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全局

美國東部時間,八月三十日清晨,也就是佟少雲的第二艦隊炮擊波納佩島後大約二十個小時,弗倫奇上將乘坐專機來到了華盛頓,隨即就在國防部官員的陪同下,搭乘直升機前往白宮。

弗倫奇緊急趕回來,就是向總統說明太平洋戰局。

美國當局在這個時候要做的,就是確定是否有必要守住波納佩島。

從時間上看,未免顯得有點倉促。

當然,不能因此說美國缺乏戰略規劃。

在四月底,即密克羅尼西亞海戰之後,美國國防部就確定了戰略防禦計劃,幾乎全盤採納了弗倫奇上將提出的意見,主動撤離西太平洋,在太平洋中部建立新的島嶼防線,用空間換時間。雖然在政治上,美國仍然在極力宣揚戰略進攻言論,但是僅爲政治宣傳,沒有多大軍事意義。

接下來的發展,更加迫使美國加強戰略防禦準備。

比如,六月底,中阿聯軍在中東戰場上發動戰略反擊,戰鬥持續到七月二十七日,美以聯軍在付出了巨大代價之後,守住了德拉,卻被迫從霍姆斯撤退,並且退出了貝卡谷地,最終在七月底退到南黎巴嫩,等於在北方戰線上退縮了差不多三百公里。在約旦,中國聯合約旦王國與沙特阿拉伯的軍隊,發動了第三次安曼戰役,在七月二十四日粉碎了以軍對安曼長達大半年的戰略包圍。雖然到八月中旬,以軍捲土重來,發動了第四次安曼戰役,但是最終沒能徹底包圍安曼。伊拉克方向上,以軍的進攻早已停頓,甚至從來沒有越過約旦與伊拉克的邊境線。

到八月底,中東戰局再次進入僵持階段。

事實上,美以聯軍已經在中東戰場上遭遇了慘敗,因爲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受到的威脅已經解除,安曼也不再被以軍圍困。如果不是中**隊需要去伊朗救火,恐怕中阿軍團已經取得了重大勝利。

相對而言,伊朗戰局對美俄聯軍較爲有利。

到八月十日,美俄聯軍已經把戰線推進到了扎格羅斯山脈。只要翻過這條橫垣在伊朗西南的山脈,就能進入一馬平川的胡齊斯坦省,對兩河流域構成威脅,迫使中國向伊拉克增派地面部隊。更重要的是,只要美俄聯軍進入胡齊斯坦省,就能打擊波斯灣裡的船隊,切斷中國到海灣的航線。

事實上,正是美俄聯軍在伊朗戰場上取得的勝利,迫使中國陸軍向伊朗轉移,才解救了中東戰場上的美以聯軍。

可惜的是,扎格羅斯山脈並不容易翻越。

當時,美俄聯軍已成強弩之末,如果中國陸軍提前一週把第十三集團軍派過來,美俄聯軍很有可能遭受慘敗。

至於繼續在伊朗戰場上做文章,可行性已經不是很大了。

除了美俄聯軍人困馬乏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即已經晉升爲陸軍中將的蔣博文被派往伊朗,擔任中伊軍團司令官。

從某種意義上講,蔣博文是在這場大戰中,最先展露頭角的年輕陸軍將領。

在中東戰場上,他有極爲出色的表現,特別是在德拉會戰以及德拉-霍姆斯會戰中,他表現出來的指揮才能、以及對戰局的判斷能力,已經超過了虞世輝將軍,並且得到了戚凱威的承認。

要不然,戚凱威不會讓他去坐鎮伊朗。

當然,蔣博文的能力,也得到了美軍的承認。當時,美以聯軍司令官羅林森甚至認爲他是美以聯軍最大的敵人。在得知第十三集團軍被派往伊朗,蔣博文也被派過去擔任中伊軍團司令官之後,羅林森高興得半天合不攏嘴,並且讓美以聯軍狂攻了好幾天,只是沒能收到明顯戰果。

按照馬歇爾上將的判斷,除非向伊朗增兵二十萬,不然美俄聯軍就得轉攻爲守。

顯然,在二零五三年,美國不可能向伊朗增兵。按照美國陸軍的動員速度,最快也要到二零五四年第二季度,纔有可能向伊朗增兵。還得有一個前提條件,即在此之前,其他戰場上的局勢沒有惡化。

問題是,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中東戰火再次點燃之前,也就是六月中旬,中國聯合巴基斯坦、印度、斯里蘭卡、孟加拉國與尼泊爾,發起了攻打吉布提的作戰行動。在此,中國只動用了一個陸戰師,其他國家貢獻了十萬地面部隊。

