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日爾曼皇家騎士

.1922年設計完成、1923年改進並投產、到1924年已經大量裝備德國陸軍的dv號坦克之所以被德軍官兵尊敬的稱爲日爾曼皇家騎士,這與它的外表是有很大關係的。

dv號坦克又名“怪獸dd“中型坦克,長寬高各爲5.8米、2.9米和2.6米,全重22噸,體積和重量都比“怪獸d”型大了將近一號,魁梧的身軀和厚實的裝甲的確與古代的重裝騎兵有不少相似之處,再加上這種坦克綠、褐、黃三色的迷彩塗裝有點像皇室成員和高級將領出席正式場合時佩戴的綬帶,因而剛進入德國陸軍就被坦克手們稱爲皇家騎士,隨着這種坦克裝備數量的增加,一些步兵師裡的獨立坦克營、裝甲團裡面也逐漸出現了邯號坦克的身影,這個外號在德國陸軍中也就廣爲傳播起來。

作爲首批攻入美國本土的德國軍隊,德國皇家戰鬥集團軍中ddd號坦克與dv號坦克的配備比例大致是2比1,但各基層部隊裝備的數量略有不同。總的來說,古德里安將軍的裝甲軍裝備了全集團軍百分之八十的ddd號和dv號坦克,這200多輛坦克構成了德國裝甲先鋒的核心力量。

外形上看起來很酷,dv號坦克卻並不是虛有其表,雖然結構上未能完全擺脫德國傳統武器的精密與複雜,但在陸軍高層的一再要求下,設計師們還是儘可能簡化了這種坦克的結構,一輛如型坦克的製造工時較設計之初減少了1/3,從重量上看,dv號坦克與ddd號坦克同屬中型坦克,但裝甲要比後者厚10-20毫米,車體正面裝甲厚55毫米,炮塔正面加上火炮防盾之後裝甲達到65毫米,車體側面爲30毫米,背面爲20毫米。車頂和車底裝甲均爲15毫米,整體防禦上了一個等級。

(關於各國坦克的製造工時,各種資料可謂是衆說紛紜,而且不同資料之間的數字差異還非常大,所以天空就不在這裡編入dv號坦克的具體制造工時了,個人認爲較爲合理的數據二戰德國的dv型耗費8000左右的工時和10萬帝國馬克地資金,而t-34的標準版是1萬工時,簡化版製造工時在5000以下。造價略高於德國dv型坦克)

在武器方面,dv號坦克選用40倍徑的75毫米炮,其射程和威力上要大大強於ddd號的45倍徑50毫米坦克炮,由於柴油發動機技術的不斷髮展,dv號坦克在增加了重量的同時時速只比ddd號坦克慢一點,其中公路時速達到30公里,越野時速接近15公里。

視線回到戰場上,一名頭戴圓頂短護沿式鋼盔、身穿黃綠色卡其布軍服的少尉貓着腰在戰壕裡來回傳達着命令:

“大家做好戰鬥準備,沒有命令不許開火!”

趴在戰壕裡的士兵們也都是同樣地打扮,只是因爲軍銜不同而佩戴了不同的臂章。雖然一個個滿臉疲憊。這些美軍士兵還是聚精會神的注視着前方。手中的斯普林菲爾德步槍、柯爾特手槍和輕重機槍也都做好了射擊準備。在前沿戰壕後部大約50米的兩個反坦克炮陣地上,20多門28毫米反坦克炮和37毫米反坦克炮的炮手們同樣嚴陣以待。

這裡是距離休斯頓大約150公里、到達拉斯250多公里的一處美軍防禦陣地,位於兩座千人規模的城鎮之間。也就是潘興防線中所謂的“線”,複雜守衛這裡的,是美國第33師11步兵團地2104名士兵,其中有將近300人是帶傷上陣,從這支部隊目前地狀況來看,之前的邊境戰役打得實在慘烈。要知道美國陸軍部隊的編制在世界上是出了名地“大”,爲了展示美利堅的強大國力,美國陸軍將自己的一個陸軍師編成擁有2.5萬人的“方形師”,人數比其他國家的步兵師多出一倍左右,而且採取兩旅兩團的編制。一個步兵團通常擁有三千多名戰鬥人員,炮兵團也有兩千多人,裝備也相當不錯,斯普林菲爾德步槍與德軍的毛瑟步槍性能相差無幾,柯爾特1911式手槍配發率比德國陸軍還要高,此外步兵團還裝備了大量的輕重機槍和迫擊炮,由於勃朗寧被德國人挖走,美國陸軍目前裝備的是柯爾特公司仿維克斯一馬克的m1916型重機槍和美國人艾薩克牛頓劉易斯發明地劉易斯步兵用輕機槍,兩種機槍都是7.92毫米口徑。

