛默哀,跟參加追悼會似的。

直待大夫診完脈,宋榮親將大夫引至閣間,問過老太太的病情,接了方子,又道了辛苦,給了豐厚的銀子,方令宋嘉讓客客氣氣將大夫送了出去。

辛老太太一個勁兒的擔心,不停的問,“這是怎麼了,昨兒還好好兒的。大姐,你哪裡不舒坦?”

宋榮嘆,“母親昨日是傷了神,我昨天便說要請大夫過府,母親不欲令我擔憂,堅持不肯。”說着,又濃濃的嘆了口氣,問宋嘉讓,“我請假的摺子可及時送至秦家了?”

宋嘉讓一腦門子的汗,道,“送去了。我去的早,尚書大人還未出門呢,我親手遞給了尚書大人,也按父親吩咐的說明了原因。”

宋榮點了點頭,對宋嘉讓、宋嘉諾道,“你們祖母身子不適,這幾日,你們也不要去學裡了。”又看向辛家兄妹道,“莫讓舅母跟着焦心,表弟表妹,你們好生勸着點兒老人家。”

“嘉言嘉語,過來侍疾。”吩咐小紀氏道,“家裡的事,還要太太費心。”

諸人皆應了。

宋榮未去上朝,由秦尚書代爲遞了請假摺子。其實昨天秦家壽宴的事兒,昭文皇帝已經聽說了。秦老太太七十整壽,皇妃、公主、王侯夫人、誥命夫人,滿帝都有名有號的,起碼去了大半。就是太后娘娘也有所賞賜,不爲別的,秦尚書已經七十歲,年逾古稀,致仕的話說了好幾回,都被昭文帝回絕了。

前些日子,秦尚書又提致仕之事,道,“臣這一輩子,於國於家無甚作爲。最大的福氣就是娶了個好老婆子。”說到老妻,秦尚書起身告罪,“在陛下面前,老臣失儀了。”朝中大臣,縱使不稱“臣妻”,也要說一聲“內人、家裡太太”之類,沒有哪個像秦尚書這樣直呼“老婆子”的。

昭文帝自然知曉秦尚書與秦老太太之間夫妻情重,聽秦尚書以這樣親暱的口氣提起老妻,昭文帝微微一笑,“是啊,老尚書是有福之人。”秦老太太的賢良,帝都皆知。

秦尚書笑,“自臣做了官,就有一件虧欠之事。這幾十年,並未像樣的給她辦過一次壽辰呢。以前家裡貧寒,她勤儉持家,供臣讀書科舉,養育孩兒。臣官職卑微時,俸祿有限;待臣得先帝與陛下重用,想給她大辦,她又擔心別人藉機來攀關係。如今,臣老了,再佔着位子,就是尸位素餐了。一無益於朝廷,二無益於陛下,三則不能使賢者得以升遷重任。臣心裡也有私念,想着致仕前,爲我那老婆子做一回七十整壽。”

這種話說出來,便是昭文帝都有幾分感觸。昭文帝與太后說了,於是,秦老太太七十整壽之際,慈寧宮頒下壽禮。秦家頗爲體面。

因秦尚書鋪墊在前,又是要致仕的人了,縱使秦家熱鬧些,昭文帝也不會心疑之類。

結果,就熱鬧出昨日的事了。

昭文帝早料到朝上定有一番雞飛狗跳,姚國公府昨日就向宋家送了賠禮,今天如果宋榮來上朝,其實還好說。畢竟,御史的嘴雖然刻毒,若苦主表示寬宏大量的原諒,景惠長公主還能順利過關。

結果,宋榮以母親身子不適,他身爲兒子要親侍湯藥,託秦尚書轉呈病假奏章。

這樣一來,不言而喻啊,宋老太太怎麼早不病晚不病的,偏偏今天病啊?肯定是給景惠長公主刺激着了唄。

御史更加喋喋不休,一說公主跋扈,二說宗室不檢,三說陛下您可不能偏着自家姐妹,令朝臣寒心哪。畢竟,朝中寒門出身的官員多了去,寒門出身,的確比起世族豪門出身差了些。但是,咱們辛辛苦苦十年寒窗的念出書來,求的就是個封妻廕子、孝順父母啊。

怎麼着?哦,原來身爲公主就可以瞧不起寒門出身啊?

昭文帝給他們吵的頭痛,心下暗罵宋榮狡猾,竟不來上朝。

不見苦主,自然苦主更苦。

還是秦尚書善良無比的爲皇帝陛下解了圍,上書說自己致仕之事。

昭文帝一番挽留之後,秦尚書再三要致仕,昭文帝便允了。秦尚書忽然致仕,禮部尚書一職空缺,朝中頓時人心浮動。

尤其兩位禮部侍郎,一位出自世代書香的韓家,一位是資歷更老的李竹修李侍郎大人。

早朝時,昭文帝並未表明心意,由朝臣去猜。下朝後,昭文帝去慈寧宮用早膳。方太后未料到兒子過來用膳,心下非常高興,笑道,“皇帝今日下朝的時間比平日晚了些。”

“因景惠長公主無故訓斥誥命之事,朝中吵的厲害。”昭文帝嘆口氣,“宋家老太太已經病倒了,宋侍郎要侍奉母親,早朝時請了病假。”

