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出其不意(下)

bookmark

略作考慮,紀維暗暗做出決定,目光炯炯地看着劉存:“大人如不嫌棄在下見識短淺武技低劣,在下願做大人馬前卒!”

劉存驚愕地望着緩緩匍匐的紀維,好一會才記得上前攙扶:“兄長武技高強,氣概恢弘,小弟做夢都想和兄長這樣的人才一起共事,只是……若是兄長相信劉存,不如稍等幾日再辭去縣衙職務,等小弟迴轉便可一同離開,如此一來,既照顧到上上下下的面子,也能讓兄長走得舒心,走得坦蕩。”

紀維深感有理,不好意思地嘿嘿一笑,指着徐盛對劉存說道:“請大人等會就將此子帶走,讓他追隨大人鞍前馬後征戰沙場,家中一切自有在下操持,大人無需掛懷。”

“徐盛願追隨大人征戰沙場!”聰明的徐盛連忙跪下請求。

劉存望向徐母,看到徐母含笑點頭,只好扶起體魄雄健的徐盛:“好樣的!那就暫時進入我的衛隊吧。”

徐盛大喜,轉身跑到徐母跟前跪下道別,徐母依依不捨地看着已經長大成人的兒子,強忍心中的傷感低聲叮囑起來。

劉存見狀,乾脆把紀維拉到門外,信步慢行低聲商量。

看到徐盛領着兩名鼻青臉腫的同伴怯生生的過來,劉存吩咐徐盛帶同伴去向親衛隊長秦義報道,然後和紀維一起進入正堂,將兩人剛纔商議的結果稟報徐母。

當夜卯時,劉存與程秉、糜竺、莒縣縣令等人逐一告辭,率領親衛和五百騎兵北上嶠山。

披掛嶄新甲冑的徐盛策馬跟在親衛隊長秦義身邊,感覺此刻擁有的一切正是自己夢寐以求的東西,駿馬、鎧甲、橫刀、兜鍪,一切都是那麼的堅固新奇,威風凜凜,就連滿天星斗下朦朧的前路,也讓他充滿期待。

沿着沐水向北延伸的十幾里路程寬闊平坦,對騎兵來說非常舒服,不到半個時辰已經走完,要不是劉存看到自己的實力還很弱小,將裝配高橋鞍與馬蹄鐵的計劃深藏心裡,只是在戰馬另一側增加個毫不起眼的踏腳繩套,騎兵的速度將會大幅度提高。

王杞和左右尉顏慎、翟越率領五千主力已在嶠山下休息了大半天,看到劉存非常高興,見禮完畢就要與劉存商議下一步行軍計劃。

樂哈哈的劉存一把拉過身後的徐盛,將他介紹給王杞三人。

頗爲靦腆的徐盛連忙單腿跪下,大聲報上自己的姓名,恭敬地向王杞和顏慎、翟越致意,然後似模似樣地行個軍禮。

王杞頗爲驚訝,但他知道被劉存如此看重的人絕不會差,於是和氣地吩咐徐盛起來說話。顏慎和翟越則是雙雙抱拳回禮,仔細打量與自己年紀相仿的徐盛。

劉存示意徐盛跟着來,便與王杞並肩走入大樹下唯一支撐起的行軍大帳,圍着帳篷中央四個木箱上的地圖低聲商議起來。

大帳內燭光明亮,心中激動的徐盛站在劉存側後豎耳傾聽,約一刻鐘過去,徐盛已經目瞪口呆。

他從小跟隨父親苦練武藝學習兵法,清晰地記得父親和舅舅向他解說的近百個古今戰例,可以說,他並不是毫無基礎的軍中新丁,如果單以軍事理論和素養來說,年輕的徐盛比當今大漢朝各郡縣的領兵將領要優秀得多。

但劉存軍中的情報分析、戰前準備、作戰計劃等等,做得非常周密細緻,已遠遠超出徐盛的認識,僅是正在商議的行軍計劃,就包括東安城周圍十里內三片起伏地形對騎兵的影響、步兵負重與體力消耗程度、渡河的時機順序、意外情況的處置等等,幾乎每一個影響行軍作戰的細小問題,都在劉存等人的反覆討論之列,幾乎每一個可能發生的意外,都在劉存等人的算計之中。

亥時剛過,督糧官趙溶終於按時到來,一千士卒與五千青壯押送的糧草緩緩進入臨時構建的營地。

趙溶進入大帳喝口水,立即彙報四輪運糧馬車的致命弱點——在狹窄不平或是泥濘的道路上,四輪馬車無論是速度、穩定性還是通過能力,都遠遠比不上傳統的兩輪馬車,四輪馬車只有在寬闊平坦的道路上,才能發揮速度和運載能力的優勢。

