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統一大業

收費章節(12點)

歐洲聯邦向美國宣戰,對中國來說絕對是好事。

可以說,就算歐洲聯邦提供不了多大的幫助,成爲中國的盟國,也讓中國避免了在歐洲大打一場。

事實上,歐洲是否參戰,對大戰的結局都沒有影響。

說得更直接一些,就算歐洲聯邦沒有與中國結盟,而是繼續保持中立,中國也不見得會在二零五六年攻打歐洲。

原因很簡單,到了二零五六年,中國軍隊已經能夠攻打美國本土了。

也就是說,歐洲聯邦有機會置身事外,在戰爭期間保持中立,可是中國施加的軍事壓力讓歐洲聯邦覺得已經走投無路了。

顯然,歐洲聯邦參戰,具有極爲長遠的影響。

當時,最突出的就是歐洲聯邦出兵斯洛伐克,對歐洲統一大業造成的負面影響。

雖然一月份,列支敦士登正式併入歐洲聯邦,隨後匈牙利與捷克也正式併入,但是直到大戰結束,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立陶宛、拉托維亞、愛沙尼亞、馬其頓、黑山、塞爾維亞、克羅地亞、阿爾巴尼亞、斯洛文尼亞、波斯尼亞與黑塞哥維那等原本有加入歐洲聯邦意圖的國家都沒有采取行動,而希臘、西班牙、葡萄牙與英國等親美歐洲國家,更沒有併入歐洲聯邦,北歐四國也保持獨立。

擺在歐洲聯邦面前的問題是:僅僅有十個邦國的歐洲聯邦還能代表整個歐洲嗎?

答案明顯是否定的,因爲這十個邦國的人口、國土面積、經濟規模等等,在歐洲所佔比例都沒有達到絕大多數。

另外,斯洛伐克的反抗鬥爭,也給歐洲聯邦制造了很大的麻煩。

直到大戰結束,歐洲聯邦國防軍都沒能平定斯洛伐克境內的反叛活動,斯洛伐克游擊隊還不斷髮展壯大。

也正是如此,歐洲聯邦纔沒有在大戰期間入侵其他歐洲國家。

當然,這也與中國有關。

原因很簡單,在與中國簽署的同盟條約中就有一條,在歐洲聯邦與第三國交戰時,中國有出兵援助的責任與義務。

也就是說,如果歐洲聯邦出兵其他歐洲國家,中國也會出兵。

顯然,這樣一來,歐洲聯邦就不可能通過軍事行動來完成歐洲的統一大業了。

問題是,歐洲聯邦與中國結盟的根本目的,除了避免與中國交戰,就是希望利用這場戰爭完成統一大業。

可惜的是,直到大戰結束,歐洲聯邦都沒有完成統一大業。

由此產生的問題就是,戰爭結束的第二年,歐洲聯邦與中國的續盟談判破裂,兩國正式解除同盟關係。

當時,導致談判破裂的主要因素,就是中國不肯放棄那條出兵援助歐洲聯邦的條款。

說白了,這項條款,就是爲了限制歐洲聯邦坐大,讓歐洲繼續維持分裂狀態,而一個不完備的歐洲聯邦,顯然算不上世界級大國,也就不可能在戰後跟中國分庭抗禮,成爲中國的頭號對手。

再往前推,歐洲聯邦提出在獲得十個邦國之後再參戰,也與此有關。

不可否認,有十個邦國的歐洲聯邦已經是歐洲大陸上最強大的國家,可是其影響力也就僅限於歐洲大陸。

問題是,不與中國交戰,並不意味着就能避免歐洲戰爭。

與中國解除同盟關係之後,歐洲聯邦立即發動了“歐洲統一戰爭”,先後以武力征服了波蘭、波羅的海三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巴爾幹地區,最後把戰火燒到希臘,還出兵伊比里亞半島,征服了西班牙與葡萄牙,迫使丹麥併入歐洲聯邦,佔領挪威之後又與瑞典簽署城下之盟。最後,只有芬蘭與瑞士以永久中立國身份保持獨立,而隔海相望的英國則通過投靠中國,成爲歐洲聯邦的死敵。

顯然,歐洲戰爭只是晚來了幾年。

在通過一系列的軍事行動征服了歐洲大陸之後,歐洲聯邦成爲全球第二大國,獲得了與中國分庭抗禮的實力。

問題是,通過武力建立起來的歐洲聯邦並不是一個穩固的國家。

更重要的是,英國依然保持獨立,而中國通過英國、以及東邊的俄國,可以輕而易舉的左右歐洲聯邦的未來。

後來,歐洲聯邦因爲民族矛盾而四分五裂,也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了。

當然,這些都是很久之後的事情。在大戰期間,歐洲聯邦加入東方同盟集團,絕對擁有巨大的戰略意義。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美國失去了最後一個可以拉攏的、而且有價值的盟友。

