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志向

文康長公主纔不在意其他人做何想,風風光光的爲永福公主、長泰公主舉行過及笄禮,承恩公府還得上門兒給她說好聽的,什麼“咱們再不敢搶殿下風頭”啥的,當然,人家說的委婉動聽,不過翻譯過來就是這意思。文康長公主便道,“我知道,都是一家子骨肉,誰不知道誰呢。”

胡太后也同她說,都是我一時說錯話,你舅舅家可沒搶這差使得罪你的意思。文康長公主道,“母后你以後留神些,也就我,不與母后計較。”

胡太后氣,“你還不與我計較!你皇兄都不會這般忤逆哀家。”到底是誰不與誰計較啊!

文康長公主道,“皇兄也不會弄出這種餿主意來,母后你也想一想,永福長泰,這是尋常公主麼。皇后所出嫡公主,自幼養於母后膝下,除了皇室,誰還配給她們主持及笄禮。我先時不說是給母后留面子,也就外祖母還不糊塗,知道辭了這差使。她不辭試試,這會兒御史臺的奏章已經把承恩公府淹了。何況還有永福長泰的面子,倘你叫壽安夫人主持她們的及笄禮,以後三公主呢,三公主出身不及永福、長泰,倒是太后親自主持?!你這不是陷外祖母於不義之地麼?以後有這種大事,別想都不想便說,沒主意先同皇兄商量,要不就跟我商量,我們哪個會害你?你就一門心思的偏着承恩公府,殊不知這偏的不是地方倒叫他家尷尬。”

胡太后這才服了,轉而又嘮叨起老話,先時吃了多少苦,承恩公府如何煎熬啥的。

文康長公主可不是穆元帝,她直接道,“原是平民,皆因母后而貴,一下子成了一等公府,這等潑天富貴,受些煎熬怎麼了?帝都豪門,起於微末時,哪家沒受過苦?就是父皇當初轉戰天下,九死一生打下江山,苦不苦?讓您一說,天底下就他家一個苦的?我皇兄每天上朝理政,操心國事,難道不辛苦?”

胡太后直接啞了。

文康長公主勸她,“母后有空多操心皇兄吧,這纔是你親兒子。以後就是孫子,也比不上兒子,人家有自己親孃,你做祖母的就得退一射之地了。把皇兄照顧好,你福氣在後頭呢。”

胡太后道,“成天胡說八道,我難道不操心皇帝?”她最看重的當然是兒子,胡太后道,“我還操心你,你個沒良心的,怕是不曉得。”

“我不曉得,我能來勸你?換一個人,我管她呢。”文康長公主道,“您老安心享福就是了。”

胡太后自是知道閨女的孝心,就是話不大中聽,心是不差的,嘆口氣,“知道了。你也別因這事兒跟你舅舅家生分纔好,你那天還遷怒寧榮,她既是你姑姑又是你舅媽,她也難呢。”

“母后你少聽她給你灌**湯,那兩隻眼左眼寫富,右眼寫貴,除了富貴,不想別的。之前攛掇母后給皇兄立皇后,還以爲我不知道呢?已是大長公主,還想怎地?連皇兄後宮她都想插一手,虧得母后你還信她?”文康長公主提起來就是一肚子火。原不想多言,這又是親孃,看着親孃一個勁兒的往坑裡跳,就是太后身份也有禁住的一日呢。

胡太后道,“當初你皇兄親政,她也出了不少力。就是以前在宮裡,她對我也不錯,後來又嫁給你舅舅,這些年,一直恭順。”

“母后你只管記着,除了皇兄與我,別的什麼人,你得多留心。仨瓜倆棗的事兒便罷了,倘是大事,你別耳朵軟,別人說什麼你信什麼。鳳儀之位,豈能輕許他人?把你哄樂了,叫你去跟皇兄開口,你確定皇兄就樂意?皇兄不樂,難道你去強逼着他一定要立胡氏女爲後?皇兄做了這麼多年的皇帝,他想立後,自然會立。他想立誰,自然會與母后開口。倘他真想立寧榮之女,當初寧榮來跟你請辭此事時,皇兄就會開口冊立了。皇兄沒開口,就是不樂意。爲着她,難道你就給皇兄娶個不喜歡的媳婦?遠近親疏豈不翻了個兒!”就這種水準,還想插手國之大事,文康長公主能容忍的人本就不多,寧榮大長公主拿她親孃當傻瓜,犯她忌諱,她此時更不客氣,道,“原本就是想着她嫁給舅舅這些年,倘是小事,我也不計較。如今越發沒了饜足!”