方太后嘆道,“景惠是被先帝寵壞了,人家好好兒的一個老太太,沒招她沒惹她的,就是吃飯時有點兒動靜,也犯不着呢。就是這宋家,也有些小題大作,這不是有意召告世人他家老太太的病跟景惠有關係麼?”說着,又對宋家有些厭煩。

當然,昨日來哭訴的景惠長公主可不是這樣說的。景惠長公主自知事情不妙,昨天下午進宮提前與方太后哭訴,準備討個人情啥的,“那個宋老太太,粗俗不堪,禮數尚不如兒臣府中的三等婆子。兒臣不過說她幾句,宋家丫頭便對着兒臣好一番冷嘲熱諷。”

這話,方太后聽了根本不信,直接道,“你既是來求情,便莫要說這些糊弄哀家的話。你以爲哀家是傻子嗎?景惠,你跋扈也不是一日兩日了。先時都不與你計較,你怎能在秦府老太太壽宴上做出失禮之事呢?”

景惠長公主哼吱兩句,到底是自己無禮,不然,她也不必這樣急着進宮求情面哪,巧舌如簧的說了許多宋多的不是。最後,方太后道,“看皇帝的意思吧。”

今天昭文帝這樣一說,方太后也知事有不妙,問,“這可怎麼辦?既然陳侍郎的母親病了,派個御醫過去吧?再賜些珍貴藥材安撫安撫人家。”

昭文帝心中早有決斷,道,“景惠性子乖張,不堪長公主之尊位,即日起降爲二品公主。”

方太后有些猶豫,“是不是罰的有些太重了,即使看在先皇后的面子上……”昭文帝並非先帝嫡子,不過,他命不賴,很得先帝孝肅皇后青眼。而景惠長公主正是先帝嫡出公主,因爲有先帝與孝肅皇后的情面,昭文帝待景惠長公主向來優容。

昭文帝道,“朝中爲她失儀之事爭論不休,上次還把駙馬的小妾打的流了產,不過是遮掩下來、保住了彼此的臉面而已。她也該受些教訓了。”縱使先人情分,也有用完的一天呢。

“母后再以慈寧宮名義,賜下御醫與藥品吧。”昭文帝道,“待宋老太太痊癒,召她進宮來,說幾句話,給些恩賞,便圓回來了。”

方太后到底有些太后的傲氣,道,“我聽說宋家那丫頭說話也衝着呢,這樣,未免太厚待宋家了。”

昭文帝嘆,“若不妥善處置,未免寒了寒門仕子官員之心哪。”寒門出身,兒子出息了,都會給母親請封誥命,似宋老太太這種鄉下婆子做誥命的不是沒有。所以,此事,寒門官員反應尤其激烈。

“母后,誰無祖宗父母。宋家子孫都在場,景惠這樣訓斥人家老太太,只要子孫稍有血性便不會啞忍。”昭文帝道,“朕聽聞宋家老太太青年守寡,一個女人拉扯大兩個兒子,十分不容易。”

方太后這纔不說什麼了。

宮裡又是賜醫又是賞藥,宋榮寫了謝恩摺子,第二天便乖乖的去上朝了。

昭文帝於御書房笑罵,“朕若不處置景惠,你是不是就要打算辭官了?”

宋榮與昭文帝多年君臣,十分融洽,何況御書房只有幾個昭文帝的貼身太監,宋榮嘆口氣道,“臣其實兩相爲難。臣知陛下與景惠長公主多年兄妹情誼,臣並不想陛下爲難。可是,這事若說臣不生氣就是欺君了。臣父在臣八歲的時候就過世了,在鄉下,不似帝都人家規矩講究,丈夫去逝,若有合適的人家,女人也可以改嫁。當時母親怕臣與二弟吃苦,就一直未嫁,一個人帶着我們兄弟兩個,很不容易。”

“臣這些年追隨陛下,也有些歷煉長進,唾面自乾之類,臣臉皮厚並不覺着如何。唯獨臣母,她是個沒什麼見識的人,往日裡少有出門。其實,臣深知母親的性子,在老家時,臣母最喜歡東家西家的串門兒。到了帝都,反是出門少了,並非母親不喜出門。而是母親一直擔心自己不懂帝都這些繁瑣的規矩,怕出去給臣丟臉。”說到動情處,宋榮眸中淚光微閃。

昭文帝笑道,“你家那小丫頭也說了,自己祖母有不遜於任何人的高貴品性。”

“那就是朕當初去你家時見到的小丫頭麼?”

宋榮溫聲道,“是,嘉言是臣的長女,她生就這樣一幅脾氣,臣拿她也十分沒轍啊。”

昭文帝笑,“女孩兒家,嬌慣一些也無妨。朕對皇子們向來嚴厲,不過,一見到朕的端睿公主,朕這心啊,軟的跟什麼似的,連一句重話都捨不得對朕的端睿說。”

端睿公主年紀不大,不過八歲,宋榮卻是久聞其大名。

端睿公主出生就很吉祥,生辰與昭文帝是同一天,據說便是模樣也是肖似其父,性子乖巧伶俐、穎慧過人。公主一般出嫁時方有尊號封賜,昭文帝因格外喜愛端睿公主,在其十歲時便賜了公主封號。

昭文帝對於端睿公主的寵愛,甚至遠遠超過其他幾位皇子。

一君一臣,就這樣在御書房裡說起兒女經來。

原本昭文帝想着中午賜宴宋榮,貼身內侍進來回稟,“陛下,二皇子求見。”

宋榮識機退下,晚上回府便知曉了二皇子府的好消息,無他,二皇子府的庶妃章氏爲二皇子誕下一子。非嫡非長,母族平平,但,這個孩子的母親出身章家,就有些別個意味兒了。宋榮實未料到,章庶妃入二皇子府多年,不想現在還能誕下皇子。

宋榮問,“誰送來的消息?”

