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傀儡的覺悟

志願軍向首爾進軍,最震驚的不是博茨曼,而是韓國當局。

收到消息後,博茨曼的第一反應是,志願軍攻打開城只是假象,其真正意圖是藉此向前線調動兵力,然後攻打首爾。

只是,博茨曼立即排除了這種可能。

果真如此的話,志願軍必須獲得增援。按照第二次戰役的作戰強度計算,至少得動用三個主力集團軍纔有機會打下首爾。因爲美軍的增援部隊即將參戰,所以在安排作戰力量的時候,至少得準備五個主力集團軍。雖然志願軍有七個主力集團軍,但是隻有第十三集團軍與第十六集團軍的狀況稍微好一點,其他五個集團軍的缺員率都很嚴重,難以擔負起正面強攻任務,而第十三集團軍與第十六集團軍以步兵、或者輕型化部隊爲主,也不大可能在正面強攻中擔當主角。如此一來,只有一種情況了,即中國再次向朝鮮增兵,而且至少爲志願軍補充了三個集團軍。

這可能嗎?

把第十五空降軍算上,中國陸軍總共只有十九個集團軍,而且真正的主力部隊只有八個集團軍,其中的第三十九集團軍、第五十四集團軍、第六十五集團軍、第二十四集團軍與第十三集團軍都已參戰,剩下的三支王牌部隊中,第三十八集團軍是首都衛戍部隊,輕易不會參戰,而另外兩支王牌部隊,一支負責鎮守大西北、一支盯住臺海,除非中國打算進行大範圍戰爭動員,不然也不會動用。

事實上,別說動用王牌部隊,連動用其他正規軍的可能性都不大。

別忘了,中國是一個國土面積超過一千萬平方公里,陸地邊界線極爲漫長,而且周邊地區並不穩定的大國。在數次裁軍之後,中國的正規軍規模縮減到了二百二十萬,其中陸軍的規模在一百四十萬左右。除掉文職軍人、以及非戰鬥人員,作戰兵力還不到七十萬。對於這麼大個國家來說,這點兵力根本不算多。現在已經派遣了三十五萬部隊入朝,其中作戰部隊在二十萬左右,剩下的作戰兵力不到五十萬。對於守衛漫長的陸地邊境線,以及盯住幾個主要戰略方向來說,五十萬地面部隊不算多。

中國要想增兵,就得進行戰爭動員,至少是軍事層面上的動員。

可是所有情報都表明,中國的戰爭動員僅限在軍工領域,入朝作戰的地面部隊中,只有少數陸戰隊與武警的特種部隊。也就是說,中國連軍隊內部的動員都沒進行,陸軍擔當起了幾乎所有地面作戰的任務。

在此情況下,中國有能力向朝鮮增兵嗎?

此外,還有情報表明,在第二次戰役結束後,除了用來補充前線作戰部隊的兵員,沒有大部隊入朝,每天從鴨綠江大橋上通過的,都是運載物資的車輛。在戰場上,志願軍的作戰部隊也沒有進行頻繁調動。

當然,這也不能排除中國增兵的可能性。

比如,在軍隊內部,可以對預備役力量進行動員,即把武警補充到作戰部隊中去,從正規軍中抽調部隊派往朝鮮。在運送部隊的問題上,大部隊的兵員完全可以混雜在補充兵力中進入朝鮮,而那些作戰裝備也可以以補充的名義運往朝鮮。至於向前線部署,則可以讓兵員跟隨後勤保障部隊行動,在前線秘密集結。

只是,有一個問題是無法解決的,即志願軍不可能把大批主戰裝備送到前線,而不被聯軍的偵察機發現。

要知道,如果投入三個集團軍的話,光是主戰坦克就超過一千輛。算上步兵戰車、自行火炮等等重裝備,至少需要運送三千臺,而如此大規模的調動,絕對無法瞞過遍佈天空的聯軍偵察機。

正是這一點,讓博茨曼斷定,向首爾突擊的不是志願軍的新銳部隊,而是參加過第二次戰役的部隊,不足爲懼。

題是,博茨曼的判斷,不等於韓國當局的判斷。

當時,發生了一件讓博茨曼無論如何也想不通的事,即在三十日凌晨,也就是博茨曼收到消息後不到兩個小時,韓國總統李章珠的軍事秘書就找上門來,要求博茨曼安排一支精銳部隊護送總統前往大田。

以博茨曼的脾氣,韓國總統秘書沒有討到半點好處。

李章珠要逃就逃吧,韓軍再不濟,也有一支總統衛隊,而且志願軍在幾十公里之外,不但沒有打過來,炮火也夠不着青瓦臺。這傢伙怕死不說,竟然害怕到這種程度,提出讓美軍護送他離開首爾。

