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零九 漲當塗工業區

九月二十九號,中華軍之第三步兵師、第十四協防師、第十七協防師將近一萬五千人對有着將近六萬太平軍防守的六安城發動猛攻。£∝,

此戰中,中華軍硬碰硬直接派出了最精銳的皇家陸軍第三步兵師參加首波攻城,激戰一上午後,第三師在第十四協防師的配合下,終於攻克六安東面城牆,進而撕開了六安城的烏龜殼。

當天,陳玉成率領殘存的兩萬多精銳從西城突圍而出,同時留下了兩三萬人繼續在城內頑抗,拖延攻城中華軍的步伐。

中華軍受限於兵力不足,加上城內戰事依舊緊張,所以未能阻擋陳玉成的逃跑。

但是儘管讓陳玉成跑掉了,但是六安成卻是拿下了。

而隨着六安城被拿下,加上之前的霍山也是被攻了下來,這也就代表着整個皖北西部之主要城市,已經是都落入了中華軍的掌控之中。

從進軍六安府開始,整個六安戰役持續兩個月左右,中華軍和太平軍交戰多次,中華軍之皇家陸軍戰死約四百餘人,傷六百餘人,戰鬥中傷亡就超過了一千人,另外兩支配合作戰的協防師更是死傷慘重,戰死至少超過兩千人,傷者達到三千多人。

上述傷亡數字還沒包括因爲疾病所造成的減員,上月持續的流行疾病中,第三師因病死傷數百,協防師至少也死了上千人。

直接死傷以及因病死傷加起來,也就是說讓第三師減員至少兩千人以上,協防師更是超過了六七千人。

總傷亡人數接近萬人。

如果不是軍訓部一支持續對第三師補充大量新兵。估計第三師就得被打殘了,如果不是因爲中華軍接受了大量太平軍的俘虜。從而隨時補充第十四協防師和第十七協防師,估計這兩個協防師也不會剩下幾個人了。

拿下六安城內。施清瑄還沒來得及休整幾天呢,他就是接到了來自統帥部的命令。

統帥部命令他立即率領部隊東進北上泗州,說是根據情報現實,蘇北地區的清軍在月內大規模增加,近期內蘇北地區極有可能面臨清軍的大規模南下進攻。

接到命令後,施清瑄當即主力部隊迅速朝着東北方向而去,不過這一次他除了帶走第三師外,配合作戰的協防師部隊都是剛接受的俘虜,新編之第十九協防師、第二十協防師。

原先所轄的第十四協防師則是留守六安、霍山一帶。第十七協防師則是南下增援安慶方向。

在六安府的一系列戰事中,和往常一樣中華軍接受了大量的俘虜,總人數高達三萬多人,對於這些俘虜的處理按照一貫方式,先是挑選青壯補充現有的各協防師,然後多出的俘虜另行成立協防師。

這三萬多人裡頭,大部分精銳都是被補充到了第十四和第十七協防師中,這兩支部隊在進攻霍山,六安城的攻勢中受創不小。累計減員達到六七千人,減員這麼大,爲何最後的六安總攻站中這兩支協防師還能保持滿編制呢?

就是因爲獲得了大量俘虜的補充!

拿下六安城後,又是優先補充了這兩個協防師。然後把多出來的萬人分別新編爲第十九協防師、第二十協防師。

而第二十協防師的建立,也是讓中華軍的協防師規模突破到了二十個之多,二十個協防師加起來。兵力總數大約有九萬人,是皇家陸軍目前的總數五萬多人的將近兩倍。

單純從數量上來說。協防師已經成爲了中華軍的主要構成!

但是兵力多也不代表着戰鬥力強,協防師雖然數量衆多。但是戰鬥力貧弱,中華軍的主要戰力依舊是數量較少的皇家陸軍。

施清瑄率領第三師等部隊奔赴蘇北時,新上任的安徽巡撫郭龍雲也是抵達了蕪湖,開始全面主持安徽省的民政事務。

中華帝國雖然仿效前清,前明設立了巡撫一職,但是中華帝國的巡撫和前清和前明的巡撫並不同,因爲它並沒有管轄軍務、財政的權力,只有行政管理權。

從權力上來說,實際上和以前的布政使是差不多的!