在反坦克武器方面。從英國人那裡吸取了經驗之後,美國陸軍放棄了效果較弱的反坦克槍,將主要精力放在發展反坦克炮、反坦克地雷和手榴彈方面。到戰爭爆發之時,美國陸軍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反坦克體系,發展了口徑爲20毫米、28毫米、37毫米口徑和45毫米等一系列反坦克炮,並已批量裝備一線部隊。

至於美國陸軍的坦克,對於世界各國觀察家來說還是一個謎。由於美國軍方極爲嚴格的保密措施,目前人們所知道的就只是美國已經建立了獨立的坦克裝甲部隊,這支部隊被編爲一個直屬於陸軍部的裝甲兵團,並且駐紮在相對偏僻的密蘇里州。在戰爭爆發之後,從南部入侵地德墨地面部隊並沒有遭遇美軍的裝甲兵團,這更讓美國裝甲部隊充滿了神秘感。

烈日下,伏在戰壕裡的美軍官兵們心情忐忑的等待着。沒過多久,從西面傳來一陣微微的隆響,聽起來有些像萬馬奔騰,卻又有金屬磨擦的刺耳聲參雜期間,有過邊境作戰經驗的美軍士兵們知道,德國人的裝甲部隊來了!

漸漸的,地面線上已經能夠看到一個個小小的黑點,由於連日來天氣乾燥,行進中的德軍還揚起陣陣塵土,使得美軍官兵無法通過目視來確定他們的數量和規模,再加上天氣炎熱和心理緊張,幾個美軍士兵居然暈了過去。

陣地上一個用木架和土石蓋了厚頂的掩體裡,美軍少校焦急的拿起電話,用力搖了幾圈。

“喂喂。給我接師部!……我是11步兵團的米歇爾少校,一支德國裝甲部隊出現在我軍陣地前方,估計他們準備從我這裡進攻!……不不不,不可能是偵察,對方地數量絕不像是一支偵察部隊,我們需要炮火支援!……噢,將軍,您好!是的。德國人出現了,我們需要支援,炮火越強大越好!是,我們會竭盡全力守住陣地的,請放心!現在?…”

少校離開電話機走到潛望觀測鏡,兩秒之後又走回到電話機那邊拿起話筒。

“將軍,大約1萬5千碼,是的,是!是!”

放下話筒之後,少校臉上那種焦急與不安已經減緩了許多。師部許諾的炮火支援對他來說無疑是一針強心劑。說不定一陣猛烈的炮火之後。德國人就會放棄進攻,至少這位米歇爾少校是這麼想的。

在一個20年代的標準美軍步兵師裡總共由3個獨立炮兵團,即兩個105毫米炮兵團和一個155毫米炮兵團。總共裝備48門105毫米榴彈炮和24門155毫米榴彈炮,另有50門左右地75毫米和37毫米步兵炮,和編制人數一樣,美軍步兵師的火炮數量也是一個普通德國陸軍師的兩倍。

米歇爾少校眼睛緊緊盯着潛望觀測鏡,心裡默默計算着對方的距離,只要進入1萬碼的距離,隱藏在鎮子裡的師屬155毫米炮兵團就會開火,如果距離再拉近一些,105毫米炮兵團也會開火,這位美軍少校似乎已經能夠看到德國人被轟得抱頭鼠竄的場面。嘴角不由得露出一絲得意的微笑。

可是不早不晚,就在這時從西面的天空中傳來另一種截然不同的發動機聲音,如同在菜盤上揮之不去地蒼蠅所發出地嗡嗡聲,米歇爾少校皺起了眉頭,他走到掩體觀察口,舉起掛在胸前的望遠鏡。不出所料,這種聲音果然來自於一羣銀灰色的“大鳥”。

這下子,一臉不幸地米歇爾所有的心情都從地面轉到了空中,他連忙對自己的副官下令:

“全體做好防空襲準備!”

