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開戰爭論

1868年的中英關係,是非常複雜,並不能用簡單的友好或者敵對來判斷。

在當代的國際關係裡,應該是沒有那兩個國家的外交關係和中英兩國那麼複雜了,諸多矛盾和衝突的同時,兩國還擁有着諸多的共同利益。

矛盾和利益相互糾纏,同時中英兩國在軍事上,也都沒有絕對的自信能夠壓垮對方。

帝國方面,擁有龐大的陸軍優勢,但是這種陸軍優勢也不是無限的,受限於緬甸的熱帶叢林複雜地形以及糟糕的後勤補給通道,實際上帝國陸軍空有七八十萬大軍,但實際上並不能在緬甸方向投入太多兵力,有個五六萬就是極限,再多的話恐怕就要發動全面的戰爭動員,發動數以十萬計的民夫幫軍隊運輸補給

海軍方面,帝國海軍雖然已經啓動了野心勃勃的第一期五年計劃,但是這項計劃剛剛施行兩年而已,最早也要到1870年以後,纔可以看見帝國的第一艘萬噸戰列艦正式服役,在這之前,充當帝國海軍主力的依舊是那些幾千噸的二等鐵甲艦,主要是已經老舊,甚至跟不上時代的盤古級鐵甲艦、尚能一戰的三艘炎帝級鐵甲艦以及今年剛服役的實驗性鐵甲艦,即天吳號(八年甲艦)。

另外近海鐵甲艦畢方號以及若干鎮廣級近海炮艦。

而那些無防護的巡洋艦,比如幾艘老舊的木製巡洋艦,這些巡洋艦雖然噸位都尚可,但實際戰鬥力非常差,是難以承擔艦隊決戰的重任,只能承擔輔助性或者次要戰線的低強度任務。

1868年的帝國海軍,其整體實力並沒有比1866年時期的帝國海軍強多少。

帝國海軍的實力要等到1870年以後才能夠得到大幅度提升。因爲1869和1870年,帝國海軍將會先後服役夸父號、后羿號這兩艘二等鐵甲艦、同時蚩尤號也將會在1870年服役,此外這兩年還會有多艘的快速巡洋艦以及低防護巡洋艦相繼服役。將會極大的擴充帝國海軍的規模。

到那個時候,帝國海軍才能夠有希望真正的對抗英國人的東印度艦隊。

要知道自從1866年珠江口海戰失敗後。英國皇家海軍加強了東印度艦隊的實力,雖然依舊沒派遣萬噸級別的鐵甲艦前往東印度艦隊,但是三千噸到八千噸之間的二等鐵甲艦就足足有六艘之多,而且多數都是六七千噸二等鐵甲艦。

而這些東印度艦隊的戰艦並沒有影響到英國皇家海軍在地中海和英吉利海峽的戰略優勢,要知道自從勇士號以後,到今年爲止,英國人已經整整設計建造了二十個級別的鐵甲艦。

請注意,這說的不是二十艘。而是二十款戰艦,總數超過三十艘,這幾年英國人受到帝國海軍和法國海軍甚至俄國海軍的刺激,是大力推動了鐵甲艦的建設,甚至數量上都比原時空要多一些。

而且英國人建造的各類型鐵甲艦中,大噸位的鐵甲艦佔據了相當大的比例,八千噸以上的一等鐵甲艦就有六艘,那些六七千噸的二等鐵甲艦則是有十二艘之多,剩下的那些也多以三千到六千噸之間,低於三千噸的鐵甲艦比較少。

這和帝國海軍是有些極大差別的。帝國海軍起步晚,而且受限於國內工業實力,所以開始的時候很難造大噸位的鐵甲艦。只能是從兩千噸到四千噸,然後再到五千噸慢慢擴大。

如此也就導致,雖然說這幾年帝國海軍建造服役的鐵甲艦數量並不算少,但實際噸位普遍偏小,目前爲止,已經服役的最大噸位鐵甲艦,也不過是五千噸的天吳號而已。

所以在海軍力量上,帝國海軍依舊處於極大的劣勢當中,雖然海軍已經提出了野心勃勃的戰略發展計劃。提出了把封鎖馬六甲海峽之類的戰術構想,但實際上這些戰術構想真正要執行的話。少說也得1875年以後,等到帝國的戰列艦以及裝甲巡洋艦的決戰艦隊慢慢成型以後才能夠做到。現在嘛,還是老老實實的玩近海防禦吧。

軍事力量上,帝國沒有太大的優勢,但實際上英國人也好不到那裡去,他們雖然擁有海軍的優勢,但是上一場的珠江口海戰已經證明了,帝國海軍雖然實力弱一些,但並不是沒有抵抗之力,這中國沿海並不是英國的東印度艦隊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一個搞不好就會重演珠江口海戰,再者,以帝國的強勢外對態度,就算英國人的東印度艦隊獲得了海戰的勝利,但實際上也很難逼迫帝國屈服。

