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敗退和首秀

自從徐言青在丹陽、鎮江等戰事中大膽運用協防團後,以往在餘勝軍體系裡只能算是輔助兵力的協防團一下子就成爲了包括林哲在內的諸多餘勝軍高級將領關注的重點。

而各種改編、運用協防團的言論也是餘勝軍各高級將領中流傳,這種情況下,林哲也是敦促督練處制定一個明確而有效的協防團改編、運用方案,期望最大程度上發揮已經超過萬人規模的協防團的戰鬥力。

目前爲止,餘勝軍體系內已經有七個協防團,包括原有的三個協防團,徐言青收編的三個協防團,餘勝軍拿下常州後從俘虜以及清軍潰軍中收編的一個協防團。

七個協防團,按照每個團大約一千五百人的兵力計算,總數已經超過萬人。

如何更加高效的發揮協防團的戰鬥力,這是林哲所關注的問題。

許鵬安道:“回稟大帥,我們已經就協防團制定了部分改編意見和運用的計劃,不過尚不完整!”

林哲卻道:“你先說說做好的那一部分!”

許鵬安先說了是後,就是繼續開口道:“目前來說,我們對協防團的改編工作主要還是參考了徐團長之前施行的一系列計劃,包括加大所有協防團部隊的伙食供應,確保協防團的士兵的體能有所加強。此外計劃在每個協防團中單設一個‘加強營’,挑選立功、作戰勇猛的協防團士兵進入其中。

進入加強營的士兵可以享受和餘勝軍正規軍同等待遇,包括按月領取薪餉,不限量的伙食供應以及到隨營學堂速成班的進修機會!”

隨營學堂速成班,這是隨營學堂在1855年進行學制改革後的產物,以往餘勝軍的軍官基本清一色都是隨營學堂出身,普通士兵就算是立功但是頂多晉升到士官,是不能繼續晉升並擔任軍官的。

而諸多士兵中,總會出現幾個人才,爲了不至於人才被埋沒,給予士兵更多的機會。同時也是爲了加強基層軍官的經驗水平,所以林哲纔是決定從士兵階層中挑選一部分有潛力的苗子,然後讓他們進入隨營學堂學習,學成後充任基層軍官。

而這個政策的直接產物就是隨營學堂的速成班。這個速成班是專門爲了餘勝軍的潛力士兵所開設,學制只有三個月,完成學業後就可以晉升爲軍官,並擔任副連長,連長等基層軍官。

如今給部分協防團的士兵這個進入速成班的機會。也算得上是優待了。

“在編制和裝備上,因此,我們制定的協防團編制是每個團下轄三個營,其中兩個爲普通營,一個爲加強營。普通營和加強營和我們的其他正規軍一樣,都是轄有六個步兵連。

其中三個爲火槍連,三個爲肉搏連。考慮到今後我餘勝軍將會陸續換裝1856年型步槍,原來的林德步槍將會逐步撤裝,因此我們考慮把撤裝下來的林德步槍裝備部分協防團,全面撤裝火繩槍!”

“肉搏步兵則是統一裝備我們的制式刀劍和長槍。”

聽到這裡。林哲道:“如此會不會加大我們的建軍成本?”

許鵬安道:“雖然說統一制式裝備會加大協防團的建軍成本,但是我們經過計算,這部分成本還是可以接受的。我們目前的林德步槍庫存不少,而未來已經確定要換裝新式步槍,這部分步槍如其放着當庫存,還不如給協防團用。而刀劍長槍等冷兵器上,因爲我們在過去數年的作戰中繳獲了大量冷兵器,從中挑選數種規格統一的刀劍問題還是不大的!”

林哲也知道自家的米尼步槍實際上是過剩的,過去幾年裡林德機器廠購入了數以萬支的褐貝斯滑膛槍用以改裝,目前累計生產總量已經是超過了兩萬支。其中一萬多支被餘勝軍現在用着,而剩下的那些則是充當了庫存備用。

之所以有這麼多的庫存備用,是因爲改裝的這些林德步槍槍管壽命有點短,頻繁而高強度作戰的情況下損耗非常嚴重。需要衆多備用槍進行替換。

另外也是考慮到了短時間內擴軍的需求,比如說這一兩個月餘勝軍新招募的士兵就超過五千人,這些人都是需要槍支的,而讓林德機器廠兩個月內就生產出來五千支步槍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就得事先囤積步槍,然後用以擴軍所需。