開戰後的一個多星期以來。像米歇爾這樣駐紮在南部的美國軍人已經吃盡了德國空軍的苦頭,德國人的地面進攻還沒有開始,美軍的後勤運輸線、重要物資集結點就被炸得一塌糊塗,前線各部隊在空襲中的平均兵員損失達到近百分之五,真可謂是出師未捷身先死。在隨後的戰略撤退中,美國士兵們不得不邁着沉重地雙腿向後方撤離,而不是乘坐火車或是汽車,重裝備也損失了不少。想到這裡,米歇爾突然懷疑起師部究竟能給予自己什麼樣的火力支援——想必那些炮兵團在此前的戰鬥中也耗損嚴重吧!

米歇爾想也是白想,還不到十分鐘,兩個中隊四十多架兀鷲型俯衝轟炸機就開始肆虐他們團的陣地了。美軍步兵們雖是怕得要死,可抵抗還是有模有樣的,整個陣地上槍炮聲非常激烈,每一秒都有成百上千的子彈向空中飛去,駐紮在不遠處鎮子裡的防空炮也開火了,華麗的焰火在空中不間斷的綻放,點綴着無數暗紅色地機槍和步槍子彈。

帶着俯衝時特有的那種呼嘯聲,德國戰鷹們開始使出自己的拿手絕活。一枚枚航空炸彈準確的落在美軍野外防線和駐守的鎮子裡,儘管美軍將自己的炮兵陣地儘可能隱蔽起來,並在火炮上加蓋了僞裝網,但其中一些還是沒能逃過鷹的敏銳目光。在航空炸彈接連不斷的爆炸中,被引爆的美軍彈藥也參與進來,共同奏響一曲此起彼伏的戰鬥序曲。

站在裝甲指揮車上的古德里安平心靜氣的通過望遠鏡看着被機羣轟炸的美軍陣地,聚集他周圍的,是一支由85輛ddd號坦克、40輛dv號坦克、51輛突擊炮、82輛全履帶步兵戰車和172輛半履帶式裝甲運兵車的強大裝甲力量,作爲策應的則是裝甲軍第3機械化師的3000多名摩托化步兵。

如此彪悍的兵力,加上古德里安親自率領,爲的當然不只是突破那道簡易的美軍防線。既然潘興部署了這樣一條寬達400多公里的點線結合式防線,古德里安也就毫不客氣的準備讓對方看看什麼纔是裝甲部隊地精髓。在從休斯頓到達拉斯的寬闊平原地帶,古德里安的裝甲軍已經分成十多個突擊羣,只待空軍轟炸完畢,他們將就重拳出擊敵人的要害部位,保證美國人爽到七竅流血。

等到那些銀灰色兀鷲們心滿意足的整隊離開。古德里安看看自己的手錶,11點20分,他的部隊有希望在午飯之前結束這裡的戰鬥,接下來所要做地,就是讓美軍指揮官目瞪口呆。

“前進!”

古德里安親自下達了進攻命令,在1萬碼的距離上,51輛突擊炮率先停下來開始用75毫米的43倍徑火炮和煙霧彈進行彈幕徐進射擊。到目前爲止,這些用石頭dd型坦克底盤製造的突擊炮所發揮的作用更像是純粹的火力支援炮而非反坦克炮。因爲它們到現在爲止一輛美國坦克也沒有碰上過。突擊炮不僅批量裝備了裝甲部隊,普通的德國步兵師也是這種突擊車的大戶。由於沒有炮塔,它們與坦克相比有着價格低廉、射程遠、機動性好等優點,因而深受德國步兵喜愛,低矮的車體和無炮塔設計也讓許多人更願意稱它們爲帝國式自行火炮,而不是陸軍部正式定名的1918式突擊炮。

在這個距離上,帝國突擊炮地炮彈顯然不可能落在遠處地美軍陣地上,煙霧彈的作用只是干擾對方反坦克火力視線和掩護進攻。一大堆的煙霧彈之後,美軍士兵基本上就“只聞其身不見目標”了。