若不是趙溶在行至夏河城十五里發現問題後果斷返回夏河城,向自家商會、各工坊、縣衙、地主和各大商家緊急徵用三百多輛新式兩輪馬車,迅速將四輪馬車上的糧食轉到兩輪馬車上一路追趕,恐怕明天這個時候都無法到達。

聽了趙溶的彙報,劉存當即向趙溶和王杞等人致歉,鄭重檢討自己的失誤,表示待到返回之後,立即組織人力改進,一定要製造出更堅固實用的定製馬車。

趙溶和王杞開導一番之後巧妙轉移話題,顏慎和翟越肅立一旁滿臉的敬服,徐盛則深受觸動,對劉存的胸懷和嚴謹無比欽佩。

半個時辰後,完成進食的六千官兵在各級軍官率領下,以半個時辰行進八里、每個時辰休息一刻鐘的速度靜默行軍,悄然抵達東安城東面的應山腳下,王杞低聲傳令,六千軍官就地休息毫無喧譁。

此地距離一萬餘黃巾軍佔領的東安城僅十里路程,若是白天,登上山腰可清晰看到隔着沂水的東安城,等候多時的各斥候小隊立刻將各種情況上報,負責渡口方向偵查的兩個小隊彙報的情況,引起劉存的高度重視。

“對岸渡口停泊三十幾條木船?”劉存嚴肅地問道。

尋常山民打扮的年輕斥候隊率重重點頭:“稟大人,算上竹筏至少八十條以上,都是賊寇從咱們這邊的東安各村搜刮過去的,屬下率九個弟兄分段潛伏,細細觀察了兩天一夜,發現賊寇很少渡河過來,每天最多有兩撥不超過五人的賊寇渡過東岸,然後前往北面三十五里的東莞,次日再次原路返回渡過西岸,屬下判斷是安東城裡例行派出的信使。”

“對岸賊寇的佈置如何?”劉存再問。

精明的隊率立即回答:“大多呆在安東城裡,城外僅南門和對岸渡口各駐紮一營賊寇,每營人數均在五百左右,昨日中午,屬下再次帶上兩個兄弟從上游五里遊過對岸,繞過西面無人小村抵近查探,發現對岸賊寇約一個多時辰便派出十餘騎斥候,巡視範圍均在十里之內,估計是周邊十幾個村子都沒人,附近方圓百里也沒有咱們的隊伍,所以賊寇的斥候都很懶散,匆匆逛一圈就回去,由於城池周圍地形平坦,沒什麼遮蔽物,所以屬下不敢走得更近。”

劉存再次望向地圖,拿出根自制的炭筆,一邊詢問斥候隊率,一邊在地圖上標註。

不一會,王杞忽然問道:“昨天中午你們游過去的那段水面有多寬?水流如何?”

隊率連忙回答:“寬約兩百五十丈,最近一個多月沒下大雨,水流較爲平緩,加上那地方河水中央有塊長約五十丈寬約十丈的沙洲,很容易就游過去了。”

王杞與望過來的劉存對視片刻,隨即湊在一起迅速制定作戰方案。

劉存扔下炭筆果斷下令:“此時距離天色放亮大約一個時辰,必須抓住時機渡過千人左右,搶佔西岸渡口,打他個措手不及,如果運氣好,說不定能一舉奪取東安城!”

