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林德1854步槍

林德機器廠內的一間辦公室內,圍坐着十餘人,有的身穿傳統馬褂長袍的華人,有幾個是身穿西服,金髮碧眼的洋人,也有幾個身穿拖着辮子,但是卻穿着西服的華人。

爲首的自然是林氏商行上海分行的大掌櫃,而左手側則是一個年約三十,身穿西服,腦後卻拖着一條辮子的華人,此人名爲秦申雲,是爲林氏商行上海分行的多名掌櫃之一。

由於擅長英文,有長期混跡在洋人之中,算得上是林氏商行在上海諸人中,和洋人接觸最多的一個人,爲了方便和洋人打交道他還穿起了西服了,走在大街上,就是普通人口中的假洋鬼子。

不過此人年輕,加上天天和那些洋人們混在一起,對西洋新鮮事務瞭解頗深,就算是絕大部分人連聽都沒有聽過的蒸汽機,他也是稍有了解。

林氏商行湊辦蒸汽繅絲廠以及林德機器廠的過程中,所有的機器設備都是他出面購置,那些洋人技師大多也是他聘請。

由於林德機器廠事關餘勝軍軍械供應重任,身爲上海分行掌櫃之一的他在本職工作外,還親自負責該廠事務擔任該之總經理。

而潘立宣的右手側,只是一個金髮碧眼的洋人,名爲奧斯頓·沃克,是一個英格蘭,年約四十,根據他自己所說以及信德洋行的介紹來看,此人早年曾在英國本土的大型兵工廠工作過,後來前往殖民地尋求發展機會,先後在印度、香港等地的兵工廠工作過,不僅僅是一名出色的技術人員,而且在大型兵工廠工作多年的經驗讓他對兵工廠的運轉非常精通。

爲了招攬他,林氏商行可是開出了每月五十英鎊的高薪,以任職林德機器廠的總工程師。

基本上秦申雲掌管林德機器廠行政、財政事務的話,那麼他就是主要負責生產管理、技術解決等事務。

會議室裡的其他人也都是林德機器廠的華洋管理層以及主要技術人員。

“毫無疑問,這一份訂單是前所未有的,別說在遠東地區就算是在英國,兩萬支步槍和五十門大炮的訂單也足以讓那些大兵工廠擠破腦袋進行爭奪!”奧斯頓充滿了嚮往的神情:“如果我們能夠完成這一筆訂單,就代表着我們林德機器廠的技術和生產能力已經邁進了大工廠的行列!”

對於一個技術管理人才來說,再也沒有什麼比看到自己負責的工廠發展壯大更讓人興奮了。

林德機器廠雖然說是林氏產業,並由秦申雲擔任總經理,但工廠的內部技術、管理工作實際上都是由奧斯頓負責,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奧斯頓纔是林德機器廠的實際負責人。

而且身爲一個技術人員,再也沒有什麼比親自設計出槍支、火炮讓人更激動的了。

要知道林哲的訂購訂單中,可是要求林德機器廠自行設計製造一款小口徑的線膛前裝步槍,而具體的設計工作會交到誰手中?

自然是奧斯頓手中!

此時的奧斯頓已經忍不住想象自己設計出來的武器裝備數以萬計的軍隊,而自己的名字也隨着這款武器而獲得巨大的聲望了。

可是他的話剛說完,一旁的秦申雲卻是沉聲道:“要全新設計一款槍支、火炮,其中的難度就算我不是一個技術人員,但是也明白不會是那麼輕易的事!”

“而且就算設計成功,我們要製造這麼多的武器,也需要購入大量的設備,僱傭更多的工人,其中所需要的投資超過十萬兩銀子,我們根本不可能拿出這麼多錢來投資,就算是有餘勝軍的兩萬兩銀子預付款,但是也遠遠不夠!”

此時,一旁的潘立宣開口了:“資金方面,我已經和餘勝軍方面的韓總辦詳談過,除了這一批軍械的預付款外,他表示一旦我們設計出合格的洋槍,那麼將會再支付一筆三萬兩銀子的預付款。此外韓總辦他也說,現在餘勝軍未來還是會繼續擴軍的,而且訓練強度非常大,槍支的消耗很快,未來餘勝軍有充足的需求對新槍持續採購!”