藉着煙霧地掩護,ddd號和dv坦克開始加速。緊隨其後的是裝備20毫米機關炮的步兵戰車和半履帶式運兵車。

未等德國裝甲部隊靠近。精神緊張的美軍士兵們就紛紛開火了,密集的槍炮聲連成一片,沒過多久。從鎮子方向也射來155毫米和105毫米的炮彈,只是在遭受德國戰機的俯衝轟炸之後,美軍投入炮擊的火炮數量似乎非常有限。儘管炮彈一枚枚在德國坦克和裝甲戰車附近落下,德軍官兵們並未放慢速度,他們很快進入自己所製造的掩護煙霧中間。當子彈越來越多的時候,車長們一個個將身子縮進炮塔裡面,對外部環境地觀察只能通過視線狹窄的觀測孔和潛望鏡,儘管如此,坦克突擊羣還是保持着完整的隊形。

這就是古德里安的部隊。

另外一邊,防線上的美軍官兵毫不吝嗇彈藥的奮力向前方射擊。拉動槍栓的動作每個步槍兵一分鐘要做十幾次。儘管被告知要瞄準了再射擊,操縱20毫米和37毫米反坦克炮的炮手們還是迫不及待向煙霧中射擊起來,彷彿他們每射出一發炮彈就能讓德國人多一分損失似的。米歇爾少校迫不及待地向師部索要增援,火力也好,士兵也好,總之他願意以性命擔保自己會守住這片陣地,前提是上級多多增派援兵,最好整個步兵師都擁到這裡來。

這就是潘興的部隊。

隨着那鏗鏘的金屬磨擦聲越來越近,美軍士兵們已經能夠隱約看見煙霧中的黑影了。這下子他們更是不顧一切的向那些黑影射擊,可是清晰的當當聲意味着他們射出的子彈全都做了無用功。4門37毫米反坦克炮集中起來向其中一個最爲明顯的黑影射擊,可是對方卻仍舊在前進。

終於,一輛dv號坦克帶着它那猙獰的炮口和結構緊湊的鋼鐵之軀穿霧而出,正面車體上還有好幾個淺淺的小坑,那似乎就是美軍37毫米炮剛纔發射的。帶着難以置信的心情,美軍反坦克炮手們再一次向這個碩大的目標射擊——這一次是眼見爲實,美軍炮手們眼睜睜看着自己的37毫米炮彈被德國坦克輕易的彈開了!

緊接着,一輛又一輛dv號坦克如同條頓騎士般出現在美軍官兵眼前,後面還有一眼數不過來的ddd號坦克和步兵戰車。煙霧邊緣,德國坦克如同狼羣般逐漸露出了凶神惡煞的面孔。

此時此刻,在休斯頓的指揮部裡,潘興將軍正爲自己遭遇猛烈攻擊的防線而擔憂,德國裝甲部隊的速度超過了他的想象,現在他只有企盼自己的士兵們能夠儘可能久的抵擋住德國人的攻擊,就算“線”不保,那些“點”也一定要撐住。因爲他剛剛得到陸軍部發來的密電,除了乘火車趕往南部的後援步兵師之外,佩頓馬奇將軍終於決定調動他的寶貝部隊——美國第一裝甲兵團,強而有力的反擊力量正在向前線集結。

另外一邊,攻入新墨西哥州的隆美爾裝甲師已經由西向東突入美國的俄克拉何馬州,而要從密蘇里州到得克薩斯州,穿過俄克拉何馬州將是最直接的路線。

看到一些書友說這裡德國軍隊的裝備已經達到二戰中後期的水平,其實天空想說像德國的dv號坦克、美國的b-17轟炸機等很多武器都是在30年代中期完成設計和開始生產的,之後在二戰中大放異彩併爲大家所熟知,而二戰中的許多武器所使用的也是30年代就完全具備條件的技術,還是那句老話,技術並不是關鍵,關鍵是想象力。

