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殊途同歸

bookmark

自從在系統的驅使下開始奪命狂奔,林炬已經很久沒有爲自己安排過時間了。

雖然他並不參與繁忙的科技研發,但新遠的事一點也不少,尤其是上一個載人任務,交叉的部分太多,隨時都在消耗精力。

作爲航天公司的老闆,林炬一直有一個夢想:乘坐自己的航天器進入太空。

很遺憾的是這都遭到了公司高層的全力阻止,也不說不行,反正就是往後拖,說什麼“等太空飛行穩定下來”。

可進入300KM的天空不行,30KM以下的總可以吧?

林炬在看到ARJ21準備改裝時,才突然冒出來一個想法:

現在新遠已經獲得了相當大的航空自主權,整個新遠市以及周邊挨着的七個市的空域,15000米以下的空域申請了就能飛,15000米以上隨便飛,新遠地盤的周邊100公里不用申請可以飛。

有空軍罩着,天空對於新遠來說幾乎沒有管制。

所以林炬決定:組織一支飛行隊。

以系統那瘋狂的速度向太空進軍,所需要的宇航員數量將極爲龐大,估計507所都訓練不過來。

而且林炬可是打算把工程師們也送進太空的,跑那麼遠去京城太麻煩了,不如自己建個訓練中心,弄個飛行隊發揚一下員工們的飛行興趣。

順便自己也練練,哪天趁高管不注意悄悄咪咪的坐上XN90飛船就上太空,連發射準備都不需要。

而爲了彰顯自己的專業性,林炬決定先自行設計一款入門小飛機,展開圖紙就準備一展身手,然後被航空部工程師一句話就不得不放棄:

“老闆,我們都用電子繪圖的,這是偶爾備份留檔用的圖紙沒幾張。”

“……”

“你叫什麼名字?入職多久了?”

“我叫王尋,之前在石飛做副總工,入職四個月,之前設計過一種運輸機。”

林炬一愣,

他只聽說過成飛、沈飛、陝飛、哈飛、洪都,這個石飛是哪裡?

“石飛,SJZ飛機制造廠?”見王尋點頭,林炬不由得疑惑起來:

“我感覺都沒聽說過石飛啊,你還是運輸機的副總工,怎麼這麼輕易的就被放過來了?”

王尋支支吾吾半天,滿臉尷尬,然後才說道:

“我設計的運輸機是……運5B。”

“運5?就是50年代我們仿聯盟40年代的安2哪個運5?”

林炬的腦海中浮現出一架雙翼螺旋槳老爺機,頓時明白王尋爲什麼輕鬆跳槽了。

算了算了……做到航空部主任這一步肯定系統升過級。

“我打算成立一支航空隊培養我們自己的宇航員,你覺得該怎麼做?”

見林炬略過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王尋鬆口氣趕忙回到:

“那至少要有一種低速初級教練機、一種中級亞音速教練機、一種高級超音速教練機,飛行員是循序漸進培養的,週期至少兩年。”

林炬:“那我們就先把這些飛機設計出來,可以買新遠自己生產,買太貴了。”

王尋趕忙拍胸脯保證:“絕對沒問題老闆,這些飛機我就能設計,用不了多少時間。”

在他看來這可是提升航空部地位的好機會,現在公司內排第一位的是郭申領導的宇航動力部,第二位是安德羅夫的火箭/飛行器設計部,第三是電子部門,航空部幾乎都要排到末尾去了。

區區幾架教練機,他這個B級工程師還設計不出來?

王尋的動作比林炬利索多了,打開電腦隨便幾下就畫出了一張三視簡圖:

“低級教練機時速要控制在300公里每小時以下,這是給新學員練手的飛機,可以採用便宜皮實的活塞發動機,馬力300匹就夠了,用前三點起落架,滑動座艙。”

林炬看了看簡圖,這不就是初教6麼!

但王尋也知道這一點,辯解道:

“這種初級教練機的構型都是大同小異,直接抄成熟的設計就行,不需要怎麼修改。”

林炬:“不行,初教6太落伍了不符合我們的定位,這個座艙給我改成流線型的水滴座艙,成本不管。”

王尋表示伱是老闆你說得對,馬上修改側視圖的座艙爲水滴座艙。

“還有,我記得螺旋槳飛機是不是有旋轉扭矩,需要飛行員手動蹬舵配平?”

“是的,不過低級教練機問題不大,學員能克服的。”

“給我改電傳飛控,讓計算機配平,要讓學員像遊戲中那樣輕鬆的飛行。”

給這破螺旋槳機上電傳飛控?王尋覺得他這是第一次見到老闆的奢侈了。

但林炬的意見還遠沒有結束:

“前輪也要整流罩,要讓飛機的表面光滑且輕盈!”

“機頭下面還能塞下一臺小雷達吧?飛機沒有雷達怎麼行。”

“爲什麼還有裸露的操控線?全部機內佈線,液壓傳動!”

最後王尋在心裡估算了這架豪華promax版的初級教練機,覺得成本至少翻了三倍。

而這時林炬才勉強滿意,又問了句:

“發動機呢?我們就沒必要造活塞發動機了吧。”

王尋:“確實沒必要,或許我們可以找南方汽車,弄一臺風冷增壓的V8航空發動機就行,這個也簡單。”

“那就定型,就以首字母命名叫CJ01初教機吧,多久能生產出來?”