第26章 擴軍第243章 誘之以利(下)第240章 安撫(上)第267章 善後第210章 文姬(下)第249章 四面楚歌(下)第90章 預取先舍(下)第227章 激怒(上)第164章 利益交換(上)第285章 歸心(下)第225章 連鎖反應(上)第105章 正奇相輔(下)第154章 形勢逼人(上)第177章 坐山觀虎(下)第149章 壓力重重(下)第207章 鷹視狼顧(上)第135章 合縱連橫(上)第77章 待價而沽(上)第60章 君君臣臣(下)第53章 踏雪訪子義(上)第277章 密談(下)第112章 奉詔進京(下)第154章 形勢逼人(上)第19章 商機第22章 擴張(續)第228章 激怒(下)第130章 搶佔先機(下)第32章 出其不意(下)第184章 圍城(上)第30章 征途(下)第158章 泰山之戰(上)第270章 安撫第38章 悄然改變(上)第19章 商機第68章 環環相扣(下)第139章 反制(上)第171章 是非對錯(下)第223章 全線發動(下)第1章 東武城第285章 歸心(下)第33章 攻其不備(上)第53章 踏雪訪子義(上)第102章 陽謀(上)第163章 步步蠶食(下)第164章 利益交換(上)第109章 禍水西引(下)第66章 鬥智鬥勇(下)第246章 決戰前夕(下)第95章 得失之間(下)第243章 誘之以利(下)第178章 駕馭之道(上)第242章 誘之以利(上)第166章 嶄新格局(上)第217章 招攬子龍第275章 今非昔比(下)第134章 明爭暗搶(下)第104章 正奇相輔(上)第141章 反制(下)第65章 鬥智鬥勇(上)第161章 所謀乃大(下)第21章 擴張第122章 世外桃源第109章 禍水西引(下)第237章 決斷(上)第67章 環環相扣(上)第268章 羣雄震動(上)第209章 文姬(上)第284章 歸心(上)第264章 雷霆之勢(下)第21章 擴張第20章 合作第116章 轟動(下)第243章 誘之以利(下)第280章 輕取潼關(下)第255章 借道(上)第196章 徐晃歸心(下)第37章 利益交換第30章 征途(下)第288章 大勢所趨第239章 處置第32章 出其不意(下)第71章 義釋管亥(上)第277章 密談(下)第161章 所謀乃大(下)第192章 破城第243章 誘之以利(下)第144章 朝貢(上)第173章 瞞天過海(下)第149章 壓力重重(下)第109章 禍水西引(下)第47章 當斷即斷(上)第40章 悄然改變(下)第182章 報復(上)第90章 預取先舍(下)第118章 羣英會(下)第269章 羣雄震動(下)第39章 悄然改變(中)第19章 商機第39章 悄然改變(中)第59章 君君臣臣(上)
第26章 擴軍第243章 誘之以利(下)第240章 安撫(上)第267章 善後第210章 文姬(下)第249章 四面楚歌(下)第90章 預取先舍(下)第227章 激怒(上)第164章 利益交換(上)第285章 歸心(下)第225章 連鎖反應(上)第105章 正奇相輔(下)第154章 形勢逼人(上)第177章 坐山觀虎(下)第149章 壓力重重(下)第207章 鷹視狼顧(上)第135章 合縱連橫(上)第77章 待價而沽(上)第60章 君君臣臣(下)第53章 踏雪訪子義(上)第277章 密談(下)第112章 奉詔進京(下)第154章 形勢逼人(上)第19章 商機第22章 擴張(續)第228章 激怒(下)第130章 搶佔先機(下)第32章 出其不意(下)第184章 圍城(上)第30章 征途(下)第158章 泰山之戰(上)第270章 安撫第38章 悄然改變(上)第19章 商機第68章 環環相扣(下)第139章 反制(上)第171章 是非對錯(下)第223章 全線發動(下)第1章 東武城第285章 歸心(下)第33章 攻其不備(上)第53章 踏雪訪子義(上)第102章 陽謀(上)第163章 步步蠶食(下)第164章 利益交換(上)第109章 禍水西引(下)第66章 鬥智鬥勇(下)第246章 決戰前夕(下)第95章 得失之間(下)第243章 誘之以利(下)第178章 駕馭之道(上)第242章 誘之以利(上)第166章 嶄新格局(上)第217章 招攬子龍第275章 今非昔比(下)第134章 明爭暗搶(下)第104章 正奇相輔(上)第141章 反制(下)第65章 鬥智鬥勇(上)第161章 所謀乃大(下)第21章 擴張第122章 世外桃源第109章 禍水西引(下)第237章 決斷(上)第67章 環環相扣(上)第268章 羣雄震動(上)第209章 文姬(上)第284章 歸心(上)第264章 雷霆之勢(下)第21章 擴張第20章 合作第116章 轟動(下)第243章 誘之以利(下)第280章 輕取潼關(下)第255章 借道(上)第196章 徐晃歸心(下)第37章 利益交換第30章 征途(下)第288章 大勢所趨第239章 處置第32章 出其不意(下)第71章 義釋管亥(上)第277章 密談(下)第161章 所謀乃大(下)第192章 破城第243章 誘之以利(下)第144章 朝貢(上)第173章 瞞天過海(下)第149章 壓力重重(下)第109章 禍水西引(下)第47章 當斷即斷(上)第40章 悄然改變(下)第182章 報復(上)第90章 預取先舍(下)第118章 羣英會(下)第269章 羣雄震動(下)第39章 悄然改變(中)第19章 商機第39章 悄然改變(中)第59章 君君臣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