第4章 最長的一天(4)第17章 浴血直布羅陀山(4)第36章 戰爭落幕第23章 最後的馬賽曲第3章 月夜惡魔第18章 刺殺第38章 勝利之門第16章 吃了還想吃第30章 第三次登陸作戰第6章 百年慶典第43章 帝王出航第14章 男人的悲喜第12章 德意志飛艇第70章 決定性因素第44章 合圍維也納第50章 再會,海參威第7章 最長的一天(7)第46章 先行者第50章 鷹擊長空第37章 鋼鐵塞納河第44章 難以下嚥第21章 宣戰第8章 停戰談判第49章 前進威尼斯灣第5章 落葉第31章 誰在懲罰誰第33章 忠臣與叛將第7章 致命一擊第84章 航跡第37章 瓜分和平第124章 瘋狂的民兵(下)第15章 倫敦天空第33章 血債血償第30章 第三次登陸作戰第12章 紅色海豚第82章 生死局第160章 X聯隊(上)第41章 火拼第6章 當我們混在一起第32章 防線第35章 財富與慾望第14章 男人的悲喜第14章 我是間諜我怕誰第17章 誰是大傻瓜第37章 晚安,丘吉爾第27章 公路血案第41章 重返柏林第47章 異動第45章 航程第32章 忠義之師第126章 一路向北(中)第25章 狼與狽第42章 關東軍的戰場第20章 何塞第31章 流矢第3章 左滿舵第123章 瘋狂的民兵(中)第17章 誰是大傻瓜第46章 先行者第11章 鋼鐵雄心第32章 回光第25章 天網恢恢第7章 致命一擊第19章 喧鬧的夜第66章 遭遇超級戰機第49章 不列顛艦隊第13章 直擊要害第63章 令人生畏的海軍第39章 裝甲先鋒第39章 政治的結論第107章 登山第27章 德國妓女第37章 瓜分和平第75章 失落的大洋第15章 使壞第35章 德意志刺刀第33章 故伎重施第6章 百年慶典第156章 森林之王(上)第15章 真真假假愚人節第102章 抵抗第43章 山東響馬第3章 帝國朝陽第93章 一批巡洋艦第30章 金剛第135章 人造英雄(上)第9章 展示會的特殊客人第45章 推土機行動第22章 無恥的旗幟第1章 皇帝的新衣第17章 浴血直布羅陀山(4)第22章 橋(5)第29章 我的艦隊第87章 英雄無敵第79章 橫掃千軍第13章 大膽的登陸計劃第21章 橋(4)第29章 鬥毆事件第34章 兄弟第86章 皇家賭場
第4章 最長的一天(4)第17章 浴血直布羅陀山(4)第36章 戰爭落幕第23章 最後的馬賽曲第3章 月夜惡魔第18章 刺殺第38章 勝利之門第16章 吃了還想吃第30章 第三次登陸作戰第6章 百年慶典第43章 帝王出航第14章 男人的悲喜第12章 德意志飛艇第70章 決定性因素第44章 合圍維也納第50章 再會,海參威第7章 最長的一天(7)第46章 先行者第50章 鷹擊長空第37章 鋼鐵塞納河第44章 難以下嚥第21章 宣戰第8章 停戰談判第49章 前進威尼斯灣第5章 落葉第31章 誰在懲罰誰第33章 忠臣與叛將第7章 致命一擊第84章 航跡第37章 瓜分和平第124章 瘋狂的民兵(下)第15章 倫敦天空第33章 血債血償第30章 第三次登陸作戰第12章 紅色海豚第82章 生死局第160章 X聯隊(上)第41章 火拼第6章 當我們混在一起第32章 防線第35章 財富與慾望第14章 男人的悲喜第14章 我是間諜我怕誰第17章 誰是大傻瓜第37章 晚安,丘吉爾第27章 公路血案第41章 重返柏林第47章 異動第45章 航程第32章 忠義之師第126章 一路向北(中)第25章 狼與狽第42章 關東軍的戰場第20章 何塞第31章 流矢第3章 左滿舵第123章 瘋狂的民兵(中)第17章 誰是大傻瓜第46章 先行者第11章 鋼鐵雄心第32章 回光第25章 天網恢恢第7章 致命一擊第19章 喧鬧的夜第66章 遭遇超級戰機第49章 不列顛艦隊第13章 直擊要害第63章 令人生畏的海軍第39章 裝甲先鋒第39章 政治的結論第107章 登山第27章 德國妓女第37章 瓜分和平第75章 失落的大洋第15章 使壞第35章 德意志刺刀第33章 故伎重施第6章 百年慶典第156章 森林之王(上)第15章 真真假假愚人節第102章 抵抗第43章 山東響馬第3章 帝國朝陽第93章 一批巡洋艦第30章 金剛第135章 人造英雄(上)第9章 展示會的特殊客人第45章 推土機行動第22章 無恥的旗幟第1章 皇帝的新衣第17章 浴血直布羅陀山(4)第22章 橋(5)第29章 我的艦隊第87章 英雄無敵第79章 橫掃千軍第13章 大膽的登陸計劃第21章 橋(4)第29章 鬥毆事件第34章 兄弟第86章 皇家賭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