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崩潰

可以說,十二月前二十天,大陸戰場上的局勢非常混亂。

中國軍隊的指揮官不知道前方的部隊打到哪了,俄軍指揮官也不知道防線在哪,雙方甚至不清楚接下來該怎麼辦。

比如,在十二月十日,魏成龍就給第一三八與第一三九集團軍司令官下了命令,讓他們把指揮權下放給各突擊集羣指揮官,只給各突擊集羣安排推進目標,讓前線指揮官來決定該怎麼打。

當然,絕對不是胡亂打一通就了事。

因爲不可能取得實質性的突破,即不可能集中兵力撕開俄軍的防線,而且就算撕開了俄軍的防線也很難縱深突擊,所以在進攻的時候,突擊集羣的指揮官必須注意一點,即隨時與鄰近的部隊保持聯繫。

也就是說,中國軍隊基本上是平行着向前推進。

可以說,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在如此惡劣的天氣下,任何大縱深突擊都有可能導致前後部隊斷擋。

當時,布魯希洛夫也向前線部隊下達了同樣的命令,即讓前線指揮官決定怎麼打。

對俄軍來說,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在無法形成統一戰線的情況下,前線部隊就只能各自爲戰。

如此一來,戰鬥勝負主要就看前線軍官,特別是戰地軍官的才能了。

WWW● ttκд n● C〇

顯然,這不是中國軍隊的弱項。

要知道,到大戰爆發的時候,中國陸軍中的基層軍官,至少有百分之八十參加過第二次印度洋戰爭,有着非常豐富的實戰經驗。到二零五三年底,基層軍官的參戰比例幾乎達到了百分之百,而且大部分都是從大陸戰場上的幾個集團軍裡提拔起來的,主要來自五個主力集團軍。在發動戰略進攻前的幾個月,戚凱威還專門成立了一個軍官培訓學校,讓那些有資格成爲基層軍官的士兵接受培訓,然後把他們晉升爲軍官。至於從正規軍校畢業的軍官,大多被戚凱威留在了後方,或者派往其他戰場。作爲一名經驗豐富的指揮官,而且是從基層做起的軍官,戚凱威非常清楚,有才能的士兵絕對比書呆子有用,而且這些士兵在晉升爲軍官之後返回原部隊,有更好的人緣基礎。

破格提拔士兵爲軍官,可以說是中國陸軍在這場戰爭中的一大特色。

要知道,直到戰爭結束,美軍都堅持使用軍校培養的軍官,只提拔了一些經驗豐富的士官,很少讓士兵直接成爲軍官。

當然,這也與中美兩軍的體制不同。

美軍是“軍官與士官”雙晉升體制,軍官與士官有着極爲明確的任務分工,一支部隊的靈魂是軍士長,而不是軍官。在中國陸軍中,士官主要是技能型軍人,沒有軍士長,軍官就是軍隊的靈魂。

可以說,這種混戰的場面,對中國軍隊較爲有利。

只是,有一個問題始終無法得解決,即在無法突破俄軍防線的情況下,也就不可能大規模殲滅俄軍有生力量。

雖然打到十二月十日的時候,中國軍隊收容的戰俘已經超過五十萬,但是僅佔俄軍前線兵力的六分之一。也就是說,還有兩百多萬俄軍沒有被消滅,而且這些俄軍正在穩步向西撤退。

把俄軍趕出哈薩克斯坦,絕對不是戚凱威想要的結果。

在他的計劃中,至少要在哈薩克斯坦打一場決定性的殲滅戰,阻止俄軍主力撤退到伏爾加河西岸。

如果達不到這個目的,就算把俄軍趕出了哈薩克斯坦,也算不上勝利。

要知道,這將意味着,在進軍伏爾加河西岸的時候,中國軍隊將遇到更大的阻力,甚至得因此推遲進攻行動。

問題是,當時根本沒有較好的解決辦法。

到了十二月十一日,戚凱威與魏成龍都不得不考慮,是不是應該停止進攻,等到惡劣天氣過去之後再繼續前進。

當時,中國軍隊差不多已經控制了烏拉爾河東岸地區,雖然還沒有到達烏拉爾河,但是隻要繼續推進,俄軍就會撤退到烏拉爾河西岸。更重要的是,此時烏拉爾河已經封凍,俄軍可以非常方便的撤退。

