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交通部和鐵路公司

聽到這話,馬龔文的臉色一下子就是變的有些激動起來,儘管林哲說的不是很明白,但是透露的意思已經非常明顯,到時候他馬龔文就不僅僅是一個徐州鐵路公司的總經理,而是負責全國鐵路事務的人。

只是不知道以後這個機構是屬於企業呢還是屬於內閣呢?

他想什麼,林哲多少能夠猜得到,不過他也是懶得再解釋了,直接輕輕揮了揮手就是讓他出去了。

然而站起身來看向牆上的大幅帝國地圖。

林哲要在這副地圖上,畫上幾條黑線,他要讓發出隆隆巨響的火車通往大江南北!

儘管內心裡的部分關於鐵路計劃的事還沒有說,但是他已經是早有準備,連計劃書他都已經是讓秘書處起草好了。

爲了發展鐵路,林哲首先是打算從內閣上開始!

直接把民政部下屬的交通廳剝離出來,然後成立交通部,再由交通部下設鐵路,河運,海運等諸多機構。

至於讓交通機構獨立成部,自然是爲了向國內展現帝國發展鐵路等交通事業的重視。

成立交通部以及鐵路司,這只是官方上的政治推動,另外他還準備成立一個負責具體建設鐵路的企業。

而修鐵路對於民間資本來說是根本無法負擔的,甚至是不願意承擔的,所以要想鐵路只能是用帶有濃厚官方性質的皇室產業來辦。

所以他打算以現有的徐州鐵路公司,未來籌建的株洲鐵路公司等爲基礎,組建一家全國性質的鐵路公司,名字都選好了,就是中華帝國鐵路公司。

這個公司也算是除了中華帝國中央銀行外,第二家用國號最爲前綴的企業了。

至於修鐵路的具體方式,林哲打算先修一些簡單的,擁有較大商業價值的鐵路,比如說那些礦區鐵路、長三角地帶的鐵路。

礦區鐵路、上海到當塗的鐵路一旦修成,基本上不用擔心客源的問題。短時間內鐵路就能夠盈利。

而林哲要的就是讓人們看到鐵路的盈利,一旦人們知道了鐵路有利可圖,他們纔會投資進來,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鐵路發展資金問題。

林哲如果不想用財政直接修路。又不像借外國貸款修路,那麼只能向民間籌集資金了。

當然,向民間直接集資都是以後的事,至於前期的投入嘛,只能是靠皇室產業自籌了。

比如前期最重要的上海到當塗的鐵路線。修下來至少也要千萬之巨,這筆鉅款對於皇室產業來說無疑是一筆難以負擔的龐大數字。

皇室產業雖然下屬各企業衆多,表面總資產規模已經是超過了八千萬,每年的表面盈利數字也相當大,但實際上皇室產業除了紡織行業是良好健康運轉外,其他產業大多數都是負債累累的。

尤其是上海造船廠、林德機器廠等、金陵兵工廠這些國防性質的企業,前幾年爲了擴大產量,提高技術水平,基本都是依靠借款進行擴張的,現在林德機器廠還拖欠皇家銀行好幾百萬的貸款沒還完呢。

至於徐州鐵路公司。更全部都是靠貸款才修成的鐵路,現在還欠着皇家銀行超過一百五十萬的貸款,只能靠徐州鐵路運營後償還這筆債務,這個時間度少說也得四五年了。

皇室產業全部加起來,累計拖欠皇家銀行以及部分錢莊、外資銀行超過三千萬的貸款,每年的要償還的利息就得將近兩百萬。

簡單來說,皇室產業除了紡織產業外,其他的產業雖然是規模越來越大,但是他們欠的錢也是越來越多,同時考慮到皇室產業目前依舊處於快速膨脹當中。諸多企業還繼續借貸用來擴張發展。

因此至少四五年以內,皇室產業的下屬諸多事業羣除了紡織產業外,其他產業別說向宮務廳財務處上繳利潤,這不得讓財務處進行補貼投資就算不錯了。

唯一能夠穩定大量提供利潤的只有紡織產業。每年大約有五百萬左右,而這一部分錢纔是皇室產業可用的資金。

其中相當一部分用作皇室的各種花銷,比如生活費用,皇室對臣子的一些賞賜等,然後以皇室爲名字捐助的教育、科研等費用。

另外一部分則是被財務處抽調出來扶持其他產業!