小紀氏道,“是章家大爺。”沒敢說自己侄子啥的。

宋榮點了點頭,沒再說什麼。

小紀氏心下雖很爲表妹高興,不過,丈夫臉上並沒有明顯的喜色,小紀氏也就沒表現出興高采烈的模樣。於私心而論,小紀氏還是盼望着章家能一步一步的起來,這樣,對自己的母親與紀文的表妹姨娘——小章姨娘,以及對自己都是有大大的好處的。

宋老太太見了朝中御醫、又見了太后賞賜的珍稀藥材,病了幾日後便也俐落的大好了,很是知情識趣。

御醫是慈寧宮派去的,如今宋老太太身子康復,御醫自然要回稟太后一聲。

方太后想到兒子的叮囑,差了內侍官道,“去宋侍郎府上一趟,傳哀家口諭,若宋老太太明日進宮來,哀家想見見她。”

內侍官剛要走,方太后心下微動,又道,“還有,叫他家大孫女也一併來。”

內侍官領命去了。

宋老太太接了太后懿旨,有些摸不着頭腦,問宋嘉言,“大丫頭,就像過年的時候進宮給太后請安,外頭嗑個頭就行了麼?”

宋嘉言扶着老太太回屋,祖孫兩個一併坐回榻中,方笑道,“這次,怕是太后要單獨召見祖母呢。唉呀,還有孫女沾您的光,能去宮裡開開眼界呢?祖母,皇宮什麼樣子啊?”

老太太乍乍呼呼,驚歎的跟宋嘉言描繪着,“唉喲,大的望不到邊兒哪,那房子啊,一重又一重。圍牆都是紅色的,屋頂上有是亮晶晶的琉璃瓦。我琢磨着,天宮也就那樣了。”說着說着,老太太問,“大丫頭,你說太后娘娘召咱們進宮是做什麼啊?”不知不覺,老太太已把宋嘉言當成自己的首席小軍師。因爲宋榮常不在家,但凡有事,老太太沒啥主意,就會問計於宋嘉言。關鍵,那次在秦家,大孫女爲自己出頭,連公主都敢頂回去!還有當時大孫女說的那些話,唉喲,好聽的啊,老太太都不會學。不過,都是好話,現在想想,誇得她都有些不好意思呢。所以,老太太純樸的認爲,大孫女是一心向着她的。

人的感情就是如此,時間久了,感情也慢慢有了。似宋老太太這樣重男輕女之人,都慢慢的將宋嘉言放到了心中重要的位置,待她比兩個孫子都好。

宋嘉言何嘗不是如此,否則,她不會因景惠長公主欺侮老太太之事大爲憤怒。宋嘉言道,“我估計是爲了上次景惠長公主的事。”

宋老太太又有些緊張,上次景惠長公主的疾聲厲色真是把她嚇着了。宋嘉言笑着安慰老太太,“太后娘娘都賞了御醫,還賜給了祖母許多珍貴的藥材。我還聽爹爹說,景惠長公主被太后娘娘訓斥了,就連景惠長公主的品階也降了。這事兒,咱家佔理。所以,我覺着這次太后娘娘召咱們進宮,肯定是爲了安撫咱們呢。”

宋老太太心憂道,“唉,丫頭啊,你還小,想事情簡單。這事兒,咱家雖然佔理。不過啊,那是太后。你想想,太后跟公主,人家是一家子呢。這世上,幫理不幫親的,少。”

宋老太太嘆道,“就說我,以前你爹小時候淘氣,常跟村裡的小子們幹架。你爹常把人揍了,然後,人家親孃帶着孩子找咱們家來告狀。我面兒上罵你爹,其實心裡根本覺着沒啥,反正不是我兒子捱揍就好。”

宋老太太這種大實話,叫宋嘉言不禁翹起脣角,眼中含笑,望向自己的祖母。宋老太太道,“有什麼好笑的,這就是天下母親的心。對我來說,我兒子有理沒理的,只要我兒子沒吃虧,我面兒上跟人賠禮道歉,送他兩個鹹鴨蛋,其實心裡根本沒當回事。人哪,都是這樣,護短。”

“太后、公主,人家是一家子呢。”宋老太太又說了一遍,“人哪,都是偏着自己人的。”

宋嘉言想了想,覺着老太太說的在理。宋嘉言依舊道,“那祖母也不要太擔心,人雖然護短,不過,太后娘娘與陛下已經表明了姿態,這次既然召咱們進宮,就不會故意爲難咱們。再說了,即使有爲難,我有個好法子,包試包靈,包管太后娘娘也說不出什麼話來?”

