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謀私

?最後兩位議事大臣告退後。天色已經接近中宵。蘇政雅戀戀不捨地不想回寢宮,想留下來陪溫婉。御書房是有專門供皇帝休憩的寢殿,皇帝夜宿在御書房也是常事,但如今溫婉新官上任,前前後後有無數雙眼睛盯着,必須謹言慎行,儘量不要讓人抓住把柄,所以還是勸蘇政雅回去了。臨行前,溫婉對他說道:“等過了眼前這陣子,我準備爲溫家做點事,你會不會介意?”

蘇政雅說道:“你也是爲了我們能在一起,我當然不會介意。”

溫婉點點頭,拉着他的手說道:“我還沒有想好具體要怎麼做,反正這事急不來,我們都耐心一點。現在的情況,對我們已經很有利了,不能因爲一時心急,而自亂了陣腳。”

蘇政雅點點頭,說道:“我知道了。”

“對了,需要上朝討論的問題我都已經整理出來了,明天上朝前記得先遣個人過來取。”

蘇政雅一一應了。待他擺駕回宮後,溫婉又將御書房裡裡外外再收拾了一遍。檢查門窗的時候,發覺外面有人,從站的位置看,又不像是尋常的大內守衛。猶豫片刻,開門一看,卻原來是司馬嘉。溫婉心中一滯,對於司馬嘉,她始終還是覺得那是個無比危險的存在。強自笑笑,佯作關切地問道:“怎麼還不去休息?”

司馬嘉淡然道:“皇上命我在這裡保護你,他擔心會有人對你不利。”

“大內禁地的,怎麼會有人對我不利?還要麻煩你幫我守夜,真是不好意思。”

“皇上信不過別人。”

溫婉聞言忍不住擡眼看他,月光黯淡,看不清他說話時臉上的神氣。他與蘇政雅也算是出生入死這麼多年,共同歷盡艱辛努力至今。他是蘇政雅的救命恩人,蘇政雅也是將他當成了推心置腑的好兄弟,只是不知道在他的心底,蘇政雅又意味着什麼。史書上記載的“只能共患難,不能同富貴”的事例多如過江之鯽,莫非在此還要再一次地重新演繹。

有了溫婉的打點,蘇政雅的日常生活變得井然有序。晨起早朝,有溫婉整理好的清單,上面將需要與羣臣商議的事項,一條一條,列得清清楚楚。退朝後,便到御書房處理各地方官員呈送上來的奏摺。午後開始接待朝中重臣。商議一些相對機密的問題。每天都是工作到深夜,纔回寢宮休息。

文武大臣們看到的是一個廣開言路、勤奮理政的少年皇帝,對於一些重大事情的處理上,條理清晰,又肯集思廣議,開明得超乎於衆大臣對他的期望。連太上皇都連連誇獎蘇政雅勤奮,很成器,蘇政雅便說是溫婉經常勸勉他要勤政愛民,還給他說了許多前代賢君的事蹟,使他感悟很深,所以理政格外努力。

出於大長公主的原因,大上皇對於有見識、有才華的女子有一股打從心底的排斥。聽蘇政雅這麼說,不僅沒有對溫婉生出些好感,反而多了些警覺。蘇政雅這小子是直性子,放個過於精明的女子在他身旁,只怕會大權旁落。爲此,太上皇在蘇政雅身邊安插了親信,將他與溫婉日常間的對話如實地回傳。

聽了幾天,太上皇發覺對於朝中的大小事情,溫婉從來都不會幫蘇政雅做任何決定。大多時候,都是例舉歷史上相似的事例。當成故事一般說與蘇政雅聽,讓蘇政雅自己去領悟這裡頭的孰是孰非,眼前的事情又該如何處置。

“看來,她真的是在全心全力地輔佐皇上。”確定了這一點之後,太上皇對溫婉放低了警惕。便在偶爾間問起蘇政雅,是否有意冊她爲妃。蘇政雅卻還是說不忙立妃,政事要緊。於是乎,太上皇憂切的重心又再度轉回到立妃之事上。

轉眼一年又過,開了春,蘇政雅在位便快有一年的時間了。朝局平穩,邊關和平,百姓安泰。這個大好的局面,換一角度來看,卻又是一個極爲不妙的現象。至少太上皇那邊已經開始蠢蠢欲動了,不時地派人往蘇政雅宮裡送名門秀媛的畫像不說,還籌謀着在春暖花開之時,召開百花盛宴,到時候將大臣家的千金小姐都召進宮,挑選幾個,冊立爲妃。溫婉也不得不開始有所行動了。

入春後,京城淅淅瀝瀝地下了幾場小雨,不出意料之外的,江東澇情的急報便接踵而至。溫婉將那份奏摺拎出來,讓蘇政雅第二日上朝與百官商議治水之事。自己則告了假,出宮回家找到溫向東,說道:“爹爹位居工部侍郎十餘年,而一直未有晉升,非朝廷不公,聖聽不明。而是因爲未有功績。如今工部尚書年事已高,告老還鄉便是在這兩年間。而左侍郎三年前修建風雨橋,功在朝廷,按此下去,爹爹唯恐再過三年,仍然還是工部侍郎。”

對於晉升之道,溫向東自然也是清楚得很。“確實如此。婉兒今日特地出宮,可是有什麼訊息相告。”

溫婉點點頭,說道:“連日下雨,江東又傳汛情。近年來,江東連年出澇情,且久治未有成效。婉兒不孝,想請爹爹明日在朝上自請南下治水。”

溫向東聞言,不由陷入沉吟。他出身權貴,從小順風順水,一路官至工部侍郎。雖然在父兄雙雙殞命之後,進入了人生的低谷,但依然錦衣玉食,不曾受過艱辛。如今讓他南下治水,去與風浪相搏,心中不由起了遲疑。

