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東北鐵路

自從十九世紀的前半段各國開始陸續建築鐵路以來,到了十九世紀中期後,各國普遍已經具備了或多或少的鐵路網,其中鐵路網最完善的自然是英國本土,早在三四十年代的時候鐵路網就已經普遍英國本土。

再過來則是歐洲大陸以及美國等地,歐洲大陸裡又以普魯士對鐵路建設最爲熱衷,歷史上在1870年的普法戰爭裡,普魯士密集的鐵路網就是給普軍帶來了極大的後勤補給優勢,從而奠定了後世戰爭裡。

美國那邊的早期鐵路發展,主要是集中在東海岸,在美國內戰期間則是開始修築太平洋鐵路,由此掀起了西部大開發運動,而後在西部大量建設鐵路網,不過其主動脈太平洋鐵路直到現在也還沒有建成。

作爲一個後進國家,中華帝國在林哲的主導下也是在五十年代末期開始嘗試修築鐵路,而後在帝國統一後正式掀起鐵路建設的高潮。

爲了快速修築鐵路,同時壓制民間的一些各種亂七八糟的反對聲音,比如說破壞風水之類的無稽之談,帝國向來是採取強有力的手段,當初的株萍鐵路建設期間有大量當地民衆反對,就是遭到了來自軍方的殘酷鎮壓。

通過這一次鎮壓,林哲向全國宣示了推廣鐵路的決心!

而等寧滬鐵路通車運營後,其豐厚的利潤也是吸引了國內的諸多民間資本,使得帝國大大減輕了財政壓力。

爲知道爲了支持鐵路建設,儘管帝國沒有直接出資,但是各種的財政扶持,優惠政策並不少。

比如說爲了緩解鐵路建設的壓力,同時爲了讓鐵路公司能夠儘快的回籠資金。帝國特批了鐵路公司可以優先擁有鐵路沿線兩側二十公里範圍內的礦產開採權。

同時鐵路沿線的各火車站周邊的土地,也是會直接劃鐵路公司所有並進行開發。

通過出售沿線的礦產開採權,鐵路公司能夠在早期回籠一定的資本。等鐵路建設完畢後,則是可以運作火車站附近的土地。當一個房地產開發商進而獲得不菲的盈利。

當然,更重要的就是提供大額的低息貸款!

這年頭要修建鐵路,除了那些國土狹小的歐洲國家可以用單純的商業手段來解決資金問題外,一些國土寬闊,需要建設幾千上萬公里鐵路的國家,其背後都不可避免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只不過支持的模式不一樣而已。

帝國是通過皇家銀行直接提供貸款爲主,輔以鐵路沿線礦產開採權。火車站周邊土地開發權。

美國是允許企業發行大額債卷,同時是中央財政直接提供貸款支持,同樣還非常大方的授予鐵路公司鐵路沿線的土地,而且數額是相當巨大。

以至於美國鐵路的建設過程中,鐵路公司的主要盈利並不是依靠運營鐵路,而是依賴鐵路沿線的土地開發。

像帝國和美國這種國土龐大的國家,要建設一條大動脈鐵路,需要的投資動隨便都是幾千萬起步,單純的商業資本是無法承擔的,而單純依靠國家財政投入也是無法支持的。所以通常都是兩者相結合。

所以別看帝國中央財政並沒有在鐵路建設上直接投入一分錢的建設成本,但實際上給鐵路公司的支持是相當龐大的。

獲得了龐大支持的中華帝國鐵路公司也沒有辜負林哲的期望,在完成滬寧鐵路後。現在的津浦線等鐵路線已經是在緊張施工中,同時滬寧鐵路的豐厚利潤也是讓大量的民間資本踊躍投入。

不過這種民間資本的投入,並不是說佔據帝國鐵路公司的股份,對於鐵路這種國之重器,林哲的態度是比對國防企業更加苛刻,對於國防工業,如果民間要投資並涉足國防工業的話,帝國是不會行政干預的,反而是鼓勵民間資本涉足。

但是鐵路的話。卻是完全掌控在皇家資本里,目前的‘中華帝國鐵路公司’由皇室資產管理處獨資掌控。

民間的投資大多以購買企業債卷。提供貸款的方式融入到其中,以分享鐵路行業的豐厚利潤。

由此也就造成了很有意思的現狀。那就是‘中華帝國鐵路公司’的規模已經迅速攀升爲帝國國內最龐大的企業,擁有的固定資產高達好幾千萬,如果津浦線等鐵路建設完成,那麼其固定資產恐怕會增加到好幾個億。