“什麼法子?”宋老太太問,在宋老太太的心裡,大孫女已經和兒子一樣,成爲了智慧的象徵。

宋嘉言笑道,“若是太后娘娘說話不好聽,咱們就低頭悶不吭氣兒。若是太后娘娘誇獎咱們,咱們就說‘太后娘娘過獎了’。若是太后娘娘會問別的事,只管實話實說。”

“這樣就成?”

“祖母放心,一準兒成的。”宋嘉言自信滿滿,“何況,我跟祖母在一起呢。咱們祖孫兩個,即使有事,也有個照應。再者,還有爹爹呢,放心吧,爹爹是皇上鍾愛的臣子。即使太后娘娘想借題發揮,也得想一想陛下的立場呢。”悄悄的在宋老太太耳根子嘀咕道,“祖母,皇上跟景惠長公主不是一個娘生的,放心吧。太后是皇上的親孃,不是景惠公主的親孃。”

聽到這句話,宋老太太纔算真正放下心來,宋嘉言又道,“我聽說,以前景惠長公主還打死過駙馬的妾室,那妾室當時就要生了,都懷胎八個月了。被長公主打的落了胎,孩子生下來就死了,據說還是個男孩兒呢。駙馬只有與長公主早年生的一個女兒,直到現在還未有後嗣呢。”

宋老太太聽到這等秘聞,驚的說不出話,小聲問孫女,“公主還這樣啊?”

“是啊,外頭都這麼說。”祖孫兩個猶如地下黨接頭,神神秘秘又低聲細語,宋嘉言道,“所以我才說,長公主有今日,也算報應。祖母,這些事咱們自家說說,你可別跟別人說啊。若是叫別人知道咱家往外傳皇室的閒話,皇上定會生氣,對爹爹的官職也有影響呢。”怕老太太的嘴不嚴,索性拿老太太最在乎的兒子來說事兒。

“我還不知道這個?這種話可不能亂說,自己知道就成了。”宋老太太一口應下。

其實宋老太太不知道的是,當初景惠長公主相中的駙馬並非姚公府的世子,而是到帝都趕考的宋榮。爲了以備春闈,宋榮帶着弟弟早半年便來到帝都,於帝都巧遇當年尚未登基的今上。

那時,今上猶是先帝的三皇子,隱藏身份與宋家兄弟平輩相交。景惠長公主尚爲景惠公主,景惠公主是先帝最寵愛的嫡出公主,今上爲了累積政治資源,對景惠公主寵愛縱容。有一次,景惠公主換了男裝隨今上出宮,便見到了宋榮。

宋榮生就美姿容,景惠公主一見傾心。當時,她正是議婚之際,便有意召宋榮爲駙馬。不過,宋榮尚未春闈,不過直隸解元而已,配嫡出公主,實在身份不夠。

景惠公主聽聞宋榮才學極好,已是解元之身,料得春闈應該無甚問題,景惠公主便想春闈之後再提此事。今上是個心思縝密的人,一早看出景惠公主的心思。只是今上卻不願宋榮被召爲景惠公主的駙馬,他深知宋榮其才,按本朝規矩,駙馬不可議政,只能任閒差而已。這樣,未免太可惜了。於是,暗中提點宋榮,叫他快些尋個老婆。宋榮才貌雙本,自己也夠本事,尚未春闈便給武安侯召爲愛婿,許之以愛女。

待宋榮高中狀元,景惠公主向先皇表露心意……卻不想宋榮早一步訂了親。幸而先皇還算講理,人家武安侯府訂親在前,而且武安侯府訂親之事,帝都城裡有名有姓的人家兒都知道,實在不好給女兒搶了人家的女婿做駙馬。

反正不知是不是這個原由,景惠公主對宋家人就是各種看不順眼。

當晚,宋榮自衙門回家便聽說了太后召老孃和女兒進宮的事,宋榮道,“無妨,太后並不是難相處的人。”又叫小紀氏準備打點內侍的銀兩給宋嘉言帶身上,叮囑一句,“多照顧你祖母。”

宋嘉言任何時候都信心十足,笑,“爹爹就放心吧。”

宋榮點了點頭,“見了太后,要恭敬。”景惠長公主不足爲慮,方太后可是今上親孃,得罪不起。

“是,我記得了。”

第二日一大早,宋嘉言打扮的漂漂亮亮,宋老太太穿上正三品的誥命服飾,祖孫兩個一併坐車去了皇城。

如今天氣微冷,在小紀氏預備了厚料的大毛披風在車裡。且,小紀氏早提前跟宋嘉言說了,“到了宮門,要先遞了牌子進去,待太后那頭兒派出內侍,再隨着內侍進宮。我估計得在外頭等好大工夫,現在天涼了,都帶上大毛披風,別凍着。水不能多喝,帶異味兒的東西也不要吃。就這一日,且忍忍吧。”

小紀氏給了宋嘉言好幾個錦袋,說,“見着內侍,不要吝惜銀子,別忘了打點。”又與宋嘉言說了好些宮內的事,道,“去了也不必緊張,宮裡與太后交好的紀貴太妃,是你外祖父的親妹妹,我的姑媽,按理,你也要叫一聲姑婆的。不知能不能見得到呢,在宮裡,即使見了,也就規規矩矩的叫太妃娘娘,可千萬不能喊姑婆。”