尚有一部分則是留作當‘皇室應急資金’儲存了起來,這個應急資金都是以黃金的方式儲存在宮內。主要作用是在發生緊急情況充當近衛軍的軍費或者賞賜!

什麼是緊急情況?

比如說有軍方將領叛變打到京師來,又比如說有人突然政變之類的,又比如說某一天整個南京地震遭到全城大亂之類的,到時候皇室就需要來自近衛軍的全力支持,要人家賣命的話單單靠什麼榮譽忠誠是不夠的,至少必要的餉銀甚至是賞賜就必須能夠拿得出來。

說白了是林哲的保命錢,除非敵軍打到南京城下,不然的話就算和外國發生戰爭把大半個中國丟了,他都不會把這些錢拿出來使用。

皇室產業每年可以拿出來的資金也不過五六百萬而已,而且基本都有固定的去向,所以你讓皇室產業拿出百來萬不成問題,咬咬牙幾百萬也能夠籌集出來,但是上千萬的巨資基本是不用指望了。

因此林哲的打算用老一套,那就是直接從皇家銀行裡貸款出來,然後用於鐵路發展。

這也就是皇室產業自己有一家銀行,而且還是國內甚至遠東地區裡最大的銀行,皇家銀行並不缺乏資金用於貸款。

唯一的擔心就是萬一鐵路修成運營後不盈利無法償還債務了!

雖然說林哲有着後世的先知性知道修鐵路總體上是賺的,但是誰也不能保證運營後一定會盈利啊,要知道歷史上的中國一直要到甲午戰爭後才大規模修建鐵路呢,一些主要鐵路都是清末新政時期才修成的,而那時候經過多年的洋務運動以及清末新政,國內的工商業經濟氛圍已經比較成熟,所以鐵路運營後有大量的客源。

現在嘛,林哲也是不敢百分百保證鐵路建成後運營就一定能夠盈利,尤其是一些偏僻地方的鐵路。

這也是林哲爲什麼把首條大規模的鐵路選擇在江南地區的原因所在。

江南地區有着雄厚的農業以及工商業基礎,同時南京還是政治中心。能夠保證客源的穩定和充足,如此纔有比較大的把握保證鐵路建成以後運營盈利。

林哲不是什麼腦袋一熱就做出衝動決定的人,哪怕是皇家銀行那邊能夠提供好幾千萬甚至上億的貸款資金,但是他也絕對不可能在現在就修建什麼南北、東西主幹線這些超大鐵路工程。

不管是治國打仗還是修鐵路辦企業。都得一步一步來!

要修鐵路,先弄段試驗鐵路,至少你得讓鐵路公司知道怎麼修鐵路了,怎麼運營鐵路線瞭然後才逐步修建那些風險極小的商業鐵路,比如滬寧線。進一步積累的技術以及經驗後。也讓廣大國人充分認知到鐵路的優越性之類,這纔是修建那些長達幾千公里主幹線鐵路的時候。

而當這些主幹線修建完畢之後,依靠鐵路把整個帝國的工業發展起來後,纔有餘力去修建沒有商業價值,但是戰略價值極大的戰備鐵路,比如西北鐵路,通往外蒙古地區烏臺省的,東北延伸一直到外興安嶺。

還有西南地區,比如說抵達雲南甚至到緬甸的鐵路。

這些鐵路都得有先後順序,不可能說想修那裡就是那裡。更不可能在地圖上寫寫畫畫,然後就全部開工了。

依照林哲自己的估計,哪怕是第一階段,也就是修建滬寧鐵路等具有明顯商業價值鐵路,向國人推廣鐵路的時間段都得五年以上,1865年之前能夠完成就不錯了。

第二階段要修建主幹線的話,配套完善東部地區的支線鐵路,至少需要十五年以上的時間,能夠在1875年之前初步完成就算是老天的眷顧了。

至於戰備鐵路,看帝國的經濟工業發展情況。順利的話三十年之內,也就是到1890年左右,不順利的話估計得1900年甚至更久。

你得知道即便是後世中國,要修建那些戰備鐵路也得十幾年時間。而那都是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了,至於入藏鐵路更是到二十一世紀才徹底完工。