但是中華帝國鐵路公司的負債相當之龐大,需要償還皇家銀行以及其他各大銀行,金融機構的貸款就有好幾千萬之多,發行的企業債券也是不少。

未來如果要繼續建設鐵路的話,還得繼續籌借貸款,到時候最終的負債會有多少,就得看他們的鐵路修的有多快了。

修的越快越多,這負債就越多。

不過好說好歹,中華帝國鐵路公司還不至於資不抵債,滬寧鐵路這兩年的運營情況非常之好,每年都能夠提供相當豐厚的利潤,這些利潤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帝國鐵路公司的龐大支出。

不過即便這樣,也無法改變帝國鐵路公司是全帝國裡欠債最多的企業的現實,而且這種狀況並不是短期的,而是會在未來的幾十年裡一直保持下去。

就和後世的鐵路總公司爲了建設高鐵欠了一屁股賬,好幾萬億的欠債足以傲視羣雄一樣,這年頭的鐵路雖然在後世人看起來非常原始,鐵路用的還是鍛鐵,火車用的還是原始的蒸汽機,但是即便是這樣的鐵路,對於十九世紀而言其技術難度和投資額度,絲毫不亞於後世的高鐵,甚至尤甚之。

當代在發達地區投資修建的鐵路和在欠發達地區投資修建鐵路是兩碼事,前者利潤豐厚,能夠在十年內甚至五六年內就收回投資,但是後者的話,估計幾十年都無法收回投資,而一些戰略鐵路。更是別指望能夠收回投資了,這運營不虧本就不錯了。

比如說帝國正在勘測中,擬籌建的東北鐵路。蒙古鐵路,隴海鐵路西段西北鐵路。這幾段鐵路就是名副其實的戰略鐵路,以當代上述鐵路的人口,經濟規模而言,是很難讓鐵路公司收回成本,甚至日常運營都會遭到虧損的。

當代的蒙古草原地區,東北地區,西北地區,都有着相同的特徵:地廣人稀。經濟薄弱。

興許鐵路建設成功後,當地的人口規模和經濟會有所發展,但是那是以後的事,現在來說,在這些地方投資巨資修建鐵路,從商業角度而言就是虧本買賣。

但是這樣就可以不修了嗎?

也許是普通的民營的鐵路公司,那肯定是不會去做賠本的買賣,然而這個時候,帝國鐵路公司的皇資屬性就是體現出來了好處。

不管是虧不虧本,只要帝國需要。那麼帝國鐵路公司就會去修!

林哲很早,甚至在商貿區時代就給自己的家族企業制定陸續相關的核心經營策略,那就是引導國內的工商業發展。涉足民資不願意投資,但是國家又需要的領域。

而在帝國成立後,皇室產業又是多了一項任務,那就是肩負帶動國內經濟發展的重任。

因此很多時候,皇室企業的盈利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對這個國家有沒有好處。

林哲控制下的皇室企業,大體上和後世的國企有些類似,但是也有些不一樣,那就是後世的國企受到行政干預太多。而林哲控制的皇室企業一般不受政府的挾制,只接受皇室的管理。

而皇室和政府自然是兩回事。

如果非要用現代觀念來比較的話。那麼皇室資產管理處下屬的諸多企業相當於後世的黨屬企業。而財務部所屬的部分企業,比如財務部控股的幾家商業銀行等。就是相當於國有企業。

這兩者是有着極大的區別的。

身爲正兒八經的皇室企業,帝國鐵路公司的管理層是不會管盈利與否,都是必須修築東北鐵路,蒙古鐵路和西北鐵路等這些戰略鐵路的,因爲這是關乎帝國國防安全的戰略任務,別說不賺錢了賠錢也得修。

當然了,在進行這些血本無歸的超級大工程之前,帝國鐵路公司先得把東部地區的鐵路給修起來,尤其是具有豐厚盈利前景的鐵路線。

因爲這樣才能夠在後續保持盈利能力,有了盈利才能夠償還數量龐大的貸款,這樣才能夠有資金去填戰略鐵路的大窟窿。

如果現在就去修什麼戰略鐵路的話,估計不用幾年這帝國鐵路公司就得被拖累,然而嚴重資不抵債,等還不起貸款的本息時,就不是破產倒閉那麼簡單了,甚至有可能會引起政治動盪。

畢竟這涉及的金錢不是幾十幾百萬那麼簡單,而是幾千萬甚至上億,而這些錢雖然都是從銀行以及其他金融機構貸款而來,但是銀行和金融機構只是一個二道販子而已,這些龐大的資金本質上這些錢是屬於普通人的:銀行儲戶的存款,投資人的投資金融。

如果這些錢收不回來,哪怕是龐大的皇家銀行都撐不住,一旦皇家銀行的資金鍊斷裂,進而就可能發生大規模的擠兌,影響到的就是至少幾千萬人口的巨大動盪,到時候可就不是那麼容易解決的事了。

所以,哪怕是要修戰略鐵路,也不是現在可以隨便修的,除非是帝國中央財政直接出錢修,不然的話肯定要等很多年以後,而由帝國財政直接出錢修可不可以?