所幸的是,遇到麻煩的不僅僅是中國軍隊。

事實上,在十二月七日,布魯希洛夫就在考慮,要不要把部隊撤退到烏拉爾河西岸,然後通過炸碎烏拉爾河冰蓋,來阻止中國軍隊。

只是,他沒有立即付諸行動,因爲俄羅斯總統在十二月四日就要求前線部隊死守。

顯然,這是政治影響軍事的典型案例。

不管有沒有暴風雪,俄軍守住烏拉爾河東岸的把握都非常渺茫,布魯希洛夫早就制訂了沿烏拉爾河佈防的作戰計劃。可是在政治上,這卻行不通,因爲撤退到烏拉爾河西岸,意味着美軍將投入戰鬥,而美軍司令官諾日羅夫上將早就表示,美軍要到二零五四年才能投入戰鬥,因此俄軍必須在烏拉爾河東岸堅守一個月。不管是尊重盟友、還是爲了博得美國更有力的支持,俄羅斯總統支持諾日羅夫,要求布魯希洛夫在烏拉爾河東岸死守,絕對不能在新年之前撤退。

事實上,關鍵就在諾日羅夫與布魯希洛夫之間。

在洛布魯克遇難後,馬歇爾挑選了有俄羅斯血統的諾日羅夫出任美軍總司令,並且同時晉升他爲陸軍上將。馬歇爾此舉,也主要是爲了解決美俄軍事合作的問題,畢竟一個能說俄語的美軍將領能博得俄軍的好感。

當然,諾日羅夫確實有一些才能,至少在到達莫斯科之後,立即就成了俄羅斯總統最信任的人。

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誰來擔任美俄聯軍總司令?

如果不是俄軍高層堅決反對,俄羅斯總統很有可能任命諾日羅夫爲總司令。

問題是,雖然布魯希洛夫保住了自己的位置,但是他與諾日羅夫的矛盾也上升成爲了俄軍與美軍的矛盾。

當時,布魯希洛夫希望美軍能夠加強俄軍的防線。

如此一來,就得讓美軍分批投入戰鬥,即分散到各個戰場上去。

顯然,諾日羅夫不肯這麼做,連馬歇爾都不答應,而是堅持認爲,美軍應該在某一個戰場上作戰,並且成爲絕對的主力。至於把美軍一個師一個師的派往戰場,諾日羅夫根本就沒有考慮過。

爲了這件事,布魯希洛夫沒有少跟諾日羅夫打嘴仗。

可惜的是,每次鬧起來之後,俄羅斯總統都偏向於諾日羅夫,讓布魯希洛夫無法以總司令的身份調動美軍。

鬧到最後,布魯希洛夫不得不妥協。

不管怎麼說,中國軍隊就快要打過來了,就算不能讓美軍去加強防線,也能讓美軍發揮作用吧。

結果就是,美軍被派去守衛烏拉爾河與伏爾加河之間的地區。

這不是布魯希洛夫的安排,而是諾日羅夫向俄羅斯總統請求後得到的結果。

當時,還是十一月初。

也就是說,當時布魯希洛夫、諾日羅夫都沒有想到,十一月底會遭遇千年一遇的特大暴風雪。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諾日羅夫算計得非常精明。

在他看來,中國軍隊在突破了俄軍設在烏拉爾河東面縱深達到四百公里的防區之後,已是強弩之末,即便能夠打到烏拉爾河,也沒有衝擊力了。美軍可以憑藉烏拉爾河,毫無懸念的守住防線。如果俄軍在防禦作戰中有較爲突出的表現,給中國軍隊製造了不少麻煩,美軍還能發起反擊。

也就是說,最艱苦的任務都留給了俄軍,美軍將坐享其成。

事實上,如果沒有這場暴風雪,諾日羅夫很有可能得逞。

要知道,他手裡擁有三十個美軍師,還有大批輔助人員,總兵力超過六十萬,足以在烏拉爾到阿特勞的戰線上發動戰略反擊。

可惜的是,暴風雪改變了一切。

俄軍沒有守住烏拉爾河東岸的防區,甚至沒有給中國軍隊製造多少麻煩,就這麼撤退到了烏拉爾河附近。

雖然暴風雪也給中國軍隊製造了麻煩,但是諾日羅夫必須面對一個現實問題,即中國軍隊在平推了差不多四百公里之後,將以較爲完備的作戰能力面對美軍,沒有給美軍留下發動反擊的機會。

此外,還有一個更讓諾日羅夫頭痛的問題:蜂擁而至的兩百多萬俄軍。

要知道,這是兩百多萬張要吃飯的嘴!

搞得不好的話,這些又冷又餓,而且恐慌到了極點的俄軍將沖垮美軍的防線,甚至有可能爆發兵變。

背上這個負擔,美軍還能作戰嗎?