1858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時候,英法艦隊擁有絕對的海上優勢,最後還不是登陸部隊來了個全軍覆沒,畢竟英國人的海軍再強,也不能長出腳來登陸啊,能夠登陸的只是陸軍,而陸軍對拼,帝國陸軍就沒怕過誰,再來一場吳淞戰役也不是什麼難事。

簡單來說,其實現在的中英兩國,都沒有足夠的軍事實力來徹底擊敗對方,甚至連讓對方屈服都是沒有什麼可能性。

要不然的話,雙方在1866年的時候就不會選擇各退一步,從而簽訂四國條約,直接繼續打下去,讓對方徹底屈服不就完了。

除了軍事上的相互妥協意外,戰爭的爆發會讓兩國都承受巨大的經濟損失,而這種損失是英國和帝國雙方都難以接受的,每年幾千萬英鎊的貿易利益,誰要是敢輕言放棄,誰就是惹了衆怒。

林哲可以輕飄飄的一句開戰,然後沉浸在開疆擴土的幻想裡,但開戰後,國際貿易立即就會進入蕭條期,數以十萬計的產業工人就得面臨失業的風險。

更嚴重的是那些爲工業提供農產品的蠶農、茶農就會遭受巨大損失,茶葉和蠶繭無人來收購,或者價格暴跌,進而極大的影響他們的生計,這些羣體可不是幾萬人那麼簡單。而是幾百萬上千萬啊,一個搞不好就會有幾百萬戶家庭破產。

出口貿易的萎縮還會帶領連鎖反應,工業用的煤炭、鋼鐵會出現沒人要。機械行業自然也會跟着蕭條。

最後居住在城市裡的工人階層失去收入,那麼以城市階層爲主要銷售對象的輕工業產品就會失去銷路。

上述現象用簡單的詞彙來表達就是:經濟危機!

如果說林哲沒有推動國內的工業化。那麼斷絕國際貿易與否影響並不大,畢竟全國人都靠天吃飯,政府也是主要依賴農業稅收,那麼和英國爆發戰爭並不會造成什麼實際性的傷害。

但是一旦進入工業化後,帶來巨大收益的同時,那麼風險也會變得極大,一個搞不好就會弄成經濟大蕭條。

自從十九世紀各國相繼工業化後,經濟發展是非常的快速。而也是在這個時候開始出現大範圍的經濟危機,而且發生的比較頻發,大約十年就有一次,比如1857年甚至兩年前的1866年都發生過大規模的經濟危機。

不過暫時都沒有太大的波及到帝國來,但是隨着帝國的經濟持續發展,工業規模越拉越大,和各國的貿易額越來越大,那麼也會越來越容易受到國際貿易的影響。

一旦和英國爆發戰爭,進而斷絕貿易,其危害比普通的金融危機要更大。

所以不管是林哲還是帝國的外交官們。一直都在避免這種事的發生,現在帝國最需要的不是戰爭,更不是什麼開疆擴土。需要的是一個穩定的環境,進而完成工業革命。

只是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骨幹的。

現在寧王國那邊的混亂局勢,卻是讓中英兩國走到了戰爭的邊緣。

不過好在雙方都還算剋制,雙方的外交官們,也就是宋關前和威妥瑪兩人幾乎是天天見面,這見面之後也沒啥好說的,大體上就是你威脅我,我威脅你。但是光說不練。

而和曼德勒那邊斷絕消息五天後,帝國高層那邊的氣氛是更濃郁了。軍方那邊甚至都已經是擬定了詳細的作戰方案,並直接提交給林哲。不少軍方的大佬,嗯,主要是陸軍的那幾個大佬,比如說林成飛、施清瑄、徐言青幾個人已經是多次入宮,不斷的在林哲面前說什麼英國威脅論。

說一旦讓英國人掌控上緬甸,那麼帝國和英國就會失去了戰略緩衝地帶,到時候英國人的兵鋒就會直接威脅到雲南的安全,這個時候,他們甚至爲無視了半獨立的佤邦和撣邦,就算英國人控制了寧王國,但是也不可能和帝國領土直接接壤,因爲中間還隔了佤邦和撣邦呢。

但是陸軍這羣人說的好聽些是憂國憂民,爲帝國的戰略安全着想,但拋開這些假大空的話,那麼就是一大票陸軍將領們做着開疆擴土,封公封侯的美夢,這不打仗拿來的戰功啊?

沒有戰功拿來的貴族爵位甚至世襲爵位啊?

