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音邸報出現,必然是有大事件發生!
就在衆人的議論聲中,遙遠天際那道雷動九天的聲音繼續道:“今大唐潯州潯陽縣儒家科舉士子簡青書,於考場之上寫出千古之作《字經》,可千百倍提升蒙童識字速度,今將《字經》頒行天下,各州各縣務必全力推行,推行有功者重獎,推行不力者重罰!”
說完,晴朗的天幕之上,白雲朵朵急速飄動,竟然快速凝聚出一個個碩大無比的字出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衛,蔣沈韓楊……”
在場的所有人無不仰首看天,照着那些白雲大字唸誦着。
“不錯不錯,這第一部分《三字經》蘊含無數典故,還有做人的道理,用來教授未開竅的蒙童非常合適,最難得的是,三字成句,通俗易懂又好記!”
“第二部分《百家姓》雖然沒有什麼文采,但是卻把絕大部分的姓氏集中在一起,偏偏又編得抑揚頓挫、琅琅上口,光憑這一點,就不是一般人能夠想到的,妙,絕妙!”
“寫出《三字經》和《百家姓》,又將之與《千字文》合成一部《字經》,已經涵蓋了絕大部分的常用字,對於聖道的影響無疑極爲深遠,立功之文,果然不是浪得虛名!”
……
天幕上的字顯示完畢,人們唸誦完畢之後,無不歎服。
這個時候,人們再看顧玉清,無不或多或少帶上了可憐可惜的神色,就算是個傻子,也知道這篇《字經》絕對不是一首普通的千古詩文可以比擬的了!
宋別徑、屈通幽、盧明軒三人更是神采奕奕,他們也沒有想到,朝廷竟然動用了輕易不會動用的傳音邸報。
這麼一來,不僅潯陽縣、潯州和相關官員臉上有光,還可以大大提升他們的名氣名望,這對於相關人員的聖道修行來說,那可是好處多多。
雷鳴聖音雖然讓仔細記錄,但是他們三人都沒有動,對於他們來說,要記下一本《字經》,也不需要真的動用紙筆記錄,只需要動用一下過目不忘的聖道神通就可以了,更何況,縣衙之中,必然還有其他小吏在記錄。
當以天爲幕、以云爲字的《字經》顯示完畢,漸漸散去之後,那道雷鳴聖音又道:“士子簡青書寫出《字經》,有功於大唐、有助於聖道,經朝議,特賜‘大唐第一秀士’稱號,與國同休,三餘書屋及潯陽縣府教化有功,夫子李綱、縣令宋別徑等相關人員,各有封賞,欽此!”
“謝聖皇聖後,謝諸位聖人!”
雷鳴聖音話音剛落,宋別徑、屈通幽、盧明軒,包括李綱在內,齊齊對着天際雷鳴聖音傳來的方向致謝。
聖道士子跪天、跪地、跪父母、跪恩師,唯獨不跪官員、不跪朝廷、甚至不跪聖人,這是太宗文武聖皇帝定下來的規矩,因此幾人都只是彎腰作揖,並不下跪。
“望百家諸子,均以簡青書爲榜樣,望各州各縣,均以潯陽縣爲榜樣,爲我大唐、爲我人族再建功勳……”說到這裡,那道雷鳴聖音漸漸的黯淡下去,終於沒有了聲息。
“大唐第一秀士,簡青書不僅是本縣案首,還把大唐三百六十州無數參加科舉縣試的士子都給比了下去,真是爲我潯陽縣爭光啊!”
“大唐第一秀士算什麼,關鍵是那個與國同休,與國同休你懂不懂?就是隻要大唐還存在,他這大唐第一秀士的名號就會永遠存在,這可是無上的光榮啊!”
“不過雷鳴聖音裡說,相關人員都會有封賞,但簡青書似乎除了這個名號,其他什麼封賞都沒有,是不是有些不合理啊?”
“我靠,你到底是真不懂還是假不懂啊?這大唐第一秀士、與國同休的名號所帶來的好處,至少抵得上你我苦研十年聖道學問了,還想要什麼獎賞?獎賞個美女還是什麼?”
“就是就是,真是讓人羨慕啊!人家第一次科舉,直接就成了大唐第一秀士,我已經參加了五年的科舉,卻連個秀士都考不上,真是同人不同命,我咋就這麼命苦哎!”
“嘿嘿,雖然我落榜了,但是我落榜,我高興!知道不,我的考房是醜字第九號,可是和簡青書緊緊挨着呢,明年我一定可以中案首!”
“滾一邊去,你醜字第九號,我還醜字第七號呢,比簡青書還要靠前一位,明年的案首,能有你什麼事?”
“別簡青書簡青書的,人家已經是科舉案首了,又是大唐第一秀士,能不能換個尊重一點的稱呼?”
……
雷鳴聖音一消失,現場的聲音就像菜市場討價還價一般,嗡嗡嗡的又響了起來,就連縣令宋別徑也興高采烈地道:“我潯陽縣文華衰落數十年,這一次,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了,哈哈哈!以後去州府,再有其他人敢說我潯陽縣是非,本縣一定揍得他姓什麼都不知道!”
縣丞屈通幽、縣學學正盧明軒面帶喜色,齊聲恭賀。
李綱滿面微笑,在人羣之中顯得儒雅瀟灑無比。
段小蟲握緊了拳頭,滿臉興奮之色。
簡紅鯉喜極而泣,差點就要站不穩。
小狐狸明月在簡紅鯉的懷裡“咿咿呀呀”的叫着,小爪子連連揮舞,一副開心的樣子。
只有顧玉清面無人色,蒼白無比。
他輸了!
他輸得好不冤枉,誰能想到一個剛剛開竅沒多久的士子,其見識智慧能夠超過一個苦研苦讀十多年的大才子?
他輸得又毫不冤枉,雖然他寫出了千古之詩,但連他自己也知道,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比得上簡青書的千古之文、立功之文。
根據之前他和簡青書定下來的士子對決協議,輸了的人就要自碎聖竅,而且那份對決協議,縣令宋別徑是第一見證人。
想到這裡,顧玉清的身體微微地顫抖起來,他想忘了這件事,就像它從來也沒有發生過一樣!
不過,你越想忘記某些事情,有的人就越要讓你記起來!
“顧公子,之前你和青書定下了士子對決,以科舉定輸贏,敗者自碎聖竅,這事縣令宋大人爲第一見證人,不知道你什麼時候兌現諾言?”李綱道。
什麼?顧玉清真的和簡青書定下了士子對決,還是縣令宋別徑做的見證?
在場衆人又是一呆。