雖然在此之後,英國迫於歐洲大陸的壓力,以西方同盟集團成員國的身份參戰,但是英國根本比不上歐洲聯邦,最多隻是爲美國在大西洋對岸建立起了戰略堡壘,使中國無法在大西洋上做文章。

當然,中國進軍大西洋是肯定的事情。

二零五六年一月底,中國海軍艦隊就開進了地中海,以意大利撒丁島上的卡利亞里爲基地,在英國參戰之後攻佔了直布羅陀要塞,隨後由十二支航母戰鬥羣組成的艦隊就殺入了北大西洋。

在大戰結束前,中國海軍潛艇部隊已經進駐法國的大西洋港口。

從某種意義上講,歐洲聯邦參戰,最大的貢獻就是爲中國海軍提供了直接面向北大西洋的潛艇基地。有了法國的軍港,中國海軍的潛艇可以直接進出北大西洋,破交作戰效率大幅度提高。

後來,英國在美國之前宣佈投降,正與中國潛艇的全面封鎖有關。

因爲英國是在歐洲聯邦完成了參戰準備之前投降的,所以佔領英國的是中國軍隊,歐洲聯邦沒能把握住這個機會。

有趣的是,在導致英國投降的原因中,歐洲聯邦進行戰爭動員是關鍵因素之一。

說得簡單一點,英國寧願被中國打敗、被中國出兵佔領,也不願意被法德意主導的歐洲聯邦國防軍佔領。原因很簡單,如果佔領英國的是歐洲聯邦國防軍,那麼英國將不可避免的被歐洲聯邦吞併,而英國參戰的直接原因就是不想被歐洲聯邦吞併,因此在最後關頭選擇向中國投降,也就不足爲奇了。

可惜的是,英國沒有在最初的時候就選擇與中國結盟。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因爲當時英國政權已被美國控制,而且英國軍隊的絕大部分武器裝備都來自美國。如果英國決定與中國結盟,那麼在中國軍隊到達之前,美軍就將佔領英國。

事實上,英國參戰,也正是美國逼迫的結果。

以當時的情況,如果英國沒有在二零五六年一月底參戰,美國肯定會出兵英國,讓一個新政權上臺。原因很簡單,當時美國掌握的情報是,中國將借道歐洲攻打英國,而且在二月初就能發動進攻。

不可否認,中國有攻打英國的作戰計劃,只是肯定不會在二零五六年二月實施。

更重要的是,在打得最艱難的時候,中國都沒有破壞不進攻中立國的基本交戰原則,在眼看就要取得最後勝利的時候,還會破壞這個已經堅持了三年多的基本原則嗎?顯然,只要英國保持中立,中國就不會攻打英國。在二零五六年初,中國正在爲轟炸美國本土、登陸美國西海岸地區做準備,根本沒有可能在北大西洋上發動大規模進攻,也就更不可能在這個時候攻打英國了。

事實上,直到英國宣佈投降,中國軍隊都沒有登上英倫三島。

當時,歐洲聯邦參戰,最大的影響就是,牧浩洋不用再顧慮地面戰場,可以專心致志的策劃攻打美國本土的作戰行動了。

顯然,這也正是歐洲聯邦參戰的最大影響。

一月一日,牧浩洋批准了對美進行戰略轟炸的作戰方案。

當天下午,中國空軍就從毛伊島與瓦胡島出動三千架轟炸機,對美國本土西海岸的主要軍港進行了密集轟炸。

這次轟炸沒有戰鬥機護航,所以轟炸機使用的全是重型巡航導彈。

當時,艦隊只出動艦載戰鬥機,驅逐了深入東太平洋的美軍預警機,並沒有飛到美國本土上空作戰。

類似的轟炸行動,一直持續到一月四日。

直到一月五日,太平洋艦隊前進部署,把巡邏海域推進到離美國本土不到一千五百公里的地方,加上大批護航航母的支持與協助,纔開始出動艦載戰鬥機,掩護戰略轟炸機打擊美國本土西海岸地區。

如此一來,轟炸機就不再需要使用昂貴的重型巡航導彈了。

除了最初幾天,在打擊美軍防空系統的時候,轟炸機與戰鬥機使用了不少的戰術巡航導彈之外,隨後的轟炸行動都以使用制導炸彈爲主,在攻擊工業區等大面積目標時,還大量使用了非制導炸彈。

高強度的戰略轟炸,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當時,空軍的三千架轟炸機,基本上每天出動一次,而且每五天輪換一次,以便讓飛行員得到休息,並且讓轟炸機返回後方的空軍基地進行全面維護,減輕前線空軍基地地勤人員的工作負擔。

