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轉變

收費章節(12點)

前面已經提到,陸雯在科研領域做的最後一個貢獻,就是在營造國際空間站期間,在小行星帶上部署一萬二千個重力場波動探測儀。這向浩大的工程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爲了及時發現那些進入太陽系的外星文明。

當時,很多人都認爲這項工程根本完成不了。

要知道,其花費很有可能超過了中國的國家承受能力,甚至遠遠超過了人類文明的承受能力。

在持懷疑態度的人中,就有陸雯的丈夫牧浩洋。

所幸的是,這些難題,沒有難住陸雯,而是被她一一解決了。

到最後,這項工程不但順利完成,花費還比所有人預期的都要少得多,並沒有對中國經濟造成過於嚴重的影響。

事實上,稍微冷靜一點就能發現,確實沒有必要爲經濟承受能力擔心。

在大戰期間建造的“深空”號飛船的造價大概是一百二十億元,而一艘相似的飛船在量產情況下的造價還能減少三分之一,控制在八十億元左右。事實上,最終的造價比八十億元還低得多。主要就是,飛船中最關鍵的可控聚變反應堆是現貨,不需要專門製造,即中國軍隊在大戰期間的過剩物資。

大戰結束的時候,中國軍隊總共擁有近兩萬套小型可控聚變反應堆,其中一萬四千套在陸軍與陸戰隊手裡,空軍有大約四千套,另外兩千套還海軍手裡。大戰結束後,中國開始大規模裁軍,即便最後保留了二百四十五萬常備兵力,也需要裁減百分之九十的作戰部隊,因此有大量裝備得做退役處理。

當時,大部分過剩軍事物資都以極爲粗暴的方式處理掉了。

比如,海軍中,半數以上的航母被直接拆掉以廢鋼鐵的價格出售,陸軍則把大量裝備無償提供給了友好國家。

總而言之,中國軍隊處理過剩物資的態度非常堅決。

這也可以理解,大批裝備放在倉庫裡都需要維護保養,是一筆不小的花費,還不如直接處理掉。

結果就是,陸雯非常輕鬆的獲得了一萬二千套小型聚變反應堆。

當時,也有人在打這些小型聚變反應堆的主意,比如認爲可以轉變成民用發電站,爲生活與生產服務。

問題是,中國以及幾乎所有同盟國都存在電力供應過剩的情況,而且第二代可控聚變核技術已經問世,以前的聚變反應堆都要淘汰。就算有民用需要,也主要是幫助戰敗國進行戰後重建,而遭到戰爭嚴重毀壞的美國與澳大利亞,總共也就只需要大約四千套小型聚變反應堆。至於中立國,就算有很多國家依然缺乏電力,中國也不可能出售含有大量絕密技術的軍用反應堆。

毫無疑問,拆廢這些反應堆,需要很多的錢。

結果就是,還不如拿來搞宇航探測,直接用掉划算。

可以說,陸雯幾乎沒有花一分錢,就搞到了一萬二千套小型聚變反應堆。這些反應堆用在宇航工程上,只需要進行一些適當的改進,比如改變輸出功率,拆除一些沒有太大用途的附加設備等等。

這樣一來,剩下的工作就是生產一萬二千套重力場波動探測儀,已經足夠多的反重力場推進系統了。

前面已經提到,反重力場推進系統其實非常簡單,在工程上沒有太大的難度可言。

要知道,到了宇宙人類時代,只要有原材料,幾乎每一個成年人都能製造出反重力場推進系統。

當然,關鍵就在原材料,特別是反重力場屏蔽擋板的製造工藝上。

所幸的是,在大戰結束之後,中國已經掌握了大規模生產工藝,而且成本也降到了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要不然的話,中國也不可能帶頭髮起建造國際空間站開闢月球基地的宇航工程活動。

根據後來披露的資料,陸雯主導的這項工程,實際花費在二十萬億到三十萬億之間。

不可否認,這依然是一項花費巨大的工程,可是與大戰結束的時候,中國高達上千萬億的外債比起來,那就不算什麼了。

問題是,僅僅建立起一套被動探測的警戒網就夠了嗎?