如今林德機器廠已經全面轉產1856年型步槍。新擴張的第六混成團已經是預定全面採用改型步槍,這麼一樣,大量庫存的舊式林德步槍就可以騰出來用以裝備協防團。

等後期餘勝軍的其他現役部隊也換裝1856年型步槍後,還會有更多的舊式林德步槍騰出來,足以充分保障協防團的用槍需求。

林哲聽罷後點頭道:“不錯,可見你是用了心的,回頭把完善的計劃遞上來,如果沒有問題的話就照這個方案進行了!”

天京內訌的時候,林哲一邊看戲,一邊是持續擴軍,在上海地區編成了第六混成團,又在湖州地區編成了兩個步兵營,分別駐防廣德和湖州兩地。

而除了這些外,已經決心提前起事的林哲還繼續在浙江、蘇南地區擴大募兵的範圍,雖然兵員還沒有招到,但是第七混成團、第八混成團已經是出現在紙面計劃上了。

林哲埋頭擴軍的時候,天京那邊的動亂還在繼續!

一心想要復仇的林成庭揮軍兩萬猛攻天京兩天後,從江西返回的石達開率領精兵萬餘提前趕回天京,然後屯兵天京西郊。

隨後,接到洪秀全密令的吳汝孝雖然心裡不情願,但是也是親自率領萬餘西進天京

這個時候,石達開部和吳汝孝部一左一右把林成庭夾在了中間,而這個時候,林成庭依舊沒停下對天京的猛攻!

石達開和吳汝孝也是相繼派遣使者前往林成庭大營,試圖說服他停止內鬥云云,但是一家老小都被殺了個精光的林成庭那裡會同意了,直言不把天京殺個血流成河,他就決不罷兵!

然後石達開爲了讓林成庭停戰,也是向洪秀全施壓。要求他斬殺韋昌輝和秦日綱,以平息林成庭等東王舊部的憤怒。

洪秀全對此猶豫不決,然而韋昌輝和秦日綱聽聞外頭的石達開和吳汝孝都要求天王斬殺自己以平息林成庭的憤怒後,竟然是反客爲主。直接揮兵攻打天王府

好在城內效忠於洪秀全的人還是有不少,加上秦日綱和韋昌輝的大部分精兵人馬都在城頭抵擋着林成庭的進攻呢,也沒能抽調太多的兵力進攻天王府。

所以打了一天多也沒能攻下天王府,而此時,石達開也是率領精兵緊急進城。和天王府裡的太平軍應外合擊潰了韋昌輝、秦日綱所部,並斬殺了這兩人。

然後還把這兩人的人頭送往城外的林成庭處。

林成庭看着這兩個人頭卻是沒有停息自己的憤怒,他又不是傻蛋,他可是非常清楚殺楊秀清、殺東黨萬人的主謀乃是洪秀全,正所謂冤有頭債有主,你洪秀全想要丟卒保車矇混過關,那也得問問我林成庭答不答應啊。

於是乎,他和上次一樣,把天王派來的使者再一次殺掉,繼續攻城!

不殺天王誓不還!

林成庭一心想要攻破天京。殺天王血洗天京的舉動也終於是讓石達開放棄了說服林成庭退兵的打算,當即就是整合了城內各殘兵,以及他從江西帶回來的上萬精兵繼續堅守天京。

而又等了數天,石達開的西征軍三萬精銳士兵也是抵達天京城外,此時,已經被洪秀全委以重任,總理軍政事務的石達開傳令城外的己部三萬人以及吳汝孝所部萬人,要求他們和自己裡應外合,對城外的林成庭發起反攻。

此時包括石達開親自帶回來的精兵一萬,城內原來秦日綱、韋昌輝等人的殘兵兩萬人。天京城內有兵三萬。天京東郊有吳汝孝的一萬精兵,西郊還有剛從江西趕到的石達開所部西征軍三萬人,總數七萬太平軍在五月二十二號對天京南郊的林成庭所部近兩萬人發起猛烈反擊。

林成庭所部雖然戰力強悍,但是奈何從常州一路疾馳。又在天京城下猛攻多日,上下早已經疲憊不堪,彈藥軍糧緊缺,堅持了兩天後終於崩潰。

林成庭迫不得已率殘兵萬人向南方撤退!