宋嘉言一一記下。

故此,今天進宮,她還真沒啥感覺。

小紀氏的話還是非常有用的,她們在皇城門口等了好半天,幸而帶了大毛披風,還有小手爐,祖孫兩個倒也不冷。宋老太太道,“以往進宮,也常要等呢。”老太太現在享了兒子的福,又得了誥命。不過,老太太是真不喜歡入宮,規矩多不說,入宮就是咣唧咣唧的嗑頭,還有那些飯食,半溫不熱的,還不如家裡的好吃呢。

一大早,晨光微曦時到了宮門,直待太陽老高,纔有小內侍出來引她們進去。

宋嘉言客氣地,“麻煩大人了。”接着袖子一抖,手上握着一個錦袋,笑眯眯地塞到了小內侍手裡。小內侍收慣了的,一捏錦袋,便知裡面份量,臉上添了三分和氣道,“咱們這就進去吧。”

宋嘉言扶着老太太,小內侍收了銀子,格外照顧老太太的年紀,故此,走的並不快。經過一重重宮門的檢查,直走了小半個時辰,纔到了太后的慈寧宮。

宮妃請安未散,兩人還只好在慈寧宮的院裡等。

待一串兒花團錦筷的美人兒帶着宮人們搖搖擺擺的自慈恩宮正殿出來,祖孫兩個皆後退數步,垂頭躬身侍立一畔,安靜的當木樁子。直待這些宮妃都走了,方有宮女出來,問,“是宋淑人與宋姑娘吧?太后娘娘宣你們進去呢。”

“麻煩姐姐了。”宋嘉言又塞了個錦袋。

那宮女一笑,引着祖孫兩個進去正殿。

皇帝親孃住的地方,怎麼也不會差。

祖孫兩個頭都不敢擡頭,直接跪地請安。

方太后並不是很樂意見宋家人,無他,昭文帝寵信宋榮,滿朝皆知,就是太后亦早有耳聞。想到這個,方太后就不服,她孃家兄弟侄兒,就沒一個能入兒子的眼,除個空頭爵位,竟連個體面的差使都沒有。

見着這祖孫二人,方太后淡淡地,“起來吧。”

宋嘉言扶起祖母,方太后看宋老太太頭髮花白、面色蒼老、容顏粗糙,儘管身上穿着正三品的誥命,瞧着實在不怎麼相宜。不過,宋老太太是因子得封,人家兒子有本事,方太后也不能說什麼。

賞了宋老太太個繡凳坐,宋嘉言便站在老太太身畔。方太后道,“景惠的事,哀家與皇帝都知道了。景惠是個直性子的人,你莫要往心裡去。”

宋老太太到底活了這許多年,哆哆嗦嗦地還能在太后面前說幾句話,“臣婦慚愧。”

方太后擺擺手,“沒什麼好慚愧的,這不是你的錯。”

宋老太太並非能言善辯之人,兩隻眼睛望着光亮的地磚,不說話了。

宋老太太是苦主,方太后也不好爲難於她,問,“這就是你那大孫女吧?”

“是。”

宋嘉言只得再給太后嗑頭請安,聲音不高不低,清清脆脆地,“臣女宋嘉言見過太后娘娘,願娘娘福泰安康。”

方太后點了點頭,就算不想承認,也得說宋嘉言的舉止從容比宋老太太實在好太多。方太后道,“你膽子挺大的。”

宋嘉言道,“不敢當太后娘娘的贊,臣女惶恐。”

方太后心說,我真沒贊你。

方太后在後宮多年,深諳語言藝術,點一點頭,道,“果然口齒伶俐。”

又不能得罪方太后,宋嘉言實在不知說什麼了。於是,閉嘴。方太后又故意問,“怎麼不說話了?”

宋嘉言無比謙虛地,“回娘娘的話,娘娘一直誇讚臣女,臣女心情激燙,一時不知該說什麼纔好。其實,其實,臣女真的沒有太后娘娘說的那樣好呢。”說着,她還將臉一紅,羞上了。

真個聽不懂人話還是怎地!方太后擺擺手,道,“行了,起來吧。”

“謝太后娘娘。”謝恩之後,宋嘉言從容起身,依舊站回宋老太太身後。

這樣一對祖孫,真心沒啥好說的。方太后正想賞賜東西,便令她們退下呢。昭文帝忽然來了,還帶着端睿公主。

方太后見着兒子、孫女自然開懷,笑道,“皇帝怎麼這時候來了?”

“快中秋了,今年年景好,國無災荒,事事順遂。朕就想着早些來母后這裡報上朕的份子,好叫母后多備一份膳食,莫叫兒臣餓了肚子。”昭文帝笑。

端睿公主一身大紅的公主服飾,笑嘻嘻地,“孫女是跟着父皇來皇祖母這裡蹭飯的。”

方太后笑嗔,“看你們這父女,倒叫命婦笑話。”

昭文帝才注意到邊兒上還有一老一小跪着呢,問,“這是誰啊?”