“母后可別忘了,靖江王還在藩地活蹦亂跳。她自來與母親交好,這些年,亦是柔順。寧平姑姑則與咱們頗多矛盾,但有一樣,當初沒有寧平姑姑,皇兄這皇位難保。倘當年靖江上位,你我母女怕早入黃土,她呢,她就是堂堂正正的長公主了!”文康長公主臭着臉道,“我看,就是給她臉面過甚!”

耳朵軟的人,柔軟和風吹得動,狂飆颶風更不消說,胡太后再糊塗,皇位上的事兒也不敢糊塗。文康長公主與她私語一番,胡太后也警醒了。

寧榮大長公主並不知胡太后與文康長公主私語,她是在爲先時及笄禮事皺眉,與程離道,“實未料到文康突然翻臉。”文康長公主可不是尋常人,這是胡太后親女,當今胞妹,她連太后的面子都不給,皇帝還得派長泰公主請她入宮。寧榮大長公主說一百句,怕不及文康長公主說一句。原本好好兒的,文康長公主對旁人素不客氣,但對舅家向來親近哪。寧榮大長公主也自認平日都是捧着她,未曾敢得罪半分,卻不知文康長公主翻起臉來毫不容情。

程離道,“可是哪裡得罪過長公主?”

“誰敢去得罪她?太后一句話不合她心,她都要甩袖子走人,陛下還要讓長泰公主請她,她才肯入宮。”寧榮大長公主嘆,唉,這就是長公主的底氣。就像文康長公主說的“我是天子胞妹,我哥是皇帝,我爹是皇帝,我娘是太后!”,這就是文康長公主的底氣!

程離道,“當初太后受傷,直接說請老夫人代爲主持公及笄禮,怕長公主以爲是咱們府上挑撥着太后奪她風頭,下她臉面。”

寧榮大長公主道,“倘文康如此想,是跳進黃河也說不清了。”天地良心,真的就是胡太后隨口一說,當時寧榮大長公主也頗是動心,但經程離勸解後,第二日還是與壽安老夫人進宮婉辭了此事。

承恩公道,“還是想法子消解了這誤會纔好。”

“解釋也解釋過了,就是不知長公主到底做何想了。”程離道,“眼下就是過年了了,大好機會,承恩公府畢竟是長公主舅家,長公主的性子,向來是脾氣發過則罷。過年時請長公主過來吃酒,多走動一二,慢慢便能開解。”

程離道,“此事雖好解,可長公主這個脾氣,實難掌控。”

寧榮長公主忽然道,“我倒有個法子。文康長子李宣今年十四,永福剛及笄,親上加親,同齡般配,先生說呢?”

“殿下,長公主便是欲令長子尚主,也只能是長泰公主。”長泰公主多好,元嫡所出,公主中最尊貴不說,沒有同胞兄弟,母族一樣是國公府。

寧榮大長公主嘆,“先生說的也有理,何況文康剛惱了承恩公府,要是再提此事,倘不合她心反得罪了她。”

程離問,“殿下可知,長泰公主去長公主府勸解長公主的前一天晚上,陛下留宿何處?”

寧榮大長公主道,“謝貴妃的麟趾宮。”

程離道,“太后少謀,宮中事務大都是趙謝二位貴妃處理,我一直在想,是誰給陛下出的主意,讓長泰公主去勸解長公主。如今看來,出主意的人是謝貴妃了。”

寧榮大長公主認同程離所言,道,“不料謝氏能給陛下出此主意,太后放出風聲說欲讓貴妃代持公主及笄禮,看來謝氏沒動心哪。”

“動心豈能不動心。”程離感慨,“謝貴妃此舉,當真聰明。”

“也說不定是謝家的主意,那一日謝夫人進宮給太后請安,雖未與謝貴妃私下相見,謝貴妃卻是譴了心腹宮人相送謝夫人。”寧榮大長公主也是個細心人。

誰的主意有什麼要緊,經此事,承恩公府沒能達到目的,倒是讓謝貴妃得了帝心。程離道,“宜安公主去長公主府賞梅,身邊兒帶了謝家二姑娘,想是謝莫如自知得罪過長公主,故此並不過去。看來宜安公主與夫家頗是親近,倒不妨請宜安公主帶着謝家姑娘多來承恩公府。咱們府上與謝家也該緩和些,謝莫如是不會一道來的。謝家二姑娘還有一樣好處,她的生母,是新任國子監祭酒寧祭酒嫡長女,其外祖母出身晉寧侯府。”

