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剛身份在那兒放着,肯定是不會跟郝利去天上之城大酒店這樣的高檔場所的。
李凡愚倒是也不想去,但是矛盾化解開了,郝利的姿態又放得很低,他便也就答應了。
席上郝利的一番吹捧誇讚自然是免不了,但是通過交談,李凡愚倒也有點兒欣賞這個天城的前首富了。
說起郝利的發跡經歷,還真是有那麼點兒時代的折射感;
郝利的出身並不好,家裡是天城下邊農村的。家裡三個孩子他是最小的一個,都說天底下沒有好老三,但是這個俗語卻沒應驗在他的身上。
這傢伙從小就懂事兒,自然討哥哥姐姐的喜愛。那個時候農村不富裕,供起一家人吃飯就是了不得的家庭,再供三個孩子上學就是一件挺困難的事兒。
也虧得他是老三,哥哥姐姐上完了初中之後就下地幹活兒。就這麼,郝利才順利唸完了高中。
本來那時候上完高中就算是文化人了,在天城找個工作並不難。但是受了苦,知道生活不易的他,卻在那個時候就勵志成爲一個有錢人,讓家裡人過上好日子。
就是抱着這樣的信念,二十歲的郝利趕上了九零年那股經濟春風。就這樣,這個二十歲的小子就跟着自己一個高中同學的父親,北上龍江省倒騰起了木材。
跟現在滿山遍野光禿禿不一樣,那時候龍江省的林業資源是相當發達的。大小興安漫山遍野的全是原始林,隨便找顆樹,那都是一個成年人都保不住的圓木。
他那同學的父親其實也就是個小二道販子,從龍江這邊收了木頭倒騰迴天城,賣給當地的木材加工廠或者是傢俱廠。
那時候在龍江倒騰木材可不是什麼人都能幹的活兒,採伐期都是在冬天。
那時候的龍江省冬天,可是零下三十大多度的氣溫!
像同學的父親這樣的二道販子,白天裝車得裝一天,晚上還得壓着一車木頭在風雪交加,崎嶇不平的雪路上穿行。從山上到山下,一個來回就是一天的時間,吃在山上吃,睡在破解放卡車裡睡。
冷,苦不說,山路崎嶇路況還差。那時候爲了多賺點兒錢,車上一般還超載。偏偏,裝完車還得貪黑往山下走,稍有不慎那就是丟性命的!
這還不算,見倒騰木材賺錢,採伐區附近的流氓地痞就都呼了上來。總有人在山下的路口上堵着,糾結一羣盲流子搶木材。
這說的搶還不是明搶,而是把這車木材按照山上檢了尺的價格強行收走,然後直接送到山下倒賣。
看着是給錢講道理的,但是要知道,這一路上的運輸耗費的時間那可都是成本吶、一車木頭,要是讓這羣盲流子搶走了,那就是白玩兒一趟還得搭上運費吃喝。
但是那個時候的郝利腦子好使,每次上山就給巡森隊的那些人帶煙帶吃的,一來二去就混熟了。
巡森隊的都是什麼人?那可是附近林場的實權人物啊!
就這麼的,山下的那羣盲流子動不了郝利壓的車。
在那個時代,人脈就是最大的資源。年輕的郝利一琢磨,既然沒人能動我壓的車,這也是一資源啊!於是,就辭了同學的父親,專門給人壓車,按趟算錢、
但是這人能不能起來,就還得看人品。雖然郝利很大程度上是賣臉,賣身後跟巡森隊的交情。但是壓車可也不是不幹活兒,分內的事情還幫着僱主幹。
這一來二去,就創出了名聲。很多二道販子就都將車給他,讓他組成車隊一起進山下山。
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郝利就從一個月薪三百塊錢的小跑腿兒,混成了採伐區的車隊頭頭。就連山下的那羣盲流子,見了他的面都得跑過來遞根兒煙。
但是郝利並未滿足於此,在山上呆了兩個冬天,存了2萬塊錢之後,他便將車隊交給了那個同學的父親打理。
而他自己,則是帶着錢來到山下租了五間平房,搞起了鋸房子!
鋸房子,是林場人對木材初加工小廠的形象比喻。這類的小廠子一般都是在平房裡,放上幾座電鋸,把圓木進行粗加工,加工成固定尺寸的板條或板方。
要知道,一樣都是生產用的木材原料,有這道粗加工和沒有這倒粗加工,可就差了遠去了!
經過加工之後,成方和成板的木料再賣給傢俱廠和地板廠,價格可就漲了一倍!
而且方方正正的木料可比圓滾滾的圓木方便,一車可是能多拉好多好。
就這麼着,一個小小的鋸房子在一年之後又變成了木材加工廠。再一年之後,又更進一步變成了地板廠!
這個時候,已經是一九九六年了。
隨着改革開放的東風越吹越暖,全國各地的城市都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越來越多的樓房拔地而起,越來越多的人住進了寬敞明亮,自帶暖氣的樓房。
進樓房要裝修,裝修要用傢俱用地板,郝利的地板公司也就越來越火。
最火的時候,生產訂單都排到了五個月後!
要知道,那個時候郝利的公司已經是有二百多人的規模了。放在當時,這可就不小了。
這事兒要是放一般人身上,肯定會在每天純利進賬過萬,數鈔票數到手軟中。或者是窮小子有了錢,開始紙醉金迷的享受中迷失。
但是,當時年僅二十五歲的郝利,卻看透了更加廣闊的未來。
既然新房裝修能讓自己的廠子這麼火,那那些房地產開發商得賺成什麼樣兒?!
琢磨透了這一點,有了社會經驗和人脈,也有了資金的郝利正式踏入了房地產行業。
第一個樓盤,第二個樓盤,第十個第一百個……
從九七年開始,這一干就是二十年的時間。
在這二十年裡,郝利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集團,甚至是房地產品牌。
身價也從剛剛進入房地產時的200萬,積累到了近二百億。可以說,郝利就是那個時代,先富起來那一撥人裡的典型。
但是時代會成就一批人,也終將會將他們淘汰。
在近些年房地產行業走低的大背景下,攤子太大的郝利卻不得不做出刮骨割肉般的轉型。
在連續十五個樓盤收益不理想之後,終於將商業地產項目叫停,轉而發展起了旅遊地產。
聽到郝利端着酒杯微微敘述着自己的經歷,臉上的表情從豪邁變成無奈,李凡愚也是一陣唏噓。
他將手裡的酒杯放下,對郝利抱了抱拳頭,“郝總的經歷,真是夠寫一部體現時代變革的小說了。”
郝利嘆了口氣,“嗨、希望不是悲劇結局。你知道,我的能力範圍就是在天城左近,別的地方觸及不到。而咱天城的的旅遊資源,說實話質量不夠高。
海岸邊上的沙灘也不夠細膩,海水也不是像南方的海水水質好。唯一能當做賣點的,就是冬天有雪,夏天能撈海了。
說實話,山莊這個嘗試性的項目,我個人持悲觀態度。所以…所以之前看你要在山莊旁邊搞工業園區,火氣才…才那麼大、”
看着這人到中年的勵志哥一臉的無奈,李凡愚笑了:“郝哥,這可不想是大風大浪裡闖過來的人說話。沒事兒,咱倆也算是有緣分。一次萍水相逢,你是我客戶。一次不打不相識,瞭解彼此。這樣,你儘管幹。要是這個山莊的生意不成,以後我給你聯繫聯繫,看看能不能讓你往工業轉一轉。”
多個朋友,多條路嘛!
看着郝利一臉的意外之喜,李凡愚舉起了酒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