“這些好戰份子,一個個都瘋了,他們只看見了緬甸唾手可得,但是全然沒看見我們海軍承受的壓力有多大!”林達標聽聞施清瑄再一次入宮覲見天子,這不用猜,用腳趾頭想都知道施清瑄是要勸說天子出兵的。

和陸軍那羣人是堅決的主戰派相比,海軍就是堅決的反戰派!

爲啥?因爲現在的帝國海軍苦逼的很,打不過英國人東印度艦隊啊,到時候爆發戰爭了,他們陸軍要拿下寧王國甚至殺進下緬甸估計問題不大,但是帝國海軍要守住萬里海疆,說實話難度大得很,這一個搞不好的話,廣州、上海、天津這些沿海城市就會面臨巨大的危機,而到時候國民們都會把矛頭指向海軍,甚至未來因爲沿海遭到英國海軍的打擊,最後被迫和英國人議和的時候,那麼他們海軍就是千古罪人。

海軍的高級將領們到時候就算不學着日`本人玩切腹,但是也是無顏面對天子和國民們,到時候辭職都是最輕的。

“他們這是看到了機會,那裡會輕易放棄,現在這幾個人都入宮好幾次了,我們不能這麼等下去,太被動了,下午的時候,你們隨我一起入宮面聖,務必要讓皇上知道我們海軍所面臨的困難!”

“是啊,帝國和英夷的矛盾甚大,這以後要打英夷我是不反對的,但是不能現在打,現在我們的主力艦隊尚未成型,要和東印度進行決戰壓力太大,如果等上幾年的話,那麼我們海軍的把握就大多了,到時候再打也不遲!”

又有人如此說着,而這話也代表了海軍內部的普遍觀點。

海軍將領也是軍人,自然和陸軍那羣人一樣夢想着開疆擴土,繼而升官升爵,但是他們所希望的戰爭是在1870年甚至1875年以後,等到帝國海軍的主力艦隊成型,那麼帝國海軍還不是想打誰就打誰,到時候纔是海軍將領們收穫龐大戰功的時候。

現在就打?難不成要讓海軍的失敗來襯托陸軍的成功嗎?

別開玩笑了,海軍絕對不允許這種事的發生!

一時間裡,因爲寧國王那邊的事務,帝國高層都是掀起了一番爭論,甚至內閣那邊都是分爲主戰派和反戰派,海軍和陸軍在這一次事件裡可謂是徹底的分道揚鑣,陸軍想要打,而且是現在就打,海軍則是堅決不同意。

帝國的海陸之爭,在這一次寧國事件裡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激化,以往帝國海軍和帝國陸軍雖然有所競爭,每年的軍費預算上,總是會吵來吵去,但是在一些大戰略方向上卻是沒有出現什麼相互衝突的意見,但是這一次,海軍和陸軍的矛盾卻是正面爆發了起來。

御前戰略會議上,一開始還只是吵寧國那邊的事,但是說着說着就歪樓了,陸軍指責海軍每年浪費了數以千萬的軍費,但是現在這種關鍵時刻卻是當縮頭烏龜,說這樣海軍的軍費還不如讓給陸軍,這樣陸軍就能夠再擴軍數十萬,到時候殺進印度不費吹飛之力,末了還來一句:畏敵不前,要爾等海軍何用?

這話把林達標氣了個半死。

林達標當即反駁:陸軍每年拿過億軍費,要是海軍有這錢,早就打造出一支龐大的艦隊來了,到時候收拾東印度艦隊還不是一句話的事,而你們陸軍每年拿着這麼多的軍費,北方平定不了,中亞三國也被俄國人佔了大半,連解決遠東戰事,還得依靠他們海軍突襲了碧德港以及其他幾個北太平洋西海岸的俄國港口城市,不然的話,現在你們陸軍還在凍土裡爬着呢。

如果你們陸軍真那麼牛逼,先把俄國人趕回歐洲再說。

這戰爭還沒打起來呢,帝國高層這邊自己就亂套了,這讓林哲相當無語,這平日的時候這些大臣們看起來也沒有這麼不靠譜啊,怎麼一旦關鍵時刻全都成潑婦了,在御前會議都敢破口大罵。(。)