這年頭的槍支,尤其是線膛步槍的使用壽命其實是非常低的,和平時期用還好可以用個好幾年甚至十來年,但是如果是持續高強度作戰,那麼一支步槍能夠用上一年就得燒高香了,更加別提戰場損耗以及故障問題了。

餘勝軍成軍以來累計損耗步槍已經高達五百多支,這也就導致了餘勝軍必須持續不斷的採購步槍才能維持部隊的齊裝滿員。

有着餘勝軍持續源源不斷的採購,尤其是子彈和炮彈的採購,足以養活一家中型兵工廠了,要知道如今是戰爭時期,餘勝軍不僅僅需要大量的步槍和火炮,更是每一天都消耗着衆多看似不起眼的子彈、火藥、火帽、炮彈等消耗性物資。

如今餘勝軍的大部分彈藥都還依靠進口,如果餘勝軍能夠供應,林哲自然是會優先採購自家兵工廠的產品。

林哲給予林德機器廠諸多的承諾和扶持,就是想要讓林德機器廠的這些人大膽、放心的進行投入擴張。

衆人又是一番爭論後,潘立宣親自拍板:擴建機器廠規模,接受這一份訂單!

實際上今天的這些爭論只是走一個過場而已,因爲林德機器廠作爲林氏商行的產業,而林氏商行又是林家的產業,林哲這個唯一繼承人要做出什麼決定,下面人哪怕是潘立宣也是不能反對的。

隨着餘勝軍和林德機器廠簽訂了一個意向性合同,並支付了首批五千兩銀子預付款後,林德機器廠的那些洋人技師們以奧斯頓爲首,開始了緊張的新式槍支以及火炮的設計工作。

爲了降低設計難度,同時也是爲了控制研發的風險,奧斯頓爲首的洋人技術團隊謹慎、保守的選擇了現有的褐貝斯步槍作爲原型,進行改進型設計。

其中最大的改動就是縮小口徑,把原來的林德步槍的零點七五三英寸的口徑縮小爲零點五七英寸,其他的表尺、刺刀等射擊依舊大幅度沿用了林德步槍。

林德步槍,實際上也就是林德機器廠的自行改裝的英國P1851步槍,而原槍則是P1842褐貝斯步槍,因爲改裝後會刻上他們的廠牌標示林德機器廠的廠名以及兩個花體英文字母LD,所以不少人會直接稱呼該槍爲林德步槍。

爲了降低設計風險以及製造難度,大幅度沿用林德步槍的設計是必然的,也許最後設計出來的精度等各方面性能不如英國1853年剛批量裝備的P1853步槍,但是應該要比現有的P1851\林德步槍好得多。

奧斯頓等人的設計非常快速,不僅僅有步槍,甚至連設計的兩款火炮方案也是在一週後送到了林哲的案頭上。

“根據林德機器廠方面的介紹,這款被臨時命名林德1854型步槍的新槍採用原林德步槍爲平臺,進行口徑縮小化設計,最後的成品設計是全槍重九英磅,長五十四英寸,口徑爲零點五七英寸,預定有效射程爲五百碼,最大射程九百碼,在精度上雖然暫時沒有樣槍而無法得知,但是他們表示精度應該會比現有的林德步槍提高很多!”