方太后剛剛雞同鴨講,對昭文帝道,“是宋侍郎的母親與女兒,哀家剛剛正跟她們說話呢。”索性不急着令這祖孫二人走了,也叫皇帝親眼瞧瞧宋家這是什麼粗野人家呢。

昭文帝此方想了起來,當初他的確是跟太后說了召宋老太太進宮安撫之事。昭文帝對宋榮印象好,愛烏及屋,溫聲道,“起來吧。”

宋嘉言扶着老太太起身,昭文帝又道,“坐吧。”

昭文帝就比方太后善意多了,笑道,“老太太教子有方,子熙、子燾都是棟樑之材。”

宋老太太並不太會聽這些文縐縐的話,不過,教子有方,她是明白的。這句話,許多人都在她面前奉承過。今日聽皇帝也這樣說,宋老太太並非多有心機之人,臉上喜上色禁,想笑又不敢笑,嘴咧一下馬上就呶回去,頓時神色非常滑稽。宋老太太定一定神,忍住心中激動,方顫顫地道,“臣婦沒什麼見識,也不會說大道理,就是叫他們好好唸書,做了官,要忠心皇上,好好做事,好好做人。”

昭文帝聽慣了阿諛逢迎,倒喜歡宋老太太這樣天真質樸的人,笑道,“你這幾句話,就是了不得的見識了。”

宋老太太又歡喜起來。

昭文帝哈哈大笑,見老太太身邊站着個穿紅衫的小姑娘,問,“你就是熙之的長女。”

宋嘉言答道,“是,臣女嘉言。”

“擡頭讓朕瞧瞧。”

宋嘉言心下大翻白眼,幸而她才九歲,不然真要想歪了。宋嘉言素來大方,便擡起頭來,也大大方方的瞧了昭文帝一眼。

昭文帝不過三十幾歲,正當壯年,相貌氣度都不差。昭文帝道,“你膽子大的很吶,聽說,就是你質問了景惠公主?”在宋嘉言膽量的認知上,昭文帝、方太后倒是母子心有靈犀了。昭文帝都好奇,現在的女孩子都這樣大膽麼?景惠公主嫡出公主,於公主中向來是頭一份。

宋嘉言淡定地,“回陛下,臣女是依禮而行。”

昭文帝問,“哦,你依是什麼禮啊?”

宋嘉言道,“臣女聽說,自古忠臣,即使帝王有所過失,都會犯顏直諫。臣女自幼受家父教導,見公主有所過失,自然要效仿古之忠臣,直諫公主過失。”

昭文帝微微一愣,這才笑了起來,“不想你小小女孩兒,竟能說出這些道理。念過書嗎?”這話只是個引子,聽宋嘉言說話也知這是個念過書的。

宋嘉言道,“家父請了女先生,臣女與妹妹在跟着女先生唸書。”

昭文帝道,“你既知古之忠臣的事,想來也念過史書。”

“偶然看過幾篇,並不深知。”

昭文帝一笑,“說說看。”

宋嘉言想了想,斟酌道,“臣女讀的並不精深,只看皮毛,不求甚解。覺着史書中風雲浩蕩,有許多悲歡離合。”

端睿公主忽然道,”你剛剛說景惠姑姑有所過失,既然你精讀史書,覺着自史書看,景惠姑姑的過失在哪裡呢?就因爲她訓斥了你的祖母嗎?”

宋嘉言不緊不慢,聲音清晰,道,“景惠公主爲尊者,臣女祖母因失禮受到訓斥,並不敢委屈。因臣女曾讀過開國列傳,太祖紀事。臣女見史書上記載,太祖皇帝出身微寒。故此,臣女方諫言景惠公主。”

“寒微並不是過錯,太祖皇帝是靠德行方取代前朝,有了如今的恩威四海、天下太平。朝廷開科舉,就是給無門無路的寒門學子一條爲國效力之路。這樣,賜寒門以榮耀,以才學而晉身,令有學識之人都能爲陛下所用,創此盛世年華。”

“說的好。”端睿公主微微點頭。景惠長公主最大的過失的確不在於她訓斥宋老太太失禮,看宋老太太這模樣,實在不像禮數能周全的人。哪怕宋老太太這樣坐着,隨便也能挑出幾處不合規矩的地方。可是,景惠長公主不應該歧視寒門。端睿公主畢竟居於深宮,她不知道的是,景惠公主實在沒有說一句寒門不好的話啊。景惠長公主會栽這樣一個大跟頭,完全是因爲宋嘉言把話引到那上面去的啊。換句話說,景惠長公主是給這丫頭給坑了。

相對於端睿公主,昭文帝對當時的情形更加清楚,問宋嘉言,“聽說,你對景惠公主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方太后被自己兒子提了醒,立刻加以發揮,道,“哦,看來你是想公主尊敬你的祖母,如同她尊敬哀家一般哪。”

宋嘉言道,“臣女長於宮外,太后娘娘恐怕不知道宮外的百姓是如何稱呼陛下的。”

方太后淡淡地,“哦,你既然知道,就說說看。”

宋嘉言望昭文帝一眼,道,“百姓都稱陛下爲‘皇帝老子’。”

方太后一愣,“這叫什麼話?”