寧榮大長公主笑嘆,“當初皇姐千挑萬選給魏國夫人選了謝家,到頭來,不過如此。”

“魏國夫人早已失勢,不足爲慮。但倘有朝一日,魏國夫人翻身,必是由此女而起。”程離指節輕釦,道,“對此女,屬下還是老話,交好謝家,對此女,不用刻意籠絡,但也不要得罪她。”

“自從五姑娘及笄禮後,我便查了查謝家。先時謝家內闈,魏國夫人早不出門,謝二姑娘的生母寧氏頗有賢名,但不知爲何,中秋之後,謝家長房又進了一房良妾,是謝夫人花了三千銀子聘來的良家女,之後便不大聞寧氏了。”程離道,“寧氏是在寧家失勢時,給謝鬆做了妾。如今寧家重歸朝堂,寧祭酒倍受重用,謝家長房焉何會在此時進了良妾,而陛下,久不賞魏國夫人,今年中秋前卻重賞了魏國夫人。然後,謝莫如就開始隨着謝夫人出來走動,第一次出門就是來承恩公府,此女厲害,有目共睹。若是所料未錯,寧氏定是敗在她手裡。”

“倒不知她喜歡什麼?”

“她手裡可不缺金銀,這樣厲害的人,給她的一定要實實在在的好處才行。我們沒有令她動心之物,只好不去得罪她。她再有本事,也得倚靠謝家,只要交好謝家,使她以後不要再胡說八道對咱們府上不利,也就罷了。”

寧榮大長公主道,“便是交好她,也有諸多風險,倒不若謝二姑娘,雖是庶出,論實惠不比嫡比差。”

“謝二姑娘的好處,看得清。謝大姑娘的好處,看不清。謝家,搖擺不定之家,相交容易,交好難,只得步步爲營了。二皇子如今不過十三歲,待過十年,如何?待過二十年,如何?”程離與承恩公相視一笑,二十年,他與承恩公安排的人,二十年大浪淘沙,應該能淘出幾粒真金了。

謝家也自宜安公主處知道了文康長公主之事,謝家亦頗是訝意,唉喲,先時文康長公主可是很給承恩公府面子的。這是怎地,可真是太讓人訝意了。

因此事稀奇,大過年的,謝家還是抽個時間開家庭會議,謝莫如道,“其實先時有一件事,我就很奇怪。如今看來,倒能想通了。”這書房裡籠了兩盆上好銀霜炭,謝莫如依舊覺着不如自己院裡暖和,她的手抄在雪狐皮的手捂子裡,握着小巧手爐,輕聲道,“記得我同二叔出門,有一回見着李世子。聽說李世子在國子監唸書,我就奇怪,爲何李世子未與宮裡皇子做伴讀,論親近,論出身,倘李家有意,我想,不論哪個皇子都會非常願意有李世子爲伴讀的。便是陛下,也沒有不樂意的道理。現下看來,可能是長公主本身就無意李世子爲皇子伴讀。”

謝柏道,“看來長公主不想太早下注。”

“往日倒是小看了長公主。”只以爲是個臭脾氣,不料人家清明着呢。謝鬆道,“這次,長公主怕也有與承恩公府割裂之意。”長公主與永安侯一系本就顯赫,除了親戚關係,實無理由爲胡氏附庸。可要說親戚,諸皇子皆是長公主的侄子。此次及笄禮,長公主也算一舉數得。這個以“壞脾氣”著稱的女人,實不能小覷。想到這裡,謝鬆又對謝莫如道,“以後要小心長公主。”這女人一發飆,承恩公府都趴地上短時間內起不來了,倘有心針對謝莫如,可真得吃不了兜着走。

謝莫如點頭,不大擔心長公主這裡,道,“上次二妹妹隨宜安公主去長公主參加賞梅宴,長公主並未對二妹妹如何,可見她不會針對咱們家如何。我只要躲着她些就好。”長公主的脾氣,這次要說刻意發火也不盡然,太后自己不能主持公主及笄禮,腦袋發懵一般提議壽安老夫人,文康長公主在皇室的地位,就如文康長公主自己所言,除了太后、皇后,就是她了。如今沒有皇后,太后不選自己親閨女,而選壽安夫人。文康長公主可不是屬包子的,她不發作,是礙於壽安夫人的輩份忍一忍罷了。一旦發作,也就顧不得了。這個掛落,不論冤或不冤,承恩公府都得吞了!

文康長公主此舉,於謝家並無害處。謝莫如想的另有其事,她問,“祖父,西寧關還太平嗎?”