博茨曼的答覆很明確,韓國總統要做什麼他管不了,可是他不會離開首爾,也不會爲任何離開首爾的人保駕護航。

半個小時後,博茨曼接到了林德伯格從白宮打來的電話。

雖然林德伯格沒有訓斥他,甚至暗着讚揚了他的做法,在士氣不振的時候,任何逃跑行動都有可能導致災難,只有上下一心,共同應對強敵,纔有取勝的希望,但是在涉及到具體問題,林德伯格還是提醒了博茨曼,必須確保李章珠的安全,絕對不能讓他受到威脅,更不能讓他落到志願軍手上。

這番話,擺明了就是讓博茨曼爲李章珠安排護衛力量。

博茨曼可以不聽韓國總統的吩咐,卻不得不聽美國總統的吩咐,因爲美國總統是美軍總司令,而他是美國軍人。

不得已,博茨曼只能抽調了一個警衛營去青瓦臺。

還好,這個時候李章珠已經回心轉意,或者說在與林德伯格通了電話之後,情緒稍微穩定了一點,沒有提出立即離開首爾。

要知道,在收到志願軍打過來的消息後,李章珠的第一反應就是逃離首爾。

連續兩次戰役,聯軍大敗虧輸,數十萬韓軍灰飛煙滅,僅僅關在志願軍戰俘營裡的韓軍將士就有近三十萬人,其中包括十幾名將軍與大約一萬七千名軍官。雖然李章珠沒有參加前線戰鬥,但是慘敗已經讓他對這場戰爭失去了信心。如果不是聯軍一直由美軍指揮,恐怕李章珠早就選擇與志願軍媾和了。

根據戰後公佈的資料,在十月下旬,也就是第二次戰役結束後,李章珠曾經動過單獨與志願軍談判的念頭。當時,他給在奧地利擔任大使的弟弟,即李章誠打了電話,讓他通過奧地利政府,秘密與中國當局接觸,如果有機會,就與中國駐奧地利大使秘密會晤,商討韓國單方面退出戰爭的事情。

因爲這件事情過於敏感,所以李章珠做得非常小心謹慎。

李章誠也不是笨蛋,知道如果走漏了消息,讓美國當局知道了的話,首先倒黴的肯定是李章珠。

以美國的一慣作風,李章珠就算不死,也要落得個身敗名裂。

要知道,幾十年前,那個不聽勸告,秘密搞核武器的韓國總統就是在挑釁美國底線的時候被CIA秘密幹掉的。

爲此,李章誠沒有立即採取行動,而是決定“等等看”。

李章誠的這個決定,挽救了李章珠。

隨後,博茨曼來到韓國,不但撤換了聯軍司令部的半數參謀,還以雷霆手段把韓軍的高級將領趕出了軍事決策圈。與此同時,韓國國家情報院、即韓國的中央情報局也按照美國提出的要求,開始聽從CIA的直接指揮。

僅僅幾天,韓國的安全機構就被美國控制了。

可想而知,如果李章誠邁出了第一步,美國很快就會獲得消息。

事實上,美國插手韓國的安全機構,表明美國已經在擔心李章珠了,肯定會在必要的時候選擇一個更有膽量的代言人。

只是,這樣一來,李章珠更加不看好這場戰爭了。

很明顯,韓國上下都被美國控制,打得好的話,自然是美軍的功勞,打不好,就得由韓國來背黑鍋。

讓軍人背黑鍋嗎?

顯然不大可能,畢竟軍人只是服從命令,而且韓軍高級將領在聯軍指揮機構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就算要軍人擔責,也輪不到韓軍,而美國當局肯定不會承認是美軍的無能表現導致輸掉了這場戰爭。

歸根結底,最終還是得由韓國的領導人來承擔責任。

這下,全部壓力都集中到了李章珠的身上。

一時之間,李章珠甚至認爲,美國把他架空,但是沒有讓他離開青瓦臺,唯一的原因就是在必要的時候,讓他當替死鬼。

對李章珠來說,認清現實,只能更加絕望。

不要看他的安全有絕對保障,但是李章珠早就想明白了,他只是一個傀儡,而傀儡無權決定自己的生死。

對李章珠來說,唯一的希望就是儘可能的保護好自己的親人。

向博茨曼提出離開首爾,就是希望能夠藉此機會,帶着妻子兒女、以及一大幫子親朋好友逃到更安全的地方去。此外,李章珠出身名門,家族勢力根深蒂固,在韓國擁有非常龐大的利益。當了幾年總統,李章珠就算不是金銀滿門,也算得上小撈了一筆,也就得考慮把個人財產帶走。

只是,李章珠很快就想通了。

對他來說,到了哪都一樣,還不如留在首爾,做做樣子,也許能起死回生。

所以在博茨曼派來的警衛營到達時,李章珠只要求把他的家人,特別是應該優先得到照顧的婦女、兒童與老人送往後方,而他願意留在首爾,與聯軍官兵共同抗擊侵略者,甚至發誓與首爾共存亡。