攻打吉布提的作戰行動是由陸戰隊策劃的,與海軍基本上沒有關係。

當時,海軍只爲陸戰隊提供了一支以巡洋艦爲核心的支援艦隊,而且該艦隊的所有戰艦都是從護航艦隊裡抽調的,且全部是在戰前建造的老式戰艦,準確的說,主要來自南海區艦隊。

在海軍中,南海區艦隊只剩下了一個番號。

戰爭爆發後,南海區艦隊就只有一個任務:爲商船隊護航。

也正是如此,當時沒有能力伴隨“泰山”級航母作戰的老式戰艦,幾乎全部編入了南海區艦隊,然後混合編成了十多支護航艦隊。南海區艦隊也因此得了一個外號:老式戰艦收容中心。

中**隊攻打吉布提,主要就是爲了打通進入紅海的航線。

說得簡單一些,如果中國艦隊能夠進入紅海,到達埃及的港口,那麼中國就能在中東開闢一條新的戰線。

毫無疑問,對美以聯軍來說,這絕對是一場惡夢。

所幸的是,中**隊到這個時候,也到了強弩之末,根本沒有多餘的部隊來發動這場進攻戰役,不然也不會邀集盟國。

問題是,美國在吉布提的兵力也極爲有限。

更重要的是,離吉布提最近的美以聯軍在西奈半島上,而且美以聯軍部署在紅海里的船隻並不多。

也就是說,吉布提基本上就是一座孤懸在亞丁灣西部的飛地。

如果中國投入一支足夠強大的力量,哪怕只是一支擁有一艘航母的艦隊,美軍也別想守住吉布提。

當時,中**隊只能依靠部署在迪戈加西亞的岸基航空兵。

事實上,必須承認中**隊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在攻打吉布提的時候,部署在沙特與阿聯酋的中國空軍就沒有提供幫助。主要原因就是,這是由陸戰隊單獨策劃的進攻行動,與空軍沒有多大關係。

在檢討吉布提戰役的時候,牧浩洋就明確提到,中**隊的內部矛盾,極大的削弱了作戰能力。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如果中國空軍提供一些支援,陸戰隊能在八月份攻佔吉布提。

可惜的是,沒有空軍的支援,這場原本沒有什麼難度的戰役,變成了一場持久戰。到八月初,“東方盟軍”還在北索馬里的荒漠裡蹣跚前進,離吉布提有一百多公里,而且已經爲此付出了上萬人傷亡的代價。

只是,美軍的日也不好過。

從六月底開始,美國就集中戰略空運力量,向吉布提運送兵力與物資,並且一直持續到八月初。一個多月內,美軍向吉布提增派了兩個師,大約三萬名官兵,還運送了一百多萬噸作戰物資。

可以說,美軍爲了守住吉布提,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問題是,美軍必須守住吉布提,不然就得輸掉中東戰爭。

只是,最大的威脅不在非洲之角,而是在大陸戰場上。

雖然直到弗倫奇回到華盛頓,大陸戰場上也非常平靜,中國陸軍仍然努力打通遠東與西伯利亞的交通線,進駐中亞的中**隊沒有動靜,但是已經有足夠多的跡象表明,中國陸軍正在爲一次決定性的戰略進攻做準備。別的不說,從五月到七月的三個月裡,中國至少向哈薩克斯坦輸送了數千萬噸的作戰物資,其中只有百分之四十由鐵路運輸,剩下的百分之六十爲空運。

如果沒有發動戰略進攻的準備,中國陸軍絕對不會動用如此多的空運力量。

根據CIA提供的情報,當時中國部署在大陸戰場上的運輸機超過了兩千架,而且幾乎都是大型電動運輸機。

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恐怖的數字。

按照馬歇爾上將的判斷,即便不做戰前準備,中國的戰略空運力量也足以支持十個集團軍發動進攻。

當時,馬歇爾上將還推斷,中國陸軍不會因爲天氣問題而放棄進攻,很有可能在冬季的時候發動進攻,且主要攻佔由俄羅斯控制的烏拉爾河流域,把戰線推進到伏爾加河,爲來年開春進軍俄羅斯打下基礎。

可以說,馬歇爾上將的判斷非常準確,幾乎與戚凱威的戰略計劃完全一致。

事實上,當時中國陸軍在哈薩克斯坦囤積作戰物資,不是在爲冬季的進攻做準備,而是在爲明年春天的進攻做準備。即便以空運爲主,把物資從哈薩克斯坦運到前線,也要比從國內運到前線容易得多。

現在的問題就是:中國陸軍將在什麼時候發動進攻?