“20天,成本35萬左右。”

“……”

林炬想了想,覺得這個級別的飛機可能確實沒啥難度,以新遠的生產能力20天還真不誇張。

“那就先生產50架吧,中級教練機呢?是用螺旋槳還是噴氣發動機?”

王尋隨意在紙上寫寫畫畫了一會兒,然後擡起頭:

“小型噴氣發動機效費比不高,但這個級別的螺旋槳飛機起碼要1200馬力成本也不低, 不如就用渦槳發動機,成本和功率都不錯,重新設計也要不了什麼時間。

而且馬力夠大,我們用共軸反槳設計,從根源上避免了扭矩產生的滾轉力矩,要是有2000馬力的話……飛到1050km/h沒問題,成本控制在180萬左右。”

渦槳發動機也是噴氣發動機,不過輸出功率的方式由主軸帶動螺旋槳和噴氣同時輸出,因設計不同輸出功率的比例也會有差異,大馬力渦槳發動機成本反而會比活塞發動機更低。

王尋這一次畫圖的速度慢了些,畢竟要考慮到渦槳發動機的體積和重心以及外部阻力,最後讓一張整體呈流線型的共軸反槳螺旋槳飛機躍然紙上。

這一次林炬更熟悉了:“韋斯特蘭飛龍?”

王尋急了:“螺旋槳飛機設計早就被前人用完了,這也只能殊途同歸了嘛!”

(本章完)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掌上閱讀更方便。

第315章 科考站前期論證第225章 長城G1X第35章 採訪第275章 颶風第63章 氣動飛行第192章 引領第170章 挑戰第26章 壯丁第300章 該開展一些研究了第312章 氣象局預警第274章 瑕疵第115章 殊途同歸第9章 輿論第162章 運35第136章 哈希姆號發射第336章 304針劑第64章 S700第99章 自動駕駛第207章 邀請第56章 飛得更高第209章 是他第125章 空間站參觀第204章 我們需要它第68章 新遠二號首射第10章 探查第279章 四號第2章 系統援助第294章 舞會第357章 抓捕第150章 異議第142章 唯一目的第349章 風暴第312章 氣象局預警第127章 WC9試飛第117章 長征一十五號第80章 資本第33章 回收第364章 廢物利用第299章 爲什麼艙門打不開?第110章 安-1250第150章 異議第315章 科考站前期論證第200章 突破第258章 閃電第8章 關注第309章 威龍B第238章 問題第386章 伸手黨第80章 資本第40章 我的兄弟第147章 探索者第207章 邀請第2章 系統援助第186章 繼承第91章 交會第328章 發展的困局第172章 折騰第221章 失利第234章 包機第74章着陸第381章 血脈相連第210章 直白第197章 互動第217章 H2M客運版第371章 臨牀測試第178章 分數線第156章 岡田你快回來!第22章 驚訝第315章 科考站前期論證第299章 爲什麼艙門打不開?第184章 開源車機第190章 任性第94章 尾聲第156章 岡田你快回來!第255章 Go to the Mars第348章 擴建第240章 財報第26章 壯丁第316章 金星計劃第124章 神奇的年終獎第353章 好友第371章 臨牀測試第135章 馬一龍的新車第287章 載人飛行第66章 ReadyGO第280章 天問第238章 問題第178章 分數線第382章 巨浪第73章 螢火第44章 前事第178章 分數線第103章 第二人第106章 曙光計劃第300章 該開展一些研究了第65章 進步號第246章 機場第383章 歌聲第359章 實驗體第254章 機器
第315章 科考站前期論證第225章 長城G1X第35章 採訪第275章 颶風第63章 氣動飛行第192章 引領第170章 挑戰第26章 壯丁第300章 該開展一些研究了第312章 氣象局預警第274章 瑕疵第115章 殊途同歸第9章 輿論第162章 運35第136章 哈希姆號發射第336章 304針劑第64章 S700第99章 自動駕駛第207章 邀請第56章 飛得更高第209章 是他第125章 空間站參觀第204章 我們需要它第68章 新遠二號首射第10章 探查第279章 四號第2章 系統援助第294章 舞會第357章 抓捕第150章 異議第142章 唯一目的第349章 風暴第312章 氣象局預警第127章 WC9試飛第117章 長征一十五號第80章 資本第33章 回收第364章 廢物利用第299章 爲什麼艙門打不開?第110章 安-1250第150章 異議第315章 科考站前期論證第200章 突破第258章 閃電第8章 關注第309章 威龍B第238章 問題第386章 伸手黨第80章 資本第40章 我的兄弟第147章 探索者第207章 邀請第2章 系統援助第186章 繼承第91章 交會第328章 發展的困局第172章 折騰第221章 失利第234章 包機第74章着陸第381章 血脈相連第210章 直白第197章 互動第217章 H2M客運版第371章 臨牀測試第178章 分數線第156章 岡田你快回來!第22章 驚訝第315章 科考站前期論證第299章 爲什麼艙門打不開?第184章 開源車機第190章 任性第94章 尾聲第156章 岡田你快回來!第255章 Go to the Mars第348章 擴建第240章 財報第26章 壯丁第316章 金星計劃第124章 神奇的年終獎第353章 好友第371章 臨牀測試第135章 馬一龍的新車第287章 載人飛行第66章 ReadyGO第280章 天問第238章 問題第178章 分數線第382章 巨浪第73章 螢火第44章 前事第178章 分數線第103章 第二人第106章 曙光計劃第300章 該開展一些研究了第65章 進步號第246章 機場第383章 歌聲第359章 實驗體第254章 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