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賑災中
張寡婦看着打掃的幾乎可以說纖塵不染的房間,不禁目瞪口呆,心說不愧是大家族的孩子,一邊又奉上茶水——說是茶水,也不過是用一隻破瓷海碗盛了半碗略帶渾濁的水。
七星皺了皺眉,剛要拒絕,就見約可沁神態自若地接過來,道了謝後,放在一邊,雖然沒有要喝的意思,但同樣也沒有絲毫嫌棄的神色。
那張寡婦本還有些拘謹,但見對方不甚在意的淡淡模樣,不由放鬆下來。這張寡婦本就性情直爽,愛跟人聊天,又不知避諱。自言本是天津靜海人,家裡男人死了,因爲無後,被宗族叔伯霸佔了房產,趕了出來,無處可去之下,背井離鄉來到了京城外圍。她又上下打量着約可沁,不住地誇她生得好,長得健康。又誇湛盧等人水靈。又想起出去玩的胤褆等人,又說那兩兄弟感情好,長得也健康討喜,那些帶刀的侍衛更是高大俊俏……總之一句話,不愧是內城裡八旗大家,就是跟一般人不同!
約可沁睨了一眼身後捂着嘴偷着樂的湛盧四人,不動聲色地打聽,“咱們村受地動影響大麼?”
一提地動,張寡婦有些悲慼,“這次地動還算好的。地動的時候,大夥幾乎都在地裡打麥子,所以傷亡的人數不是很多,但是李大牛李大哥那天生病了,李大嫂在家看護着,結果……唉!”張寡婦說到這裡重重地嘆了口氣,“好在那天李家嫂子嫌孩子吵,給攆到外頭玩去了,天可憐見的,要不這幾個孩子也……大小姐您別看我一個寡婦家裡那麼多孩子。那都是我收留的孤兒,李家的那三個孩子也在!其實還得感謝張二公子呢,要不是二公子,我就是留了這幾個孩子也沒糧食養活!”
“廷玉最近一直過來?”
“那可不!”張寡婦眼一瞪,生怕約可沁不相信,“從八月初開始,幾乎天天來。您不知道,地動時我們都要嚇死了,里正大老爺也給壓死了,都當是老天爺降災了,個個都跟丟了魂似的,麥子在地裡都倒了也沒人去收。有些有家人被壓在房子下的,瘋了似的去挖人。”張寡婦說着就陷入了回憶,“第三天張二公子就來了,見到我們村裡那些漢子們耷拉着腦袋的樣子,狠狠地訓斥了他們一頓!您不知道,那六歲的娃子,在我們村裡這樣大的孩子不少,可他們只會上樹掏鳥,下河摸魚,哪裡又有那般氣勢,簡直連內城的大老爺都比不過!張二公子給我們講了很多,我一個婦道人家雖然聽不太懂,卻是懂了一點——這地動啊,並不是老天爺降下的災難,而是我們腳下的土地運動了一下而已——就是我們人睡個覺都要翻身,更何況這土地呢?”
約可沁點點頭,地動的形成原理額娘跟她和胤褆廷玉講過自己的猜測,他們也有自己的一番想法,但卻不像廷玉一般,把自己的推測公之於衆,安撫百姓的恐慌。
——也許百姓並非不知好歹,他們只是不懂罷了。
“那廷玉還做了什麼?”
“張二公子幫忙把還活着的人都救出來了,又讓死了的入土爲安,領着漢子們收了麥子,建了暫住的茅草屋,還幫我們跟內城大老爺要來了銀子,簡直比得上菩薩了!”
約可沁笑了笑,又問:“除了廷玉,村裡最近有外人進出麼?”
張寡婦皺着眉頭想了想,點點頭,“有的有的,前兩天來了兩個外鄉人。”
“外鄉人?”約可沁皺了皺眉,眼中劃過一絲警戒,“哪裡來的外鄉人?京畿地動難道不曉得麼?怎麼巴巴地過來了這危險之地?”
“俺也不曉得。”張寡婦茫然地搖搖頭,“他們說是南邊的商人,送給俺們一些糧食,要在俺們村裡住一晚。俺們也沒啥計較,就讓他們住下了——住在狗蛋家!”