事實上,中國空軍不缺乏轟炸機,缺少的是部署轟炸機的基地。

所幸的是,隨時保持有三千架轟炸機處於作戰狀態,已經足夠按照牧浩洋制訂的計劃摧毀美國西海岸地區了。

第147章 海航突擊第93章 同化政策第32章 匹夫有責第169章 亂戰第29章 血戰戈蘭高地第183章 頻出怪招第253章 謀略家第33章 白宮的晚餐第36章 負擔第13章 無限制第1章 禁運效果第24章 伏擊戰第188章 自告奮勇第40章 積極主動第167章 無所不用其極第49章 疑點重重第45章 面面俱到第90章 高效率打擊第102章 陸軍的未來第73章 外交戰果第289章 時過境遷第47章 證據第273章 共同化第28章 一觸即發第20章 逼婚第59章 起始點第294章 經濟動物第53章 生存競賽第42章 找準目標第184章 強攻第74章 沒有硝煙的戰場第69章 左右爲難第29章 爲下一場戰爭第215章 光復第8章 高歌猛進第66章 末端攔截第55章 最後的堅持第132章 臨界點第16章 巢臼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161章 戰術新應用第21章 奪回失地第167章 無所不用其極第64章 外交勝利第2章 鬥爭第81章 屏障第53章 軍事部署第132章 臨界點第200章 我行我素第23章 俄羅斯的野心第68章 南海戰略第190章 總攻第41章 進退兩難第138章 運氣因素第227章 滅絕第114章 向前看第44章 加速追擊第61章 防空作戰第101章 反擊第217章 乘勝追擊第10章 希望第86章 精心部署第250章 信心崩潰第21章 點燃導火索第29章 血戰戈蘭高地第261章 同盟憲章第251章 沒有妥協第33章 再次出擊第122章 拖後腿第216章 遲來的醒悟第68章 一己之力第39章 戰禍第13章 新兵能戰第69章 惡仗第49章 第二戰場第90章 獨木難支第48章 突發奇想第127章 科技力量第22章 誰輸誰贏第79章 撲火第3章 戰前會議第4章 艦隊出港第182章 風雲變幻第38章 合作愉快第206章 餘波未盡第189章 一錘定音第47章 機會與冒險第76章 熱點地區第18章 坦克戰第8章 泰然處之第80章 援助第25章 強攻第87章 最後的機會第81章 進攻制勝論第284章 轉變第241章 統一大業第28章 直升機空戰第42章 四兩撥千斤第66章 不可避免第145章 絕地反擊
第147章 海航突擊第93章 同化政策第32章 匹夫有責第169章 亂戰第29章 血戰戈蘭高地第183章 頻出怪招第253章 謀略家第33章 白宮的晚餐第36章 負擔第13章 無限制第1章 禁運效果第24章 伏擊戰第188章 自告奮勇第40章 積極主動第167章 無所不用其極第49章 疑點重重第45章 面面俱到第90章 高效率打擊第102章 陸軍的未來第73章 外交戰果第289章 時過境遷第47章 證據第273章 共同化第28章 一觸即發第20章 逼婚第59章 起始點第294章 經濟動物第53章 生存競賽第42章 找準目標第184章 強攻第74章 沒有硝煙的戰場第69章 左右爲難第29章 爲下一場戰爭第215章 光復第8章 高歌猛進第66章 末端攔截第55章 最後的堅持第132章 臨界點第16章 巢臼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161章 戰術新應用第21章 奪回失地第167章 無所不用其極第64章 外交勝利第2章 鬥爭第81章 屏障第53章 軍事部署第132章 臨界點第200章 我行我素第23章 俄羅斯的野心第68章 南海戰略第190章 總攻第41章 進退兩難第138章 運氣因素第227章 滅絕第114章 向前看第44章 加速追擊第61章 防空作戰第101章 反擊第217章 乘勝追擊第10章 希望第86章 精心部署第250章 信心崩潰第21章 點燃導火索第29章 血戰戈蘭高地第261章 同盟憲章第251章 沒有妥協第33章 再次出擊第122章 拖後腿第216章 遲來的醒悟第68章 一己之力第39章 戰禍第13章 新兵能戰第69章 惡仗第49章 第二戰場第90章 獨木難支第48章 突發奇想第127章 科技力量第22章 誰輸誰贏第79章 撲火第3章 戰前會議第4章 艦隊出港第182章 風雲變幻第38章 合作愉快第206章 餘波未盡第189章 一錘定音第47章 機會與冒險第76章 熱點地區第18章 坦克戰第8章 泰然處之第80章 援助第25章 強攻第87章 最後的機會第81章 進攻制勝論第284章 轉變第241章 統一大業第28章 直升機空戰第42章 四兩撥千斤第66章 不可避免第145章 絕地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