在陸雯離開科研崗位之後,接替她的中國國家科研項目總負責人海德欽就提出,除了被動探測之外,還必須針對外星文明,進行全面的搜索行動,以便建立起更加完善能夠提供更多時間的警戒系統。

海德欽的提議,立即得到了高層領導的全力支持。

當然,陸雯也贊同這麼做,只是她已經沒有精力去負責這些規模浩大的工程了,數十年的科研工作,已經使她精疲力竭。

所幸的是,海德欽是一個非常有組織能力的人。

嚴格說來,海德欽根本就不是科學家,因爲他只有學士學歷,而且學的是管理學,可是他協助陸雯工作了二十多年,在最後五年裡,一直負責各個項目的管理工作,是陸雯最主要的助手。

要不然,陸雯在退休的時候,也不會推舉他。

當時,海德欽提交了一份非常全面的規劃報告,準備花二十年,完成對外星文明的探測與甄別工作。

首先要做的,就是搞清楚外星文明可能存在的地點。

說白了,就是在廣袤的宇宙空間裡,搜尋類地行星。

當時,這件事情,在科學界引發了很大的爭議,主要問題就是,那些有潛在威脅的外星文明就一定居住在類地行星上嗎?

顯然,答案也是模棱兩可的。

首先可以肯定,如果外星文明也是碳基生命體,那麼就一定得居住在類地行星上,因爲只有類地行星的重力環境能夠適應碳基生命,而向木星這樣的巨行星,巨大的重力場根本不會產生碳基生命。

其次還能肯定,可以供碳基生命存在的類地行星,必須處在生命帶上。說得稍微簡單一些,這顆行星必須圍繞着一顆質量與太陽類似的正處於穩定期的恆星運轉,而且離恆星的距離不能太近也不能太遠,至少得保證水以液體的形式存在。另外,還必須有一個足夠強大的地磁場,這樣纔有可能存在大氣層。當然,最後一個條件是不必要的,因爲生命體能夠在水中存在,也就不需要大氣層了。

說白了,液態水是碳基生命存在的必須條件。

問題是,外星文明一定就是碳基生命體嗎?

要知道,科學家已經在地球上發現了非碳基生命體。比如在一些充滿了硫化物的地下巖洞裡面,存在着一種以硫爲基礎的簡單生命體,因此在廣袤的宇宙空間內,很有可能存在非碳基生命。

事實上,還有可能存在更高級別的不依附於物資的文明。

在這個問題上,海德欽的處理方式很簡單,他要尋找的,就是那些能夠供碳基生命體存在的類地行星。

按照他的說法,如果外星文明是非碳基生命,即便進化到了比較高的程度,與人類發生直接衝突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因爲這些非碳基生命的生存環境與人類完全不一樣,因此在資源需求上與人類沒有衝突。如果外星文明更加高級,比如已經擺脫了對物質的依附,那就不會對人類產生興趣,也不會覺得人類是個威脅,更不會出手毀滅人類。即便這種極高級別的外星文明打算毀滅人類,人類所做的任何抵抗行爲也沒有任何意義,因爲人類在可以預知的未來,都不可能擁有如此高的科技手段。

說白了,對人類威脅最大的,就是科技程度相當的外星碳基文明。

事實上,海德欽只對了一半,即超越了宇宙文明階段的外星文明,確實沒有把人類文明看成威脅。只是,在宇宙中確實存在着大量非碳基文明,而且這些文明肯定在資源上與人類存在衝突。

不管怎麼說,這個管理型的科研人才,一改陸雯時代的科研政策,對中國的科研事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從某種意義上講,如果不是海德欽,陸雯時代的科研工作就將終結在陸雯手裡。

要知道,在陸雯之後,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像她那樣,從國家手裡獲得科研經費,粗放型的科研發展模式已經難以持續下去了。如果不做改變,那麼在陸雯退休之後,她所建立的科研體系絕對會因爲經費問題而轟然倒塌。

從長遠來看,這絕對是災難性的後果。

海德欽所做的貢獻,就是改變了科研工作的發展模式,不再盲目的進行科研工作,而是精打細算的用每一筆錢,而且爭取把每一筆錢都用到刀刃上,做出成績來,以此獲得更多的科研經費。

說白了,就是把科研當成一項產業來做。

當然,這有好處,也有壞處。

爲此,海德欽也做了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

比如,在月球工程啓動之前,海德欽就向牧浩洋提議,拍賣月球上的土地,以此湊集月球工程款項。當時,牧浩洋也確實動心了,因爲他也在爲經費發愁。只是,最後這項瘋狂的建議沒有變成事實,因爲另外十九個參與國都堅決反對,認爲月球應該是工程所有參與國的共同財富,而不是私人財富,也就不能拍賣。所幸的是,經過這麼一鬧,經費問題也就得到順利解決了。