可以倒是可以,但是帝國中央財政收入一年也就五個多億,而且都是有着固話去向的,這要向拿出幾千萬甚至上億扔出去修鐵路,那麼全國那麼多國家僱員的薪資也不用發了,軍隊也不用養了,官辦學校直接倒閉算了。

直接撥款投資是最下乘的方法,通常情況下是不會有國家這麼幹的。

現在擺在林哲眼前的這副地圖上,相當多規劃好的鐵路線還是一道道的虛線,要把這些虛線化爲實線,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這個時間度至少也得二十年以上。

不過林哲看着這些地圖,卻是把視線投向了東北,然後再一次拿起了桌面上的一份交通部遞交上來的文件。

交通部的鐵路司這份文件乃是‘東北鐵路勘測和規劃’。

厚厚的一大疊文件裡是內容非常詳細,沿途停靠什麼站點,沿途有什麼比較難修築的鐵路,建設成本等,建設過程中對當地的經濟會造成何種影響,建設完成後,預期的運營情況如何,對當地的經濟發展有多大的帶動作用等。

鐵路司和帝國鐵路公司算是分工合作,鐵路司負責早期的大體勘測,路線選定,判定會對當地以及國內的經濟產生多大的積極影響,簡單來說就是他們決定具體要修建什麼鐵路,經過那些城市。

而帝國鐵路公司則是負責後期的具體事務,比如成本覈算,技術難度推測之類的。

這份鐵路司的報告裡,對東北鐵路的未來前景並不是很看好!

這份報告裡,初定決定的東北鐵路線是延續唐山鐵路,然後過山海關、錦州、瀋陽、長春、哈爾濱,在哈爾濱分東西支線,東線是從哈爾濱向東延伸,基本就是沿着松花江北上到黑龍江沿岸,然後轉道朝着東南方向前往海參崴。

西線則是從哈爾濱向西延伸到齊齊哈爾,後續繼續向西到滿洲里等。

不過這份報告裡也非常明確的說,鐵路線從唐山到瀋陽段,纔有這一定的經濟利益修築,而繼續北上到哈爾濱,再到東西兩條直線,雖然說都是繞過了山地,是在平原地形修築,成本不會太高,但是現在的黑龍江和吉林人口都沒有多少,就勢必會讓後期的鐵路運營遭到重大虧損,同時礦務司那邊也沒有在黑龍江和吉林等省份發現大規模可供開發的金屬礦產資源,農業資源也不算太豐富,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黑龍江有着不少的金礦了。

相對而言,遼陽省的情況要好得多!

遼陽省擁有大量可耕種的平原土地,同時遼陽的南部地區在地形和氣候上都比較適合居住以及農業開發,而這一地區也是帝國這些年來移民開發的重點區域,到了1867年的時候,遼陽省已經擁有將近四百萬的人口,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以每年數十萬的速度增長當中,每年都有來自山東,河南,山西,直隸,甚至蘇北,西北,陝西等地無地農民拖家帶口,甚至一整個村一整個村徒遷到東北,這種大規模移民的場景被稱呼爲闖關東。

而這個時代的闖關東,因爲有着政府的大力推動和扶持,規模和速度要比歷史上提前許多,規模也是大許多。(。)