林哲聽着的同時,也是看着手中的這些設計書,如果只是看書面數據,這重量比現在用的林德步槍十點六磅輕了許多,五百碼的有效射程也比林德步槍的四百五十碼射程遠一些,至於最大射程一樣,而精度的話,小口徑線膛步槍天生就比大口徑線膛步槍有優勢,應該能夠提升不少。

如果這個設計真的能夠成爲現實,恐怕就算不如英國佬剛裝備的P1853步槍,但是也應該差不多那裡去了。

可惜的是,現在英國人剛裝備這種新式步槍,別說在亞洲遠東這片,就連人家本土部隊都沒裝備多少,自己問了好幾家洋行,都是找不到購買這種的途徑,甚至連弄一支來當樣槍仿造都弄不到。

不過這米尼步槍沒弄到,倒是讓他弄到了一支後裝步槍,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德國德萊賽後裝槍。

這剛弄到這款步槍的時候,林哲很興奮的向帶給他這一支德萊賽步槍的洋行說要大批量購買,在他看來這後裝槍就是這個時代的作弊器啊,只要有了大量的後裝槍自己的餘勝軍還怕誰啊,見誰打誰!

但是人家洋行的精力很無奈的說,這生意我也想做啊,奈何人家德國人把這當寶貝,別說大規模外銷,就連小批量走私都是很難,這弄來一支都算是運氣了。

買不到,那麼自行防造呢?

林德機器廠的總工程師奧斯頓很乾脆的告訴他:依靠林德機器廠的能力造是能勉強造出來,,其他性能不敢保障,但是他可以保證仿造出來的後裝槍開一槍就弄瞎士兵一隻眼睛。

一輪戰鬥下來,打死敵人不敢說,但是己方士兵肯定全軍覆沒,不是被敵人打死打傷的,而是被後裝槍漏氣給弄瞎眼睛。

德國人的原產德萊賽步槍都經常漏色,因爲開槍漏氣把眼睛弄瞎的士兵數都數不過來,而林德機器廠這個小作坊根本沒有足夠的技術能力製造比肩原廠性能的德萊賽步槍來,更加別說改進了。

硬要自行仿造,後果會很悲劇!

最後讓林哲很鬱悶的把這破槍扔給了林德機器廠,讓他們繼續研究後裝槍,找出不漏氣的解決方案來,只要能成功找到那麼他個人將會給予技術人員鉅額的獎勵!

後裝槍買不到,自己自造仿製又沒那技術,無奈之下林哲只好放下大規模裝備後裝槍的想法,繼續沿用前裝槍。

如此纔會要求新槍是小口徑的前裝線膛槍,這前裝槍雖然也不好弄,但是總比後裝槍容易的多。

如今看着這款還存在紙面上的林德1854年型步槍,林哲不由得放下對後裝槍的執念,對這款步槍期待了起來,雖然這款步槍一眼看上去就能看到濃厚的褐貝斯步槍痕跡,連設計師以及設計團隊都還是一羣洋人,但是不管怎麼說都算是自主研發的第一款米尼步槍。

如果能夠順利投產,對自己餘勝軍而言,具有極大的意義,不僅僅能夠在技術上更勝國內其他軍隊一籌,更是能夠徹底擺脫受制於進口的局面。

只是,這槍的紙面數據那麼好看,對技術的要求定然是非常高的,而林德兵工廠有這個技術能力大規模量產嗎?