“因爲宮外百姓,有許多是沒念過什麼書的。他們都將自己的父親親呢的稱爲‘老子’或是‘老頭子’。所以,百姓這樣稱呼陛下,是將陛下視爲自己的父親一般。臣女亦覺着,百姓雖然沒念過什麼書,說話也有些粗,但是,百姓就是用這種比較質樸的方式表達自己對陛下的敬仰。”宋嘉言大拍馬屁,“陛下爲一國之君,視天下百姓爲自己的子女一般愛護。正因陛下廣施仁政,故而,百姓用最淳樸的感覺將陛下視爲父親呢。”

“陛下爲天下人的父親,太后娘娘自然是天下人的祖母。臣女頭一次進宮,見太后娘娘慈悲莊嚴,如座上觀音。說句不大恭敬的話,臣女的確是在以對臣女祖母的愛戴恭敬之心,來侍奉太后娘娘的。”至於你家閨女是如何對待我祖母的,自己想想看吧!

宋嘉言巧言慧語,便是方太后心存芥蒂,也給她拍的的渾身舒泰,面露歡顏,笑對昭文帝道,“哀家在宮裡這麼多年,這丫頭是少見的伶牙俐齒。”

宋嘉言微微低頭,不再說話。

祖孫兩個對答還算妥當,方太后與昭文帝都賞了東西,端睿公主也賞了宋嘉言幾樣首飾。帶着一堆的東西,祖孫兩個浩浩蕩蕩、大搖大擺的回了家。

小紀氏如今規矩嚴謹,聞信兒忙帶了宋嘉語、辛竹箏過來請安,又道,“言丫頭也先回去換衣裳吧。”

宋老太太笑呵呵地,“是啊,換了衣裳再過來,咱們一道吃飯。”一大早上的進宮,折騰這半日,真是連口水都沒得喝。

宋嘉言便回了自己的院子,小紀氏親自服侍着老太太換了家常衣裳。小紀氏本就是個機伶人,見宋老太太眉眼得意的模樣,笑道,“老太太一路還順利吧?”

“順利順利。”宋老太太笑,“皇上和太后都是慈悲人,賞了我不少東西。一會兒給你們瞧瞧,也開開眼。”

這暴發的……小紀氏依舊笑盈盈的奉承,“那可好,媳婦也跟着老太太好生長長見識。”說着,又命丫環去通知廚下呈上午飯。

晚上宋榮落衙回家,去老太太院裡請安時,見宋老太太紅光滿面,一臉喜色,笑道,“聽說老太太得了許多賞賜,可是得給兒子分兩件呢。”內宮單獨召見,宋榮早打聽着呢,自然得了信兒。

老太太笑眯眯地,“有兩個瓶子不賴,這個給你,餘下的我都攢着,以後傳給孫子。”她悄悄的給了宋嘉言一件,兩個瓶子給兒子,剩下的全都密密的鎖了起來。

宋榮心下暗樂,笑,“那兒子就謝老太太賞了。”

“你好好擺着,可不許弄壞。”老太太叮囑兒子珍惜物什,又道,“公主殿下還格外賞了咱家大丫頭首飾呢。”

這個宋榮倒不知,問,“哪位公主賞的?”

老太太已是記不得了,宋嘉言笑,“是端睿公主,看上去,皇上對端睿公主非常寵愛。”

宋榮點點頭,“那是陛下最喜歡的公主。”

老太太不待兒子問,忍不住一臉喜色的說,“皇上說我教子有方,還有,還有……”宋嘉言一臉與有榮焉的笑,“皇上還說祖母的話裡有了不得的見識呢。”

“對對,就是這話,了不得見識,了不得的見識。”老太太驕傲的揚起頭,神色之是難掩得意,道,“就是這句話。”

宋榮恭維老太太,“陛下是慧眼識英啊。”

老太太鄭重地,“皇上真是個大大的好人,你可得用心的給皇上當差。”

“是。”

宋榮見老太太的確心情大好,這才放下心來。用過晚飯後,又叫了宋嘉言去書房,詳細的問了慈寧宮的事,說,“是太后召見你們,怎麼又遇到皇上了呢?”

宋嘉言道,“本來要退下了,結果皇上忽然帶着公主過去了,就問了我與祖母幾句話。”直接把對答的話跟宋榮學了。

宋榮深深吁了口氣,唏噓道,“我的寶貝丫頭,幸虧你還小呢。”若是女兒大上幾歲,宋榮真要擔心了。他也知女兒有幾分才智,卻未料到宋嘉言能將話答的這樣恰當周全。他與昭文帝君臣相得,不過,宋榮並沒有靠女兒博富貴的意思。

宋嘉言道,“爹爹,你放心好了。閒着沒事兒,誰還總進宮呢。我一個小丫頭,相貌平平,沒幾天宮裡人就把我忘了呢。”

宋榮可不這樣看,叮嚀道,“看到景惠公主就能想起你來。以後出門要低調,少說話。”

宋嘉言乖乖的應了。

宋榮與昭文帝君臣多年,對昭文帝的脾性還是稍稍瞭解些的。果然,第二日陛見,昭文帝私下讚道,“熙之教女有方啊。”

宋榮笑謙,“她小孩子家,在家嬌寵慣了,膽大放肆。”主動轉移話題,“今早臣去給臣母請安,臣母說昨日大半宿沒睡着呢。”

昭文帝笑,“哦,這是何緣故?”