只是,海德欽並沒就此收手。

第77章 分歧第228章 毀滅性武器第33章 再次出擊第105章 新德里戰役第55章 墳墓第74章 迴歸第31章 政治變更第53章 誘餌的效果第48章 外派第148章 誤打誤撞第190章 總攻第95章 情報第34章 矯枉過正第28章 裁軍大會第73章 擴軍備戰第49章 最佳選擇第34章 炮戰第69章 登門求教第141章 全力以赴第39章 餘輝第98章 假戲真做第17章 緊急出動第34章 炮戰第284章 轉變第207章 非洲之角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100章 以快取勝第60章 集體智慧第5章 夜空魅影第4章 怎麼打第172章 欲擒故縱第7章 關聯性第257章 切入點第136章 錯失良機第20章 別無選擇第43章 南亞明珠第126章 內訌第66章 末端攔截第105章 以退爲進第31章 政治變更第19章 兩手一起抓第36章 權衡第218章 政治決策第67章 後勤大總管第22章 備用計劃第293章 戰神之星第3章 大國實力第15章 針尖對麥芒第89章 輪番轟炸第130章 大陸政策第60章 艦隊北上第55章 決戰在即第58章 海航突擊第41章 糧食投資第46章 全速北上第7章 又見熟人第94章 J-20突擊第227章 滅絕第60章 精銳之師第75章 咄咄逼人第27章 樹梢優勢第51章 再接再厲第3章 把握機會第5章 軍事冒險第69章 最後的空中打擊第51章 再接再厲第17章 經貿競爭第225章 陸軍上岸第78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73章 捆綁政策第167章 無所不用其極第82章 十一比八第42章 四個小時第21章 慘敗第212章 竭盡全力第166章 硬骨頭第34章 空軍出擊第33章 最後反擊第250章 信心崩潰第15章 千慮一失第86章 戰術偵察第129章 重返戰場第78章 船隊的喪鐘第24章 勇敢面對第24章 反擊第33章 最後反擊第220章 迎難而上第10章 站隊第316章 理智與成熟第177章 關鍵情報第228章 導火索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173章 振奮軍心第13章 底線第8章 擴軍浪潮第18章 猛然覺醒第22章 誰輸誰贏第154章 總撤退第250章 信心崩潰第320章 宗教干預
第77章 分歧第228章 毀滅性武器第33章 再次出擊第105章 新德里戰役第55章 墳墓第74章 迴歸第31章 政治變更第53章 誘餌的效果第48章 外派第148章 誤打誤撞第190章 總攻第95章 情報第34章 矯枉過正第28章 裁軍大會第73章 擴軍備戰第49章 最佳選擇第34章 炮戰第69章 登門求教第141章 全力以赴第39章 餘輝第98章 假戲真做第17章 緊急出動第34章 炮戰第284章 轉變第207章 非洲之角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100章 以快取勝第60章 集體智慧第5章 夜空魅影第4章 怎麼打第172章 欲擒故縱第7章 關聯性第257章 切入點第136章 錯失良機第20章 別無選擇第43章 南亞明珠第126章 內訌第66章 末端攔截第105章 以退爲進第31章 政治變更第19章 兩手一起抓第36章 權衡第218章 政治決策第67章 後勤大總管第22章 備用計劃第293章 戰神之星第3章 大國實力第15章 針尖對麥芒第89章 輪番轟炸第130章 大陸政策第60章 艦隊北上第55章 決戰在即第58章 海航突擊第41章 糧食投資第46章 全速北上第7章 又見熟人第94章 J-20突擊第227章 滅絕第60章 精銳之師第75章 咄咄逼人第27章 樹梢優勢第51章 再接再厲第3章 把握機會第5章 軍事冒險第69章 最後的空中打擊第51章 再接再厲第17章 經貿競爭第225章 陸軍上岸第78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73章 捆綁政策第167章 無所不用其極第82章 十一比八第42章 四個小時第21章 慘敗第212章 竭盡全力第166章 硬骨頭第34章 空軍出擊第33章 最後反擊第250章 信心崩潰第15章 千慮一失第86章 戰術偵察第129章 重返戰場第78章 船隊的喪鐘第24章 勇敢面對第24章 反擊第33章 最後反擊第220章 迎難而上第10章 站隊第316章 理智與成熟第177章 關鍵情報第228章 導火索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173章 振奮軍心第13章 底線第8章 擴軍浪潮第18章 猛然覺醒第22章 誰輸誰贏第154章 總撤退第250章 信心崩潰第320章 宗教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