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羅國。”
“原因?”
“按彌羅國國律,每位國王六歲繼承,十六歲辭任,只因他們在尚未成人前便已離開王位,故而彌羅國的王在南疆各國中最爲矮小。”
羣臣之中,又發感慨吁嘆之聲。
遂岸啓步走出席案,面上的輕謔之意去了大半:“最後一個問題:大雲國裡,誰家的女兒最美麗?”
冉重愣住。
前兩個問題,是在女兒幼時父女常玩的遊戲,是他們共同的秘密,而這最後一題從何說起?
冉晴暖何嘗不覺無奈?此第三題並非他們定下的第三題,擺明是南連王一時興起。
“特使此題,若是冉某來答,自是冉某家的女兒最美麗。”
遂岸雙眸熠熠:“怎麼說?”
“大雲國幾萬萬人,四德兼備的女子數不勝數,但在每一個父親的心中,自是自家的女兒獨一無二。”
“妙,妙啊!”遂岸神采飛揚,“本特使出使各國,向許多人問過第三題,但還是第一次聽見這樣的回答,閣下不僅是一位博學廣知之人,還是一位深愛女兒的父親,這纔是我一直想找到的有血有肉的智者。”
衆所矚目之下,那位一度狂妄到無以復國的大氏國特使跪地叩禮:“老師在上,請受學生一拜。”
諸大臣臉上皆現一絲快意。
而新帝,也消退了覆壓眉頭的重重霾氣,取而代之的,是一抹難以名狀的深意。
冉重擺袖:“閣下請起,特使乃出使吾國的貴客,老朽如今只是一介平民,當不起如此大禮。”
“您當然當得起。”遂岸滿目虔誠,“學生遊歷各國,一直想找一位令自己心悅誠服的老師,一位不只會賣弄書本至情至性的老師,請接受學生充滿崇敬的三拜。”
“冉大人。”有大臣道,“特使如此盛情,就不要拒絕了罷?千里拜師,異國師生,這也是兩國邦交史上的一段佳話,有何不好?”
羣臣間響起附和之音。
新帝容碩噙笑發聲:“諸位愛卿說得極對,特使誠心拜師,冉愛卿何妨收下這位千里迢迢而來的關門弟子?”
“是,老臣從命就是。”冉重伸手攙扶,“特使名爲遂岸可對?老朽冉重,就應下這聲‘老師’,請起罷。”
“學生從命。”遂岸長身立起,笑意囅然,“學生在大雲期間,一定向老師多多討教一二,不知您可否在宴散後做學生的車一起回氏國館?”
“這……”冉重難置可否。
“冉愛卿,你就替朕好好陪伴特使,使特使多多領略我大雲國更爲廣博的內涵和外在。”容碩道。敢情這位特使還當真是拜師學藝來了麼?如此,權且付予冉大人一段時日的自由也無不可,時光短暫,好好享受罷。
新帝自然不知,此時冉大人的心中也是喜憂兩重天:喜得是得以與以爲已然天隔一方的愛女相見;憂得是她不退反進,抵臨京城,與自戕無異。
“暖兒的孝心,爲父已然領會。然而皇上從來不是善男信女,吾兒來京的消息只須走漏一星半點,他必無善舉,眼下之計須儘速離開這個是非之地,在西漠國安心等待爲父消息纔是。”方至氏國館,冉大人即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