第511章 武裝倒幕第77章 商貿區風雲第346章 李鴻章的好奇第676章 十萬英鎊的阿拉斯加第416章 外憂內困第553章 爭鋒相對的談判第501章 中亞危機第49章 湖州釐捐局第332章 捷報東來第278章 兵臨廣州第489章 銀行業和外資第62章 破城第482章 立儲風波第385章 滄州激戰第280章 退守廣州第305章 聯軍總攻第141章 起兵的藉口第499章 帝召民女第685章 冊立太子(二)第15章 公然敲詐第207章 激戰六安第694章 炫耀武力第205章 四省巡撫第388章 北平大亂第654章 火藥第91章 攻城第661章 朝鮮局勢動盪第586章 騰飛中的海軍第214章 洪澤湖軍議第326章 夏稅和鐵路第335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598章 年輕一代第125章 林成庭東進第266章 新式火炮和後裝槍第636章 風波起第385章 滄州激戰第571章 鐵路網的野心第175章 生絲產業鏈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231章 吏治突顯第438章 電報第14章 自籌軍費第616章 蚩尤號戰列艦服役第663章 廢黜朝鮮國王第376章 第九協防師改革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154章 戰火再燃第689章 殖民太平洋第49章 湖州釐捐局第685章 冊立太子(二)第547章 海軍技術改革第616章 蚩尤號戰列艦服役第635章 李平桐第135章 爲什麼要追第377章 都興阿的擔憂第708章 鉅艦對決(一)第379章 爭論和妥協第363章 時代的終結和開始第51章 團練大臣第295章 炮臺和火炮第594章 海軍修正案第121章 卿本佳人第95章 三天不封刀第52章 上海亂第570章 俄軍的投降第106章 大勝而歸第600章 開戰爭論第705章 中英宣戰第277章 工廠內遷第116章 彈劾和防備第181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345章 工業規劃第442章 女蝸號鐵甲艦第173章 馮寶才第529章 騎虎難下第50章 林德機器廠第284章 死守不出第495章 齊琳隨駕第244章 線膛火炮第506章 寧滬線試運營第97章 城頭激戰第574章 趙大黑闖關東第220章 對決練軍第328章 後裝步槍的首秀第26章 退無可退的衝鋒第243章 建立守備部隊第385章 滄州激戰第672章 彈藥告急第430章 軍援林成庭第196章 董離科舉行第303章 激戰吳淞第693章 中亞叛亂第207章 激戰六安第498章 湘潭起義第649章 海軍革新第581章 中寧密約第389章 逃亡之路第481章 海軍改革第626章 里維拉貿易公司第171章 整編擴充計劃
第511章 武裝倒幕第77章 商貿區風雲第346章 李鴻章的好奇第676章 十萬英鎊的阿拉斯加第416章 外憂內困第553章 爭鋒相對的談判第501章 中亞危機第49章 湖州釐捐局第332章 捷報東來第278章 兵臨廣州第489章 銀行業和外資第62章 破城第482章 立儲風波第385章 滄州激戰第280章 退守廣州第305章 聯軍總攻第141章 起兵的藉口第499章 帝召民女第685章 冊立太子(二)第15章 公然敲詐第207章 激戰六安第694章 炫耀武力第205章 四省巡撫第388章 北平大亂第654章 火藥第91章 攻城第661章 朝鮮局勢動盪第586章 騰飛中的海軍第214章 洪澤湖軍議第326章 夏稅和鐵路第335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598章 年輕一代第125章 林成庭東進第266章 新式火炮和後裝槍第636章 風波起第385章 滄州激戰第571章 鐵路網的野心第175章 生絲產業鏈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231章 吏治突顯第438章 電報第14章 自籌軍費第616章 蚩尤號戰列艦服役第663章 廢黜朝鮮國王第376章 第九協防師改革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154章 戰火再燃第689章 殖民太平洋第49章 湖州釐捐局第685章 冊立太子(二)第547章 海軍技術改革第616章 蚩尤號戰列艦服役第635章 李平桐第135章 爲什麼要追第377章 都興阿的擔憂第708章 鉅艦對決(一)第379章 爭論和妥協第363章 時代的終結和開始第51章 團練大臣第295章 炮臺和火炮第594章 海軍修正案第121章 卿本佳人第95章 三天不封刀第52章 上海亂第570章 俄軍的投降第106章 大勝而歸第600章 開戰爭論第705章 中英宣戰第277章 工廠內遷第116章 彈劾和防備第181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345章 工業規劃第442章 女蝸號鐵甲艦第173章 馮寶才第529章 騎虎難下第50章 林德機器廠第284章 死守不出第495章 齊琳隨駕第244章 線膛火炮第506章 寧滬線試運營第97章 城頭激戰第574章 趙大黑闖關東第220章 對決練軍第328章 後裝步槍的首秀第26章 退無可退的衝鋒第243章 建立守備部隊第385章 滄州激戰第672章 彈藥告急第430章 軍援林成庭第196章 董離科舉行第303章 激戰吳淞第693章 中亞叛亂第207章 激戰六安第498章 湘潭起義第649章 海軍革新第581章 中寧密約第389章 逃亡之路第481章 海軍改革第626章 里維拉貿易公司第171章 整編擴充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