這主要是因爲帝國內的軍務權力和行政權力以及財政權力都是區分的非常明顯,軍權不用說了,一直都是由林哲親自掌控,由最高統帥部指揮所有武裝力量。

而財政權力也是統一收歸中央財務部關心,尤其是收稅這一重大權力,都是由財務部設立在各地方的財務廳、處、科直接負責,這些財務機構也是地方政府的一員,由地方政府和財務部雙重領導。

同時中華帝國並沒有在個地方設立民兵之類的輔助軍事力量,只有巡警這種警察機構,所以巡撫也就沒有管轄地方軍事力量的權力。

爲了防止地方督撫做大,林哲可不會犯下和前清一樣的錯誤,軍權和財權是絕對不能下放的。

郭龍雲上任安徽巡撫後,首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恢復飽受戰爭創傷的皖南,皖北各地的民生,展開難民救濟、恢復農業生產。

要讓一省缺少糧食的數千萬百姓活下來,這可不是那麼容易的差事。

相對而言,同樣是剛上任沒有多久的太平府知府畢宣溪就要輕鬆的多,太平府儘管也算是新佔領地區,但是最困難的幾個月已經過去。

前任太平府知府雖然是前清降官,但是辦事能力還是有的,最初幾個月的救濟工作頗有成效,農業生產已經恢復如初,隨着秋收的到來,廣大太平府地區的民生就能夠初步安定下來。

所以畢宣溪的工作重心就是放在了當塗那邊的礦務上頭來!

爲了開發當塗縣境內的鐵礦,帝國特地批准了江南礦務公司的成立,該公司由宮務廳財務處集資成立,乃是標準的皇室產業的,而後續當塗的鐵礦開發、鍊鋼等重工業發展,也是以江南礦務公司爲核心。

但是畢宣溪也沒指望着靠着江南礦務公司一家就能夠承擔起當塗縣的重工業發展大計,因此他上任太平府知府後,就是制定了在當塗建立一個集‘鐵礦、鍊鋼鍊鐵、機械製造’爲主導的重工業基地。

效仿上海商貿區,制定了成立‘當塗工業區’的計劃,並上報工商部以求獲得批准。

林哲看到這份報告後,覺得挺有意思的,這個畢宣溪的思路還是比較開闊的,竟然想要搞工業區,只是這個工業區裡提出的要求不小,除了尋常要求外,竟然也要求把當塗也加入到通商港口來,准許和外商直接通商。

對於這一點,林哲沒有考慮太多,直接否決了!

這並不是林哲排外,或者對洋人有所不滿,而是因爲當塗位於內陸腹地,長江沿岸,如果讓這些洋人可以自由前往的話,對於目前實力弱小的中國而言極容易喪失內河通行權,林哲可不希望看見洋人的軍艦商船毫無障礙的出入長江。

儘管林哲支持開放通商,和英國人,美國人和法國人的合作都算愉快,但是並不代表他願意看見洋人的軍艦肆無忌憚的行走在長江各地。

不過他雖然否決了讓當塗和外洋直接貿易的條件,但是依舊批准了畢宣溪提供的工業區計劃。

並特許了工業區的稅收優惠,凡是入住商貿區之企業,首年免稅,次四年半稅,一共有着五年的稅收優惠期,同時批文財務部那邊,要求財務部適當拔給當塗工業區之發展資金。

當塗工業區不可能和當初的商貿區那樣,可以依靠前期的商稅以及地產交易稅收來滿足持續發展需求,因爲工業區不可能有大量民衆以及富豪前來定局,對地產的需求是非常小的,而且重工業的建設期都比較場,工業區前期也很難收到足夠的稅收來維持發展。

但是工業區要吸引企業進駐,就需要做好自身的工作,包括平整土地,包括建設碼頭、橋樑、道路、供水等基礎公共設施,如果沒有這些,是很難吸引到民間資本大老遠跑到當塗來投資的。

畢竟現在江南地區的商人們要投資建廠,首先地區就是上海的商貿區,那裡有着成熟的公共設置,海運、河運交通便利,不管是進出口還是運往國內其他地方都非常方便。

而且還有着大量的無產工人等待僱傭,招募工人極爲方便。

除了這些硬件優勢外,商貿區獨特的政治環境也是保證了它對商人的吸引力,以工商爲核心支柱的商貿區具有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開廠辦企業都是有法可依,不會出現亂七八糟的官員插手的事情。

同時由於此地乃是通商港口之一,英國人、法國人等在此地具有極大的利益,他們不會坐視商貿區出現任何不必要的動亂從而影響到他們的利益所在。

要想和各方面都佔據優勢的上海商貿區進行競爭,拉來資本在當塗工業區投資辦廠,其難度不是一般的高。

不過當塗也有着自己的優勢,那就是它這裡有着中國東南地區最大的一個鐵礦,同時林哲還給當塗工業區給予了稅收優惠,要知道中華帝國的商稅是比較重的,除了流通環節的稅收外,對於廠家而言最主要的就是營業稅了。

而這個營業稅是非常重,按照行業的不同,一般是銷售額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二十之間。

五年的免稅,足以吸引一部分商人冒險前來投資了。(。)