第396章 咸豐身死第165章 石達開的艱難抉擇第174章 生絲和稅收第237章 甚於廠衛第557章 海軍五年計劃第496章 文化侵入和融合第351章 改革和掙扎第648章 三國之勢第623章 後裝野戰炮第59章 炮擊上海第110章 崩潰和追擊第292章 大戰前的影響第490章 檢閱海軍第363章 時代的終結和開始第581章 中寧密約第593章 心比天高第361章 談判中的戰爭第74章 上海商貿區第637章 驚天大秘密第305章 聯軍總攻第301章 勢均力敵第420章 東北設省第514章 快速發展的1865年第289章 慘勝第432章 新舊更替(二)第271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336章 新戰略計劃第296章 無法避免的戰爭第220章 對決練軍第430章 軍援林成庭第398章 橫掃北方第186章 黃宗漢的選擇第556章 全球海軍的變革第492章 中薩鹿兒島條約第30章 救援長興第423章 北岸工業區第135章 爲什麼要追第326章 夏稅和鐵路第331章 噩夢般的慘敗第618章 閱艦式第288章 崩潰和反衝鋒第471章 窮教育第696章 太子出訪第290章 戰爭中的和談第492章 中薩鹿兒島條約第365章 傳統和科學的結合第665章 李允慧見聞第576章 絲襪艦隊第449章 出兵越南第574章 趙大黑闖關東第463章 編修清史第629章 當塗之發展第360章 包令的南京之行第四百而十二章 獨特的上海第179章 渡江北上第412章 英俄威脅第687章 阿富汗亂局第522章 殖民時代的外交官第198章 帝國大學第201章 兵員匱乏第46章 他敢打嗎第188章 營造皇宮第218章 桃源大決戰(一)第125章 林成庭東進第426章 昆明激戰第357章 當塗級和浮橋第500章 八年甲艦試驗艦第568章 迷茫的六十年代第655章 1872年型北方步槍第611章 陳月川回京第597章 曼德勒混戰第680章 不同尋常的御前會議第708章 鉅艦對決(一)第507章 津浦線開建第414章 方德嬪第433章 皇家科學院第361章 談判中的戰爭第452章 演習和變革第256章 絕望之戰第639章 聯合調查局插手第459章 一戰成名第42章 勝負在此一舉第34章 危機!第158章 王呂雲遇敵第449章 出兵越南第396章 咸豐身死第421章 郭龍雲巡視第170章 整編擴軍會議第31章 謹慎東進第652章 120毫米重炮第367章 戰略調動第118章 擴軍再擴軍!第66章 許乃釗之邀第366章 北上直隸第508章 林成庭的野望第527章 佔據珍珠港第60章 久則生變第285章 勢均力敵第39章 董陽紅的衝鋒第428章 林成庭入緬
第396章 咸豐身死第165章 石達開的艱難抉擇第174章 生絲和稅收第237章 甚於廠衛第557章 海軍五年計劃第496章 文化侵入和融合第351章 改革和掙扎第648章 三國之勢第623章 後裝野戰炮第59章 炮擊上海第110章 崩潰和追擊第292章 大戰前的影響第490章 檢閱海軍第363章 時代的終結和開始第581章 中寧密約第593章 心比天高第361章 談判中的戰爭第74章 上海商貿區第637章 驚天大秘密第305章 聯軍總攻第301章 勢均力敵第420章 東北設省第514章 快速發展的1865年第289章 慘勝第432章 新舊更替(二)第271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336章 新戰略計劃第296章 無法避免的戰爭第220章 對決練軍第430章 軍援林成庭第398章 橫掃北方第186章 黃宗漢的選擇第556章 全球海軍的變革第492章 中薩鹿兒島條約第30章 救援長興第423章 北岸工業區第135章 爲什麼要追第326章 夏稅和鐵路第331章 噩夢般的慘敗第618章 閱艦式第288章 崩潰和反衝鋒第471章 窮教育第696章 太子出訪第290章 戰爭中的和談第492章 中薩鹿兒島條約第365章 傳統和科學的結合第665章 李允慧見聞第576章 絲襪艦隊第449章 出兵越南第574章 趙大黑闖關東第463章 編修清史第629章 當塗之發展第360章 包令的南京之行第四百而十二章 獨特的上海第179章 渡江北上第412章 英俄威脅第687章 阿富汗亂局第522章 殖民時代的外交官第198章 帝國大學第201章 兵員匱乏第46章 他敢打嗎第188章 營造皇宮第218章 桃源大決戰(一)第125章 林成庭東進第426章 昆明激戰第357章 當塗級和浮橋第500章 八年甲艦試驗艦第568章 迷茫的六十年代第655章 1872年型北方步槍第611章 陳月川回京第597章 曼德勒混戰第680章 不同尋常的御前會議第708章 鉅艦對決(一)第507章 津浦線開建第414章 方德嬪第433章 皇家科學院第361章 談判中的戰爭第452章 演習和變革第256章 絕望之戰第639章 聯合調查局插手第459章 一戰成名第42章 勝負在此一舉第34章 危機!第158章 王呂雲遇敵第449章 出兵越南第396章 咸豐身死第421章 郭龍雲巡視第170章 整編擴軍會議第31章 謹慎東進第652章 120毫米重炮第367章 戰略調動第118章 擴軍再擴軍!第66章 許乃釗之邀第366章 北上直隸第508章 林成庭的野望第527章 佔據珍珠港第60章 久則生變第285章 勢均力敵第39章 董陽紅的衝鋒第428章 林成庭入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