一家子正說文康長公主呢,謝莫如怎麼就跳到西寧關去了,這種跳躍有些大,謝尚書一時沒明白謝莫如之意,仍是道,“宋將軍過逝後,便由秦將軍接掌西寧關事務,未聽得有什麼不太平的。”

“聽說西蠻王年近六旬,真擔心哪天就歸了西。”

謝莫如倒是時常有奇言妙語,這一回卻是把全家都聽傻了。這,這,謝莫如難道與西蠻王有仇?

“六十啊,歲數可不輕了。聽說西蠻以遊牧爲生,醫啊藥的,都不比我朝。就是我朝,先帝時不必說,只今上一子,還因主少國疑,險些江山易主。如今今上剛而立之年,正當青春,便因諸皇子漸長,而人心思變。”謝莫如道,“西蠻王有多少兒子啊?我在書上看,說這位西蠻王便是殺了兄長上的位。六十歲的老王了,想來這位西蠻王有諸多英雄事蹟,祖父可否與我講一講?”

謝尚書聽謝莫如一說,心裡就活動了,此刻道,“西蠻人驍勇,太|祖皇帝當年還曾西征,但要說真正平定西寧關的人,當是英國公,便是宋將軍的父親,老宋將軍,出身□□侍衛,後來領兵,也是在英國公麾下。太\祖皇帝過逝後,西蠻人犯邊,還是英國公領兵平定。後來老永安侯駐西寧關,英國公病逝後,今上親政未久,西蠻人再次叩邊,晉王便是死在那場戰事。今上因晉王之死問罪老永安侯,老永安侯推薦宋將軍爲將,那一年,宋將軍也不過弱冠之年。要說宋將軍,實稱得上天生將才,英年而逝,惜哉痛哉!”謝尚書一聲長嘆,真心爲宋將軍惋惜。

謝莫如倒沒有諸多感嘆,隨口一笑,“這西蠻人倒也消息靈通,怎麼每逢我朝有大事,他就要打仗。”

謝尚書道,“西蠻那地方,盛產牛羊馬匹等牲畜,餘者茶絲百物,皆不出產,故而,兩國設榷場進行交易。但交易是有數量的,打來打去,其實多是爲榷場交易數量。再有,西蠻貧瘠,倘遇着天災,他們那邊兒衣糧不足,人都要餓死,只得來搶。如今的西蠻王,也稱得上一代雄主。”尋思了一下,道,“他在位也有三十幾年了,邊兒上大小部落不知爲他蠶食多少。你的話,倒給我提了個醒兒。”

謝莫如脣角微抿,不再多言。倒是謝柏好奇死了,問謝莫如,“莫如,你怎麼知道西蠻王啊?”連人家年紀都這麼清楚。

“聽文休大師說的呀,大師說他當年遊歷時,去過西蠻,還見過西蠻王。遊記上也有寫,二叔難道沒看?”

“看是看了,只是沒想到便是此王。”遊記上不過提一筆,他可是真沒想過上面記載的是哪個王,什麼年歲,生了多少兒子啥啥的。

“啊,這個啊,我後來問了江姑娘,她送我一本遊記,說西寧的事兒,我們討論了一下,偶然說起西蠻王來,才知道這位王着實壽長,都快六十了。”

“不是快六十,是已經六十了。”謝柏道,“鴻臚寺管着各國來往之事,年前各國皆有賀書,我查閱過,西蠻王今年正好六十歲。北涼帝年輕,與我朝陛下相仿,南越王四十有五。”

謝莫如笑,“哪天二叔有空,咱們一道出去遊玩如何?”

謝柏連忙正色道,“淑女所邀,榮幸備至。”

一家人都笑了。

時侯不早,謝柏送謝莫如回杜鵑院,出了書房,寒意侵骨,夜空圓月,澄澈如水,即使不必丫環挑燈,路也清楚。

叔侄二人皆裹着大毛鬥蓬,謝柏不由問,“莫如可有志向?”