所以整個帝國的鐵路建設絕對不是三五年的事,而是一個時間跨度長達三五十年甚至百年之久的超大項目。

爲了進一步向臣民,尤其是帝國的官員們展現自己對鐵路的重視和信心,不用多久林哲就是詔令把民政部的交通廳獨立成部,並在新成立的交通部下設鐵路司。並對鐵路司司長一職進行高配,以交通部協辦大臣安易林兼任鐵路司司長。

這在明清時代的話,基本上就是以侍郎銜署理該司了,從級別來說比各省巡撫還要高一級,大體上和前清時代的掛侍郎銜的總督們相當。

同時把他前些時候寫的鐵路發展計劃書下發內閣討論,由此引發了帝國官場對鐵路這項新鮮事務的密切關注。

隨後,宮務廳財務處宣佈由麾下徐州鐵路公司、新成立的株洲鐵路公司,上海鐵路公司爲基礎,組建中華帝國鐵路公司。

而後,皇家銀行和中華帝國鐵路公司簽訂了一份爲期二十年,總額超過一千五百萬圓的鐵路貸款,用以株洲鐵路、上海鐵路的修建。

江南礦務公司準備加大鐵軌的產量,上海機械公司準備以進口的英國蒸汽機車爲藍本,進行蒸汽火車頭以及車廂的仿製研發工作。

由皇室產業和多家民營資本組建的北方木材公司準備大規模鐵路枕木。

同樣由皇室產業控股的上海寶山洋灰廠準備擴大產能,爲後續鐵路建設車站等建築需要用到的水泥提供充足產能保證。

在林哲的親自幹預下,皇室產業下屬的各事業羣基本是都行動了起來的,其實哪怕林哲不甘於,但是宮務廳財務處爲了不讓高達一千五百萬圓的鉅額投資失敗,也會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的。

一時間裡,上海街頭裡,很多人都是把鐵路這個詞彙掛在了嘴邊,原因不爲別的,就爲了那一千五百萬的鉅額投資。

那可是一千五百萬啊,這個數字比國內大部分省份的一年財政收入都要多,而這些拿出來只爲修一條路,如此想要不引起人們的注意都不可能。

也好在這是皇室產業的純商業行爲,雖然人們擔心這一千五百萬會落空,但是就算是虧本了也和普通人無關,所以他們只是驚歎而已,並沒有什麼過激的反對行爲。

如果是直接拿帝國財政去修鐵路的話,估計風聲剛放出來就得被無數人反對了,甚至根本就不可能過得了財政預算這一關。

相對於鐵路的發展困難重重,甚至引起巨大方向,帝國的電報事業發展卻是要低調了多,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帝國已經開始建設上海到南京的電報線路了。。