馬歇爾上將給出的答案是:十月份,最遲十月底。

理由很簡單,到了十月底,戚凱威至少能在中亞投入八個全部裝備了地面戰平臺的集團軍。

這樣一來,美軍就得立即採取行動,在其他戰場上吸引中**隊的注意力。

顯然,這個“其他戰場”,只能是太平洋戰場,因爲在別的戰場上,美軍根本不可能在十月底之前發動進攻。

問題是,在太平洋戰場上,美軍就能發動進攻嗎?

第161章 戰術新應用第18章 左右逢源第118章 壯士斷臂第68章 措手不及第31章 限制軍備條約第319章 反思第89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2章 利益交換第37章 犧牲品第86章 戰術偵察第110章 退卻第65章 門檻第3章 把握機會第7章 直覺第38章 戰前會議第20章 逼婚第4章 基礎與應用第117章 放手去幹第41章 進退兩難第168章 上前線第27章 戰略目的第34章 同程不同心第117章 防空作戰第153章 關鍵日第12章 封鎖第278章 並不孤單第10章 希望第244章 遠征大西洋第109章 伏擊開始第30章 戰爭製造者第172章 欲擒故縱第104章 黑色星期日第19章 核戰爭第130章 大陸政策第90章 一網打盡第47章 唯一選擇第173章 振奮軍心第49章 第二戰場第22章 登陸作戰第2章 完美主義者第104章 猛然覺悟第27章 瘋狂計劃第221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275章 軌道飛行器第26章 轉折點第89章 一枚導彈第5章 戰略方向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110章 保守戰術第188章 向上帝祈禱第59章 空戰新面貌第37章 打來的和平第87章 積極爭取第54章 準備反擊第11章 經濟圍剿第35章 軍事政變第94章 戰略價值第38章 戰前會議第72章 對峙第114章 關鍵情報第16章 準備第93章 空中偷襲第45章 越界第89章 輪番轟炸第141章 入朝第49章 疑點重重第311章 災難的源頭第82章 十一比八第47章 金蟬脫殼第117章 負擔得起第32章 成果第263章 負隅頑抗第16章 急轉直下第64章 致命打擊第319章 反思第16章 陰差陽錯第169章 表明身份第37章 抽絲剝繭第90章 高效率打擊第62章 暗涌滾滾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169章 亂戰第100章 恐懼第152章 地面戰爭第30章 緊急攔截第47章 證據第53章 橄欖枝第8章 泰然處之第14章 鬼子出動第71章 新理論第40章 奮起直追第120章 餘波第237章 攻堅戰第84章 戰將第21章 奪回失地第50章 另有其人第35章 支柱第72章 愛國商人第44章 恢復性擴充
第161章 戰術新應用第18章 左右逢源第118章 壯士斷臂第68章 措手不及第31章 限制軍備條約第319章 反思第89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2章 利益交換第37章 犧牲品第86章 戰術偵察第110章 退卻第65章 門檻第3章 把握機會第7章 直覺第38章 戰前會議第20章 逼婚第4章 基礎與應用第117章 放手去幹第41章 進退兩難第168章 上前線第27章 戰略目的第34章 同程不同心第117章 防空作戰第153章 關鍵日第12章 封鎖第278章 並不孤單第10章 希望第244章 遠征大西洋第109章 伏擊開始第30章 戰爭製造者第172章 欲擒故縱第104章 黑色星期日第19章 核戰爭第130章 大陸政策第90章 一網打盡第47章 唯一選擇第173章 振奮軍心第49章 第二戰場第22章 登陸作戰第2章 完美主義者第104章 猛然覺悟第27章 瘋狂計劃第221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275章 軌道飛行器第26章 轉折點第89章 一枚導彈第5章 戰略方向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110章 保守戰術第188章 向上帝祈禱第59章 空戰新面貌第37章 打來的和平第87章 積極爭取第54章 準備反擊第11章 經濟圍剿第35章 軍事政變第94章 戰略價值第38章 戰前會議第72章 對峙第114章 關鍵情報第16章 準備第93章 空中偷襲第45章 越界第89章 輪番轟炸第141章 入朝第49章 疑點重重第311章 災難的源頭第82章 十一比八第47章 金蟬脫殼第117章 負擔得起第32章 成果第263章 負隅頑抗第16章 急轉直下第64章 致命打擊第319章 反思第16章 陰差陽錯第169章 表明身份第37章 抽絲剝繭第90章 高效率打擊第62章 暗涌滾滾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169章 亂戰第100章 恐懼第152章 地面戰爭第30章 緊急攔截第47章 證據第53章 橄欖枝第8章 泰然處之第14章 鬼子出動第71章 新理論第40章 奮起直追第120章 餘波第237章 攻堅戰第84章 戰將第21章 奪回失地第50章 另有其人第35章 支柱第72章 愛國商人第44章 恢復性擴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