第178章 夏季攻勢第569章 他們的戰爭(二)第122章 擴大商貿區第205章 四省巡撫第575章 交通和工業第2章 土匪危機第166章 盡佔江南第339章 私營教育第190章 預算赤字第354章 清軍出擊第490章 檢閱海軍第1章 餘姚林家第378章 石琅翼求援第490章 檢閱海軍第423章 北岸工業區第341章 辦學難第310章 談判重啓第586章 騰飛中的海軍第296章 無法避免的戰爭第602章 重回戰國時代第626章 里維拉貿易公司第469章 秘書處改革第38章 身陷危機第兩百零九 漲當塗工業區第352章 第六軍的北伐第16章 賊軍來襲第13章 見黃宗漢第261章 李鴻章的戰俘生涯第398章 橫掃北方第163章 鎮江兵變第649章 海軍革新第347章 李鴻章面聖第314章 妄談國事第266章 新式火炮和後裝槍第109章 四千對四萬第479章 華盛頓號首秀第205章 四省巡撫第241章 戰略之爭第388章 北平大亂第252章 搶一搶壓壓驚第479章 華盛頓號首秀第39章 董陽紅的衝鋒第194章 科舉和新式教育第659章 敵人和朋友第341章 辦學難第468章 皇室資產管理處第561章 阿拉斯加特遣艦隊第319章 特殊時期第182章 驚天巨響第36章 追擊第118章 擴軍再擴軍!第218章 桃源大決戰(一)第50章 林德機器廠第363章 時代的終結和開始第225章 攻克宿遷第32章 大戰前夕第130章 打到鎮江去第702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一)第657章 船頭對敵第564章 第一混成旅第543章 撞擊敵艦第181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594章 海軍修正案第298章 進犯上海第26章 退無可退的衝鋒第559章 句容馬第573章 東北大開發第498章 湘潭起義第599章 雙方的糾結第471章 窮教育第20章 傷亡懸殊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416章 外憂內困第568章 迷茫的六十年代第541章 鋼鐵鉅艦的對決第351章 改革和掙扎第443章 美國內戰的蛋糕第354章 清軍出擊第122章 擴大商貿區第197章 恩科放榜第517章 母憑子貴第71章 擴軍五千第181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667章 俄土戰爭的連鎖反應第558章 租借金蘭灣第447章 產業整合第645章 李平桐下獄第189章 財務處諸事第621章 普法戰爭第41章 三衝敵陣第475章 出兵日`本第431章 新舊更替(一)第303章 激戰吳淞第585章 掌控太平洋第778章 中美勾結第58章 價值百萬的上海第57章 一路橫掃第204章 官員任免事第543章 撞擊敵艦第432章 新舊更替(二)
第178章 夏季攻勢第569章 他們的戰爭(二)第122章 擴大商貿區第205章 四省巡撫第575章 交通和工業第2章 土匪危機第166章 盡佔江南第339章 私營教育第190章 預算赤字第354章 清軍出擊第490章 檢閱海軍第1章 餘姚林家第378章 石琅翼求援第490章 檢閱海軍第423章 北岸工業區第341章 辦學難第310章 談判重啓第586章 騰飛中的海軍第296章 無法避免的戰爭第602章 重回戰國時代第626章 里維拉貿易公司第469章 秘書處改革第38章 身陷危機第兩百零九 漲當塗工業區第352章 第六軍的北伐第16章 賊軍來襲第13章 見黃宗漢第261章 李鴻章的戰俘生涯第398章 橫掃北方第163章 鎮江兵變第649章 海軍革新第347章 李鴻章面聖第314章 妄談國事第266章 新式火炮和後裝槍第109章 四千對四萬第479章 華盛頓號首秀第205章 四省巡撫第241章 戰略之爭第388章 北平大亂第252章 搶一搶壓壓驚第479章 華盛頓號首秀第39章 董陽紅的衝鋒第194章 科舉和新式教育第659章 敵人和朋友第341章 辦學難第468章 皇室資產管理處第561章 阿拉斯加特遣艦隊第319章 特殊時期第182章 驚天巨響第36章 追擊第118章 擴軍再擴軍!第218章 桃源大決戰(一)第50章 林德機器廠第363章 時代的終結和開始第225章 攻克宿遷第32章 大戰前夕第130章 打到鎮江去第702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一)第657章 船頭對敵第564章 第一混成旅第543章 撞擊敵艦第181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594章 海軍修正案第298章 進犯上海第26章 退無可退的衝鋒第559章 句容馬第573章 東北大開發第498章 湘潭起義第599章 雙方的糾結第471章 窮教育第20章 傷亡懸殊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416章 外憂內困第568章 迷茫的六十年代第541章 鋼鐵鉅艦的對決第351章 改革和掙扎第443章 美國內戰的蛋糕第354章 清軍出擊第122章 擴大商貿區第197章 恩科放榜第517章 母憑子貴第71章 擴軍五千第181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667章 俄土戰爭的連鎖反應第558章 租借金蘭灣第447章 產業整合第645章 李平桐下獄第189章 財務處諸事第621章 普法戰爭第41章 三衝敵陣第475章 出兵日`本第431章 新舊更替(一)第303章 激戰吳淞第585章 掌控太平洋第778章 中美勾結第58章 價值百萬的上海第57章 一路橫掃第204章 官員任免事第543章 撞擊敵艦第432章 新舊更替(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