正是如此,諾日羅夫堅決反對俄軍撤退到烏拉爾河以西,並且影響了俄羅斯總統,讓總統直接下令,讓俄軍死守每一寸陣地。

顯然,這解決不了問題。

死守每一寸陣地,就是讓兩百多萬俄軍官兵在飢寒交迫中等死。

俄軍官兵中,不乏愛國者,也不缺少作戰的勇氣,可是他們首先面對的不是敵人,而是暴風雪帶來的嚴寒與飢餓。如果能夠與敵人作戰,他們不會退卻,會爲了自己的祖國堅守每一塊陣地。可是他們不是在面對敵人作戰,而是在面對無法戰勝的自然力量,以及那道讓他們等死的命令。

結果就是,俄羅斯總統下達的命令,摧毀了兩百多萬俄軍官兵最後一點鬥志與士氣。

現在,不是布魯希洛夫命令俄軍後撤,而是兩百多萬俄軍官兵不顧一切的涌向已經冰凍住的烏拉爾河。

第61章 動力革命第87章 人挪活第25章 奮起一戰第47章 前哨第37章 抽絲剝繭第29章 最後的瘋狂第92章 突襲的回報第20章 權衡利弊第46章 不確定因素第136章 夾心餅乾第46章 海軍新銳第47章 金蟬脫殼第4章 不留活口第27章 戰略目的第70章 外交戰場第8章 經濟賬第4章 基礎與應用第4章 不留活口第59章 擊鼓傳花第25章 第一個轉折點第9章 新冷戰第5章 宣戰第160章 空中打擊第42章 四個小時第38章 狼羣第11章 不走尋常路第52章 空中力量第210章 莫斯科易主第76章 新機會第206章 餘波未盡第87章 轟炸進行時第8章 泰然處之第1章 關鍵人物第62章 戰術反擊第30章 戰爭製造者第2章 唯一選擇第66章 末端攔截第28章 屈服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20章 保持沉默第86章 膠着第80章 持續性災難第129章 重返戰場第13章 全權顧問第65章 門檻第148章 誤打誤撞第87章 積極爭取第72章 大變革時代第47章 第一槍第90章 一網打盡第307章 壁壘第252章 分贓大會第126章 多種手段第115章 超級運輸機第13章 分外事第63章 朋友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32章 迫在眉睫第62章 暗涌滾滾第17章 新的選擇第17章 打與不打第56章 家宴第64章 退與不退第285章 行星大發現第89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44章 蛇困淺灘第25章 自食其果第249章 舉世震驚第18章 畫蛇添足第116章 幸運之神第153章 關鍵日第44章 防空火網第85章 突擊開始第65章 全面行動第131章 穩打穩紮第45章 宣傳戰第5章 夜空魅影第209章 停戰條件第230章 理智決策第114章 關鍵情報第36章 破例第120章 用我們的方式第20章 別無選擇第301章 暴政時代第171章 大規模投降第215章 光復第33章 超級航母第164章 地面第一戰第186章 及時醒悟第19章 核戰爭第134章 技術優勢第218章 死亡陷阱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124章 厚積薄發第57章 理想的光芒第68章 南海戰略第34章 理智戰勝衝動第102章 破交作戰第38章 合作愉快第227章 滅絕
第61章 動力革命第87章 人挪活第25章 奮起一戰第47章 前哨第37章 抽絲剝繭第29章 最後的瘋狂第92章 突襲的回報第20章 權衡利弊第46章 不確定因素第136章 夾心餅乾第46章 海軍新銳第47章 金蟬脫殼第4章 不留活口第27章 戰略目的第70章 外交戰場第8章 經濟賬第4章 基礎與應用第4章 不留活口第59章 擊鼓傳花第25章 第一個轉折點第9章 新冷戰第5章 宣戰第160章 空中打擊第42章 四個小時第38章 狼羣第11章 不走尋常路第52章 空中力量第210章 莫斯科易主第76章 新機會第206章 餘波未盡第87章 轟炸進行時第8章 泰然處之第1章 關鍵人物第62章 戰術反擊第30章 戰爭製造者第2章 唯一選擇第66章 末端攔截第28章 屈服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20章 保持沉默第86章 膠着第80章 持續性災難第129章 重返戰場第13章 全權顧問第65章 門檻第148章 誤打誤撞第87章 積極爭取第72章 大變革時代第47章 第一槍第90章 一網打盡第307章 壁壘第252章 分贓大會第126章 多種手段第115章 超級運輸機第13章 分外事第63章 朋友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32章 迫在眉睫第62章 暗涌滾滾第17章 新的選擇第17章 打與不打第56章 家宴第64章 退與不退第285章 行星大發現第89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44章 蛇困淺灘第25章 自食其果第249章 舉世震驚第18章 畫蛇添足第116章 幸運之神第153章 關鍵日第44章 防空火網第85章 突擊開始第65章 全面行動第131章 穩打穩紮第45章 宣傳戰第5章 夜空魅影第209章 停戰條件第230章 理智決策第114章 關鍵情報第36章 破例第120章 用我們的方式第20章 別無選擇第301章 暴政時代第171章 大規模投降第215章 光復第33章 超級航母第164章 地面第一戰第186章 及時醒悟第19章 核戰爭第134章 技術優勢第218章 死亡陷阱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124章 厚積薄發第57章 理想的光芒第68章 南海戰略第34章 理智戰勝衝動第102章 破交作戰第38章 合作愉快第227章 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