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游看着自己腦子裡記住的還經過自己刪減的啓蒙著作寫完之後,起身朝着去活動了一下身子,在子游走後,其他人立刻圍在了子游的桌前,一個個爭搶着看着子游寫出來的東西,呂不韋抱着扶蘇沒有阻止這一幕,他也好奇子游在寫什麼東西。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一人拿着寫着弟子規的紙張開始讀,越多他越是心驚,這短短几句簡單的話就將儒家如何看待爲人和道德以及日常生活的理念說的通徹易懂。
周圍的人也被這些話驚到了,其中一人拿着《三字經》開始讀了起來,
“《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這些話出來,周圍的人同樣震驚,因爲這又是一部通俗易懂的儒家典籍,而且其中包含的東西太多了,括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義等等,同樣的核心思想也是儒家的,一樣的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衆人震驚之餘,又有人讀起出了《千字文》
“《千字文》,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餘成歲,律呂調陽”
隨着讀書的聲音在殿內迴盪,衆人震驚的已經麻木了,心中只有一個想法,子游是什麼怪物,短短的時間內寫出了三部足以稱得上經典的著作了。
這部《千字文》包含的東西更多更廣,從天地開闢講起。有了天地,就有了日月、星辰、雲雨、霜霧和四時寒暑的變化;第二部分重在講述人的修養標準和原則,也就是修身工夫,第三部分講述與統治有關的各方面問題。描寫了如今咸陽之中彙集了豐富的典籍和大批的英才,最後還不忘畫個大餅,說秦國未來疆域的廣闊和風景的秀美:第四部分主要描述恬淡的田園生活,讚美了那些甘於寂寞、不爲名利羈絆的人們,對民間溫馨的人情嚮往之至。
尤其是《千字文》在他們看來這不僅僅是一部儒家的經典,其中還包括了不少其他門派的想法,道家農家等等甚至墨家的東西都能看出一二。
“人之初,性本善.”所有人都在震驚的時候,扶蘇根據自己的印象念出了剛纔的開頭。
抱着扶蘇的呂不韋猛地低頭看向了扶蘇,他好像明白了子游這三部著作是爲了什麼,一個三歲孩童聽過一邊就記得其中一些句子,足以說明這些句子是多麼的朗朗上口了,不說這些對百家影響,單說對於教化一事來說,簡直是孩童的啓蒙聖物,呂不韋想到了子游說出的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的道,這三部看似與這個無關,但是卻和前二者息息相關。
子游站在門口看着這些圍繞着自己桌椅呆愣的人輕咳了一聲,這些人頓時回過神看到了門口的子游,當即放下了手中的紙張,對着子游行禮。
“行了,你們說說看這三部典籍如何?”子游看着衆人問道。
“王師大才,不是我們能夠評價的。”衆人面露苦笑的說道,讓他們去評價能夠傳承百世的典籍,真以爲他們都是荀子那樣的聖賢呢?
“君子若能聽言如響,從善如流,則身安南山,德茂松柏,聲振金石,名流千載也,這也不過是我剛剛寫出的,其中肯定還有些問題,你們儘管說,這不算評價只不過是自己的看法,或者認爲其中有什麼地方不夠的都可以說說,我之後還要修改。”子游壓了壓手示意衆人坐下說道。
呂不韋看着衆人也說道
“儘管直說,先生也不會怎麼樣,今天是我們私下言論,不會傳出去的。”
衆人你看我,我看伱,在子游期待的眼神中,衆人說出了自己的看法,有人認爲其中內容太少,是不是可以將百家的理念都包含進去,還有人說其中有些地方不夠押韻,讀起來有些生硬,說出了自己覺得什麼更好,衆人都說出了自己的看法,所有人都一致認爲這是可以流傳百世的經典。
呂不韋揮了揮手示意衆人繼續去工作,衆人這才收了收心神繼續工作,但是每個人臉上的笑容是隱藏不住的,子游說自己這部後面還要修改,剛纔他們提的意見如果被採納了,他們這輩子就有吹的東西了,不僅這輩子,自己兒子,孫子都有東西跟別人吹噓一輩子了。
子游和呂不韋走進了內室,呂不韋開門見山的說道
“先生是想要將這三部典籍當做孩童的啓蒙書籍吧?”
“沒錯,讓一個三歲孩童學習《莊子》是在是匪夷所思。”子游將自己心裡的話說出來了,他都不一定搞得懂《莊子》,就讓一個三歲孩童學莊子,這不是扯淡呢?
呂不韋對着子游行了一禮說道
“這一禮替秦國百姓感謝先生。”
“文信侯客氣了,這不過是我應該做的。”子游扶起文信侯說道“您覺得裡面有什麼問題嗎?”
“問我倒不如去問問那些博士們,他們對這方面更精通。”呂不韋說道,秦國爲了招攬和培養人才,效仿了稷下學宮,設立了博士制度,讓一些精通經典的賢士擔任博士,來彌補秦國在文化上的不足,但是因爲秦國最開始被認爲是蠻夷之國,加上風氣比較功利,願意擔任博士的不多,其中大多都是儒家弟子。
嬴政也曾派人拜訪了百家各家的賢士,希望他們能來秦國,但是除了個別少數的之外,就沒有了,後來因爲子游的原因,公孫白帶着名家入秦,名家一些賢士來了秦國,還有道家一些人也下山來到了秦國,其他的就很少了,像是秦墨和堪輿家兩家都偏實用,除了典籍放在藏書樓中之外,並沒有精通自己經典的人擔任博士。
“也是,我這就去問問他們。”子游出去收拾了紙張後,前往了藏書樓,因爲博士人數很少,加上他們都喜歡泡在藏書樓,索性直接在藏書樓的附近設立了學堂,由這些博士來教導宗室公子們和被舉薦的可以入內室學習的人。
內室是秦國設立可以學習經典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