退走天京之前,林成庭看着那座依舊高大的天京城,心中的仇恨沒有消滅。反而是更加的濃郁:“總有一天,我會回來的,到時候我要屠盡天京!”

此戰的結束,也就代表着鬧騰了一個月的天京事變終於是落下了帷幕!

太平天國裡被殺者有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燕王秦日綱,而這三人的部衆也大多被殺,累計被殺害的人超過三萬人。

此事也是造成了林成庭反叛,讓太平天國失去了唯一的一支新軍部隊!

此事還讓石達開真正成爲了太平天國的掌控權者,成爲了楊秀清第二,至於洪秀全,他很鬱悶的發現殺了好幾萬人後,他依舊是那個沒有任何實際軍政權力的傀儡天王。

天京事變熱熱鬧鬧有一個月,誰纔是勝利者?不是洪秀全,更不是已經身死的秦日綱、韋昌輝,而是石達開!

不提天京那邊,且說林成庭率領近萬殘兵南撤後,身邊的李琮安問他:“侯爺,我們現在去那裡?”

林成庭看着廣闊的蘇南原野,在看看天空上的驕陽,一時間竟然生出了天下之大卻是無處可去的心情。

現在他的大軍後頭還有好幾萬太平軍正在追殺過來呢,不能停下來,必須繼續走。

只是現在他們還能去那裡?

繼續向南,那裡可是溧水,而根據林成庭所知餘勝軍的徐言青就在那裡,去了不是找死嗎?

而向東就更加不妥了,鎮江、常州等地是太平軍和清軍的拉鋸交戰之地,怎麼看都不是好去處。

而向西的話,則是蕪湖等地,那裡也有太平軍的大量軍隊,稍有不慎就會被前後夾擊包圍。

思索了半天后,他就道:“我們去蕪湖!”

李琮安道:“蕪湖那邊可是有不少石賊等人的軍隊,而我們後頭還有至少兩萬追兵,恐怕很難拿下蕪湖啊!”

林成庭卻是搖頭道:“拿下蕪湖做什麼,我們不需要,我們直接從蕪湖繞過去,然後回寧國!我們是從寧國起家的,對寧國熟悉無比,到時候可以略微緩一緩口氣!”

“但是我們就算回到了寧國,恐怕也不好辦啊,南邊就是餘勝軍掌控的浙北,後頭還是追兵!”

林成庭卻是不以爲意:“我們只是回到寧國緩一緩,久待自然是不行的,都時候我們繼續南下!”

李琮安道:“那我們一直南下的話,要到那裡?”

林成庭此時攤開了手中的那副簡陋到和抽象畫一樣的華夏地圖,最後指向了江西:“我們去這裡!”

林成庭在石達開、吳汝孝等人的聯手打擊下,不得不飲恨逃亡江西!

而天京那邊經過了最初的混亂後,在石達開的強勢掌控下也是逐步恢復過來,除去了派兵兩萬去追擊林成庭後,石達開整合了天京城內諸軍,並派兵回援鎮江和丹陽,同時在天京屯兵,防備溧水方向的餘勝軍再一次北上攻打天京。

這種情況一直到六月份才發生改變!