“婉兒想得是不錯,若能治水成功,確實是大功德一件。只是婉兒也說了。這澇情年年出,朝廷年年派人去治水,每每無功而返。我即使去,估計也是不外如是。”

溫婉聞言,說道:“爹爹不要先妄自菲薄。我看過歷年來治水的記載,朝廷派遣前去沿水的官員,多是北方人。南水北治,纔會問題不斷。而且江東一直被視作蠻夷之地,當地人提的建議也大多不被採用。但是婉兒認爲,高人出自民間,而且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婉兒從去年開始,便拜託柴師兄幫忙招募治水能人,如今已經覓得若干。爹爹明日若能請得此行,有功而返的機率還是很大的。”

聽溫婉說已經覓得治水能人,溫向東的心情頓時大振。治水有功,是功在黎民,非一般功績可比,他自然也是想居這個功的。左右思量一番,還是應了下來,願意一試。

溫婉在說服溫向東後,便回舊時居探望柳氏。柳氏聽聞了溫婉的打算,沉吟一番,說道:“婉兒你這打算是不錯,只是你爹爹安逸慣了,我怕他會有所怠慢,誤了你的一番好意。”

溫婉說道:“溫家能否重振,就看此行,爹爹不是糊塗人,應該明白的。”

“明白是一回事,做起來又是另一回事了。”柳氏唸叨了一陣,在溫婉離家回宮前,她拉着溫婉說道。“婉兒,這事,我看我還是跟着去。雖然或許幫不上什麼忙,但是至少能保證他不怠工。若是你爹爹不同意,婉兒可得幫孃親勸服。”

溫婉遲疑了下,心想畢竟柳氏纔是最瞭解溫向東的人,她既然有此一慮,必有道理,便點頭說道:“只是要辛苦孃親了。”

柳氏輕撫溫婉的頭,笑着說道:“傻丫頭,你和嫺兒就是孃親的全部,說什麼客氣話。”

第111章 舊相識第5章 先生第128章 兇犯第44章 訓女第83章 請嫁第86章 書局第168章 秘宗第19章 論詩第180章 姐夫第40章 八字第164章 逼婚第87章 讓利第77章 會試第115章 不記得第49章 世子第164章 逼婚第166章 巧合第92章 擇師第33章 伴讀第120章 再相遇第2章 入府第146章 雙喜第124章 求薦第158章 迎棺第130章 賜字第57章 教子第125章 科考第74章 平妻第150章 請願第31章 來訪第69章 野宿第183章 約定第11章 柴啓瑞第153章 暗示第120章 再相遇第151章 舊心情第39章 娘子第150章 請願第100章 回朝第6章 初相遇第52章 鬥詩第16章 物色第21章 共讀第43章 宮人第42章 和好第162章 擇婿第178章 女官第36章 談判第119章 勸愛第147章 眷屬第183章 約定第160章 遇襲第15章 親事第54章 賽馬第1章 進京第72章 議親第75章 十年第98章 良朋第63章 路窄第60章 知音第93章 爭徒第183章 約定第87章 讓利第七十七八章 邀請第148章 餘黨第170章 綁匪第172章 權臣第119章 勸愛第16章 物色第48章 迎賓第7章 朋友第160章 赴試第19章 論詩第149章 醉翁第156章 禍雙行第149章 醉翁第15章 親事第73章 獻禮第132章 刀下人第32章 禮物第134章 暗潮第45章 身教第188章 選妃第8章 文史第113章 探聽第140章 兄妹第175章 辭婚第114章 閨蜜第116章 授秘第112章 分羹第15章 親事第七十七八章 邀請第15章 親事第54章 賽馬第61章 太子第110章 錯意第79章 文會第153章 暗示第120章 花誕第35章 絕交
第111章 舊相識第5章 先生第128章 兇犯第44章 訓女第83章 請嫁第86章 書局第168章 秘宗第19章 論詩第180章 姐夫第40章 八字第164章 逼婚第87章 讓利第77章 會試第115章 不記得第49章 世子第164章 逼婚第166章 巧合第92章 擇師第33章 伴讀第120章 再相遇第2章 入府第146章 雙喜第124章 求薦第158章 迎棺第130章 賜字第57章 教子第125章 科考第74章 平妻第150章 請願第31章 來訪第69章 野宿第183章 約定第11章 柴啓瑞第153章 暗示第120章 再相遇第151章 舊心情第39章 娘子第150章 請願第100章 回朝第6章 初相遇第52章 鬥詩第16章 物色第21章 共讀第43章 宮人第42章 和好第162章 擇婿第178章 女官第36章 談判第119章 勸愛第147章 眷屬第183章 約定第160章 遇襲第15章 親事第54章 賽馬第1章 進京第72章 議親第75章 十年第98章 良朋第63章 路窄第60章 知音第93章 爭徒第183章 約定第87章 讓利第七十七八章 邀請第148章 餘黨第170章 綁匪第172章 權臣第119章 勸愛第16章 物色第48章 迎賓第7章 朋友第160章 赴試第19章 論詩第149章 醉翁第156章 禍雙行第149章 醉翁第15章 親事第73章 獻禮第132章 刀下人第32章 禮物第134章 暗潮第45章 身教第188章 選妃第8章 文史第113章 探聽第140章 兄妹第175章 辭婚第114章 閨蜜第116章 授秘第112章 分羹第15章 親事第七十七八章 邀請第15章 親事第54章 賽馬第61章 太子第110章 錯意第79章 文會第153章 暗示第120章 花誕第35章 絕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