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有用嗎?
雪日驕陽,不比夏日好上多少。
刺眼的光照得人睜不開眼,而膝下的雪跪了不過片刻就浸溼了裙襬。
陳氏只覺得腿上已經凍得有些麻木,連嘴脣上都染了青色:“阮阮,我們這麼跪着有用嗎?”
“有的。”
蘇阮目不斜視。
祁文府說了,精誠所至,金石爲開。
誠的是他們,而開的卻不是明宣帝。
他們要的是民心,要的是所有人心所向,要的是朝中百官的不忍,還有天下悠悠衆口的憤然。
蘇阮知道,來此一跪,她便沒了退路,而她身後這些人也一樣沒了退路。
陳氏看着挺直着背脊的蘇阮,沉默下來,安靜的跪在她身邊,而她身後的那些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是抱着牌位安靜跪着,哪怕臉上凍得青白,卻無一人開口。
……
祁文府跟着周連入了宮中之後,便收起了所有情緒。
周連通傳了之後,祁文府就入了大殿,見到高坐在龍椅上的明宣帝時,祁文府跪下說道:“臣祁文府叩見皇上。”
明宣帝沒有讓他起身,甚至臉上也無半點往日親暱。
“祁文府,宮外情形可是你所爲?”
祁文府跪在地上朗聲道:“臣不知何事,還請皇上明示。”
明宣帝臉色微沉,而殿內一旁的杜豐寶就已然開口:“祁大人當真是不知道,還是裝模作樣?”
“那蘇氏女好端端的突然敲登聞鼓,告御狀,甚至指使旁人撞死於登聞鼓前,以人命要挾陛下。祁大人一路隨行,難道會不清楚嗎?”
“五日前祁大人連夜造訪刑部大牢,薄錫便遭人行刺,寧家入京告御狀,如今祁大人又親自隨行那蘇氏女狀告薄翀,祁大人如此借勢排擠,甚至奮進心思的對付薄家,敢說沒有私心?”
祁文府聽到杜豐寶的質問,神色淡然說道:“杜大人想多了。”
“五日前我乃是奉陛下旨意前往刑部大牢,審問薄錫關於兩年前替換荊南賑災糧款的事情,杜大人若覺得有異議,該問的是陛下,不是我,至於蘇氏女……”
祁文府扯扯嘴角神色冷淡:
“我的確和蘇氏女一起,看着她敲了登聞鼓,也親眼看到那人撞死在登聞鼓前,可這又能代表什麼?蘇氏女和那些百姓有冤,和薄家有仇,狀告薄翀與我有何干系,又何來的私心一說?”
杜豐寶沉聲道:“既無私心,你爲何不阻攔!”
“杜大人問的可笑。”
祁文府冷眼看着他,“我大陳從不拒民告官,更無規矩不準百姓敲登聞鼓告御狀。”
“那宋老頭以命狀告薄家,是他自己的選擇,那些荊南百姓跪於宮門前,更只不過是想要求得陛下垂眼相見,替枉死至親討要公道。”
“我不過是區區國子監祭酒,我有什麼資格攔着他們不許他們去敲登聞鼓?又有什麼資格攔着他們不准他們告御狀?”
“別說是我,杜大人你,這滿朝大臣,誰人敢攔?!”
祁文府雖然跪在地上,可氣勢卻比任何人都盛。
“太祖皇帝曾有言,登聞鼓響,無論敲鼓之人是誰,只要甘願承受杖責之刑,任何人都不能拒絕其狀紙、冤屈,三司必審。”
“怎的如今到了杜大人這裡,就成了想攔就攔,想阻就阻的了?”
“杜大人既然說的這麼坦然,那你不妨自己出宮去攔一攔,正巧那蘇氏女還在宮門之外,杜大人前去也好能展示一下你爲官的風采。”
杜豐寶聽着祁文府的話頓時臉上鐵青。
祁文府先說登聞鼓之事乃是太祖鐵律,後又讓他出宮阻攔,簡直就是在明晃晃的指他不敬太祖,不尊皇命,那一句“爲官的風采”更是諷刺至極。
杜豐寶咬牙道:“祁大人真是牙尖嘴利。”
祁文府擡頭:“杜大人也不遑多讓。”
兩人針鋒相對,誰也不退。
明宣帝猛的一拍龍椅皺眉道:“夠了!”
下方兩人同時收聲。
祁文府擡頭看着明宣帝時,臉上沒有半點心虛之色,而是格外平靜的說道:
“皇上,蘇氏之女狀告薄翀的事情臣的確知曉,可臣卻並未覺得有錯。”
“我大陳世代皆以仁孝治天下,蘇阮是蘇宣民之女,更是曾經荊南太守的女兒。”
“她父親枉死,她父親治下百姓含冤,那數百曾經爲他父親和百姓拼命的將士更是更因薄家之故而亡魂難安,她爲她父親申冤本就是情理之中,替那些將士和百姓討要公道更是仁義之舉。”
“仁孝至極,何錯之有?”
祁文府看着明宣帝說道:
“皇上可記得,當初您曾經與臣說過,這世間但凡仁孝之人,哪怕再大過錯也值得諒解,更何況蘇氏女並無過錯,她揹負其父冤屈,歷經磨難存活,好不容易纔能走到這皇宮之前。”
“臣又有什麼理由去阻攔她?”
“微臣懇請陛下嚴審薄家一案,還蘇家一個公道!”
祁文府當朝懇請嚴審薄家之事,整個朝堂都是安靜下來,杜豐寶嘲諷出聲:“祁大人這是在拿仁孝之名脅迫陛下嗎,那蘇氏女光有仁孝,眼中卻無君王。”
“不過是一己冤屈,何止如此?”
“她敲登聞鼓是沒錯,可宮門前血濺三尺,扶靈着孝長跪於宮門之外,她可曾想過她此舉會讓百姓如何議論朝廷,如何議論陛下?她的冤屈難道就能大得過皇上嗎?”
“怎就大不過?!”
大殿之外,安陽王大步踏入殿內,人未到時聲便先至。
他身上穿着朝服,入殿之後就直接走到了聖前,對着明宣帝時並未行叩拜之禮,而是微微俯身道:“見過皇上。”
“皇叔,你怎麼來了?”
安陽王是明宣帝的親叔叔,當年替先帝征戰四方,幫着先帝一起穩固江山,後來先帝去時定了明宣帝爲下一任皇帝,也封了安陽王爲攝政王輔佐明宣帝掌理朝政。
明宣帝到了年歲親政時,安陽王毫不戀棧權勢,直接便辭了攝政王的位置,後來明宣帝在朝中幾次遇到困境,也都是得安陽王相助才能得以安然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