這個要求不算過分。

只是,李章珠留下來,不等於能讓韓軍恢復士氣與鬥志,也不等於改變了戰場形勢。

第122章 拖後腿第302章 覺醒第18章 圍捕第56章 守株待兔第43章 南亞明珠第52章 預料成真第29章 選將第149章 放棄第136章 別無選擇第65章 國家意志第106章 陸戰隊熱身第76章 自知之明第29章 本質第290章 人口大爆發第75章 主戰場第220章 布里斯班第74章 交易第59章 空戰新面貌第44章 蛇困淺灘第50章 匿蹤突擊第60章 集體智慧第310章 政治矛盾第80章 援助第56章 放長線第30章 打過邊境線第66章 分工合作第140章 情報聯絡員第166章 硬骨頭第46章 豐收年第47章 前哨第9章 錯誤的航線第37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125章 潛力大爆發第224章 傀儡的覺悟第75章 咄咄逼人第119章 技術就是力量第8章 不知進退第124章 厚積薄發第233章 蠶食第37章 犧牲品第153章 關鍵日第61章 垂死掙扎第7章 不測風雲第39章 戰禍第278章 並不孤單第15章 預判第171章 八個半小時第90章 獨木難支第107章 和解爲主第82章 理論突破第205章 突襲第39章 戰禍第45章 補欠賬第17章 經貿競爭第222章 邊打邊談第80章 持續性災難第75章 預演第94章 J-20突擊第243章 狂妄自大第211章 大包抄第77章 榮譽與恥辱第158章 最好的結果第37章 小國海軍第21章 粒子風暴第223章 真假難辨第81章 同盟集團第241章 主動求變第128章 意外頻頻第252章 分贓大會第26章 高興得太早第21章 奪回失地第8章 不知進退第93章 同化政策第115章 獨斷專行第88章 進退維谷第247章 毀滅性打擊第13章 底線第38章 戰前會議第19章 伏擊第68章 歷史時刻第283章 第一步第231章 被迫停戰第129章 重返戰場第63章 反導攔截第10章 欲蓋彌彰第188章 向上帝祈禱第19章 核戰爭第177章 關鍵情報第6章 爭取和平第10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24章 人道主義援助第117章 放手去幹第124章 風光無限第311章 災難的源頭第124章 戰略轉向第80章 轉變第1章 海軍強國第88章 奢望第235章 文明之母第74章 信心十足
第122章 拖後腿第302章 覺醒第18章 圍捕第56章 守株待兔第43章 南亞明珠第52章 預料成真第29章 選將第149章 放棄第136章 別無選擇第65章 國家意志第106章 陸戰隊熱身第76章 自知之明第29章 本質第290章 人口大爆發第75章 主戰場第220章 布里斯班第74章 交易第59章 空戰新面貌第44章 蛇困淺灘第50章 匿蹤突擊第60章 集體智慧第310章 政治矛盾第80章 援助第56章 放長線第30章 打過邊境線第66章 分工合作第140章 情報聯絡員第166章 硬骨頭第46章 豐收年第47章 前哨第9章 錯誤的航線第37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125章 潛力大爆發第224章 傀儡的覺悟第75章 咄咄逼人第119章 技術就是力量第8章 不知進退第124章 厚積薄發第233章 蠶食第37章 犧牲品第153章 關鍵日第61章 垂死掙扎第7章 不測風雲第39章 戰禍第278章 並不孤單第15章 預判第171章 八個半小時第90章 獨木難支第107章 和解爲主第82章 理論突破第205章 突襲第39章 戰禍第45章 補欠賬第17章 經貿競爭第222章 邊打邊談第80章 持續性災難第75章 預演第94章 J-20突擊第243章 狂妄自大第211章 大包抄第77章 榮譽與恥辱第158章 最好的結果第37章 小國海軍第21章 粒子風暴第223章 真假難辨第81章 同盟集團第241章 主動求變第128章 意外頻頻第252章 分贓大會第26章 高興得太早第21章 奪回失地第8章 不知進退第93章 同化政策第115章 獨斷專行第88章 進退維谷第247章 毀滅性打擊第13章 底線第38章 戰前會議第19章 伏擊第68章 歷史時刻第283章 第一步第231章 被迫停戰第129章 重返戰場第63章 反導攔截第10章 欲蓋彌彰第188章 向上帝祈禱第19章 核戰爭第177章 關鍵情報第6章 爭取和平第10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24章 人道主義援助第117章 放手去幹第124章 風光無限第311章 災難的源頭第124章 戰略轉向第80章 轉變第1章 海軍強國第88章 奢望第235章 文明之母第74章 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