六月二號,姍姍來遲的李鴻章率領他的五千新軍抵達揚州,並由此開始了江淮新軍的首秀!。

第289章 慘勝第473章 新疆設省第435章 江道泉的野望第305章 聯軍總攻第229章 赴歐代表團第94章 狂傲第253章 沈馳雲入沐陽第677章 中俄南京條約第475章 出兵日`本第26章 退無可退的衝鋒第618章 閱艦式第526章 登陸進攻第621章 普法戰爭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433章 皇家科學院第83章 添船夠炮第4章 擴張護院第621章 普法戰爭第550章 夏威夷戰事再起第274章 應對第453章 軍方人事調整第687章 阿富汗亂局第333章 大肆封賞第329章 最好的步兵第17章 長興初戰第397章 史榮椿的抉擇第515章 林碃上學第593章 心比天高第712章 各國異動第681章 皇子初登場第41章 三衝敵陣第671章 石油和南洋第575章 交通和工業第390章 奕欣投降第650章 超前的設計第666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164章 多方驚慌第520章 夏威夷第181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696章 太子出訪第662章 袁保恆的野望第181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257章 最強者的對決第482章 立儲風波第360章 包令的南京之行第461章 林德步槍改進型第337章 繼承人第550章 夏威夷戰事再起第343章 侯客室第365章 傳統和科學的結合第131章 敵騎來襲第499章 帝召民女第558章 租借金蘭灣第523章 千里最強兵力第205章 四省巡撫第489章 銀行業和外資第654章 火藥第629章 當塗之發展第398章 橫掃北方第665章 李允慧見聞第242章 戰略規劃第359章 兵臨濟南第405章 湘軍動亂第409章 林哲的召見第488章 所謂治國第333章 大肆封賞第72章 吳健彰進營第93章 逃兵和恐慌第72章 吳健彰進營第148章 悍卒李阿大第695章 現代文明推廣運動第351章 改革和掙扎第193章 混戰皖北第229章 赴歐代表團第252章 搶一搶壓壓驚第551章 聯軍登陸夏威夷第606章 中島佐木第621章 普法戰爭第610章 訂單爭奪第101章 壓制和進攻第603章 傾銷地第650章 超前的設計第33章 炮彈下的盾牌第594章 海軍修正案第545章 捷報入京第130章 打到鎮江去第527章 佔據珍珠港第629章 當塗之發展第510章 扶爛泥上牆第491章 中英薩戰爭第506章 寧滬線試運營第439章 財政和軍費第259章 把李鴻章帶回來第13章 見黃宗漢第352章 第六軍的北伐第48章 厘金初顯第195章 科舉題目第43章 慘勝第221章 騎兵之衝鋒第608章 南美的戰艦市場
第289章 慘勝第473章 新疆設省第435章 江道泉的野望第305章 聯軍總攻第229章 赴歐代表團第94章 狂傲第253章 沈馳雲入沐陽第677章 中俄南京條約第475章 出兵日`本第26章 退無可退的衝鋒第618章 閱艦式第526章 登陸進攻第621章 普法戰爭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433章 皇家科學院第83章 添船夠炮第4章 擴張護院第621章 普法戰爭第550章 夏威夷戰事再起第274章 應對第453章 軍方人事調整第687章 阿富汗亂局第333章 大肆封賞第329章 最好的步兵第17章 長興初戰第397章 史榮椿的抉擇第515章 林碃上學第593章 心比天高第712章 各國異動第681章 皇子初登場第41章 三衝敵陣第671章 石油和南洋第575章 交通和工業第390章 奕欣投降第650章 超前的設計第666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164章 多方驚慌第520章 夏威夷第181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696章 太子出訪第662章 袁保恆的野望第181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257章 最強者的對決第482章 立儲風波第360章 包令的南京之行第461章 林德步槍改進型第337章 繼承人第550章 夏威夷戰事再起第343章 侯客室第365章 傳統和科學的結合第131章 敵騎來襲第499章 帝召民女第558章 租借金蘭灣第523章 千里最強兵力第205章 四省巡撫第489章 銀行業和外資第654章 火藥第629章 當塗之發展第398章 橫掃北方第665章 李允慧見聞第242章 戰略規劃第359章 兵臨濟南第405章 湘軍動亂第409章 林哲的召見第488章 所謂治國第333章 大肆封賞第72章 吳健彰進營第93章 逃兵和恐慌第72章 吳健彰進營第148章 悍卒李阿大第695章 現代文明推廣運動第351章 改革和掙扎第193章 混戰皖北第229章 赴歐代表團第252章 搶一搶壓壓驚第551章 聯軍登陸夏威夷第606章 中島佐木第621章 普法戰爭第610章 訂單爭奪第101章 壓制和進攻第603章 傾銷地第650章 超前的設計第33章 炮彈下的盾牌第594章 海軍修正案第545章 捷報入京第130章 打到鎮江去第527章 佔據珍珠港第629章 當塗之發展第510章 扶爛泥上牆第491章 中英薩戰爭第506章 寧滬線試運營第439章 財政和軍費第259章 把李鴻章帶回來第13章 見黃宗漢第352章 第六軍的北伐第48章 厘金初顯第195章 科舉題目第43章 慘勝第221章 騎兵之衝鋒第608章 南美的戰艦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