第286章 慘烈交鋒第217章 北上迎敵第544章 女蝸號戰沉第334章 談判指示第586章 騰飛中的海軍第379章 爭論和妥協第115章 刺刀衝鋒第452章 演習和變革第683章 冊封太子(一)第401章 與民同樂第241章 戰略之爭第215章 救或不救第262章 李鴻章南行記第328章 後裝步槍的首秀第653章 新式步槍選型第301章 勢均力敵第238章 財政預算第373章 軍官缺口第107章 城破殉國第589章 籌辦新戰艦第333章 大肆封賞第436章 鐵路發展計劃第210章 工商發展第572章 東北鐵路第502章 戰爭一觸即發第97章 城頭激戰第288章 崩潰和反衝鋒第109章 四千對四萬第213章 兩軍聯合第282章 連夜搶修第538章 國運之戰第121章 卿本佳人第546章 戰後封賞第269章 死城安慶第602章 重回戰國時代第39章 董陽紅的衝鋒第445章 對美軍售第265章 施清瑄回京第474章 日`本局勢第461章 林德步槍改進型第100章 太平軍的戰壕第451章 教育和水利發展第603章 傾銷地第366章 北上直隸第444章 後裝槍時代的來臨第704章 世界大戰的邊緣第558章 租借金蘭灣第105章 浴血衝鋒第149章 董離第309章 殉國名單第493章 初臨北平第94章 狂傲第322章 漁船和情報第246章 軍法之苛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41章 三衝敵陣第95章 三天不封刀第692章 各有顧慮第604章 北海國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561章 阿拉斯加特遣艦隊第470章 派系之爭第426章 昆明激戰第34章 危機!第629章 當塗之發展第365章 傳統和科學的結合第530章 火奴魯魯海戰第408章 文武之爭第82章 組建水師第59章 炮擊上海第8章 營制第301章 勢均力敵第400章 元宵佳節第51章 團練大臣第666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667章 俄土戰爭的連鎖反應第361章 談判中的戰爭第201章 兵員匱乏第130章 打到鎮江去第530章 火奴魯魯海戰第628章 蘭港大統制共和國第111章 以攻代守第83章 添船夠炮第326章 夏稅和鐵路第591章 元宵國宴第531章 兩敗俱傷第470章 派系之爭第110章 崩潰和追擊第235章 督察院風暴第233章 中華門第543章 撞擊敵艦第428章 林成庭入緬第584章 二等鐵甲艦的爭論第659章 敵人和朋友第11章 山陰陳家第590章 海關艦隊第649章 海軍革新第91章 攻城第466章 海河工業區
第286章 慘烈交鋒第217章 北上迎敵第544章 女蝸號戰沉第334章 談判指示第586章 騰飛中的海軍第379章 爭論和妥協第115章 刺刀衝鋒第452章 演習和變革第683章 冊封太子(一)第401章 與民同樂第241章 戰略之爭第215章 救或不救第262章 李鴻章南行記第328章 後裝步槍的首秀第653章 新式步槍選型第301章 勢均力敵第238章 財政預算第373章 軍官缺口第107章 城破殉國第589章 籌辦新戰艦第333章 大肆封賞第436章 鐵路發展計劃第210章 工商發展第572章 東北鐵路第502章 戰爭一觸即發第97章 城頭激戰第288章 崩潰和反衝鋒第109章 四千對四萬第213章 兩軍聯合第282章 連夜搶修第538章 國運之戰第121章 卿本佳人第546章 戰後封賞第269章 死城安慶第602章 重回戰國時代第39章 董陽紅的衝鋒第445章 對美軍售第265章 施清瑄回京第474章 日`本局勢第461章 林德步槍改進型第100章 太平軍的戰壕第451章 教育和水利發展第603章 傾銷地第366章 北上直隸第444章 後裝槍時代的來臨第704章 世界大戰的邊緣第558章 租借金蘭灣第105章 浴血衝鋒第149章 董離第309章 殉國名單第493章 初臨北平第94章 狂傲第322章 漁船和情報第246章 軍法之苛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41章 三衝敵陣第95章 三天不封刀第692章 各有顧慮第604章 北海國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561章 阿拉斯加特遣艦隊第470章 派系之爭第426章 昆明激戰第34章 危機!第629章 當塗之發展第365章 傳統和科學的結合第530章 火奴魯魯海戰第408章 文武之爭第82章 組建水師第59章 炮擊上海第8章 營制第301章 勢均力敵第400章 元宵佳節第51章 團練大臣第666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667章 俄土戰爭的連鎖反應第361章 談判中的戰爭第201章 兵員匱乏第130章 打到鎮江去第530章 火奴魯魯海戰第628章 蘭港大統制共和國第111章 以攻代守第83章 添船夠炮第326章 夏稅和鐵路第591章 元宵國宴第531章 兩敗俱傷第470章 派系之爭第110章 崩潰和追擊第235章 督察院風暴第233章 中華門第543章 撞擊敵艦第428章 林成庭入緬第584章 二等鐵甲艦的爭論第659章 敵人和朋友第11章 山陰陳家第590章 海關艦隊第649章 海軍革新第91章 攻城第466章 海河工業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