第461章 林德步槍改進型第567章 他們的戰爭(一)第559章 句容馬第149章 董離第560章 阿拉斯加第566章 戰艦和炮臺的較量第546章 戰後封賞第138章 敗退和首秀第71章 擴軍五千第272章 初步方案第23章 第二步兵團第229章 赴歐代表團第253章 沈馳雲入沐陽第256章 絕望之戰第111章 以攻代守第235章 督察院風暴第387章 咸豐東狩第413章 巡視當塗第183章 上刺刀衝鋒第661章 朝鮮局勢動盪第217章 北上迎敵第584章 二等鐵甲艦的爭論第467章 天津北方鋼鐵廠第305章 聯軍總攻第599章 雙方的糾結第629章 當塗之發展第538章 國運之戰第152章 登基稱帝第680章 不同尋常的御前會議第246章 軍法之苛第130章 打到鎮江去第17章 長興初戰第269章 死城安慶第674章 圍殲俄軍第151章 三拒勸進第426章 昆明激戰第508章 林成庭的野望第670章 帝國炮兵第324章 戰爭中的發展第683章 冊封太子(一)第63章 神經病和偉人第477章 日`本內戰第515章 林碃上學第74章 上海商貿區第99章 撤軍和追擊第164章 多方驚慌第37章 遭襲第514章 快速發展的1865年第429章 緬甸局勢第201章 兵員匱乏第288章 崩潰和反衝鋒第147章 圍攻杭州第350章 降臣李鴻章第626章 里維拉貿易公司第128章 跋扈和自傲的對決第361章 談判中的戰爭第677章 中俄南京條約第498章 湘潭起義第225章 攻克宿遷第321章 風雲再起第688章 中英談判第666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188章 營造皇宮第392章 走投無路第438章 電報第480章 炎帝號鐵甲艦第262章 李鴻章南行記第152章 登基稱帝第580章 帝王寂寞第456章 立嫡立賢第708章 鉅艦對決(一)第99章 撤軍和追擊第141章 起兵的藉口第691章 中美密謀第194章 科舉和新式教育第334章 談判指示第81章 林德1854步槍第32章 大戰前夕第13章 見黃宗漢第670章 帝國炮兵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513章 美國重歸統一第181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707章 帝國興衰在此一戰第410章 海陸分家第698章 摩天大廈第510章 扶爛泥上牆第670章 帝國炮兵第133章 協防團和鎮江第661章 朝鮮局勢動盪第204章 官員任免事第434章 教育發展計劃第185章 揚州城破第452章 演習和變革第506章 寧滬線試運營第531章 兩敗俱傷第642章 重設經濟大臣第56章 爲了戰利品第61章 爆破攻城第647章 皇子所
第461章 林德步槍改進型第567章 他們的戰爭(一)第559章 句容馬第149章 董離第560章 阿拉斯加第566章 戰艦和炮臺的較量第546章 戰後封賞第138章 敗退和首秀第71章 擴軍五千第272章 初步方案第23章 第二步兵團第229章 赴歐代表團第253章 沈馳雲入沐陽第256章 絕望之戰第111章 以攻代守第235章 督察院風暴第387章 咸豐東狩第413章 巡視當塗第183章 上刺刀衝鋒第661章 朝鮮局勢動盪第217章 北上迎敵第584章 二等鐵甲艦的爭論第467章 天津北方鋼鐵廠第305章 聯軍總攻第599章 雙方的糾結第629章 當塗之發展第538章 國運之戰第152章 登基稱帝第680章 不同尋常的御前會議第246章 軍法之苛第130章 打到鎮江去第17章 長興初戰第269章 死城安慶第674章 圍殲俄軍第151章 三拒勸進第426章 昆明激戰第508章 林成庭的野望第670章 帝國炮兵第324章 戰爭中的發展第683章 冊封太子(一)第63章 神經病和偉人第477章 日`本內戰第515章 林碃上學第74章 上海商貿區第99章 撤軍和追擊第164章 多方驚慌第37章 遭襲第514章 快速發展的1865年第429章 緬甸局勢第201章 兵員匱乏第288章 崩潰和反衝鋒第147章 圍攻杭州第350章 降臣李鴻章第626章 里維拉貿易公司第128章 跋扈和自傲的對決第361章 談判中的戰爭第677章 中俄南京條約第498章 湘潭起義第225章 攻克宿遷第321章 風雲再起第688章 中英談判第666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188章 營造皇宮第392章 走投無路第438章 電報第480章 炎帝號鐵甲艦第262章 李鴻章南行記第152章 登基稱帝第580章 帝王寂寞第456章 立嫡立賢第708章 鉅艦對決(一)第99章 撤軍和追擊第141章 起兵的藉口第691章 中美密謀第194章 科舉和新式教育第334章 談判指示第81章 林德1854步槍第32章 大戰前夕第13章 見黃宗漢第670章 帝國炮兵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513章 美國重歸統一第181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707章 帝國興衰在此一戰第410章 海陸分家第698章 摩天大廈第510章 扶爛泥上牆第670章 帝國炮兵第133章 協防團和鎮江第661章 朝鮮局勢動盪第204章 官員任免事第434章 教育發展計劃第185章 揚州城破第452章 演習和變革第506章 寧滬線試運營第531章 兩敗俱傷第642章 重設經濟大臣第56章 爲了戰利品第61章 爆破攻城第647章 皇子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