謝莫如道,“坐在井裡的人,不知道天空的廣闊。刻薄人眼裡,少有寬厚。逐名利之人,得失於名利。我生來爲出身所困,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叫天下人明白,他們看錯了我,想錯了我,也小看了我。”

作者有話要說:  各人的志向~

第69章 桂花宴之一第129章 五皇子的好評第366章 皇后之九第356章 東宮之十九第246章 交鋒之八第201章 臣心之二第246章 交鋒之八第71章 刀光劍影第283章 交鋒飛羽你怎麼看第24章 人間記第253章 交鋒之十五第331章 奪嫡之三四第201章 臣心之二第63章 帝心若何第121章 議儲位一第128章 趙霖第332章 奪嫡之三五第262章 交鋒之萬衆矚目第16章 逗她第214章 打架~第346章 東宮之九第171章 將行之四第31章 一擊必中第346章 東宮之九第174章 宴飲第335章 奪嫡之三八第63章 帝心若何第345章 東宮之八第234章 巡南第236章 轟動~第16章 逗她第二日第113章 感觸頗深第104章 喜事當前第133章 流言之二第286章 交鋒之戰事三第149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1章 謝莫如第320章 奪嫡之二三第386章第297章 交鋒之這一天下章第282章 交鋒之這一年第278章 交鋒之御膳第153章第350章 東宮之十三第345章 東宮之八第310章 奪嫡之十三第40章 李樵第107章 重陽第354章 東宮之十七第267章 交鋒之昭德殿第5章 丈夫第295章 交鋒這一天之上章第61章 位子第174章 宴飲第6章 不過小事耳第14章 謝太太的煩惱第31章 一擊必中第43章 反應,程離第335章 奪嫡之三八第69章 桂花宴之一第27章 禍根已生第58章 提議第37章 回報第317章 奪嫡之二十第132章 流言之一第75章 外放之事第113章 感觸頗深第213章 形勢~~~~~第266章 交鋒之東宮第251章 交鋒之十三第310章 奪嫡之十三第23章 衣裳第381章 太后之三第205章 段四海第260章 交鋒之末班車~第95章 命運之二第11章 提醒第139章 進宮第306章 奪嫡之九第165章 入觳之一第345章 東宮之八第213章 形勢~~~~~第324章 奪嫡之二七第22章 青松明月第255章 交鋒之十七第306章 奪嫡之九第308章 奪嫡之十一第315章 奪嫡之十八第161章 五皇子的夢第345章 東宮之八第76章 賤招第205章 段四海第33章 規矩第122章 議儲位二第354章 東宮之十七第291章 交鋒離職之半章第二日第260章 交鋒之末班車~第63章 帝心若何
第69章 桂花宴之一第129章 五皇子的好評第366章 皇后之九第356章 東宮之十九第246章 交鋒之八第201章 臣心之二第246章 交鋒之八第71章 刀光劍影第283章 交鋒飛羽你怎麼看第24章 人間記第253章 交鋒之十五第331章 奪嫡之三四第201章 臣心之二第63章 帝心若何第121章 議儲位一第128章 趙霖第332章 奪嫡之三五第262章 交鋒之萬衆矚目第16章 逗她第214章 打架~第346章 東宮之九第171章 將行之四第31章 一擊必中第346章 東宮之九第174章 宴飲第335章 奪嫡之三八第63章 帝心若何第345章 東宮之八第234章 巡南第236章 轟動~第16章 逗她第二日第113章 感觸頗深第104章 喜事當前第133章 流言之二第286章 交鋒之戰事三第149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1章 謝莫如第320章 奪嫡之二三第386章第297章 交鋒之這一天下章第282章 交鋒之這一年第278章 交鋒之御膳第153章第350章 東宮之十三第345章 東宮之八第310章 奪嫡之十三第40章 李樵第107章 重陽第354章 東宮之十七第267章 交鋒之昭德殿第5章 丈夫第295章 交鋒這一天之上章第61章 位子第174章 宴飲第6章 不過小事耳第14章 謝太太的煩惱第31章 一擊必中第43章 反應,程離第335章 奪嫡之三八第69章 桂花宴之一第27章 禍根已生第58章 提議第37章 回報第317章 奪嫡之二十第132章 流言之一第75章 外放之事第113章 感觸頗深第213章 形勢~~~~~第266章 交鋒之東宮第251章 交鋒之十三第310章 奪嫡之十三第23章 衣裳第381章 太后之三第205章 段四海第260章 交鋒之末班車~第95章 命運之二第11章 提醒第139章 進宮第306章 奪嫡之九第165章 入觳之一第345章 東宮之八第213章 形勢~~~~~第324章 奪嫡之二七第22章 青松明月第255章 交鋒之十七第306章 奪嫡之九第308章 奪嫡之十一第315章 奪嫡之十八第161章 五皇子的夢第345章 東宮之八第76章 賤招第205章 段四海第33章 規矩第122章 議儲位二第354章 東宮之十七第291章 交鋒離職之半章第二日第260章 交鋒之末班車~第63章 帝心若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