商人?還是來自南邊的?約可沁心裡有了幾分底,面上卻是笑意不減,“張嫂子先忙去吧,我借您這屋子坐一會。”
“沒事,我不……”忙字還沒出口,一擡頭就看到約可沁滿含笑意的眼神,莫名心裡一顫,連忙改口,幾乎是落荒而逃,“是是,大小姐您慢坐,俺、俺去忙了……”
待張寡婦走了之後,約可沁收了臉上的笑容,“七星,去叫廷玉進來。”
“是!”
張廷玉帶着胤褆兄弟並十六個侍衛出了屋子,他們先是在村裡四周溜達,又是圍觀村民蓋房子,又是看人埋屍的,又看看村婦打麥子的。轉了幾圈,胤礽有些無聊了,於是跑到樹陰下乘涼,胤褆自然跟上。張廷玉見到村民們建茅草屋人手有些不足,場面忙亂,很是厚臉皮地叫幾了幾個侍衛去幫忙。胤褆本來也想跟過去看看,怎奈胤礽纏他太緊,胤礽身份又實在尊貴無匹,容不得出半點差錯。胤褆只好帶着兩個侍衛陪在胤礽身邊。
而從張寡婦家領出的幾個小孩子,則是拿怯怯的眼神在一旁看着。
胤褆胤礽自生來便是天家皇子,從小養尊處優,吃穿住行樣樣都是極好的,再加上從骨子裡滲透出來的,屬於皇家的固有的傲氣和優越感,哪裡是幾個貧苦農民的孩子見過的?他們的眼神裡有嚮往有羨慕,還有幾分他們自己都不太瞭解的敬畏。
兩撥人大眼瞪小眼地彼此看了能有半刻鐘,還是沒有人開口。正當胤礽站得不耐煩,想要拉着胤褆去找約可沁時,一個大約十歲左右的男孩子湊過來輕輕碰了碰胤褆的指尖,見胤褆朝自己看過來,忙把髒兮兮的手藏到背後:“你們要不要和我們一塊兒去摸魚?”
“摸魚?”胤礽從胤褆身後探出一顆小腦袋,眼睛閃亮亮的,嘰嘰喳喳說個沒完:“這個我聽阿爾吉善說過!很好玩對不對?到哪裡摸啊?這邊的魚大麼?啊,五哥五哥,咱們捉幾條魚給阿瑪和惠額娘嚐嚐吧……”胤礽說着,伸手捉住胤褆的衣襬,仰起臉期盼地看着胤褆。
——阿爾吉善是索額圖的次子,跟胤礽年齡相仿,經常入宮陪胤礽讀書,兩人甚熟。
胤礽今年不過六歲,正是不辨雌雄的年紀,又繼承了赫舍裡皇后的美貌,長得更是粉雕玉琢,跟個小玉娃娃似的,比年畫裡送子觀音的座下童子還要可愛幾分,再加上穿着的上貢的蘇錦蜀繡,柔順光滑的材質愈發顯得小臉冰肌雪骨,堪稱天人了。那農村的小孩哪裡見過這般風情,瞬間漲紅了整張臉,結結巴巴道:“好、好玩!就、就在那邊、那邊的河裡!”說着,伸手指向不遠處的小河。
胤褆畢竟也是男孩子,對於上樹掏鳥,下河摸魚之類的事情自然也有莫大的興趣,再加上弟弟充滿期望的眼神,不自覺的咳了一聲,點頭答應了。於是幾個小孩歡呼一聲,齊齊衝向河邊。
可把張廷玉嚇了一跳,他敢把皇子的護衛帶走,自然不是不在意皇子安危——這村子本就民風淳樸,又只有巴掌大,他隨時看着,不會出什麼事,可現在胤褆兄弟要離開自己的視線,他可是放心不下,正準備帶着侍衛跟過去,七星便過來通知:“張二公子,沁公主有請。”
約可沁找他自然不是爲了小事,他略一沉吟,“七星你帶着他們去五阿哥和皇太子殿下那裡,公主那裡我自己去就好。”
七星深知自己的主子只有胤褆一人,留下保護公主也僅僅是因爲這是胤褆的命令,主子去了河邊她自然也是擔心的,於是便默默地點頭,帶着侍衛離開。
關於張廷玉和約可沁談話的內容,除了當事人,也就只有湛盧三人知道——當然事後欒輝也曉得了——所以當功勳卓著的約可沁公主談到自己的過往時,她始終掛在嘴邊的茅草屋,成了歷代史學家永遠不解的名詞。
當夕陽西下時,約可沁和張廷玉才終於談完事情出來,此時胤褆胤礽早已與幾個農村娃子打成了一片——幾個農村娃子領着他們摸了好幾條半斤甚至近一斤的大鯽魚。自然,衣服神馬的早就半溼了,包括侍衛們的衣服。兄弟倆乾脆入鄉隨俗,脫了一身半溼的衣服晾在河邊的矮灌木上。
於是當約可沁和張廷玉出了茅草屋,尋到河邊時,就看到一幫只穿了褻褲的小鬼頭聚集在河灘上玩沙子。
張廷玉趕緊脫了自己的外衫,跪着給胤礽披上,“草民逾矩委屈皇太子殿下了,殿下金體關乎大清江山,萬萬要注意身體!”