“臣聽臣母說,陛下贊臣母教子有方、還有了不得的見識,臣母是個質樸的人,陛下這樣稱讚她,臣母實在太過歡喜,夜間都睡不着了呢。”

昭文帝哈哈大笑,說,“熙之,你們一家子都是妙人呢。”

宋榮笑,但有機會,自然要爲母親爭取一些體面。

景惠長公主之事暫且告一段落,八月十五過後,忽然章家人到訪。章姨娘的親侄兒,小紀氏的親表兄,章家大老爺章明親自來了,還帶了不少補品,說,“二皇子準備爲庶妃娘娘請封側妃,前幾天得以恩典,我有幸去了二皇子府見了庶妃娘娘一面。庶妃娘娘說,待側妃的封號下來之後,想請姐妹們見一面。不知妹妹可有空閒?”

小紀氏面露喜色,笑,“娘娘總算熬出頭了。”

“是啊。”章明笑道,“娘娘這些年,十分不容易。如今有了兒子,以後也就有了依靠。”正經的皇孫哪,章明有說不出的喜悅。當初送妹妹進入皇子府,不過侍妾而已,全家人真沒報以這樣大的希望。哪裡敢奢望能有如今的造化呢?

聽到章庶妃要升格爲側妃,小紀氏這空落落的心裡,總算多了幾分底氣。

49 晉江原創發表170 晉江原創發表110 晉江原創發表66 晉江原創發表40106 晉江原創發表4035143 晉江原創發表第15章 兄弟姐妹144 晉江原創發表55 晉江原創發表116 晉江原創發表50 晉江原創發表57 晉江原創發表3875 晉江原創發表72 晉江原創發表169 晉江原創發表74 晉江原創發表118 晉江原創發表22 宋榮的教導132 晉江原創發表112 晉江原創發表144 晉江原創發表146 晉江原創發表131 晉江原創發表98 晉江原創發表165 晉江原創發表3092 晉江原創發表第14章 心思客至辛竹箏73 晉江原創發表97 晉江原創發表35第14章 心思客至辛竹箏60 晉江原創發表18 捱揍76 晉江原創發表111 晉江原創發表22 宋榮的教導169 晉江原創發表164 晉江原創發表152 晉江原創發表34 晉江原創發表16 醉酒73 晉江原創發表20 奇葩章家127 晉江原創發表158 晉江原創發表146 晉江原創發表61 晉江原創發表112 晉江原創發表82 晉江原創發表2 回門172 番外159 晉江原創發表101 晉江原創發表第13章 辛家打臉神經98 晉江原創發表114 晉江原創發表162 晉江原創發表55 晉江原創發表86 晉江原創發表11 宋嘉讓的信121 晉江原創發表48 晉江原創發表49 晉江原創發表105 晉江原創發表3 一箭四雕74 晉江原創發表3237163 晉江原創發表4447 晉江原創發表111 晉江原創發表40145 晉江原創發表167 晉江原創發表142 晉江原創發表104 晉江原創發表3 一箭四雕第15章 兄弟姐妹6 渣爹的另一面78 晉江原創發表99 晉江原創發表88 晉江原創發表135 晉江原創發表135 晉江原創發表104 晉江原創發表100 晉江原創發表121 晉江原創發表171 完結章100 晉江原創發表96 晉江原創發表81 晉江原創發表16 醉酒72 晉江原創發表
49 晉江原創發表170 晉江原創發表110 晉江原創發表66 晉江原創發表40106 晉江原創發表4035143 晉江原創發表第15章 兄弟姐妹144 晉江原創發表55 晉江原創發表116 晉江原創發表50 晉江原創發表57 晉江原創發表3875 晉江原創發表72 晉江原創發表169 晉江原創發表74 晉江原創發表118 晉江原創發表22 宋榮的教導132 晉江原創發表112 晉江原創發表144 晉江原創發表146 晉江原創發表131 晉江原創發表98 晉江原創發表165 晉江原創發表3092 晉江原創發表第14章 心思客至辛竹箏73 晉江原創發表97 晉江原創發表35第14章 心思客至辛竹箏60 晉江原創發表18 捱揍76 晉江原創發表111 晉江原創發表22 宋榮的教導169 晉江原創發表164 晉江原創發表152 晉江原創發表34 晉江原創發表16 醉酒73 晉江原創發表20 奇葩章家127 晉江原創發表158 晉江原創發表146 晉江原創發表61 晉江原創發表112 晉江原創發表82 晉江原創發表2 回門172 番外159 晉江原創發表101 晉江原創發表第13章 辛家打臉神經98 晉江原創發表114 晉江原創發表162 晉江原創發表55 晉江原創發表86 晉江原創發表11 宋嘉讓的信121 晉江原創發表48 晉江原創發表49 晉江原創發表105 晉江原創發表3 一箭四雕74 晉江原創發表3237163 晉江原創發表4447 晉江原創發表111 晉江原創發表40145 晉江原創發表167 晉江原創發表142 晉江原創發表104 晉江原創發表3 一箭四雕第15章 兄弟姐妹6 渣爹的另一面78 晉江原創發表99 晉江原創發表88 晉江原創發表135 晉江原創發表135 晉江原創發表104 晉江原創發表100 晉江原創發表121 晉江原創發表171 完結章100 晉江原創發表96 晉江原創發表81 晉江原創發表16 醉酒72 晉江原創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