——至於胤褆,曾經共同在西山大營呆過的張廷玉表示完全木有必要擔心~
迎上約可沁疑惑的目光,七星無奈地聳聳肩,苦笑着解釋:“太子殿下非要下水,連五阿哥都攔不住,奴婢更是沒轍。所幸今兒天氣好,不然奴婢真真萬死難辭其咎了!”
約可沁也頗爲無奈,湊近胤褆,狠狠彈了對方腦門一下,“胡鬧!弄成這個樣子,看你怎麼跟阿瑪交代!”
“沁姐姐~”胤褆拉着約可沁的手輕輕撒嬌,“阿瑪忙着呢,而且衣服已經快乾了,別讓他發現就行。況且保清從沒見過保成玩的這麼開心。”
約可沁這時也注意到,那個一直驕傲跋扈端莊矜持的皇太子正和幾個他以前絕對不屑一顧的農村小孩笑的歡實。仔細一瞧,他原來正在交那幾個農村孩子識字——胤礽今年雖然才六歲,可早已在康熙親自教導下學會了《三字經》和《千字文》,現在正在學《論語》,而幾個農村小子大的已經十歲了,卻大字不識一個。
“成成,我們爲什麼要識字啊?爹孃也不識字啊。”一個孩子歪着頭,奇怪地問道。
——貧民區一般過於貧窮,根本沒有餘力供養孩子去私孰,村裡也並無私孰孩子們基本接受不了教育,當然,孩子們的父母亦是大字不識一個,所以也並不在意。
——因爲聽胤褆喊過胤礽保成,一幫孩子很親熱地喊着“成成”,至於胤褆,小的則隨胤礽喊“五哥”,大的喊“小五”。
“識字才能看書,才能懂知識,才能做好事。”
“可是,我們將來都要種地的,也要讀書麼?”
“對啊!”
“可是讀書不是當官的讀麼?”又有人提出質疑。
有人附和,“嗯,爹孃不識字地種地照樣好,比鄰村多收好多麥子呢!”
胤礽答不上來了,皺着眉頭向胤褆求救。
胤褆對四書五經之類的文化課也不怎麼擅長,對於弟弟的求救只能拋給約可沁——對於這位由額孃親自□出來的姐姐,他可是一萬個敬佩,不止書唸的好,就是騎射也不見得輸於自己!
約可沁只好上前,“讀書的用處當然很多,你們知道有很多專門講種地的書呢。《齊民要術》《農書》《農政全書》《天工開物》等等很多的書,那些都是一些人總結歸納前人的經驗,總結出來的,非常有用,你們若是學會識字,不是就可以學習更好的種地麼?”
“真的?那,你也識字?”
“那自然是真的。”
那農家小子驚訝地瞪大眼睛,“你也識字?”
——漢人素來重男輕女,若有餘力,兒子或許還能送去讀書,女孩則完全沒有機會。
胤礽知道自己這位姐姐最是心高氣傲,聽不得別人說女子不如男之話,此時聽到這話,已隱隱有幾分不快,胤礽擔心自己剛交的朋友被姐姐討厭,急忙搶白:“沁姐姐不只識字,而且看得書比我和五哥還要多呢!”
幾個農村孩子立刻露出崇拜的眼神,胤礽對於他們已然算是博學之人,這個小丫頭居然比成成識得字還要多!
約可沁心裡立刻舒坦了,拍拍幾個小孩的頭鼓勵了幾句,然後便準備帶着龍牙去巡視村莊,“我去轉轉,你們準備準備,天色有些晚了,咱們該回去了。”
“哦。”胤褆胤礽雖然有些不捨,也只能蔫蔫地低頭應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